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

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

在西城縣府中的一處偏廳內,被五花大綁的申儀與申耽齊齊跪在廳中。

偏廳之中沒有其他人,除了糜暘之外,就只有一些看守申氏兄弟的糜暘親衛。

申耽在河谷大營中被糜暘擒下後,糜暘並沒有着急殺了申耽,在他率領大軍從上庸出發後,他將申耽帶在了大軍之中。

在剛剛擒拿下申儀之後,糜暘便命人將申耽帶來西城中與申儀兄弟相見。

而申耽在看到申儀亦成爲糜暘的階下囚之後,雖然早有預料,但當他真正看見這一幕時,臉上還是浮現着難以掩蓋的死灰之色。

相比於完全認命,一臉死灰的申耽,申儀的臉色好了一些。

申儀跪在地上,他知道現在自己就是糜暘的案上之肉。

他沒有奢望糜暘能不對自己揮下斬刀,他只希望糜暘能放過他的族人。

申儀跪在地上對着糜暘請求道:“府君,我與兄長現在皆已經落敗,漢興郡再無人能對府君掣肘。

我不求府君能饒我一命,只希望府君能放過我的子嗣族人。”

說完後,申儀朝着糜暘深深一拜。

申儀的性格雖然相比申耽更爲激進,但同時他也比申耽更加識時務。

看歷史上申儀的表現就知道,西城上的“漢”“魏”旗幟在申儀的授意下,幾乎就像魔術一般變來變去的。

對於這樣的人,該伏低做小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有絲毫猶豫。

面對着申儀的求情,糜暘並沒有正面迴應。

糜暘看向一旁的丁封,在糜暘的眼神示意之下,丁封走向申儀。

這時丁封的手中正捧着一件木盒,隨着丁封走向申儀,申儀看清了丁封手中那件木盒的全貌。

當看到那件木盒之後,申儀的臉上閃過躲閃之色。

當丁封走到申儀身前時,他將手中的木盒打開,而後就站在申儀身前將木盒中的東西,全部倒在申儀與申耽的眼前。

隨着丁封的動作,一塊塊官印從翻轉的木盒中,掉落在申儀與申耽的眼前。

當十數塊官印全部落在申儀與申耽眼前時,申耽看向申儀,當申耽看到申儀臉上的躲閃之色後,他哪裡還不知道這些官印的由來。

申耽的臉上,浮現強烈的不可思議之色。

他這個弟弟是不是瘋了!

在丁封將官印全部倒在申儀與申耽面前之後,糜暘方纔看向申儀開口說道:

“你在漢興郡專威弄權,竟敢假借天子名義私刻官印,有諸侯反叛之志,單單憑此罪行,申氏就該族誅!”

這些官印是方纔張嶷控制了縣府之後,從申儀的寢室中搜出來的。

自天下喪亂以來,天子的權威與詔令早已不下郡縣。

各地郡縣的長官任命權,掌握在實際佔據該郡縣的諸侯手中。

只是漢室尚在,所以當各地諸侯任命郡縣官員時,只能藉助天子名義刻制官印,授予臣下。

但是哪怕天子失去了任命各地郡縣官員的權力,這權力也是被天下間的諸侯所瓜分,並不是申儀這個漢中王臣子該做的事。

如今申儀竟然敢私刻官印,這樣的罪行當然可以族誅。

在聽完糜暘的話後,申儀臉上的神色亦變得如他兄長一般呈現死灰之色。

聽糜暘的話中意思,他是不打算放過他申氏一族了。

申氏一族的老幼婦孺在去年被申耽大多遷至成都,糜暘鞭長莫及。

但一旦糜暘將他今日搜到的官印一事上報給劉備,那麼他申氏一族還是難逃滅族的命運。

族誅,是當世最爲嚴重的一種刑罰,是斷絕一種姓氏最狠辣的手段,更是許多人心中最畏懼的一種後果。

在看到申儀如申耽一般面露死灰之色後,糜暘又開口說道:“雖然你申氏一族難逃覆滅的結果,但我可留下你些許血脈。”

在聽到糜暘這麼說之後,申耽與申儀的臉上都浮現一些血色。

他們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糜暘,在他們希冀目光的注視下,糜暘緩緩開口說道:

“只要伱們能幫我理清漢興郡中的人口、田畝,在之後雖然你們二人難逃一死,但我會上書大王,爲你們在成都的血脈求情。”

在拿下漢興郡之後,目前對糜暘來說最重要的事,便是要加快弄清楚,漢興郡的人口與田畝真實的總數。

唯有在做到這一點後,糜暘才能漸漸將漢興郡打造成來日他北伐的基地。

這一點就算沒有申氏兄弟的協助,在全面拿下漢興郡後,糜暘最後亦能弄清楚。

只是申氏兄弟盤踞漢興郡多年,他們對漢興郡可謂是非常瞭解,有他們的協助勢必會事半功倍。

而且雖然漢興郡中大部分的人口、田畝本來就是被申氏兄弟兄弟所隱匿,但漢興郡中並不是只有申氏這一家豪強。

所以如果糜暘能得到申氏兄弟的協助,那麼他就可以利用申氏兄弟對其他豪強的瞭解,在漢興郡中開展一場全面的“度田”行動。

度田並不是單單就丈量田畝,在度田中亦包括了清查隱匿人口。

在將近兩百年前,漢光武帝劉秀進行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度田行動。

度田行動的主要內容是清查田地數量和戶口、年歲,加強政府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

除此之外,度田行動直指地方豪強的要害——覈查豪強地主的土地人口,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

因爲度田運動侵犯了各地豪強大族的利益,所以各地豪強通過勾結地方官員的方式,對這項政策進行抵制。

劉秀爲了堅決執行這項政策,連續殺了十餘名與豪強勾結的,對度田敷衍的地方官員,在這種情況下,郡國大姓紛紛起兵叛亂。

當時在中央之中,有天下大儒大司徒歐陽歙爲各地豪強的喉舌,在輿論上拼命抨擊光武帝的度田政策。

在歐陽歙的鼓動之下,當時天下的士林輿論對度田政策充滿了惡意。

但面對着地方與中央的反對派勢力的合力,一向被認爲是“老好人”的光武帝拿出了他的魄力。

光武帝不顧大司徒歐陽歙天下儒宗的身份,在面對着諸生千餘人守闕求情的情況下,果斷將歐陽歙處死。

這一事引發了朝野極大的震動,但同時顯露着漢光武帝的度田決心。

在用歐陽歙之死震懾一衆中央朝臣之後,劉秀開始對地方的叛亂下手。

劉秀一方面派人宣召,“聽羣盜自相糾撾,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以此來分化離間各地豪強。

另一方面他對地方長吏逗留、迴避、故縱等罪進行赦免,調動他們平亂的積極性。

最重要的是,劉秀使出了一個殺招,“徙其魁帥於它郡,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在劉秀的這個舉措之下,地方豪族大姓不能再借助宗族勢力繼續爲非作歹,起兵興亂。

劉秀的這個舉措對當代的豪強來說,這是他們除了族誅之外,最無法接受的懲罰。

地方豪強之所以強橫,乃是他們世居故土,在鄉土之中有着莫大的影響力,有着巨大的財富。

這兩個優勢讓他們能夠蓄養私兵,發起叛亂。

但當他們被強制遷徙故土之後,他們與鄉土的一切聯繫都被斬斷,這無疑是釜底抽薪。

作亂的人都是豪強大族,如果不是剝奪了他們在本土的一切再把他們遷徙到別處,這麼富有的人,根本犯不上讓劉秀給他們“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例如王符就在《潛夫論·實邊》中指出劉秀這個舉措的狠辣之處。

“且夫士重遷,戀慕墳墓,賢不肖之所同也。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

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劉秀的這個舉措,給叛亂的地主豪強給予了沉重打擊。

各地的叛亂被平息後,劉秀時期的度田得到嚴格執行。

度田執行之後,形成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面,爲明章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後世人多記得劉秀大魔導師的身份,但他在這場度田運動中的行爲,也是真的秀。

若沒有這場度田運動,就東漢中後期那個政治生態,東漢早就滅亡了。

光武帝的那場行動是成功還是失敗,在後世史學家的觀點中,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縱觀東漢兩百年的歷史來說,那場度田運動是失敗的,因爲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與地方豪強的日益壯大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但單單從漢光武帝那個時期來說,當時的度田行動是取得一定成果的。

之所以度田行動沒有挽救東漢的命運,根本原因是在封建社會中,是沒辦法完全根除地方豪強這個毒瘤的。

直接原因是,“度田”行動除了在漢明帝、漢章帝時期得到良好的延續之外,在其他時期,根本就是一紙空文。

但目前當年那場光武帝時期的度田行動,給糜暘的最大好處是,讓他在漢興郡中開展度田行動變得名正言順。

糜暘身爲漢興郡太守,延續世祖陛下的政策,完全合情合理,是一種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了。

然後糜暘打着光武帝劉秀的名號,在明面上是度田的舉動下,實際上做出一些改革,那也沒人可以指摘什麼。

就算有一些腐儒想借此抨擊糜暘,抹黑他的名聲,也必須先把劉秀的名聲給抹黑了再說。

他們敢嗎?劉備還活着呢。

在當代,名正才能言順,言順才能行速。

當申儀與申耽聽到糜暘要在漢興郡中開展度田之後,雖然身爲地方豪強的他們天然反對這種政策。

但是先不說他們現在沒有反抗的資本,就算在有反抗資本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可能公然阻止糜暘的這種舉動。

爲了保全一些血脈,申耽與申儀最後只能答應了糜暘的要求。

在申耽與申儀選擇合作之後,糜暘命人將這二人壓下去關押起來。

申耽與申儀被押走之後,呂乂來到偏廳中向糜暘稟報道:“府君,大部分申氏黨羽都已經收押,接下來該對他們如何發落,還請府君示下。”

在西城全面光復的情況下,除了一些躲藏在暗處且僥倖逃出城的申氏黨羽,剩餘的大部分申氏黨羽都陸續被糜軍捕獲。

申氏黨羽分爲兩類,一類是申氏的族人,一類是之前阿附在申氏兄弟周圍,幫助他們魚肉百姓的屬吏。

糜暘聽完呂乂的彙報後,對着呂乂言道:“將捕獲到的申氏黨羽一一審訊,在得到他們的罪行之後,按各自罪行依《蜀科》處理。”

在知道糜暘的意思後,呂乂不由自主的勸諫道:“申氏兄弟以密網束下,故不得人心。府君宜弘以寬仁,則民衆自然安樂。”

雖然糜暘透露出要依法行事的意思,但呂乂深知那些申氏黨羽爲虎作倀多年,他們身上的罪行按嚴厲的《蜀科》處置的話,基本都是死罪。

這樣那數百申氏黨羽,大多數都會難以活命。

這一點在呂乂看來,是不利於穩定漢興郡人心的。

而糜暘身爲漢興郡太守,掌握着一郡的司法權,所以只要糜暘有心寬容,那麼那數百人是可以保留一條命的。

糜暘在聽完呂乂的建言後,他對着呂乂言道:“申氏無道,政苛民怨,庶民悲呼,流離失所。

且申氏用人唯親,自初平已來,有數十年之久,漢興民心沮喪,士人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申氏黨羽,專權自恣,上下之道,漸以陵替,罪行累累,百姓苦彼等久矣。

吾今初定漢興,必須威之以法,黨羽若有死罪,當斬則斬,先懲惡後揚善。

今日之死,往日之罪,無須寬宥。

如此方能民心大悅,郡政清明。”

在聽見糜暘這麼說之後,呂乂知道糜暘心意已決,因此他便不再勸。

可就在呂乂要領命離去的時候,糜暘又下令道:

“在犯下死罪的申氏黨羽斬首後,將他們的首級懸於城門之上。

吾要讓城中內外的百姓都看到,他們的仇人,吾已經替他們都除去了。”

糜暘的這個命令讓呂乂心神一凜,隨後便領命離去。

這兩天工作忙,今天2章。

(本章完)

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4章 接班人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8章 關羽之憂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章 糜暘獻策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章推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
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4章 接班人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8章 關羽之憂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章 糜暘獻策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章推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