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

好,重頭戲終於要來了。

李來亨聽到闖王的問話,腦中立刻又把種種思緒和想法過了一遍,稍作整理後,他首先反問道:“掌家覺得咱們老營中最缺什麼呢?”

李自成眉間稍微皺了一下,不過看他的嘴角還掛着笑意,看來心情並不差,他將那半支箭矢放在了牀頭,用右手將整個身體撐了起來,盯住李來亨的雙眼,回答說道:“那自然是糧食了,人吃馬嚼的,不管到什麼時候,糧食都是老營裡最重要的東西。”

“不錯,是這樣了,”李來亨點點頭,他心中對如何說服李自成改革老營管理體制,已經打好了一篇腹稿,便接着說道,“米麥豆束、人吃馬嚼,實在是軍中第一樁大事。但糧食也好、馬草也罷,種類不同,性質自然各異,豈能混置一處、不分類別呢?”

李來亨又將他此前和白旺做的統計表和賬目拿了出來,交給李自成過目,現在物資支取情況還不復雜,他便沒有用複式記賬,只是簡單分類處理和記錄了一下。但李自成看了幾眼之後,還是越看越爲之心驚,這種簡約而全面的記錄和處理手法,着實讓闖王大開眼界了。

李自成手中拿着李來亨交給他的統計賬目,一邊看着,一邊同李過分享道:“來亨真是我家千里駒了,那麼多糧秣物資,只區區幾行字便能計算得這麼清晰明瞭,實在難得。”

李過在邊上依舊是繃着一張臉,但他的語氣也能透露出幾分欣慰和自豪來,李過語帶驕傲的說道:“我此前去庫房查看糧秣,見得來亨的這些個法子極好,便特地將他帶來,和掌家好好說道一番。我聽來亨話裡頭的意思,這幾個法子還是剛開始,往後等咱們闖營建制繼續擴大了,他還有更多招數可以用上。”

“哈哈,好一匹千里駒!”李自成開懷大笑了起來,他笑聲爽朗而真誠,讓李來亨心中對闖王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來亨,你還有哪些辦法,便一併道來吧,玉峰還沒回來,若合適的話,便讓你先代玉峰做這個老營的大管家又何妨?”

李來亨也不知李自成這是隨口的一句玩笑話,還是認真的。不過他自己其實倒並不是很想擔任這個老營大管家職務的,如果闖軍是一支高度正規化、集權化的大軍,那做個總後勤部部長自然是極好的差事了——可目下的闖營,建制簡陋、規模極小,這個總後勤部部長就成了一個辛苦差事了。

而且李來亨圖謀甚大,又怎麼會滿足於將自己限制在後勤崗位上呢?

他思考了一下話術,便回答道:“對整理老營繳獲、支取和物資儲存這方面的問題,我白天時已同義父介紹過一番了,掌家若有心,這幾日我可以細細寫幾張條子,把所有問題寫明給掌家的看。但是嘛……”

李來亨說到這裡,來了一個轉折,他提到闖營現在嚴重缺乏識字人員的問題,說道:“只是若要在統支統取的基礎上,再按不同管隊的層級,設置不同的老營管理細則,恐怕便需要有大量的識字人輔佐才行。”

“而且我也仔細想過,目下咱們闖營框架還小,不急於一時搭起這個架子來。還是首先把糧秣整理、保存這塊的事情,辦得好一些纔對。”

李來亨說着,又將闖營之中原先掌管老營的田見秀扯了進來,“我聽義父說,老營的差事原是玉峰叔辦的,我看最好還是要等咱們拔營北上,和玉峰叔匯合後,再和玉峰叔商量下,看看事情怎麼辦。”

李來亨話中隱藏的意思,其實就是要等田見秀歸來後,讓田見秀親自去操刀老營改革這件事。這樣的好處就在於:

第一,老營改革的細則章程都是自己提出的,功勞這塊李自成自然會記在心中;

第二,自己初入闖營,不便於和資歷極深的田見秀爭權,而且就李來亨後世的歷史來看,田見秀雖然爲人寬厚、很得士心,但他在軍事指揮、戰略謀劃各方面都存在極大問題,幾乎對後期的大順軍造成了致命性的傷害,設法將他綁定在老營管理的位置上纔是最好的;

第三,也是李來亨自己並不想出任後勤管理的職務,他圖謀甚大,有心改變闖軍,使之成爲明末獨一無二的天下王師,而且他與秦軍都司艾國彬有破家滅門之仇,這一切都勢必要求李來亨必須自己親自到第一線掌握軍隊。

李自成盯着李來亨的雙眼看了一會兒,他的目光十分銳利,兼且深邃。李自成的持續注視,多少令李來亨感到一點渾身不自在了,他開始感到自己心裡許多的小九九,或許早讓闖王看了出來。

但就在此時,李自成卻又笑了起來,他伸手拉住李來亨的肩膀,讓他靠近一點,用右手握拳錘了錘李來亨的胸膛,說道:“好小子,我聽補之講,你的諢號是叫做乳虎?”

李來亨不知李自成此時突然發問的用意,有些木訥地點了點頭。

“乳虎……好、好,看來你的用心還是在戰陣兵策之上,那也好,整頓老營的細則,便等咱們拔營北上,見到玉峰之後再一同說吧。”李自成說着,又轉頭同李過講道,“補之,我看便先讓小老虎做個小管隊怎樣?你有什麼意見嗎?”

“這……”李過稍稍遲疑一下,他倒不覺得讓李來亨多上戰陣有何不好,只是覺得快了些,“闖營中大傢伙,會不會覺得來亨提拔太快了?”

“哈,這有何不好呢,咱們闖營又不似那闖塌天、混天星幾營一般,處處要求什麼入夥的年格。”

李自成對此倒覺得並無何不可,他口中提到的闖塌天和混天星,指的是另外兩股民軍勢力的首領闖塌天劉國能和混天星惠登相。

闖塌天劉國能早在崇禎十一年,便被五省軍務總理熊文燦招撫,而且在張獻忠、羅汝才重新舉兵後,他也沒有再度起兵,而是隸屬於左良玉麾下,坐起了明朝的忠臣孝子。

至於混天星惠登相,他最近似乎也在鄂西、巴東一帶活動,說不得什麼時候便有可能和闖營撞着呢。

李自成將放在牀頭的那半支箭矢拿在了手中,指着掛在牆上的粗陋地圖說道:“再休整一段時日後,咱們便可以拔營北上了。從竹溪往北,過白河、竹林關、龍駒寨,便入了商州境內。”

李過補充說道:“玉峰正在商洛境內活動,我們到商州一帶,便可同玉峰匯合了。”

李自成點點頭,說道:“不錯。這一路上尚要披荊斬棘、斬關奪將,絕非易與之事。小老虎,我看你心不在老營,而在戰陣之上,便讓你做個小管隊,先帶個十幾二十人兵馬,這北上一路,便要看看你的手段,能否讓闖營中的老兄弟們折服。”

啊……!突然獲得提拔,而且正好是和自己所追求的帶兵官方向一致。李來亨心中已然知道,闖王大概還是看出了他私藏的那點小九九,只是李自成並不會爲了李來亨的一點小心思和他置氣,反而大膽將兵權交給了他。

不過這倒不是李自成要任用親戚,而是他已經從劉宗敏、李來亨那裡,得悉了夜奪竹溪之戰和山道突圍之戰中,李來亨縱火誘敵、結車陣抵抗明軍的種種急智,感到李來亨確實是一個可造之材,纔有心進行培養。

而且接下來,闖營很快就要放棄這個老營營寨,全師拔營北上,前往商州一帶。這一路上必然同兵力強大的援剿明軍,發生激烈的戰事——李來亨有沒有能力擔任管隊,很快便能夠從實戰中見得一二真章了,如果他無能的話,自然會被明軍消滅掉。

民軍的戰將們,都是在優勢明軍的圍剿下,大浪淘沙,從慘烈的失敗中洗練出來的。

李來亨還沒有經受足夠的考驗,但他又確實表現出了卓越的資質和才幹來。李自成對小老虎加以了青眼,也希望這頭乳虎,真的能不辜負他和李過的期望,可以有朝一日,震嘯百獸。

“謝掌家提拔!來亨必然竭盡全心,傾盡全力,不給咱們闖營丟臉,更不給掌家的和義父丟人!”

李來亨單膝跪在地上,雙手抱拳,拜謝李自成的提拔。他的兩眼中鬥志已經昂揚了起來,先入闖營、再掌兵權,他意在天下的圖謀,似乎並不是不可能實現了!

李自成輕笑兩聲,便揮手示意李過將李來亨帶出門去,“補之,今天夜色已經很深了,我看就等明天吧。明早你帶小老虎,去熟悉、熟悉他麾下的將士們。”

李過頷首稱是,說道:“好,我先帶來亨去休息。自成你也要好好休養,今晚早些睡吧,可別讓病情又惡化了起來。”

“哈哈,無妨、無妨的。”李自成錘了自己胸口兩下,以示他的身體十分健康強壯,“我身體已好得差不多了,也就是這幾日的事情了,你們都不必太過掛心。”

李自成又用長輩語帶關心的口吻問到李來亨:“小老虎,老營營寨一切條件從簡,行軍打仗中實在不便得優待何人,你今後總要好好適應的。”

“老掌家教訓的是,來亨自會謹記在心。”

李來亨最後向李自成抱拳問了幾聲好後,便轉身隨同李過一起出了門。此時夜色更深了,天空中已能看到半個月亮的影子,從漆黑的山林中,向天空望去,可以看到密集如河漢的反省,像一條衣帶般橫亙在天中。

星光不問趕路人,闖軍和李來亨的前路依舊道阻且長。

但此時此刻的李來亨,心中樂觀情緒卻更加澎湃了起來。他在李過的引導下,回到了自己暫居的小屋中——雖然粗陋而簡單,但比起此前在竹溪縣城多人同住的那個漏風破茅屋,真不知好了多少倍。

想到竹溪縣城中的破茅屋,李來亨又忍不住想起了白有財。多虧了這個米脂老鄉的提點,自己才抓住了投入闖營之中的機會,可白有財自己卻倒在了竹溪之戰勝利的前夕,死在了官軍刀下。

在崇禎十二年的亂世中,死掉的人又何止是白有財呢?

李來亨想到米脂老家的小妹幼娘,她還活着嗎?

月掛高空,像一艘船隻一樣航行在星漢之中,睡夢漸至,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這亂世又會是何樣景光呢?

================================================

知乎《李自成在第一次見到李來亨的時候,爲什麼驚呼“好聖孫”?》

赤阪凌太郎

俗事纏身,暫時謝絕答題。

謝邀。

好聖孫的典故來自《順朝欽定明史》,根據《順朝欽定明史》記載,李自成在1639年(即明朝崇禎十二年)第一次見到李來亨的時候,驚歎於他的才華,留下了“好聖孫”的稱讚。

這一段記載經過官方史書的推廣,特別是在儲位之爭十分激烈的孝宗朝,又得到了官方有力的推波助瀾,幾乎成爲定論。甚至連李過的繼位,都被認爲與此有關。

然而就像因參與共和黨人活動,而被流放新大陸的史學家趙翼所言,“考《保鄖書》、《明末紀事本末》、《國朝定鼎始末》諸書,帝於鄖陽時,年不過十六七,而太宗從徵十年矣。帝固聖文神武,然太祖豈因一少年,乃定儲君之位?餘乃知聖孫之論,大謬矣”。

1639年時,李自成與李過等人均征戰近十年,怎麼可能會因不過十六七歲的李來亨,而大受震動,甚至因此定下李過的儲君之位呢?

顧誠先生在《明末農民戰爭史》一書中,曾經對“好聖孫”傳說進行細緻的考證。他認爲這一故事的源頭,來自於世祖朝“正統性敘事”的自我構建,是明順鼎革時期,衆多的官方謠言之一。

而孝宗朝由於儲位之爭十分激烈,國內階級矛盾也趨於白熱化。便又將這一早已受到民間史家廣泛質疑的順初傳說,拿了出來,試圖利用“正統性敘事”的神主牌位緩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麻醉國內階級鬥爭運動。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章 李公子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九章 牛相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六章 六尚第十章 李寨主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章 李公子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九章 牛相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六章 六尚第十章 李寨主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