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

光中元年,或者應該說是大清昭和元年的元宵節,過得並不安穩。

剃髮令造成的傷痛還沒有平息,北京附近的百姓們,就又負擔上了新的沉重包袱。清廷雖然依靠剃髮令,已經抄沒了許多士紳的家產,但多爾袞還是感到軍資不敷使用,因此又在和內閣商議以後,命內院草擬了增加歲入的辦法。

於是不僅三餉盡復,而且在遼餉、練餉、剿餉以外,又新增了一項東師餉。

北方百姓的負擔,顯得尤爲沉重了起來。

清晨樹枝上厚厚的雪還不曾被驚擾,整棵樹都低垂着頭,歪歪斜斜地傾側着。整個山谷都是悄悄的,似乎是怕驚醒誰的沉睡。

炊煙緩緩地向天空升騰,院門被費力地打開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已經剃成辮髮的百姓悄悄地循着腳印前行,筆架山始終在那屹立着,柳河依舊被封凍大半,不再流動,人們於新年見面也只是隨意寒暄兩句,微微地點頭。

天空瀰漫着飛雪,太陽是不會出來了,只有西風悄悄地吹着。

過去讓北京百姓覺得如糖似絮的雪,此時只讓這些亡國之人感到十萬分的悲痛與肅殺。

胡騎踏雪而過,戰馬的四足深入雪中近半,攝政王多爾袞也在滿洲衆多親貴的擁簇下,立馬山岡之上,眺望着清朝大軍的總動員和行軍。

范文程穿着一件厚厚的貂皮對襟大褂,連連搓着手說:

“今次大舉,將興兵三十萬南征,尚倍於獲鹿,前後興師,未有如今日之大舉。”

滿洲的重要宗室諸王貝勒之中,豫王多鐸已前往陝西、英王阿濟格則在山東濟南領兵、禮親王代善在北京留守,其餘的有力宗室,以濟爾哈朗爲首,以下的衍禧郡王羅洛宏、承澤郡王碩塞,及貝勒博和託、博洛、尼堪、碩託,鎮國公艾度禮,輔國公滿達海、吞齊喀,全數隨從多爾袞出征。

多爾袞騎在馬上,他看着這一排滿洲的宗室親貴們,全部都在自己的麾下俯首聽命,終於感到大清國的實權完全落入了自己的手中。

這,是那老謀深算、自以爲萬全的皇太極,曾經預料到的情況嗎?

他看着這樣一支龐大、強悍的軍隊,心中油然而生不可思議的豪情。大清在獲鹿大戰以後,依舊能夠聚集處這麼一支可怕的軍隊,那麼還有什麼是多爾袞做不到的呢?

“數月之間,練兵治谷,合遼左強兵、幽燕軍器、蒙古快馬爲一軍,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多爾袞志得意滿地說:“發炮啓行!”

幾十門禮炮同時奏響了清軍的進軍樂曲,除了這些滿洲宗室以外,另外還有臣服於清軍的蒙古外藩王公、背叛了豪格的三順王一順公等部漢兵,大軍聚集,民夫不可計數,人流人海,充塞於鋪滿雪花的京師大道。

剃髮令的效果是很顯著的,多爾袞不在乎人們留的是什麼髮型,他在乎的是讓所有人被迫效忠於他、臣服於他。

對於那些不願意效忠和臣服的人,剃髮令也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正可以用於剝奪他們的家產。

此刻在多爾袞的手中,在大清的國庫裡,滿洲人已經掌握了一筆高達三千餘萬兩白銀的鉅額財富。

大順的二千萬石米麥糧食,大清的三千萬兩鉅額白銀,孰高孰低,誰能夠勝出一籌呢?

京畿一帶的勳貴、高官、望族、士紳門第,已經遭到了滿洲人火焰焚燒一般的掃蕩和掠奪。他們多年來靠着兼併和貪墨積累起來的鉅額財富,此刻完全落到了多爾袞的手中。

攝政王以這筆天降橫財中的一部分,用來犒賞和收買八旗將士。剩下來的財富數額依舊高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可是攝政王居然還嫌不滿足,又以三餉和東師餉做了再一次剝削。

對於一部分漢族文官的反對,多爾袞對此反認爲:

“此次南征,成則爲忽必烈,敗則爲完顏亮。不至武昌,大軍絕不北返,滿洲大兵如若戰敗,我軍亦無北返之機,留燕北之民一線生機有何益?”

北國的雪花不停地飛舞,紛紛揚揚的大雪,如蝴蝶般滿世界上下翻飛。飛累了的瓦灰色的雪片,就一層層疊落在縱橫的溝坎、山樑上。

白洋澱已經完全結了冰,和一年前的景況比起來,這一年的冬天氣溫反而有了些許的回升。

多爾袞早就習慣了關外的苦寒,怎麼會擔心北京的天氣?他憂慮的是,如果這回升的氣溫繼續升高,那麼留給清軍突破黃河天險的窗口時間,就將會越來越少了。

攝政王問投降清朝的明廷重臣馮銓:“江南有音訊了嗎?”

很早以前,南都政權就有遣使到北京聯絡清廷。但是後來南都政權發生了三鎮進京的內戰,三鎮雖然成功擁立了福王稱帝,但親近大順,以李建泰、蘇觀生爲首的另一派擁唐、擁魯勢力,兵力也不弱。

在江南地方根基深厚的東林一黨,同樣有可能重新豎起擁潞大旗。

馮銓因此建議清廷從此處下手,通過外交上對弘光政權的強力支持,吸引南明倒向聯清制順的方向。

這一戰略對於弘光政權來說,首先是外交上獲得清廷的認同,依舊很有價值——畢竟崇禎太子還在北廷手上作爲傀儡;

其次,則是因爲大順控制着湖廣和山東,從兩個角度包圍江南,對弘光政權形成居高臨下之勢。以遠交近攻的地緣利害關係來看,南明的確是採用聯清制順的方針,顯得較爲有策略性。

馮銓已經剃髮,這個閹黨餘孽中首屈一指的明朝降臣,跪倒在多爾袞的面前上奏說:

“回稟攝政王,江南兵皆羸弱不堪,將又皆膽怯之徒。唯獨高謙一旅,駐足淮安,又北伐克定闖孽之議。”

多爾袞揮揮手,自言自語道:“至多到三月,黃河冰融,我朝大兵南征就會受到黃河天塹的限制……到時候有用得到這些人的時候!”

多爾袞另外還給吳三桂送去了不少文書告示,他是希望吳三桂能夠策動西明張獻忠政權,誘使西明軍出川側擊湖廣,對大順進行攔腰斬斷的致命一擊。

清軍的大軍,留在北京附近的全都是滿洲八旗中最爲精銳的部分。這些彩甲精騎左右飛馳遊曳,大軍往來,人流不息,不管是降清的明朝諸臣,還是清廷的宗室權貴們,所有人都等候在山腳下,等候着多爾袞最後的發號施令。

待數十門的禮炮全部轟隆作響一遍以後,多爾袞遙祭盛京方向的堂子,將佩刀抽出了刀鞘:

“南征!”

“大清南征闖孽!”

餘下的八旗精兵也全都跟隨着多爾袞吶喊了起來:“南征闖孽!”

此情此景,在皇太極的陰影下潛伏蜷縮了半生的多爾袞,終於感到了大張手腳的快意。

不僅是大清的社稷,這天下的江山,多爾袞亦有意之。

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二章 惠世揚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二章 鰲拜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三章 龍鳳廟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七章 左鎮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
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二章 惠世揚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二章 鰲拜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三章 龍鳳廟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七章 左鎮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