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爲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跡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李自成在民間又以“沛上長者、太原公子復生”來進行號召,這座行政級別上來講已經不高的城市,在明末這個關鍵時期,卻具有一種獨特的象徵意義。

沛縣的“沛”字,古時是指有水草的地方,正應其義,很久以前,古泗水從這裡流過,不僅有沼澤溼地,而且有大湖。

史記《高祖本紀》有高祖在沛豐西沼澤中縱徒起義和其母在田裡勞作,“嘗息大澤之彼”即在大湖岸邊休息的記載。

可見很久以前沛縣就是一個水草豐茂的地方,今日這裡的湖泊區比較秦漢時期更爲壯闊,規模不知道幾倍於從前。

只是嚴寒的氣候和枯水期的水文條件,都削弱了沼澤湖泊的防禦能力。

大風起兮雲飛揚,飛雲橋的名字就來源於漢高祖劉邦還鄉時奏響的這曲高歌。

清軍攻勢猛烈,那些在滿洲太君督戰隊監督下,兇猛撲向飛雲橋的清軍漢兵甲士,差不多人人都算得上明朝邊軍的精華士卒。

在明朝時,他們空有一身武藝和過人的軍事才具,但卻因爲欠餉、空額、以文制武、將門世襲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被束縛住了手腳,無法伸張自己的才幹。

到清軍來了以後,這些頭懸豬尾巴的野蠻人固然對平民百姓殘暴到了崇禎皇帝也萬萬難以企及的地步。

可是對明朝邊軍餘部來說,東虜的到來,也意味着對於邊軍秩序的重組。

多爾袞大刀闊斧,給予了這些漢兵足夠多的好處。十足十的餉糧,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擡旗和晉升也同樣毫不吝嗇。

更何況現在清軍中一直在流傳着“闖孽餘衆”在開封藏銀七千萬兩的傳說,這條消息激發了清軍漢兵部隊的鬥志和士氣,讓他們雙眼通紅,爲流賊的財富眼熱,終於在尼堪的督促下,對飛雲橋發動了全面的進攻。

即便不說那七千萬兩拷掠白銀的傳說故事,即便單論清軍南征以來,這些漢兵甲士的沿途所見:在大順控制區內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還有蒸蒸向上的勃勃生機,都讓他們確信,即便河南沒有這樣一筆駭人聽聞的鉅額財富,至少也應該積蓄有大量存糧。

這點從多爾袞擊破磁州、大名、濮州、鄆城等地後的繳獲來看,是可以得到印證的。

從飛雲橋的順軍營盤中,好像雷鳴怒吼、亂石穿空般,大片槍林彈雨密集發射,槍炮一齊釋放,火力特爲猛烈。

在最前排衝擊飛雲橋營盤的清軍漢兵甲士,死傷最爲慘烈,一瞬之間,尼堪粗略估算,估計漢兵就已經死傷二三百人之多——此時距離徐州戰事的全面爆發,還不足一刻鐘。

沛縣有縣城,明確的記載,據說是嘉靖二十二年修築起來的:“周圍五里,高二丈,闊一丈八尺,護城壕深二丈,闊三丈,雉堞一千三百二十一個,城門四個,各設城樓”。

谷可成聚兵徐州,並下令山東各地的大順軍守兵,留步卒防備阿濟格,並調大部分騎兵南下增援徐州後,並沒有撤除徐州北面的防禦。

他積極利用了徐州城北面沛縣已有的城池設施,和許都親自破冰乘船又奔馳冰面一段距離後,趕到沛縣縣城,積極組織防禦作戰。

谷可成和許都趕到沛縣以後,谷可成以大順殿前軍權將軍和山東經略使的極高地位,親自率領衛兵趕赴飛雲橋南岸的留城佈防。

許都則留在沛縣負責協調和組織從大運河東岸趕來的各支順軍援兵,順便他還接見了許多沛縣本地的搢紳領袖、綠林豪傑、貧民佃農和奴婢起義武裝的領袖,安撫人心,並加緊安排組織了一批支援前線的民夫參與戰事。

西漢初年的四位丞相蕭何、曹參、王陵、周勃都是沛人,司馬遷史記所列西漢功臣侯,一百多人,有四十多位出自沛縣。

這座城市醞釀了漢帝國的誕生,也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此時沛縣雖然已經較它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是不成氣候了,但許都還是拿出了沛縣這些光輝的歷史,來號召本地紳民羣衆支持大順軍的防禦作戰。

“沛縣是漢湯沐邑,也是洪武龍飛之地。漢高祖和明太祖,兩代神武的帝王都是從這裡起仁義之兵,拯民水火之中……

……所謂義兵者,皆若陳王、漢高、洪武之流,內誅民賊,外抗胡虜強暴者……

沛縣是晉王親取之地,晉王爲人如何,本縣父老皆知之……晉王設施佈置如何,本縣父老皆知之……

……大順軍起中原仁義之兵,已剪除秦晉,掃清胡塵,已在目中。睿酋以無歸之師,亡命來戮沛徐,安有不敗之理?”

許都熟悉明朝搢紳階層的心理狀態,所以他接見沛縣父老時,着重強調了大順軍對於漢高祖劉邦、洪武帝朱元璋的繼承意義,強調了李來亨建政的規模和設施,並從此出發,對比清軍的殘暴,絲毫沒有提到大順軍的營田等搢紳眼中的“惡法”。

接見從大運河東岸來援的幾支義軍武裝時,許都又攻勢一轉,強調了清軍在大名的屠城,還有多爾袞對於濮州、鄆城等魯西南州縣的殘酷搜刮,着力激發義軍們對於山東一省的本地土著意識。

而到了會見那些沛縣本地的貧民、佃農和奴婢起義武裝時,他又換了一種說法。

聊城大捷的時候,任繼榮在無意間開啓了對於明朝賤籍制度的徹底破壞。李來亨獲悉這一情況後,馬上就和禮政府尚書鞏焴、刑政府尚書陳可新進行了討論,決心徹底廢除明朝的賤籍,並將這點廣而告之,立即推廣到大順軍已經控制和尚未控制的地區。

此條消息一經傳出,馬上就產生了驚人的傳播度。

不僅是河南、湖廣和山東等大順軍的控制區裡,獲得瞭解放的奴婢武裝自行組織了起來。而且在大順軍兵鋒所尚未企及的地區,如四川、北直隸、南直隸、浙江、江西、嶺南等地,獲得這一消息的賤籍百姓們,都以着特別驚人的熱忱掀起了起義的烽火。

許都也視沛徐一帶的奴婢起義武裝爲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他向奴婢們出示了禮政府、刑政府草擬的廢除一切賤籍舊制的法令,以此作爲號召,很快就獲得可用之士數以千計。

許都不是一名特別優秀的將領,但他善於進行一些有價值的社會活動。不管是拉人脈、拼關係,還是單純靠嘴巴去說服,許都都有辦法在搢紳、土寇豪強、奴婢貧民等等完全不同的階層和團體裡,運動出足可以爲大順軍防禦作戰起到用處的能量。

“旬日之間,組織民夫以萬計。這總能對前線戰事,起到一點微不足道的作用了吧?”

許都歸誠大順軍的時間並不久,但他對於自己仕途的野心卻一點不低。多爾袞竟然以主力冒險長驅直入迅速打到了徐州附近,這一點完全出乎山東順軍將帥們的預料,但是在許都看來,多爾袞自陷於不勝則亡的絕境,也給了自己獲取不世之功的大好機會。

“今日乃大順開國之時,晉王必用非常之人、必用非常之士,若輩士紳,有志於仕途者,豈能放過這個機會?”

在許都的號召下,沛縣、豐縣、碭山、蕭縣、徐州一帶的各個階層民衆,都被積極迅速地動員了起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五章 身後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六章 五軍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
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五章 身後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六章 五軍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