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

田牛之變後,李來亨獨掌大順政權,首要做的事情當然還是以穩定人心爲主。所以他一改過去大順封爵極爲節制的傳統,立即就將五軍主帥一級的大將全部由侯爵提升爲公爵,又給制將軍級別中地位、實力較爲重要的將領,也借封爲侯爵。

所謂“唯名與器,不可假人”,“名器”亦即官爵是上位者控制、分化和獎懲下位者的最重要工具。

李來亨當然知道後世太平天國濫封王爵造成的惡劣影響,只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清軍對於三順王和吳三桂等叛降東虜的明朝大將,甚至不吝嗇於一藩之封。如此對比之下,大順軍對於明朝降將最高還僅僅只有伯爵之封,差距的確是很大了。

不管是出於同清軍爭奪人心的目的,還是因爲李來亨剛剛開始獨掌大順政權,有必要收買……有必要安撫軍心的需要,的確都有相當必要,提升一下大順軍中重要人物的爵位級別。

五軍主帥中的劉芳亮已由磁侯提升爲保定公,這是因爲劉芳亮和李來亨攜手作戰的白溝河,就在保定府境內;

袁宗第則由綿侯提升爲寧夏公,李來亨原本和方以仁、顧君恩還有吏政府尚書宋企郊、禮政府尚書鞏焴商量,是有意冊封袁宗第爲延安公以嘉獎他守衛陝北的功勞——不過延安是大順皇室祖宗陵寢的所在之地,地位特殊,過去又已被李自成改名爲天保府,再封給一個臣子,就顯得不大合適了,因此改以右營在寧夏擊破叛臣陳之龍的功績,加封袁宗第爲寧夏公;

高一功從湖廣經略使改任殿後軍主帥,這是考慮到高一功與李過麾下部將本來就關係十分融洽,而且他在闖軍元從中又深具人望,同李來亨又有着極密切的關係,自然成爲李來亨掌握殿後軍的不二人選。

過去李自成聽信了牛金星一類人的讒言,因爲高一功的外戚身份而對他多有打壓,使得高一功僅有臨朐男的男爵之封。李來亨則一口氣就將高一功自男爵提升爲公爵,加封爲襄陽公,自然是爲了嘉獎高一功久鎮湖廣這個楚闖大本營的功績;

谷可成從山東經略使改任爲殿前軍主帥,一方面是因爲由中營改編而來的殿前軍,李來亨已有計劃派遣他們前往山東增援,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谷可成作爲劉宗敏的副將,本來就是中營出身,此時在田見秀、張鼐相繼退出大順舞臺以後,接手中營,也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中營舊人所認可的人物。

谷可成之加封爲東昌公,自然也是因爲他率領馬寶、許都等諸將帥在山東抗清,乃至於挫敗了豪格、孔有德打通大運河計劃的重大功績;

最後郭君鎮代替李來亨直接掌握由前營改編而來的殿中軍,則是一個衆望所歸的人選。其實殿中軍的主帥,亦無非出自於郭君鎮和郝搖旗二人之選而已。郝搖旗的資望較郭君鎮爲深,他的戰略、戰術眼光比較過去也有了十足的提高,但在李來亨看來,郝搖旗的確還是缺少一些郭君鎮那樣的兵學天才,在軍事指揮的才能方面是稍遜一籌了。

如今的殿中軍,相當多一部分的將士都是由郭君鎮和湖廣都招練使李破虜一手徵募和訓練出來的。因此讓郭君鎮出任殿中軍主帥,自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唯一較差強人意的地方,只是郭君鎮沒有跟隨李來亨參與大順軍的一次北伐戰役,缺少和滿洲勁旅擺明車馬的正面決戰經驗。不過郭君鎮之前率部前往山東增援,已經有了擊敗豪格的戰績,雖然此戰中豪格所率領的滿洲八旗勁旅數量相當有限,又因爲明軍津遼水師的協助,未能讓清軍得以充分發揮其實力,但也足以說明郭君鎮完全有能力抗衡清軍。

郭君鎮被加封爲九江公,自然是因爲他此前在九江輕易擊破明軍黃得功部,收取九江府大部地區的戰功。

在五軍主帥之下,五軍師一級的制將軍十餘位,再加上一些地位較爲重要的地方衛軍制將軍,都被李來亨一體提升爲侯爵——這是大順建政以來,最爲重要的一次封賞,波及範圍之廣,恩賞力度之大,的確起到了爲李來亨新政權收買……穩定人心的作用。

這其中郝搖旗是獎其深州之戰的戰功,受封爲深侯;

張皮綆因爲守衛固關有功,以新固關所附近的平定州爲尊號,受封爲平定侯;

陳永福因其在歸德歸順李來亨以後,爲晉王攻取徐州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因此受封爲徐侯;

苗裡琛則以其久鎮鄖陽、興安的履歷,以興安州爲尊號,受封爲興安侯;

李世威則因其在北舞渡擊敗劉國能、李萬慶的戰功,以北舞渡附近的裕州爲尊號,受封爲裕侯;

其餘五軍師一級的制將軍,劉汝魁以易州爲尊號,受封爲易侯;馬世耀以安州爲尊號,受封爲安侯;牛成虎以祁州爲尊號,受封爲祁侯;劉體純以沁州爲尊號,受封爲沁侯;袁宗道以葭州爲尊號,受封爲蒹侯;李破虜以許州爲尊號,受封爲許侯;黨守素以寧州爲尊號,受封爲寧侯;馬寶以平度州爲尊號,受封爲平度侯;任繼榮以遼州爲尊號,受封爲遼侯;馬重禧以開州爲尊號,受封爲開侯;趙應元以鄜州爲尊號,受封爲鄜侯;張洪以高唐州爲尊號,受封爲高唐侯。

除了五軍的主帥和師一級制將軍封爲公侯以外,地方衛軍中地位較重要的人物,如太原姜瓖以渾源州爲尊號,受封爲渾源侯,漢中賀珍以乾州爲尊號,受封爲乾侯。

其餘封侯者,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還有平章政事方以仁、兵部尚書兼參軍院總裁顧君恩、湖廣經略使陳藎等人。

其中方以仁受封爲無爲侯,顧君恩受封爲荊門侯,陳藎爲興國侯。

這一次封賞,僅公爵便封有五人之多,侯爵更是封賞至近三十人之多,的確是驟然轉變了大順珍視名爵的慣例做法。

不過大多將領得以受封爲公侯,再配合李來亨從湖廣調來大批基層的營田使、捕盜使、巡官、推官至豫、晉、冀、魯推廣新制新法,的確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田牛之變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大順所控制的河南、湖廣、漢中、潼關、山西南部、北直隸南部和山東南部,火熱的新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之中。

多爾袞剃髮令的那一把火,已經斷送了士紳們叛逃清國的任何可能性。李來亨因此終於能夠放手一搏,不用再顧忌任何大地產所有者及有力官紳的反對,大刀闊斧在河南、山東等地進行營莊制改革。

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
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