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

李來亨對闖營現在有些頻繁的大會小會倒並不反感,其實在他看來,還嫌闖營的“文山會海”不夠多呢。

某種層面上來講,用大量會議來討論軍事戰略,一方面是具備了軍事民主的色彩,另一方面也是在強化闖營諸將對於規章制度這一概念的印象。

李來亨甚至覺得,後世人民軍隊在組織性上的堅韌,也同其黨組織複雜、繁瑣的“文山會海”傳統有所聯繫。

因爲這回要討論的問題,是關係到闖營接下來在整體戰略和大局上的動作,因此小虎隊系統中,只有李來亨和高一功兩人夠格參與——白旺如果在洛陽的話,大概也會被叫去參加軍議,不過他現在還留在熊耳山得勝寨主持大局。

大家一走進去,就看到了李自成那個熟悉的身影,他一手插在腰間,一手握着半杆殘箭指着地圖,先向李來亨微笑點頭,然後又接着同諸將講道:“咱們今後的作戰方略,我雖然已經同牛先生、宋先生,還有玉峰、補之商議過幾次,大體有個譜兒。只是畢竟還不明確,局勢常常在變,所以今天邀集大家在一起商議商議,把大政方針確定下來。”

李自成依舊穿着一身陝北老農般的衣服,他雖然攻破洛陽,取得了福王府中的無盡庫藏,但一氈帽、一老舊箭衣、一羊皮襖子的打扮,絲毫未變。

牛金星等李自成說完後,便站起身來,向闖營諸將拱手道:“在場的諸位將軍、頭領,許多人大約對我還不甚熟悉。我姓牛名金星,字聚明、號啓東,現在忝居李元帥的麾下幕賓。”

此時牛金星雖然已經被李自成視爲謀主,但在闖營中還未獲得一個正式的名號地位,因此他自居於“賓師”。既有自謙的意思,也有隱約暗示李自成爲他一正名分地位的意思。

李自成爲人質樸誠懇,但並不是沒有眼力的人。他聽出牛金星的話外之意,便特意做出懇請的樣子,請牛金星爲諸將介紹方略。

如此,牛金星才心滿意足地引古論今,侃侃而談道:“洛陽虎視中原,闖營現攻破洛陽,便在中州大地上具備了高屋建瓴之勢。只是元帥綽號闖將,同過去在河南縱橫的闖王高迎祥名號相似,鄉人常常將兩者混淆。我建議元帥很有必要定下一個新的名號,以資號召天下。”

宋獻策也隨即站起身來,他給李自成獻上了那著名的“十八子主神器”讖語,不斷勸說李自成先正名號,話中甚至隱含了勸說闖營在洛陽建都開基的意思。

“元帥名應圖讖,吉兆顯明,實系應運而興,必有天下無疑。”宋獻策清了清嗓子,肅然坐正,從容不迫地說道,“今日獻策所要言者,原是天機。不遇其人,不遇其時,不敢輕易泄露。隨便泄露,不僅敗壞大事,且有殺身之禍。”

宋獻策本在開封賣卜,走慣了江湖,一擺出這趟他的拿手好戲來,自然腔調十足,連李來亨都被吸引,其他像李雙喜、劉體純等人,更是翹首以待他的高論了。

“獻策因見明朝氣數已盡,必有真命天子應運而興,故十年來浪跡江湖,萍蹤南北,暗中察訪究竟誰是真正的濟世英雄。後來得到古本袁天綱、李淳風《讖記》一書,也就是世人所知的《推背圖》。然目今所見的《推背圖》全系後人僞託,與袁天綱、李淳風二人原本出入甚大。我所得到的是古抄本,題爲《讖記》,也是有圖有詩,但次序與今日所見諸本不同,所記圖讖也大有出入。有一極爲重要圖讖,爲今本所無,正是闖王必得天下之讖。”

田見秀訝異問道:“那上邊畫的什麼?怎麼寫的?”

宋獻策不慌不忙,打開一部青布書函,取出半本古籍,一面拿給諸將觀看,一面講解道:“這畫上被射死的大豬即指朱姓朝廷。四句讖語中所說的‘紅顏’就是‘朱顏’,即朱姓美人。所謂‘紅顏死,大亂止’,即是說朱姓亡國,天下大亂方止。所謂‘十八子,主神器’,即是說姓李的當主神器。神器者,天子之位也。元帥當有天子之位,豈不甚明?”

李來亨粗粗瞄了一眼,看到上面是一些半通不通的打油詩字句,同後世傳播甚廣的《推背圖》,前半部分一樣,後半部分則顯然是宋獻策根據闖營此時的局勢,自己又做了一番修改。

宋獻策指着後邊的四句七言頌詩說:“請看這第三句是‘十八孩兒兌上坐’,十八孩兒即俗話說的‘十八子’,是個‘李’字,明明指的是元帥。兌爲北方,元帥起自延安府,正是兌方。再看這第四句‘九州離亂李繼朱’,話就說得更明白了。”

“這卦是‘既濟’,坎上離下,水火交相爲用,事無不濟。且水在上,火在下,水能滅火。明朝爲火德王。闖王起自北方,北方壬癸水,故爲水德王。水滅火,即水德王代火德王之明證。”

這段讖記其實無非是捕風捉影,其含金量比起李來亨和方以仁編造出來的龍沙讖也高不到哪裡去。但在攻破洛陽的勝利氛圍中,宋獻策獻上的這段讖記就具備了一定神聖色彩。

李自成左右的親兵衛士,連李雙喜、黨守素等人都激動異常,許多將士聽到這段傳說,甚至激動到滾出熱淚。

李雙喜還一再請求李自成,說應該立即在王府院中設立香案,焚香拜天,以天命所歸而在洛陽建都稱王。

好在李自成還比較清醒,他雖然也被宋獻策忽悠得有些心動,但整體上還能明白這種讖記只能做勝利時鼓舞人心之用,而不能起到真正的實質性作用。

但闖營中一些青年將領卻都很興奮,谷可成、辛思忠等李來亨也算比較熟悉的將領,也都一窩蜂似地推着李雙喜上前說話。

李雙喜勸阻不住,便拜倒在李自成面前,懇請道:“眼下楊嗣昌尚未出川,官軍被張獻忠拖得五零四散,疲憊不堪,河南和陝西官軍空虛,請掌家在洛陽建國稱王,號召天下。只要闖王在洛陽建國稱王,據有宛、洛,掃蕩中原,日後張獻忠和羅汝纔來到河南,見大勢已定,必得向闖王稱臣。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倘若張獻忠他們有不願臣服的,一律剿滅!”

黨守素等人也跟着跪下,齊聲說道:“請老掌盤趕快擇吉稱王,不要耽擱。我們一定誓忠不二,甘願粉身碎骨,爲掌家打天下,保江山!”

李來亨看着李自成臉上掛帶着的笑容,知道掌家另有他意,便沒有自己出頭勸阻。

果然,李自成雖然滿意這班青年將領對他的耿耿忠心,但他知道闖營實力不濟,遠遠未到建都稱王的時候,就回答說:“我仔細想了,目前我的德威不足以服人,稱王太早,不惟無益,反而有害。況且宛、洛各州、縣也殘破不堪,災民遍地,有些州、縣往往人吃人,幾十裡不見人煙。似此情形,更不宜馬上就建都稱王。所以這建都稱王的事,我決不同意,請大家暫莫議論!”

議事廳中有一陣寂靜,李雙喜、黨守素都露出失望的表情,田見秀也顯得很是吃驚,只有李過微微點頭,顯出贊同之意。

牛金星此時終於一錘定音,拱手向李自成說道:“元帥謙遜,稱王事暫緩商議也好。古人在稱王稱帝之前有稱大元帥的,有稱大將軍的,也都是正式名號。愚意以爲,正可用元帥爲名號,以便號令羣雄。不知此一芻蕘之議,可否採納?”

李自成微笑着轉向衆將:“你們大家以爲如何?”

李來亨看到這裡,已很明白李自成的意思了,便第一個站出來說道:“我看掌家便用奉天倡義都元帥爲名號吧?一待闖營勢力連成一片時,便可再升爲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都元帥是朱元璋曾經用過的名號,在明末時也頗爲流行,意思和大元帥其實相同,只是指意沒有那麼明確。

李自成對李來亨的這個主意顯得頗爲欣賞,便一口答應了下來。這以後,闖營之中就按照親疏距離,稱呼李自成爲掌家、元帥、都元帥了。

後世歷史上,大概是在攻破襄陽以後,李自成才正式開始使用了“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的稱號。至於在這之前,闖將、闖王、奉天倡義營元帥之類的稱呼,具體都在哪些時間節點上使用和更替,也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了。

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六十章 反對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章 英雄氣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
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六十章 反對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章 英雄氣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