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

激烈的戰鬥只留下了無數屍體,王輔臣本來還打算帶隊衝擊幾次,想要試試看能不能奪取和毀掉幾門紅夷大炮。

但是很快他就發覺清軍後隊又陸陸續續有新的部隊增援上來,他苦笑着想到自己果然被姜瓖坑害慘了。

王輔臣發狠地將頭盔甩到地上,他飛撲過去,趁着一名滿洲馬甲被順軍步兵長矛刺傷的機會,把敵人從馬背上撲了下來,接着用手牌活生生地砸開對方的頭顱,鮮血和腦漿便沾滿了他的兩手。

王輔臣奪馬而上,將斬馬刀換成一杆長長的馬槊左右衝馳。他順便颳起滿洲人的硬弓,連射了幾箭,終於撕開一個缺口,不管不顧衝了出去。

剩餘的順軍士兵沒有其他辦法,只好跟着王輔臣一起撤退。

但在這個過程裡,不免又造成了更多傷亡。

王輔臣心裡大感苦悶,爲了尋一點軍功好在大順朝裡混下去,怎麼倒了這樣的大黴運?將士死傷不少,卻一點斬獲都沒有!

正在他鬱悶的時候,山嶺的另一端卻又出現了聲音。王輔臣看到峽谷的另一側突然出現了新的順軍旗幟,那是……他對大順五軍旗幟的形制尚不很清楚,但部下有的順軍老卒已經認了出來,喊出聲說是“殿中軍”。

伴隨順軍旗幟樹立起來的是一隊冒出頭來的鳥銃手,他們迅疾射出一排排槍以後,幾乎沒有喘息,立即又接着射出了第二波排槍。

王輔臣目瞪口呆:“怎麼會這樣快!?”

驍勇無敵的滿洲馬甲驍騎的確厲害,可在自生火銃的排槍面前,人人平等。武藝高超的勇士和最普通的民兵,同樣是一發斃命。

張國武接着又帶不少使用自生火銃的士兵夾射清軍,最後是一隊順軍三堵牆騎兵衝入敵陣之中展開收割。

王輔臣認識張國武,知道他也是姜瓖的舊部。看到有援軍突然出現,王輔臣雖然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手下人士氣都已經大爲振作,他也就乾脆回身逆戰收拾清兵。

一場激烈的戰鬥以後,大順軍這才靠着好運氣衝破了敵人的反伏擊,繳獲了不少紅夷炮。

王輔臣驚喜道:“張國武……你怎麼回來了,不是去開封了嗎?”

張國武跟在一名大馬金刀的武將邊上,小聲說:“我們未到開封,纔到大名府就已經遇到了北上的援軍。晉王料敵先機,已經增強了河防兵力。”

那名大馬金刀的武將也拍了拍手,他剩下的部隊則繼續追趕和清剿剩餘清軍。

這人也帶着喜色說:“纔到山西,就絞殺了將近一百名真正滿洲韃子,這樣的戰功倒是好取。划算,划算。”

王輔臣猜測此人應當是一名大將,因爲他和張國武帶來的部隊雖然看起來只有幾百人的樣子,但是軍械裝備都非常精良,估計後續還有更多援兵將要到達太原附近。

那人挺起胸說:“我是袁時泰,奉命北上增援太原。”

袁時泰帶來山西的援兵數量不多,但其中有一隊精兵系小袁營袁時中的親兵,後來被李來亨編入羽林軍中做訓練,現在又編回到了袁時泰的部下作戰。

這一隊羽林軍士兵的軍械裝備和訓練,都有異於其他士兵。特別是他們所使用的自生火銃,這是李來亨賴以在最不利的情形下與清軍做最終決戰的利器。

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技術難度不大,主要問題在於湖廣軍器院方面的工藝不過關。雖然李來亨很早就吸收了一些武昌的傳教士作爲軍器院的顧問,但始終沒有攻克燧發裝置的工藝問題,因此一直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

近來是由於耿應衢名下的鑄鐵工場開始採用一些水利鍛錘設施進行鍛造,使得湖廣民力稍得休息,得以轉移更多人力物力到生產燧發裝置方面,

艱難的自生火銃生產規模才稍稍得到增加,新近生產出來的一批燧發槍已經加緊從武昌、隨州、襄陽送往開封。首先裝備羽林軍,其次則裝備殿中軍李世威所轄的第三師,以增益其火力。

袁時泰部下的這些自生火銃很快就讓王輔臣大開眼界,不僅能夠自來生火,而且所裝填的鉛彈也比一般鳥銃來得重上許多,威力更大、射速更快,更重要的還是裝填方便,不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在冬天作戰,比一般鳥銃便捷快速許多倍。

王輔臣不得不驚歎道:“此真天下神器!”

袁時泰並不多言,他麾下其餘兵馬陸續自冀至晉,集結在冷泉口一帶,這時候也很快調到太原外圍,合王輔臣、張國武所部後,共計兵丁一千五百餘名。

援兵數量不是很多,但說明了晉王聚集在開封的那十萬精銳,總算是開始得到調動。

袁時泰所部則在王輔臣引導下,先行開回太原馳援。這時候清軍也正在太原附近掘壕環攻,似乎有斷絕內外交通,長久圍攻之意。

不過因爲陳永福積極出戰,每日太原守軍都會派出突騎襲擾清軍土木作業,夜間則會派兵縱火破壞壕溝,這就使得葉臣妄圖困死太原的掘壕行動不僅破綻重重,而且效率非常低下。

袁時泰沒有花費什麼功夫,就帶着援兵衝入太原城裡。

陳永福早就堅壁清野,把城外關廂的全部房屋拆毀,以免清軍攻城時用作掩蔽。他在守城上經驗豐富,自去年協同姜瓖防守太原以來,已經挫敗清軍大小攻城行動二十多次。

袁時泰此時也已經升爲制將軍,不過他和姜瓖一樣,都是地方制將軍,而且還不似姜瓖那樣已經封侯,地位就更不能同殿中軍制將軍陳永福相比。

張皮綆是殿中軍羽林軍制將軍,郝搖旗則爲第一師制將軍,苗裡琛爲第二師制將軍,李世威爲第三師制將軍,陳永福排在最後,是殿中軍第四師的制將軍。

而且他的這第四師,還沒有將全部兵力帶來太原。相當部分的精兵,還被李來亨留在開封。

不過即便如此,陳永福身爲五軍野戰軍中最精銳的殿中軍一部制將軍,地位自然還是在姜瓖和袁時泰兩個地方制將軍之上。

而且大順採取右武政策,陳永福還同時可以節制山西節度使韓文銓和山西直指使李若星。

這位山西王親自迎接袁時泰援兵的到來以後,聽過了王輔臣講解的戰鬥情況,陳永福沒有批評姜瓖策反不利的事情,而是仔細觀摩了一下袁時泰帶來的自生火銃,同樣感嘆:

“大順軍有此神器,定鼎中原是不再會有意外了。”

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三章 林貓貓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
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三章 林貓貓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