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

郭君鎮親自部署了順軍的猛烈攻擊,大順軍在夜色裡,佈陣於大寧城西,傍山依水,排槍而進。

準軍在一片漆黑中,望見數量驚人的火把,驚恐之下認爲順軍主力已經抵達大寧,士氣頓時暴跌。

擔任先鋒的順軍驍將李元胤冒死奮勇以鬥,以身先旗,矯尾屬角,直貫其騎,出其左右,連破準軍數陣。

正在左翼的權將軍李瑋羣看見一處山丘上有駱駝放炮,猜測其爲僧格渾臺吉的大帳位置,於是也分兵一支,攀山越嶺仰攻準噶爾軍的駝城陣地。

僧格渾臺吉並非他弟弟葛爾丹那樣的軍事天才,出戰以來屢屢得勝,主要還是因爲戰略形勢有利於準噶爾人。

在具體的戰術指揮上,他的能力是很明顯不如葛爾丹厲害的。

可惜葛爾丹在雪區作戰,手下沒有準噶爾精兵,僅有一些不堪一擊的藏軍而已,根本無從發揮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華。

本來順軍仰攻駝城,很可能造成巨大傷亡。

可是關鍵時刻,僧格渾臺吉摸不清順軍援兵的兵力,他認爲自己尚有三四萬兵馬分散在漠南草原各地遊牧就食,沒有必要現在就和順軍決戰。

不如暫且先行撤退,等到重新聚集兵力以後,再來和順軍會戰。

僧格渾臺吉心生怯意,決定逃跑。他拋棄了正在陣前和大順軍激戰的喀爾喀友軍,獨自率領衛拉特人撤離了戰場。

本來蒙古軍隊兵力就沒有太大優勢,僧格渾臺吉突然帶着準噶爾人逃走,只剩下喀爾喀部一軍,自然不是郭君鎮的對手。

大寧城中的守軍也趁機出擊,大敗蒙軍,斬首約四千級。

郭君鎮隨後指揮兩路兵馬,在黎明時分大膽追擊準噶爾人。由於局勢混亂,僧格渾臺吉在亂戰中同其部衆失去了聯繫,提前撤離戰場的準噶爾人突然喪失主帥,頓時失據,還是被大順軍追上。

兩軍再戰於落馬河南岸,準軍損失慘重,光是被困在河邊,互相踐踏踩死的就不計其數。

大寧之戰和落馬河之戰後,準噶爾人雖然在漠南各地還分散部署有三四萬騎的部隊。但由於郭君鎮攜兩戰大捷之威,又宣佈由順朝官方直接向旅蒙商收購所有蒙古牧民的高利貸欠條。

郭君鎮一把火將所有欠條燒燬,以此挽回東蒙古諸部貧苦牧民的人心。

許多本來依附於僧格渾臺吉的察哈爾王公,在大寧之戰、落馬河之戰以後,也立即翻臉,跳回了順軍陣營,重新接受了順朝的各種侯伯爵位封號,還各自起兵截擊準噶爾人的北撤。

僧格渾臺吉的戰術指揮能力不太厲害,但戰略眼光卻很高明。

他單騎出逃以後,看出了漠南不可爲的局面,便直接放棄整個漠南,將殘餘的準噶爾和喀爾喀聯軍全部撤回漠北,準備長期佔據漠北,慢慢經營重新統一蒙古的大業。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劉芳亮遠征天山的計劃已經取得了重大戰果。

當時僧格渾臺吉已經帶走了準噶爾人絕大部分的可戰之兵,在天山老家和新佔領的伊犁、喀什一帶,總共只留下了可戰部衆不足二萬人。

李來亨爲了徹底平定朔漠,摧毀蒙古人復興的最後一絲希望,對劉芳亮寄望極深。

就算是表弟會寧王李淳和被包圍在大寧,生死不知的時候,李來亨還是將一切資源向西軍傾斜,爲劉芳亮四萬人的遠征軍,配置了多達十餘萬匹的騾馬。

劉芳亮進軍極快,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全力前進,進入天山南麓後終於遭遇到了準噶爾人留守的主力軍。

爲了爭取時間,劉芳亮直接下令“無論何隊精兵”,只要馬匹還有力氣,都要迅速奔赴古輪臺一帶參與會戰。

爲了爭取一戰全殲準噶爾留守主力,取得速定西北的效果,劉芳亮要求各部放棄一切當前作戰任務和目標,唯以向輪臺戰場附近匯合爲唯一任務。

命令下達以後,各部順軍紛紛放下當面作戰任務,甚至放棄了沿途攻佔的一些綠洲小城鎮,集結一切可以集結的兵力趕往會戰主戰場。

爲了抓緊時間,果毅將軍呂澤只率領二百多名士兵便星夜跨越天山,從北麓趕到南麓,奔赴輪臺參戰。

結果沿途遇到了三千多名敵軍,寡不敵衆戰死。

李來亨認爲這種不肯於中途退避自全,惟知直前衝擊,以致效命捐軀的忠勇之氣,深可嘉憫,追封呂澤爲伯爵,由其子承襲,三代不降爵。

制將軍張國武帶領五千騎兵首先趕到戰場,與準噶爾人交鋒作戰,連續奮戰四天以後,雖然牽制住了準軍的轉移,但由於馬匹長途跋涉疲憊至極,不能擊敗敵軍。

當天夜裡正好遇上康大眼帶領一大批戰馬到達,張國武遂立即命全軍換馬,重新投入戰鬥。

大順軍分爲兩翼左右包抄進攻,與準噶爾人激鬥一整夜,兩軍皆死傷慘重,屍骨遍滿山谷,各自陣亡銳士千餘人。

準軍遭此敗績,又發覺劉芳亮、李懋亨的大軍主力正在全速趕來,並決定退往伊犁堅守。

劉芳亮得知準噶爾主力已經向西逃跑,他認爲追擊是目前最爲要緊之事,以順軍馬力尚有餘,而準軍則攜帶大批婦孺老弱,行走肯定不能便利,人多易容易發生潰散,因此決定絕不休息,繼續追擊。

劉芳亮親自督軍追到伊犁,大順軍在不分黑天白夜的瘋狂追擊下,軍中已經疫病橫行,病死、凍傷、掉隊者多達七八千人,跟隨劉芳亮抵達伊犁者,只剩下了一萬一千名將士、騾馬八千多匹。

準軍在伊犁和喀什等地尚有可戰部衆一萬四千餘人,劉芳亮因此決定採取恩威並施的手段,他釋放了準噶爾軍中的一批迴回,使其回到喀什一帶以後,宣講順軍僅誅衛拉特蒙古人,而不與回回爲難的政策。

這種做法激起了喀什守軍的動搖,最終在左右搖擺下,喀什守軍殺掉了城中的準噶爾駐軍,關閉城門,拒絕蒙古人入內。

大順軍趁機向伊犁河谷一帶,發起了最後的猛烈攻勢。

這一戰的激烈程度已到空前地步,準噶爾人極爲耐戰,順軍又因爲長途跋涉體力耗盡,也沒有攜帶重型火炮,全靠戰士的一腔血勇和燧發槍的火力支撐。

一部分回軍也幫助大順軍作戰,分擔了劉芳亮的一部分壓力。

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七章 左鎮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十章 李寨主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六章 五軍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
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七章 左鎮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十章 李寨主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六章 五軍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