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

郭君鎮的性情向來是有些過分自傲,但他對李來亨多少有幾分敬意,得勝歸來又獲得了這樣隆重的歡迎,心中大悅就踏鐙下馬,單膝跪在李來亨的面前,握拳答道:“幸不辱使命,已爲節帥討平大別山,如今諸寨鹹服,一方安靖,正當節帥另展他圖之際。”

“大別山的戰事能夠這樣順利結束,全部有賴於君鎮的功勞。我同一功大哥、老白還有樂山,已經商定平定大別山諸寨,等闖軍兵馬騰出手後,就用兵將棗陽拿下,取得縱深來遮蔽隨州的側翼。”

李來亨見郭君鎮單膝跪在地上,趕忙也跟着躬下身子,用雙手把郭君鎮扶了起來。

在大別山山區中結寨割據的那些官紳武裝,有許多人都是原籍隨州的逃亡者,算得上是李來亨的心腹大患,郭君鎮能夠這樣快速又順利地將這幫人解決,又沒有留下什麼隱患,手腕確實高明。

李來亨接着就將之前大家議定的攻略棗**體籌劃,一一告知於郭君鎮。

棗陽縣在地理上與隨州互成一體,但在行政上隸屬於襄陽府,襄陽守兵尚有數千人之衆,又是自古以來難攻不落的天險要塞。闖軍意在奪取棗陽,就要儘量避免和襄陽守軍的直接衝突,否則戰事綿延,必將極大拉扯到闖軍發展的前景和精力。

李來亨的本意是等郭君鎮回旌隨州後,集結湖廣闖軍的全部精兵悍將,趕在襄陽守軍有所察覺之前,用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攻勢奪取棗陽,再沿河防守,強化防禦,將隨、棗形成一體的防禦體系。

高一功和方以仁則對這一套戰術持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爲棗陽雖然有濜水掩護,但是闖軍尚未建成水師,即便沿河佈防,若官軍依靠內河水師順流而下,棗陽是很難守住的。

依照他們兩人的意見,要奪取棗陽的前提是闖軍必須先建成一支實力可觀的內河水師。考慮到李來亨在一段時間內,將主要在水系縱橫、湖澤密佈的湖廣北部作戰,闖軍勢必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內河水師,才能保障控制區內各個州縣的水路交通。

郭君鎮本就眼高於頂,他對李來亨呆板的沿河防守之策和高一功、方以仁費時費力的水師戰略,都認爲很不合時宜。

李來亨的計劃自不用說了,簡直是亦步亦趨,毫無亮點可言。即便郭君鎮一貫尊敬自己這位頂頭上司,也忍不住嘲笑道這是“小兒用兵”。

而高一功和方以仁的方案,雖然具備一些比較長遠的目光。

但是水師不必陸師,需要大量船隻和有經驗的水手。即使現在去徵收民船、收編土著水手,要將民船船隊改造成可以同官軍抗衡的武裝水師,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超過了闖軍的資源極限。

“既然奪佔棗陽已經迫在眉睫,又怎麼容許我們慢慢建成水師?如果非要火急火燎,倉促改編民船與官軍作戰,闖軍本皆北人,不識水性,更不能同官軍抗衡了。”

建立水師其實早在李來亨的計劃列表之中,可他也知道闖軍的元從幾乎都是不識水性的陝西人。雖然在進入河南大發展以後,吸收了許多河南、湖廣、江西籍貫的新人,但其中熟悉水文水性者依舊罕見,且大多處在較低的職位上。

後世歷史中,李自成親率闖軍主力在襄陽打垮左良玉兵團以後,立刻席捲湖廣北部,又攻克了漢陽府,繳獲船隻四、五千號。

敗逃武昌的左良玉兵團已經是毫無戰鬥力的驚弓之鳥,而闖軍則坐擁強大的野戰軍和四五千只民船,饒是如此有利的形勢之下,李自成依舊望長江而嘆息。

以北人爲主的闖軍面對湍急的江水,在渡江進攻武昌時因不熟水性,許多船隻被風浪打沉,結果只能放棄奪取武昌、全下三楚的戰略,轉而北上爭奪陝西,最終走上了通向山海關的滅亡之路。

李來亨知道水師對於闖軍在湖廣發展的急切性,因而哪怕被郭君鎮笑話爲“小兒用兵”,心裡不爽得很,還是壓住情緒,冷靜分析道:“樂山他們所言也很有理,江漢一帶水網密佈,若沒有成建制的強力內河水師馳騁江河之上。那麼闖軍所控制的各個州縣就很容易被河流分割,各成孤立之勢,極易爲官軍所各個擊破。”

郭君鎮聳了聳肩膀,他對李來亨、高一功、方以仁幾人討論多番得出來的策略很不以爲意,反譏諷道:“編練水師當然是必要之事,可現在闖軍無人無無船無財富,勉強爲之又有什麼卵用?真是棄我之長,與人爭短咯!”

他的話讓在場諸將的臉色都不好看了起來,大家都知道郭君鎮性情高傲,很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所以郭君鎮作爲陝北老兄弟,才一度淪落到了被打發到小虎隊中的地步。

但他在李來亨麾下這一段時期的表現,卻着實令高一功等人對他刮目相看。不僅是用兵多有奇謀妙策,而且在處理關係、待人處事方面,似乎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眼高於頂、簡單粗暴。

可現在看來,只不過是前標軍不斷的勝利、連續的大捷,暫時性掩蓋了郭君鎮的本性罷了。

高一功、白旺幾人對郭君鎮以前的性格表現都有所瞭解,所以只不過相顧苦笑,對這個刺頭兒式的人物感到爲難。

而對郭君鎮只有簡單瞭解的方以仁臉色就是極度難看了,他是在大明官場裡都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水晶猴子一般人物。可還是被郭君鎮簡單幾句話就氣的青筋冒起,全靠苦讀聖賢書多年的涵養強壓下來。

至於李來亨……這位主無論表面上如何表現自己的謙虛,他的本性都是天下第一無二的自負。作爲洞穿歷史之人,哪怕他本人的具體才幹其實根本比不上李自成、張獻忠一流梟雄,也無礙於李來亨在自己心目中,將自己拔高到祖龍和屠龍者兩人的高度上。

郭君鎮這樣直言不諱,李來亨肚子裡肯定是腹誹不斷了。只是好說歹說,郭君鎮現在絕對算得上李來亨小團體中的嫡系腹心之人,出於這層關係,李來亨還是能勉強壓住自己心中的怨氣。

“如果闖軍真的就按這幾套策略用兵行事,那我想要不了多久,現在在場的兄弟夥們,咱們所有人的首級都可以掛到襄陽城城頭上再會啦!”

郭君鎮完全讀不懂空氣,對漸漸尷尬起來的氣氛毫無知覺,猶自一臉嫌棄地說道:“棗陽的確是遮蔽隨州的要地之一,可既然它的地位如此緊要,從節帥以下,大傢伙的手筆爲什麼又這麼拘束?全想着是不同襄陽官軍交一矢、爭一鋒,就能夠拿下棗陽,既然沒有同襄陽官軍一戰的勇氣,那我看棗陽是不取也罷!”

“哈哈哈!郭將軍此言差矣。”方以仁的涵養告訴自己這時候他實在沒必要開口說話,但終於忍無可忍,壓着火說,“襄陽官軍有數千之衆,雖然不及節帥兵力,可是襄樊天險易守難攻,他們退有後路,戰則有援。如果我們爲奪一棗陽,就要去打襄陽,那湖廣官軍必然大動。目下闖軍能有這麼安定的發展環境,並非官軍無力討伐,而是湖廣督撫大臣都有比收回隨州更爲重要的任務而已。”

“我們若在襄陽大戰一場,那結果才真的是要頭懸城門相見了。”

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七章 左鎮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十八章 祝捷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
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七章 左鎮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十八章 祝捷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章 牛相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