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

王鑨是河南本地孟津人,清軍竊據北京時,他大哥王鐸尚在北廷爲官。清軍頒佈剃髮令以後,道路傳聞王鐸已經剃髮遵制,這條消息傳到孟津以後,王氏族人聞訊都感到極度的震驚和不可思議。

王鑨本人更是特別難以相信,王氏兄弟皆以文采聞名於世,但王鑨本人仕途非常不順利,崇禎十二年時已經三十四歲的王鑨參加鄉試,就因爲行文犯忌諱而落榜,同他官途蒸蒸日上的京官哥哥王鐸差距甚大。

十月初清廷頒佈剃髮令,要求北方軍民全部一體剃髮,甚至就連被多爾袞捏在手心裡的傀儡同治帝朱慈烺,據聞都已經被迫剃髮。

大河南北的仁人志士,不管他們是心向大順,還是忠心故明,得知這個消息以後,都不能不爲之憤慨至極。

王鑨本人對大順軍沒有多少好感,崇禎十四年起義軍攻克洛陽時,王鑨就因此逃離孟津老家,躲進了盧氏縣深山中。

但他聽說大哥王鐸投降東虜的消息後,對於兄長的尊敬之情蕩然無存,舊有的世界觀遭到了嚴重衝擊。

恰逢此時大順在洛陽開科取士,吏政府尚書宋企郊和文諭院總裁謝徵都親到洛陽觀摩考試。

王鑨想到宋企郊身爲明朝名士,謝徵又是原任大學士謝升的侄子,連這些人都已經歸誠大順,做到了尚書、總裁的高官。孟津王氏想要保全家業,依靠已經剃髮降清的大哥王鐸顯然是不可能了,所以既是爲了得到出人頭地的機會,也是爲了避免因爲大哥剃髮降清而遭到大順的清算,王鑨便決定前往洛陽參加大順的科舉。

王鑨的大哥王鐸是崇禎皇帝的詞臣,他自己也和兄長類似,在河南富有文名,只是因爲放浪的文風而不被過去河南的主考官所欣賞。

這次宋企郊和謝徵到河南選拔人才,依舊是按照禮政府尚書鞏焴改革後的科舉新制,着重考驗士子的策論和時務能力。

王鑨以一篇《大梁論》爲謝徵所欣賞,而獲得了“上上”之評,得授舉人,不就即被委爲靈寶縣縣令。

他剛剛被授爲舉人和大順的靈寶縣縣令,馬上就見識到了新政權雷厲風行的行政效率和辦事作風。中舉慶宴剛剛結束的第二天,文諭院總裁謝徵就派來專人催促王鑨立刻前往靈寶,隨行的還有率兵前往陝州鎮守的威武將軍李瑋羣。

大順軍採取右武政策,權將軍可以節制數省之經略使、制將軍可以節制一省之節度使、果毅將軍可以節制防禦使和州牧,威武將軍當然也可以節制一縣縣令。

李瑋羣身材高大,但年紀極輕,看起來不過十幾二十歲的模樣。但王鑨一聽說這位小將軍是隨州人出身,馬上就知道絕對不能輕易慢待。

他雖然新近加入大順政權不久,但作爲河南本地士紳,王鑨對大順軍的瞭解卻並不淺薄。他當然知道如今主政大順軍的監國皇太子、晉王李來亨,就是在隨州起家,他執掌大順權柄以後,就從湖廣調來許多楚人爲官。

王鑨聽說如今在開封,還流行有這樣一句話:“會說陝北話,就把軍刀挎;會說湖北話,就把官印掛”。

陝北是大順開國元勳重臣們的老家,湖北則是晉王嫡系骨幹的老家,這兩個地方籍貫出身的人物,因此成爲大順政權中勢力特別強大的兩大主要派系,按照明朝黨爭的方式,這就應該叫做“秦黨”和“楚黨”了。

這個李瑋羣年紀輕輕就已經高居大順的威武將軍之位,又是隨州人,不出意外肯定是晉王殿下的身邊人。王鑨雖然自負是清高的文人,但經過大哥剃髮降清的事情以後,他也看開很多,打定主意要在大順走出自己的仕途,因此跟着李瑋羣前往陝州的一路上,也都積極奉承這位少年得意的大將軍。

不過李瑋羣似乎對王鑨很不感興趣,他被王鑨吹捧得煩了,便不耐煩地直言道:

“王知縣,你知不知道大順的法度?”

王鑨心中一凜,趕緊說:“還請將軍指教。”

李瑋羣笑罵道:

“大順的法度專治你這等溜鬚拍馬之人。王知縣,你若真是心上長了七個竅的聰明人,就該多熟悉一下大順的法度,多熟悉一下晉王殿下的爲人和行事風格。溜鬚拍馬可以,但是做得這樣簡單直接,是生怕不被巡官們報去開封嗎?

晉王府上時不時就會差人微服暗訪,有廉者立加獎擢,貪者立拿斬首,傳示各府州縣。我聽謝總裁說你是一個在明朝不得志的有名文士,如今好不容易獲得一個縣令的尊位,如果愛惜官途的話,即便不喜,也得要逼自己做一個剛直不阿的人。

還有啊,晉王殿下最恨文官舞文弄墨,他是武人出身,一言不合就會派龍衣衛過來將你剝皮實草。怕不怕?在大順文官最是難做!你好生了解了解,免得哪天被巡官、龍衣衛拿去斬首就不美了。”

李瑋羣一番話半實半虛,將王鑨恐嚇得半死,他才哈哈大笑着騎馬走開。王鑨背上冷汗直流,到此時才感到自己是否上錯了船,這大順新朝開國,難道真的要恢復朱元璋剝皮填草的惡政?

可怕,可怕!

在陝州等待李瑋羣、王鑨一行人的是陝州州牧裴守約。裴守約沒有功名,以前做過幾年的義塾,也幫人打過衙門官司。但他是襄陽府棗陽縣人,也是“楚人”,很早就參加了楚闖政權,從棗陽縣巡官、蘄州推官、襄陽府推官、揚武州營田使一路坐上來。

裴守約既是晉王的嫡系人馬,又富有基層實務經驗。晉王執掌大順政權以後,就調裴守約到豫西任陝州州牧,他雖然原先只是塾師出身,但如今做慣了州縣一級的高官,看起來亦頗有一番深沉似水的威勢在。

王鑨知道自己今後免不了和裴州牧打交道,趕緊擺正了自己的態度。他又想到此前從洛陽到豫西的一路上,李瑋羣講的那番話,便不敢再做出什麼明顯的巴結姿態,總算搞清楚了弄好自己的工作,纔是在大順爲官的正途。

陝州州牧裴守約和威武將軍李瑋羣似乎是舊識,他們重逢以後又互相談了談所見所聞。

裴守約因爲是不久前才從湖廣調來的官員,便爲李瑋羣和王鑨介紹起了湖廣如今的現狀。

他邊走邊說:

“湖廣地形複雜,湖泊衆多,湖濱極易發生澇災。我們在湖廣爲官,多以修繕水利爲第一要務。陳經略有經營之大才,湖廣紳商又常常積極報效,因此時間雖然不長,但僅是圍繞武漢三鎮,便又重新修繕了不少荒廢水利,還新近建成不少水渠。”

王鑨吃驚道:“下官聽聞湘漢之地易攻難守,其上游爲張獻忠所據,其下游金陵之兵亦多。我朝方在戎馬倥惚之際,軍資糧秣尚且未必能夠充足,怎麼還有餘力修繕水利呢?”

裴守約淡淡地回答說:

“國之根本在於農,農之根本在於溝皿。晉王殿下所委任的官員,道勞不肩輿,炎暑不張蓋,如此盡力乎溝渠,何愁大事不成?

何況湖廣有營田之利,民兵之制,本就不缺乏人力。晉王殿下在楚北推行營莊制後,田利不盛,地價一日低過一日,紳商中不乏有人賣田爲銀來經商。士紳經商,有經驗的人又不多,因此常有一些人合股與大順合作經營商鋪,修繕水利所需之建材、吃食,皆可以走此渠道。

楚北襟江帶湖,民田廬舍,多在水鄉,不修建堅固的堤壩、不疏浚河灣淤塞,則積水在田,無路可出,軍民都將無米可吃了。”

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章 小徽柔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章 太原第十八章 祝捷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
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章 小徽柔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章 太原第十八章 祝捷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