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

徐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彭城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

古今軍事家的觀點本質上是相同的,即徐州之戰,往往是關係到敵我雙方盛衰的決戰,而不是無關生死的一般戰役。

谷可成從留城大營且戰且退,率領數千餘衆安然撤回了徐州城。被谷可成任命爲徐州四面牢城使的許都,此刻正督率民夫在城頭上修繕城防、加固壁壘,衆人在城牆上看到谷可成一支殘兵完整撤回來的時候,興奮激動和安心的心情,是如何沸騰,足以想見。

“谷經略!”

“使相!”

“大將軍!”

徐州守軍打開城門,許都和閻爾梅兩人帶着徐州城內的諸將、搢紳首領、義軍豪傑和剛剛被解放不久的奴婢武裝頭目,一起出城迎接谷可成的歸來。

一行人等衣着打扮差別很大,順軍將領們皆箭衣着甲,士紳領袖則大多裹網巾穿青袍,義軍豪傑多着半身甲,奴婢武裝的頭目們則盡做短打打扮。

來自不同階級、羣體的軍民百姓們,全部跟隨在許都的身後。在大順軍的旗幟之下,這一切都好像並不讓人感到驚異和矛盾。

爲了“抗虜”,爲了抗拒多爾袞那踐踏了漢民族尊嚴、破壞了大部分百姓千年來生活習慣的剃髮令,更是了對抗清軍南征一路上的焚劫掠奪和最無下限的大屠殺,所有人,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人,都在大順軍的旗幟下被團結了起來。

谷可成目睹此情此景,他驟然想到了大約十幾年前,自己還在陝北邊塞一位參將門下做家丁的時候,有一回奉命下鄉徵收軍戶和佃農地租的時候,因爲當時正值大旱和饑荒,谷可成少收了半鬥,結果便險些被參將的家人活活鞭打而死。

現在,在大順軍的旗幟下,曾經的鞭打者和被鞭打者,竟然走到了一起嗎?

他看着那些搢紳們的神色,拘謹和自傲中還帶着一點祈盼,他又看了看那些奴婢佃農們的神色,希望和憧憬裡也懷有半分的緊張。

看來團結在大順軍旗幟下,來自各個階級和羣體的戰士們,的確是真情實意地決心實行全面抗戰。

“多爾袞啊多爾袞,你是怎麼辦到的?竟讓搢紳和奴婢真情實感地並肩而戰,這是老萬歲、今上和晉王都辦不到的奇蹟!”

許都看着這些建制完整撤回徐州的軍隊,只是在谷可成的身邊看不到王得仁的身影。王雜毛一頭少白頭,從來在殿前軍中都是最爲顯眼的一個人物,今天卻完全沒有了蹤跡。

許都心中已有所感,他想問些什麼、說一些什麼,但是事實其實早就擺在了衆人的面前。

去年年底的時候,王得仁的妻子剛剛生了一個孩子,還是專門找的許都起名字。許都記得很清楚,王得仁當時笑談說“老子做賊十幾年,文章讀的太少,許招討是晉王都器重的讀書人,文曲星下凡,給俺家孩子起名,也算沾上一點文氣”。

許都低下頭來,他這個山東招討使,他這個晉王所器重的讀書人,到底又做成了些甚事!

“谷經略,王將軍……是王將軍殿後的嗎?”

谷可成默然點頭,他雙手抓住許都的肩膀,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以後才說:

“王得仁斷後死戰,爲徐州的防禦爭取了更多時間。將來……百年以後,大順國史之上,必須留下他的忠勇之名。”

許都自年少起就以任俠之士自詡,可這麼多年來的所謂豪俠之舉,對比王得仁此時的英勇就義,就真的不啻是一個笑話。

忠義每多屠狗輩,若王雜毛這樣的人物,怎能說是做賊十幾年呢?分明是爲民起兵任俠十幾年纔對。

許都眼眶溼潤,低聲道:“王將軍兒子的名字還是我起的……大順不能讓忠臣義士寒心,絕不能像崇禎苛待盧象升、孫傳庭那樣,絕天下豪傑之心。”

閻爾梅對王得仁並不熟悉,但他和徐州城的各階層軍民百姓一樣,都知道王將軍的斷後犧牲,完全是爲了讓徐州軍民能夠有更多時間加強城防。

即便大家是從未謀面過的陌生人,想到此處,心中也不覺感到一分哀傷和上涌的復仇熱血。

或許正因爲是從未謀面過的陌生人,或許正因爲王得仁也曾經是一個備受搢紳田主欺壓過的貧窮邊民,他的犧牲,在這些自視甚高的搢紳、名流的心中,才感到驚人的衝擊。

處在大順軍旗幟下的士紳們,已經不敢、不能也無法再用“貧民的主動犧牲是被搢紳的忠義所感染”這種話來欺騙自己。

他們不得不承認,當民族、社稷和天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貧民們的忠義、氣節和道德,不僅絲毫不遜色於享受了二百年太平之世的士紳輩,而且在犧牲方面還遠遠過之。

閻爾梅感嘆道:“如王將軍者,真江南士大夫所遠遠不及也!”

谷可成咬着嘴巴,握緊手說道:“王將軍已經犧牲,我們若不陣斬睿酋,怎麼對得起磁州、大名、濮州、鄆城、沛縣和留城的死難者?怎麼對得起先帝!”

“徐州軍民已經完全動員起來了。許都說,“城中不分貧富貴賤,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無論大戶小戶,家家皆有人上城而守。軍民百姓們聽聞清兵的暴虐以後,都是寧死也不會降虜的。”

徐州城在元代的時候,因爲蒙元朝廷的丞相脫脫親率大軍,鎮壓徐州李二起義,以百炮轟城,城盡毀,後建城於奎山腳下,改名爲武安州。明洪武年間廢武安城,仍遷回故址重建徐州城。城牆以磚石壘砌,周長九里餘,城高及底寬均爲二丈三,頂寬一丈一。

但天啓年間,黃河決堤,水深一丈三,徐州城完全被淹,於是遷至城南二十里鋪重建,這是徐州第二次遷城。

崇禎元年黃河洪水退卻以後,城內淤積泥沙厚達一至五米,城市文物悉埋於積沙之中。時兵備道唐煥於原址重建,是謂崇禎城,城規模及形制與地下洪武城雷同且相重合。城東門、北門沿襲舊稱,西門易名爲武安門,南門改稱奎光門。

現在大順軍就是在崇禎元年徐州城的基礎上,於各城門加築壘塞、營盤和炮臺。谷可成經過留城大營的一戰以後,對於棱堡、星堡式防禦的設計,更有心得和經驗。

他看到許都主導增築的衆多炮臺及營盤,設計分佈相當合理,對於徐州防禦作戰的前景,便更具信心了。

“老城的周圍還要另外增添土垣,現在工程已經大部分竣工。”許都介紹道,“北關新築土城一座,西關、西南和南關土城都是去年就已經開始修築的。”

徐州外圍的新築土城都設六門,炮臺十數座,形成掎角之勢。徐州城內道路也已經經過了修整,城內道路整齊,府道衙門、都司、察院等宮廨林立,官署、學府、祠堂、會館等雕樑畫棟也多被改造了軍事所需的壘塞。

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七章 鳥銃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
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七章 鳥銃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