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

裴守約帶着李瑋羣和王鑨先到陝州州牧衙門休息,他在湖廣爲官已久,習慣了大順法度的嚴格,又知道晉王的爲人作風,所以一到陝州就下令撤去了衙門中多餘的怪石花草、書畫裝潢。

衙門中顯得有些淡雅冷清,裴守約親自給二人上好茶水以後,又接着爲他們介紹了這段時間來大順軍在湖廣修建的幾處規模較大、對當地經濟有深遠影響的水利工程。

“江、漢一帶,多以坃田爲主。但自明季以來,紀綱鬆弛,朝廷無力疏浚江灣,我親眼目睹江陵、漢川一帶坃田大多有積水深二三尺至丈餘不等的情況,又或乾涸出五六分、二三分不等,長此以往,勢將民不聊生,國賦難出。

陳經略便攜帶我們這些僚屬,親乘小舟,泛長湖,蒞監利縣,窮究水患原委。見福田寺一帶爲江陵、監利、潛江、沔陽四縣積水出路,故決定在福田寺興建一座石閘,使姚家湖以上積水由太馬河而達於閘,直入洪湖,由新堤石閘入江,關王廟、湯河口等處私築土牆均行拆毀。

成竹既定,就由我親自承辦福田寺石閘及附近河道疏浚工程,並加修太馬河堤,同時又在洪湖新堤建石閘一座。每年十月初先開新堤閘門,五天後再開福田寺石閘,來年三月初先閉福田寺石閘,次閉新堤閘。

這樣不以鄰爲壑,內可以宣泄積洪,外可以防止江水盛漲向內地暴灌。

這樣一項複雜的大工程,涉及十餘州縣,動用民夫數以萬計,規模之大是湖北在明朝時所無的,但我朝在陳經略佈置下,僅數月就將工程完工。

而且因爲與楚北紳商合作,將湖區新田專用於種植棉花,工程完工以後又不過數月,居然就已經賺回了工程耗費的本息。”

裴守約爲王鑨介紹的這些湖廣水利工程情況,設計之巧妙、過程之完善、工程之浩大,都完全出於王鑨的想象力之外。

王鑨完全被晉王殿下設計政權制度的奇妙思路所震驚,又爲大順軍強大的執行效率感到驚豔,他連連承載湖廣經略使陳藎的大才,又誇讚裴守約的實幹才華——這一番讚歎倒是完全出於他的真心了。

裴守約不爲所動,接着又介紹了大順軍在湖北一帶進行的其他水利建設。

大順政權在湖廣一帶的成功經營,使得僅僅湖北一地,就能夠爲大順軍提供將近一千萬石的糧食收入。這絕對是一個足以使任何明朝官員感到震驚的數字,即便是明初盛時,朱元璋以十餘省之地獲得三千餘萬本色糧食收入,就感到十分滿足了。

而大順軍僅以湖北一地,居然能夠徵得約一千萬石的糧食——而且這還是在不間斷興修大規模水利工程的情況下完成的。

一般官紳傳統上都喜歡稱讚“輕徭薄賦”的政策,但李來亨在湖廣的作爲卻頗出於王鑨這等士人的直覺之外,屬於一種比較“反直覺”、“反常識”的做法。

他採取的“重租輕賦”政策,是取之於民而又用之於民,有類於社會民主主義所謂的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亦或可以稱爲是社會主義高稅收、高投資、高產出政策的一種模式。

如裴守約所言,湖廣儘管“兵馬繁興、所在需食”,“軍需浩繁”,賦額較重,“而我徵收於宜,農勤歲豐,糧無逋負,予亦因是得受上賞”。他的工作因而得到“晉王褒獎,軍民首額”。

豫西地區也是河南乃至於明朝全國範圍內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也是因此李來亨纔會專門將裴守約這個善於治水、經營農業的官員,從湖廣調到陝州。

由於人口衆多,資源分佈不均的關係,陝州一帶的水利條件和湖廣恰好相反,旱災遠過於澇災。

李瑋羣和王鑨到達陝州的時候,就恰逢裴守約正在協調資源,準備修渠引水。

很快王鑨就見到了被裴守約召集到州城的許多本地士紳,其中也有一些人是和王鑨有過詩文往來的中州本土文士。

他們看到王鑨穿着大順藍色官服的模樣,顯然都頗感吃驚。有的人露出不屑不齒的神色,有的人則十分羨豔,還有的人緊皺着眉頭,好像是在浮想聯翩。

陝州因高建城,所以城中鑿井取水十分困難,即便得水,水味也多鹹鹵,所以修渠引水被裴守約認爲是解決本地灌溉問題的首要辦法。

陝州本有廣濟渠,隋朝時便由蘇威開鑿,初名爲利人渠,後來唐代的長孫操引水入城,方有廣濟渠之名。

不過廣濟渠到了明末,早已淤塞嚴重。裴守約召集這些地方搢紳首領到州城來,就是爲了商議疏浚廣濟渠的事情。

不過裴守約沒有打算徵求這些搢紳的意見,他自己到陝州以後,早已找了不少老百姓瞭解情況,做好了全盤計劃。

裴守約通過對州人的明察暗訪,直接就將工程所需要的工作量和花費,寫成一本比較詳細的小冊子,公之於衆。

小冊子裡還標明瞭整個工程的用時,具體要在什麼時節開工,如何解決渠身崩塌的問題,要怎麼樣在河渠附近栽草植樹保護河渠等等非常具體的內容。

王鑨爲裴守約卓越的實幹才華所驚豔,忍不住叫嚷道:

“安民復農,治世之才,舍斯人而復誰!”

不少搢紳傳閱了工程小冊子以後,也感到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極高。但他們又擔心清軍在黃河以北虎視眈眈,本地正逢秋收時節,大順真的有餘力在這時候開始工程嗎?

對此,裴守約又是自信滿滿請出另外一人。

李瑋羣看到這位熟人後很吃了一驚:“易道三先生?”

易道三是湖廣有名的文人之一,他的堂兄弟易道暹更是海內知名的文章之士。易道暹很早就在白旺麾下任職,如今白旺已經封侯,又擔任戶政府尚書和營田院總裁這樣的重要官職,易道暹便在營田院中充任主事。

至於易道三,他因爲犯過一些默許湖北搢紳反對李來亨的錯誤,自知在大順軍中沒有仕途可言,便跟着老朋友、湖北首富耿應衢經商。他重點經營建材買賣,陳藎在湖廣大興水利的時候,易道三便由老友耿應衢推薦,幫忙承擔了不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

李瑋羣驚訝地問道:“易先生竟然沒有做官了嗎!”

的確,按照此時時人的觀念來看,就算仕途再怎麼艱難,官員的社會地位也要遠遠超過商人。何況易道三又是著名文人,他跑去經商,簡直等於是自甘墮落。

易道三爲此苦笑道:

“晉王爲人雷厲風行,我朝官場與明朝有極大不同,清廉肅正異常……這動不動就殺頭的,誰人敢於貪墨?

而自打白公推行營田新法以後,所謂耕讀傳家的古訓眼看是不行了。田愈多,反愈不能以田利爲生。

我家中人丁如此多,既然不敢保證自己清廉,不敢冒着殺頭的風險去做官,經營田產又不足以養家餬口,就只好跟着耿掌櫃做買賣啦。”

李瑋羣拍掌笑道:“原來如此,這倒是被晉王殿下所爲難嘞。”

易道三趕緊說:“不敢!不敢!萬萬不敢。李將軍休要害我。”

王鑨看着眼前的這一切景象,心中對晉王李來亨、對大順政權的好奇心,自然是越來越強。

他突然想到一句話:

這,就是新朝雅政嗎?

的確是和前朝有極大的不同之處呀!

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四章 女官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章 女官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
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四章 女官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章 女官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