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

在被圍困的開封城中,一交數月,糧食、青菜和柴火一天比一天困難起來。

一般小戶人家簡直沒法過生活。有錢人家想盡一切辦法囤積糧食。越囤積,糧食越恐慌,糧價越上漲。糧商們因爲糧食的來路已斷,不願把全部糧食賣完,往往藉口沒有糧食而把大門關了起來,哄擡市價。

官府起初三令五申,嚴禁糧食漲價,要糧商一定得按官府規定的價格出售。可實際上不但禁止不住,反而促使家家糧店閉門停售。隨後官府就嚴禁糧商閉門停售,價格可以不限。這樣一來,糧價就像洪水氾濫,不停地上漲。只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家才能買到糧食,窮家小戶望天無路,哭地無門,只好等着餓死。

河南巡撫李仙風和河南巡按御史高名衡兩個人還在忙着黨爭,兩人相互推諉責任,連帶着李仙風的幕僚陳藎、高名衡手下的推官黃澍,還有河南官軍的兩個將領陳永福和高謙,都被捲入政爭之中。

他們爭鬥不止,衆多的平民百姓每日僅能一餐,而且一餐也只能吃個半飽。

城內原有許多空曠的地方,長着野草。近日有許多人提着籃子去挖野草,但人多草少,沒幾天就被挖光了。

如今開封的人心和前段時間已經是大不一樣,那時許多老百姓聽了官府宣傳,都以爲李自成的人馬奸擄燒殺,十分可怕,所以甘願與官府一起,死守城池。經過了這幾個月,人們逐漸看清,闖王的人馬其實軍紀還算好,何況即便再差,也不可能差過官軍。

只有羅汝才的人馬騷擾百姓,擄掠婦女,但他的人馬也得聽闖王的軍令,也許闖王會不讓他的人馬進城鬧事。因爲缺糧已成現實,又有了這些想法,開封的一般平民百姓對於守城之事不再熱心,特別是那些窮苦人家,在饑饉之中,倒是天天盼望闖軍能夠早點進城來。

第二天,也就是朱仙鎮大戰結束後剛好一個月的二月初三,闖軍又把許多李自成的手諭射進城裡。

手諭內容是“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李諭:照得開封被困,細民無罪。頃據探報,饑民倒臥街衢,老弱死者日衆。本大元帥出自農家,深知百姓疾苦;原爲弔民代罪,提兵蒞豫,豈忍省會士庶,盡成餓殍!今特照告城中官紳:自明日起,每日日出後放婦孺老弱出五門採青,日落之前回城。義軍巡邏遊騎不再到大堤以內,對走近大堤採青者妥爲保護。倘有城中兵勇混跡其間,意圖窺伺騷擾,定予捕斬不赦。切切此諭!”

按一般常理推測,既然是圍困開封,就應當把城內因得沒有辦法,不攻自破;怎麼會忽然自己提出來,讓城裡的老弱婦女出五門採青?這不是困死,而是放生。自古哪有這樣的道理?

李仙風和高名衡都覺得這是李自成的詐計,闖軍可能是要把奸細混在採青的市民中混進城裡,他們因此都不願放市民出城採青。

可是饑荒情況愈演愈烈,有許多富豪之家都熬不住了,士紳們全都涌到衙門,強烈要求放人出去採青求活。官軍沒有辦法,只好放人出去,但高名衡特別小心,他不許百姓出城,而是讓官軍兵丁和推官黃澍組織的社兵,令他們脫去軍裝,出城採青。

孫鐵匠就是其中之一,他參加了開封城裡的社兵,這回便跟着官軍兵丁一起化妝出城,採一些野菜回去做軍糧。

他原以爲出城以後就會遇到流寇的一些遊騎,心中七上八下的。可沒想到闖軍把攻城部隊約束在大堤以外,並不騷擾他們採青。

李仙風和高名衡因此也安了心,之後幾天又接連安排兵丁化妝出城採青,採青範圍也越來越大。

到了第四天,孫鐵匠膽子大了許多,跑到大堤的另一側去摘取野菜。這時候官軍和闖軍在開封城南面又爆發了一場戰鬥,局勢變得混亂起來,孫鐵匠這會兒卻突然撞見一隊闖軍騎兵靠近過來,他大吃一驚,想要逃走,卻突然發現來人是自己認識的舊友!

“宋……宋矮子!?”

騎在一匹棗紅戰馬上的矮子,相貌醜陋,孫鐵匠一看就覺得十分面熟,好像是在哪裡見過的,一下子卻想不起來,口中卻猛然叫出了他的名字來。

這人不就是從前在相國寺賣卦的宋矮子宋獻策嗎?

宋獻策靠近過來,他做了李自成的軍師,整個人都闊綽了起來,氣度大不一樣,笑道:“這不是鼓樓街的老孫嗎?你兒子的名字還是我幫你取的呢!”

孫鐵匠先是害怕自己會被這隊闖軍所殺,可宋獻策說的話使他想起兩人的交情並不一般。實際上宋獻策在開封交遊極廣,不論三教九流,都有他的好友,李自成放開封人出城採青,便是準備利用宋獻策的這些關係,策動開封守軍開城。

除了孫鐵匠以外,宋獻策還另外找好了不少人,只等闖軍總攻,這些人就會同時在城中發難。但宋獻策自然不會將這些具體籌劃告訴孫鐵匠,只是贈給他一些銀兩,令他好自爲之,不要同闖軍爲難罷了。

以宋獻策多年行走江湖的經驗,自然知道孫鐵匠收下這些銀兩以後,將來闖軍攻城,他就有很大可能趁亂協助。

宋獻策確實是一個江湖騙子,本來天下間又何曾有什麼奇門遁甲之術呢?但他的江湖人脈,也確實對闖軍的攻戰,幫助不小。

可是就在闖軍佈置好內應,集結兵馬,準備進行總攻的時候。李仙風和高名衡出於開封孤城的危急形勢,也總算暫時擱置矛盾,將陳永福等人都叫來衙門,坐在內書房密商大計。

目前城中糧食將斷,謠傳李自成就要攻城,或傳城中饑民將爲內應。倘若如此,開封就十分難守。

撫、按都很擔心,如開封守不住,不僅他們自己和全家性命難保,還有開封城中的周王一府、衆多官紳,都將同歸於盡。李仙風和高名衡身爲河南封疆大吏之首,即使能僥倖逃出開封,卻不能逃脫朝廷治罪。

“陳將軍上月堅守城頭,將李賊一眼射瞎,深得朝廷褒美,不知對於今日形勢有何善策?”

陳永福是開封城中真正可靠的力量,朱仙鎮官軍潰敗以後,闖曹聯軍乘勝攻城,若非他組織弓箭手射傷了李自成的一隻眼睛,開封當日就陷落了,怎麼還能再守上一個月呢?

可是近來他的老朋友、李仙風的幕僚陳藎,一直勸說他謹言慎行,觀察時勢的發展,所以陳永福只說:“開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雖然官軍有朱仙鎮之潰,然而,請大人們放心,如果流賊馬上攻城,則軍民同心同德,合力守城,敝鎮敢擔保城池不會有意外風險。怕只怕相持日久,城中絕糧……”

李仙風憂心忡忡道:“可城中糧食越來越少了。”

黃澍則咬牙切齒道:“萬不得已,寧可多餓死一些百姓,不能使將士餓着。”

李仙風對黃澍話裡的意思有些不滿,但黃澍是高名衡的心腹,他無法處置,而且自己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得點點頭,嘆了口氣。

“但死守絕非長久之計。”高名衡說道,“黃推官有一個主意,或許可以釜底抽薪,挽救時局。”

陳藎在開封城中近來已不怎麼說話,他已收到了陳可新的來信,知道陳可新已經投效李來亨,先在羅田縣做了莊使,先在又升任蘄水的營田使,對信中所寫的李來亨種種新政新法均十分好奇。

他對開封官紳已經失去信心,但聽到高名衡說的話,心中突然浮現出一個可怕的猜測,急忙問道:“黃推官有何奇策?莫不是以水驅敵?”

黃澍對陳藎的學識才幹一直懷有嫉妒,沒想到他籌謀已久的水攻之策又被陳藎一口說出,臉色微妙,說道:“春汛將至,我們若借黃河桃花汛之機,水淹七軍,李賊便會成了于禁,流寇都將葬身魚腹之中。”

“一旦掘開大堤,你能保證洪水只衝向闖軍大營,而不衝向開封城嗎?即便開封城不被淹沒,數百里內洪水滔滔,不知將淹毀多少村莊,漂沒多少人畜!”

陳藎據理力爭,可是李仙風和高名衡兩人顯然已經大爲意動。高名衡和黃澍是一派人,陳藎知道自己沒法說服,他便極力勸說李仙風:“撫臺,一旦黃河決口,開封全城都有被淹沒的危險,周王王府也可能被洪水波及,即便開封城不被淹沒,許多士紳的田產也會被毀,到時候這些人一起向朝廷要求治罪,我們如何自處?”

陳藎從李仙風最看重的官帽出手,聲言即便水淹闖軍成功,到時候毀壞無數士紳田產,這些人一起在朝中發難彈劾,李仙風的官位依舊不保,試圖從這個角度說服撫臺。

李仙風猶豫不決,可高名衡突然說道:“昨日我已將此事面奏周王殿下,周王殿下已經答應下來,並保證將來有事,責任全在他一人身上。這段時間來,周王變賣不少家財協助我們守城,他的爲人,你們應該信得過。”

周王的決定讓李仙風無法反對,他也心生僥倖,覺得有周王保護的話,自己就算掘河,應該也不至於被崇禎秋後算賬。何況如果開封城破,自己被李自成殺掉,那一切還有什麼可說。

李仙風下定決心,神色嚴肅說道:“既然周王殿下已經點頭,那麼我也沒有其他意見。一旦決了黃河,不管開封是否也會被淹沒沖垮,李自成都必然大爲震動,只能撤兵。如果開封沒有被洪水衝擊,那麼事情最好;如果開封被洪水波及,那麼我們現在就要組織軍民百姓進行避難,以防萬一。”

高名衡和黃澍看李仙風終於同意決堤,都鬆了一口氣,可是對於李仙風所說的組織避難,他們另有不同意見。只是現在情勢危急,這兩人都不打算再同李仙風多費口舌,而是準備一旦有事,就讓他做替罪羔羊。

出了書房後,黃澍便對高名衡說:“按院大人,一旦黃河決口,城中望見黃水奔來,必定議論紛紛,我們一定要防止消息泄露,一口咬死說是流賊決河,這一點十分重要。”

高名衡點點頭說:“當然、當然,你昨天去周王殿下那裡,是怎麼說的?”

“周王殿下已經全部點頭,若洪水未及開封,一切都好說,若洪水衝到開封城……周王殿下已經拿出了十五萬兩銀子,這筆錢我已交給高謙,讓他提前一天掘開黃河,我們會做好洪水波及開封的準備,把所有船隻收集在手,將李仙風和陳永福留在城裡淹死頂罪。”

高名衡對李仙風處處掣肘自己,致使河南局勢敗壞到今天的地步,早已分外不滿。他和黃澍下定決心,提前一天掘河,這樣如果順利水攻打敗闖軍,一切都好說,如果水攻弄巧成拙,淹沒開封城,他們還可以讓李仙風和陳永福來頂罪,將決堤的罪名全部推到這兩人身上。

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三章 龍鳳廟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章 李公子
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三章 龍鳳廟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章 李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