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

劉體純很不滿地說:“你……你的意思,難道是要我們坐視太原城的失守?如此說話,根本就是一個奸臣!”

劉體純氣憤不過,竟然直接在李過病牀前拔出佩刀,與方以仁兵刃相見。諸將無不爲之訝異,李來亨更是直接大怒,衝上來按住劉體純的手,將他的腰刀硬生生塞回刀鞘裡,怒斥道:

“二虎叔!樂山是前營的軍師,是我的掌書記,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他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他的把握就是我的把握。你要在我義父面前殺奸臣,那不如就先將我殺了吧!”

方以仁則直接走過來,擁住劉提出,大笑道:“二虎將軍,劉將軍,我就是要救太原,就是不能坐視太原的失守,才說這番話的啊。如用我策,太原亦失的話,二虎將軍大可以隨時來取學生的項上首級。”

“呸。”劉體純一手被李來亨按住,既生氣又無奈地唾了一口,“臭秀才淨說些漂亮話!”

“咳……二虎,方先生是有才學的人物,他的話值得一聽。”

有李自成的遺詔在上,現在李過在大名府諸將的眼中,雖然尚且沒有正式稱帝,但其實已經儼然是半個天子了。

李過開口的權威性,其威嚴也不比從前。就算是劉體純和李過有過命的交情,兩人感情極好,到底有一半的君臣之別存在,劉體純也不好再說些什麼了。

方以仁如此才娓娓道來:

“太原一帶地形破碎,如果我們調集各路兵馬去解太原之圍,一則黃河一線兵力薄弱,若清軍棄太原直逼黃河而來,河防十有八九是要守不住了,到時候清軍圍攻開封,我們難道又要從太原附近趕回開封救援?千里用兵,必闕上將軍。

二則太原地形破碎,本來就容易給清軍伏擊我方援軍的機會。更何況援軍來自陝西、甘肅、河南等地,有老闖軍、有新楚兵、有舊秦軍,各軍互不統屬、互不熟悉,軍令各出其端,到時候幾支兵馬互相拆臺,荊侯病重又未必能夠臨陣指揮,諸帥之中,不管是隨侯、磁侯,還是義侯、綿侯,誰又有威望能夠統合各部嗎?

豈非是自陷大順全師於絕地,爲清軍殲滅我軍,造就一個大好局面?調集諸軍解圍太原,實在是自取滅亡的死路。”

李來亨亦點頭:“樂山計將安出?”

方以仁坦然道:“剛剛我同好直了解情況以後,均認爲現在唯一辦法,只能是以糧代兵。”

“以糧代兵?”

“不錯,以糧代兵。獲鹿一役,滿洲人雖然殺傷我軍老本勁兵甚多,但其實佔地不多,僅僅多取北直隸的真定、順德、廣平三府,以及山東的德州一州而已。

現在清軍至少二十萬兵馬,其實依舊是困守在晉代燕北一線。而徐州尚在大順手中,江南的漕運斷絕已經很長時間了,大家認爲北京還有多少存糧呢?清軍的二十萬兵馬,人吃馬嚼,又需要多少糧食?

以綿侯袁宗第依舊守陝北,以南陽公羅汝才領西北順軍三萬人出關援太原,以義侯張鼐自彰德府分兵萬人牽制太原清軍側翼,調集其餘主力,並正在開封一帶的郭君鎮所部楚兵五萬人,足可以徵調一支大軍徹底平定山東,確保漕運斷絕。

從紅隊在京師的諜報情況來看,早在獲鹿大戰以前,清軍糧食的情況就已經窘迫到了連在北京做人質的朝鮮國世子,都只能吃陳米的地步。現在清軍雖然戰勝一役,但其實還是沒有解決糧食困境,只要大順軍繼續斷絕漕運,我想不出三個月的時間,不需一兵一卒,清軍就會飢餓交加,自行瓦解。”

以糧代兵。

這是方以仁到大名府後,他和顧君恩二人討論天下局勢、軍事情況以後,得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結論。

清軍看起來在獲鹿大戰以後,已經形成了掃蕩中原的優勢。可是,正如方以仁所言,從糧食角度來說,擁有河南、湖廣糧倉的大順,優勢比清軍要大太多了。

現在的困獸,絕不是大順軍,而恰恰就是清軍。

顧君恩也說:

“樂山之策亦我策也,所以眼下的要點,不是太原,而是黃河河防與山東。第一是不能讓清軍突破黃河,殺到經過大順經營、開墾、軍屯以後,耕稼糧食大爲恢復的河南;第二是不能讓清軍佔領山東,打通江南漕運,接濟北方。

太原是天下有數的堅城,靖康時宋軍尚能堅守太原達八個月之久。今天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太原守住那麼長的時間,根據參軍司的計算,只要太原堅守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等到清軍在糧食上的崩潰。

兩個月的時間,即便不調集天下援兵救援,只需要以一部偏師牽制清軍攻城,預計就能夠堅持到。

剩下的兵馬,主要守住黃河河防,不使清軍南下牧馬以外,關鍵在於增援山東,截堵漕運。所以目下天下勝負的關鍵手,不在太原,而在漕運。太原亡,大順還有陝北、西安、潼關可守,可是漕運再斷絕兩三個月時間,清軍就將要被我們活活餓死了。”

方以仁和顧君恩二人都是擲地有聲,所說的話,看來的確是已經考慮良久。特別是顧君恩手下還有參軍司的大量人員可以使用,其策略必定是經過了參軍司收集多方材料和情報,衆議決出的。

這一番言論果然讓諸將感到豁然開朗,眼界不再侷限於太原一點,而是跟隨方以仁、顧君恩二人的指點,縱然黃河,直抵齊魯大地。

顧君恩拿毛筆沾上紅色墨水,在地圖上將漕運一線清晰明瞭地畫了出來說:

“荊侯,漕運一線關係天下,守住山東,不讓清軍打通江南糧道。這纔是當今至關重要的第一要緊之事。

這是黃河河防和太原存亡,加在一起,都不能比擬的問題。”

李來亨仔細觀察着李過的神情,他看到李過臉上表情沒有任何變化,但是眼神閃動,看來已經有所意動。

就連堅持己見的劉體純,聽過方以仁和顧君恩的分析以後,都嚥了口唾沫,感嘆道:“秀才倒是有幾手……”

郝搖旗呵呵一笑:“二虎將軍識得方書記手段了嗎?”

方以仁反譏笑道:“搖旗昨日尚欲殺我呢?”

“哈哈哈!”郝搖旗蒲扇般的大手掌啪啪拍在方以仁的背後,讓他險些站立不住,“哪裡話、哪裡話,俺怎麼記不到此事嘞?”

李過用手撐着下巴,對着地圖看來看去,他還是一副淡然自若,古井無波的模樣。接着突然對李來亨說:

“來亨你的決策如何呢?”

李來亨低首回道:“樂山的決策,就是我的決策。”

李過又將田見秀、牛金星、張鼐等人送來的告急和求援文書取出,全部放到桌上,壓低聲音說:

“玉峰求援,我不能不救。何況啓翁和雙喜已經啓程去救援太原了,如果真如方書記所說,太原解圍是九死一生、危機四伏。那我就更有責任去救他們。獲鹿已覆一軍,太原豈能再覆一軍?

何況田見秀和張鼐,名爲我和先帝的戰友同袍,其實也和親生兄弟子侄沒有多大分別,我怎麼能夠坐觀其成敗呢?”

這時候門外突然傳來馬重禧的聲音,他手抓着又一份告急文書,匆匆奔入室內,急切道:

“軍情急報、軍情急報,清軍大圍太原,彰德守軍已徵調兵馬進入山西境內了。張鼐傳訊來說,如果大名府守兵不動,他們也只好孤軍解圍了。”

第三章 龍鳳廟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章 熊耳山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章 反對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
第三章 龍鳳廟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章 熊耳山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章 反對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