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

李來亨帶着小虎隊諸將前往福王府參加慶功大宴,因爲李自成有意表現他同福王等一般明朝的王公貴族不同之處。這場大宴的菜色其實十分簡樸,而且李自成還讓李雙喜和黨守素帶兵將一段宮牆推倒,使得洛陽市民可以往來王府中觀賞,將闖軍質樸一面展露於中州士民面前。

“這是啓翁的手筆吧?”

李來亨輕輕笑了一聲,他猜測李自成一貫示人以誠,但這種刻意向洛陽百姓展現闖軍簡樸的做法,實在太刻意爲之,並不像李自成的做法。

牛金星撫須含笑,雙目充滿神采,一臉智珠在握的樣子,回答道:“不錯!是我建議元帥示闖軍之樸於中州,特別是同福王的酒池肉林相比,凸顯闖營質樸之風,爭奪天下人心。”

他接着說道:“明季以來師無紀律,往來河南的勤王、援剿兵馬,大多索需無度,經過之處必定雞犬無遺。天下百姓,苦兵久矣,只要闖營展現出不同於官軍的儉樸氣質來,我們打出剿兵安民的旗號,一定能大獲人心。”

剿兵安民!

李來亨雖然覺得牛金星的手腕有些過於刻意,但也知道他說的這句“剿兵安民”,實在切中瞭如今局勢的要害。

官軍所過鎮集,縱兵搶掠,井裡爲墟。河南本來就是各地軍隊往來的必經要徑,南北客軍都常常經過河南——土兵已經使得井裡村落化爲廢墟,而客兵與本地人沒有鄉情聯絡,行事就更爲殘暴。

像左良玉的大軍,掠奪婦女、公淫於市,“淫污之狀不可言”。以至於左軍經過的地方,出現了百姓“不恨賊而恨兵”的情況。

而且不僅是左軍聲名狼藉,鳳陽總督馬士英駐淮安時,手下士兵在白天徑直闖入民家,以奉軍門將令,欲借銀數百兩助餉”爲名,直奔內室,“主人方措問間,諸賊亂掠婦女,互相爭奪。”當老奴僕鳴鑼呼救,“已有二女子被污矣”。

而像同闖營交手最多的秦軍,也沒什麼可講的,素稱清廉、被譽爲明廷最後一根紫金樑的孫傳庭,也在河南採取滅絕性的三光政策,將唐縣、寶丰等城居民屠戮一光。

至若“出斬賊五千級,驗之皆婦女首”這種找老鄉借個軍功的做法,就更爲普遍了。

“啓翁高見,的確切中要害。”李來亨聽得頻頻點頭,跟着說,“官軍已成天下大害,外不能御虜、內不能安民,口口聲聲要剿賊定亂,實際上自身卻已成爲天下劇賊、大亂之源。官軍既然不能平定內外,我們自然要替代官軍,外敵東虜、內削紳權,接過這份責任。”

“哈哈哈!足下所言高明,但官兵成爲天下之害,只是表象,而非源頭。不定源頭,豈能溯清河源?大亂之源,並不在兵字上。”

李來亨突然聽到一聲怪異的笑聲,聲音嘶啞難聽,他忍不住轉過頭去,纔看到一個留着師爺八字鬍,形貌猥瑣的黑矮個,站在那裡。

這人是否就是被牛金星推薦給李自成的江湖算命先生,宋矮子宋獻策?

黑矮子形貌雖然醜陋,神情卻是異常的趾高氣揚,他個子不高,眼睛卻似乎長到頭頂一般,都不正眼瞧上李來亨一眼。

“紳與王皆天下大害,明朝二百八十年積弊至今,田土極其不均,貧富極其懸殊。天下田地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多頃,可是到處都是沒有土地或僅有很少土地的人。土地都到哪裡去了?這纔是天下的大害,這纔是天下大亂的禍源根子。”

宋獻策的形象同李來亨想象中招搖撞騙的江湖郎中很不一樣,這個算命先生,居然是一派“中二病”似的憤世嫉俗,言之鑿鑿,彷彿要殺絕天下士紳、宗室一般。

“天下間十之八九的田地,都被皇帝、藩王、宦官、大臣、鄉宦佔據,士紳吸髓、宗王拆屋,尋常百姓到何處耕田呢?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必剷除這窩蛇鼠,天下才有指望。”

“拿皇室來說,雖然天下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可是皇室還另外佔了許多土地,由宮中太監經管,稱做皇莊。各地分封藩王,又各有許多王莊。公主、郡主,也有莊田。太監有莊田。勳臣有莊田。都是奪之於民,其數目十分驚人。所以全國壟斷土地最多的是皇室、藩王,其次是勳戚、太監、大臣、鄉宦。素聞啓東老年兄熟於本朝掌故,定必能源源本本指出這壟斷土地的實際情況。”

李來亨知道,後來闖軍在北京進行拷掠,比例大約是“侯門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賈十之二”,雪崩之下,勳戚、士紳、豪門、閹黨,沒有一家是無辜的。

牛金星對宋獻策的無禮行徑有些不快,他抓住宋獻策的袖子,拽了一把,讓他對李來亨心裡,然後才介紹說:“這位就是我向闖王舉薦的江湖異人宋獻策,他雖然是在大梁賣卜的算命人,還實則深悉天下兵事。而且宋獻策在河南本地的江湖手藝人中很有名望,有他出面聯絡,我們在河南活動,就如魚得水了。”

宋獻策勉強向李來亨作了一個揖,但依舊還是一副眼高於頂的神態,讓李來亨覺得分外好笑。他倒並不在意宋獻策的無禮,只是對牛金星問道:“既然宋先生說啓翁對天下的政事掌故,瞭如指掌,不若就賜教幾分?”

牛金星拈了拈鬍鬚,稍有猶疑,還是回答說道:“皇莊之名,始於憲宗朝。但憲宗以前即有許多官莊,實際也就是皇莊。孝宗時候,在畿內有五處皇莊,共地一萬二千八百餘頃。武宗即位一個月就建立了皇莊七處,後來增加到三百餘處。包括宦官、外戚莊田在內,共二十萬零九百餘頃,另外還有先年侵佔的莊田共二萬零二百多頃。武宗以後,皇莊所佔土地的情況不詳。”

“無論如何,皇帝既然四海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卻又強奪民田以爲皇莊,使無數小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自然是一項弊政。”

牛金星接着說:“再以諸王來說,所佔民田之多,更爲駭人聽聞。”

“目今分封在全國諸省的有親王數十人,郡王更多數倍。以河南一省而論,郡王且不去說,親王有八:在開封的是周王,有良田一萬餘頃。在南陽的有唐王,在汝寧的有崇王,在禹州的有微王,在彰德的有趙王,在懷慶的有鄭王。”

宋獻策切齒罵道:“我們河南真是倒了大黴,以一省物力,養七家親藩!”

牛金星接着講道:“這幾個王,每家有良田大約數千頃到萬頃。在衛輝的有潞王,有良田四萬頃,大部分土地是在湖廣。如今潞王是第二代,他的父親是萬曆皇帝的同母弟,在之國之前,住在北京的潞王邸,王店、王莊遍於畿內。之國以後,散在畿內的王啓、王莊都交還皇帝,改稱皇店、皇莊。他除在河南、湖廣兩省佔有良田四萬頃外,還有皇帝賜的鹽引專利。王店之中有許多是當鋪,高利盤剝小民。”

李來亨心中不甚感嘆,他知道潞王是福王之後的又一奇葩,將來南明朝廷的福藩和潞藩之爭,又將葬送南明任何的中興可能。

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章 女官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章 高家寨
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四章 女官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章 高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