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

周圍的親兵都在忙裡忙外,有的在傳遞緊急的軍情文書,有的在取出兵器盔甲。有一名侍衛雙手捧着刀劍過來,急急問道:

“大帥,府谷前線告急,清軍已有突破之勢,要不要將我們也調去前線?”

袁宗第好像沒有聽見這句話,他手上還在飛快地寫着調動其他州縣兵馬的命令文書,字跡沉穩踏實,給人以強烈的可靠感。

袁宗第連私塾都沒入過,也沒有受過什麼蒙學。但他在大順軍中聽過不少文士和刀筆吏講解經史,自己又好學上進,一般的筆墨功夫當然是信手拈來,即便是舉人秀才一流人物,大抵看到袁宗第的字跡也會覺得此人必是正途科甲出身的士人。

他久居於大順五營親權大帥的位置上,鎮之以靜的養氣功夫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外面的紛紛擾擾都沒有打斷袁宗第自己的思考,他的每一次落筆,都意味着一條高效率的兵力調動命令,即便府谷防線已經搖搖欲墜,袁宗第估計兵力情況,也有信心在敵人突破以前,將後方兵馬調至前線。

“鎮靜一些,越是強敵至境的時候,越要像謝安一般,示以閒暇,纔不至於慌亂了軍心。”

侍衛聽不懂袁大帥這是在說些什麼話,苦笑道:

“羅汝才這王八蛋竟然叛變,咱們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啊。現在二爺在直羅被楊賊伏擊,全軍覆沒,延綏兵力已經吃緊到了極限,寧夏節度使陳之龍又趁機叛變,榆林和寧夏之間的臺堡,從鹽場堡、定邊營,到龍州城、清平堡,全讓陳之龍這個賊子攻陷了。”

陳之龍過去是明朝監軍道,他的投降大順政權本來就心懷叵測,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是“借其兵權,以待天時”。清軍對府谷的攻勢連連得手以後,陳之龍就通過邊牆以外的土默特部蒙古人渠道,寫密信聯絡清軍,相約夾擊大順軍。

袁宗第終於把筆擱到一邊,他將紙舉起,輕輕吹了一口氣說:

“羅汝才生平只信奉一句話,賊不殺賊。天下間任何一人都有可能背叛大順,唯獨羅汝纔不可能。他要麼是已經死在西安,要麼就是被楊賊等人裹挾軟禁,楊賊必是詐以南陽公的名義欺詐曹營舊部。

只要此事揭穿,平曹絕非難事。”

“即便能夠平賊,我們又如何抵擋狗韃子?大哥想得太簡單了!”

袁宗道身上負傷,還扎着白布,數處還能見到透過白布顯露出來的殷殷血跡。他語帶怨氣,對袁宗第這樣一幅閒適悠遊的模樣極爲不滿。

“大哥,本來延綏就只有三萬兵馬。如今我無能,害死了一萬精兵,剩下兩萬人要防守榆林、延安這麼廣闊的區域,背後有寧夏的陳之龍偷襲,南面有曹兵切斷了我們的糧秣,東面還有八萬清軍排山倒海地殺過來,你怎麼還能坐得住?”

袁宗道唉聲嘆氣道:“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大哥理應殺掉我,以解全軍怨氣。我只恨不能死在抗清戰場之上……否則,否則我早就自刎了。”

“哈哈!荒唐。”

袁宗第投筆一笑,說:

“延綏一帶臺堡衆多,榆林、延安都是明朝經營了二百多年的險固要塞,多少年來沒有被外敵攻破了?米脂是先帝的家鄉,桑梓百姓都知道,一旦順軍戰敗,不管是韃子還是明軍,一定會在米脂屠城,所以鄉親們都出錢出力,誓死和我們一同保衛陝北。

地利人和皆在我,現在只看天時罷了。”

“天時?什麼天時?”

袁宗第手指南方,說:

“關東援兵何時收復長安,這就是天時。天時是我們不能決定的事情,因此也不必杞人憂天。

我們以一月爲限,以榆林及延安兩座大城爲支點,堅守二城。一月以後,若援軍尚不能至陝解圍,便聚兵棄城突圍,設法轉移去山西。一月以內,若大順軍能夠攻回陝西,則裡應外合,不僅能夠轉敗爲勝,應當還可以給來勢洶洶的韃子兵一記相當程度的回馬槍。”

衆人看着袁宗第這樣一副沉穩閒適的樣子,心情也好像受到感染,有所放鬆了下來。

其實現在的局勢,袁宗第比誰瞭解得都要更爲深刻。他心知肚明延綏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二萬大順的老本精銳,稍有不慎,就將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可是袁宗第同樣也從亂局之中看到了一絲希望,不久前他調動各地前明降軍的命令,陸陸續續收到了迴應。

就連孫守法這樣和起義軍有着深仇大恨的曹文詔舊部,都率領舊部趕來榆林支援前線。當年宜君之戰孫守法以單騎擒殺擒點燈子和不沾泥等義軍豪帥,殺“賊”無數,因功被提拔爲守備,又與闖王高迎祥大戰,高迎祥棄馬入溝中而逃,孫守法也棄馬鑽入溝中追趕,最後生擒高迎祥被授爲參將,又提升爲副總兵。

翻山鷂高傑被明軍招安時,就是孫守法作爲使者往來兩營之間傳遞消息。孫鬍子和高傑多年來並肩作戰,有很深的感情,如今高傑被害於懷來,其子高元照反受到李自成的寬待,兩相對比,孫守法怎麼可能還會歸順殺害了高傑的吳三桂?

孫守法駐守營壘時,也有一些清軍的使者和官紳中的奸細,用爵位和金銀爲誘餌,想要招撫孫鬍子。但他不爲所動,反將來使和姦細全部捉拿,押送榆林處死,秦人人心可用,於此可見。

當大敵壓境的時候,並不是所有降軍降將都會一窩蜂的背叛大順,充當狗韃子的急先鋒,以襲擊順軍同袍或者獻上自己的汛地爲首要任務。

袁宗第心中感謝多爾袞做出的決策,如果不是睿酋帶着吳三桂一起進攻陝西,或許這些老秦軍們,還不會像現在的孫守法那樣積極幫助大順保衛延安。

吳三桂在懷來宴會上謀殺孫傳庭等人的做法,實在過於卑鄙和無恥。他濫殺無辜,幾乎把孫傳庭麾下的秦軍將佐一股腦全部屠殺乾淨,這些秦軍將佐誰無家人在關中、誰無舊部在邊軍?

懷來事變的影響是如此惡劣和深遠,吳三桂鼠目寸光,貪圖一時之利,實際上卻已經將陝西三邊邊軍的人心徹底推向了大順一方。

袁宗第振袖起身,慨然道:“吳三桂以陰謀詭計暗殺孫傳庭,已經不容於秦人。清軍派吳三桂入關,這就好像項羽以三秦王鎮壓關中,是將自絕於陝西父老。秦軍之中稍有人心者,誰能復爲懷來兇手的走狗呢?”

他讓手下親兵將自己寫好的兵力調動文書一一派發下去,又鼓勵大家不要爲表面上的壓力所困惑,敵人看似來勢洶洶,可是大順軍的潛實力其實連他們這些自己人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

很快就有延安來人衝進帥府之中,袁宗道認識此人:此人名叫王永強,原是明朝延安府守軍將領,歸誠大順以後至今已做到威武將軍位置。

王永強是陝西吳堡縣人,亦是老秦軍出身。他的老家吳堡處在黃河邊上,這時候已經遭到清軍的猛烈攻擊,當地守軍數量不多,可是居民大多都主動上城牆和順軍同生共死,併力堅守,所以城防至今還未出現任何大的危機。

王永強也帶着一支兵馬趕來增援前線,不過他要說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帥!我有十萬火急的軍情將要上報!”

袁宗第不動聲色,先爲王永強倒茶以後,才說:“王將軍坐下來喝杯茶,慢慢說,不要着急。”

王永強卻火急火燎說:“大帥大帥,我老弟王永鎮在董學禮麾下任都尉,他有重要軍情送來!”

“咦?”

袁宗第略略吃驚,董學禮原是明朝寧夏花馬池副將,歸誠大順以後先任威武將軍,後來因爲招降部將有功,李自成已有打算提拔董學禮爲寧夏果毅將軍,只是因爲大軍出關,這件事情就先擱置了下來。

但是就袁宗第所知,之前寧夏節度使陳之龍叛變,就是得到了董學禮的鼎力支持。董學禮以兵力脅迫寧夏文武官吏,全部跟隨陳之龍叛離大順,才使得寧夏一鎮之地,處處烽火,徹底糜爛,不可補救。

袁宗第沉住氣,決定先不去質問王永強弟弟跟隨董學禮一起叛變的事情,而是問道:“董學禮已經叛變,你弟弟在他軍中傳來軍情,是否是關係董學禮所部的內情秘聞?”

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四章 於大忠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
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四章 於大忠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