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

湖廣大疫,三楚的老本兄弟們萬分注意啊

===

御營宿衛的鐵馬長流始終向前涌動,張皮綆也抽調了一部分井陘關的守軍跟隨張鼐出戰。順軍先鋒兵馬,約有一萬餘人,基本上都是以騎兵爲主,他們先行趕到獲鹿戰場,既擔負着開道的任務,也同樣要負責查探敵人的軍情,好避免主力大軍倉促行軍中不慎中伏的情況出現。

大軍越靠近真定的方向,地勢越發平坦。從井陘道上僅能容數人並肩通過的峽谷,不斷開闊起來,到達獲鹿附近的時候,除了少數的小土丘以外,基本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大地一覽無餘了。

遠處煙塵陣陣,夏風吹拂以後,景象幾乎趕得上深秋時節的陝北高原。

張皮綆很小的時候,曾經跟着自己那已經死去不少年的老爹在邊地放羊。他印象裡幼時好像見過這般的場景,秋天的陝北,朔風高揚,深溝裡的黃土和來自北方的沙礫就會被一起捲到空中,變成一道偏着淡黃色的風暴。

人們即便捂住口鼻,也很難避免自己一不小心吸進去一大口的塵埃。

在張皮綆的記憶裡,沙塵從遙遠的地方吹來,停駐在鄉里的故土上,留下片片黃色的痕跡。狂風造就了西北邊地的強悍民情,風沙塑造了邊民們艱苦耐勞又雄壯豪闊的作風。

他記憶裡陝北那些獨特的一草一木,那些盡搜世間溢美之詞都不能描述其十分之一的故土光景,這時候好像突然重現在了獲鹿戰場上。

先鋒兵馬的宿衛鐵騎裡面,雖然只有很少數的一部分是李自成當年的元從部下,但剩下的人裡,一樣有着大批大批士卒的籍貫來自陝西三邊。

他們要麼是邊軍出身,要麼就是和西北邊軍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邊民出身——這就和李自成、李過、李來亨,都是相同的。

“張皮綆……怎麼樣!中營親軍的威武,是你在南方從來沒有見過的吧!”

張鼐奔馬於前,耀武揚威不止。張皮綆對於這樣一個突兀的問題,只好回答說:“陛下親將大兵,兵馬之衆,當然盛於左營。”

張鼐沒有把張皮綆這樣一句話仔細聽進去,只是不住打馬向前。在義侯的帶領之下,前鋒的宿衛精騎們,紛紛飛馳而進,張皮綆稍微皺了一下眉頭,他心下覺得如此輕銳冒進的突擊,未必是一種好事,只是既然張鼐已經大舉出擊,他作爲左營的代表,也不能在聖駕面前丟了左營的面子纔是,只好也一同跟進。

此刻在平坦的獲鹿以北,在那些飛揚重疊的沙塵之下,屹立着數不清楚的清軍旗幟。在敵人之中,就和真定城下的情況一模一樣,皇太極又一次建好了兩座御帳,還有兩柄比李自成更爲華麗的大黃傘作爲全軍的標識。

清軍的兩柄黃傘高高聳立於戰場之上——那代表着東虜中軍所在的位置,一柄黃傘代表着大清的崇德皇帝、天聰汗皇太極,另一柄黃傘……

當然就代表着依舊沒有現身軍前的崇禎皇帝。

負責瞭望敵情的前線數騎夜不收,已經馳至軍前,向張鼐回報說:

“回稟君侯,韃子大兵只在前方數裡處。煙塵蔽天,兵馬估計不下於十萬。他們軍中處處升起篝火,不知道是否是在埋鍋造飯。”

張鼐哈哈大笑道:“好!看來狗韃子都在這裡了,我先爲大傢伙掠陣一波吧!”

張皮綆卻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說:“義侯,狗韃子倉促從真定城下撤圍來迎擊聖駕,怎麼還能從容不迫地在軍前埋鍋造飯?這也太穩重一些了吧?”

“就讓韃子吃飯嘛!這可是他們中大部分人的最後一頓飯了!”

太陽越攀越高,張鼐不願意再繼續浪費時間,張皮綆又不是中營將領,在這些宿衛鐵騎裡既沒有威望,也確實沒有什麼話語權可言,只能坐視先鋒掠陣出擊。

張鼐一馬當先,其餘驍騎迅速跟進,騎士們人手一發響箭射出,馬上尖銳的嘯聲滿布獲鹿上空——戰爭,從此刻開始了。

“走!”

張皮綆不再猶豫,他雙腿夾住馬腹,帶領麾下的楚闖騎士們也迅速跟上了張鼐的步伐。張皮綆部下的楚闖騎兵與李來亨手下的將士並無不同,都一樣裝備有短手銃,掌握着牆式衝鋒戰法的精髓。

他們在張皮綆帶領下好像猛虎下山一樣迅猛出擊,威勢絲毫不亞於大順軍中營這些李自成最爲嫡系的宿衛鐵騎。

就像張皮綆說的一樣,中營兵馬之衆盛於楚兵,也僅僅是兵馬之“衆”罷了——何況湖廣一帶,其實尚有餘力進行動員。

如果不顧及後果地動員湖廣民力,楚闖兵馬的數量,未必就會低於陝甘、晉豫支撐起來的中原闖軍。

“隨我破敵!”

張鼐意氣風發,率衆直衝東虜大陣,萬餘精兵呼嘯席捲。宿衛騎兵們紛紛射出手中的鳴鏑箭矢,箭矢的頂部已經被穿鑿過一個孔洞,在高速射擊的過程,大量空氣從孔洞中穿梭過去,立刻就會製造出尖銳的嘯聲。

響箭鳴鏑!

“跟上義侯——”

張皮綆沉下眼瞼,戰場局勢千鈞一髮,豈容他再做多想呢?楚闖騎兵也大舉跟進,戰馬四蹄踐踏,整個獲鹿戰場,馬上都陷入到金戈鐵馬的廝殺之聲裡面。

清軍戰線卻還是紋絲不動,皇太極早已提前許久抵達獲鹿做足休整。清軍士卒全部都飽餐一頓,又休息了一段時間,皇太極還將手下的諸王貝勒們分配到諸軍,約束將士們把敵人放到近處,不能輕易發動攻擊。

直到大順軍萬餘精兵的掠陣攻勢,已經逼到眼前。

御帳黃蓋下面的皇太極,才稍稍點下了他那滿面蒼白的腦袋,手向下輕輕一放,說:

“放炮吧……”

智順王尚可喜啪的一聲,翻身上馬馳入烏真超哈重軍兵馬之中。三順王一續公早已待命已久,鐵嶺礦工出身的孔有德還在清軍火炮陣地前面,臨時加築了一道由淺壕和木柵組成的臨時野戰防線。

“陛下有令,開始放炮!”

漢軍陳列重炮於陣上,按左右翼序列布置,全部西向對敵,黑黝黝的炮口早已對準陣前,炮手們或者搬運炮彈火藥,或者點燃火把,已然做足戰鬥的準備。

在大炮前面,孔有德還按照大清國的傳統,在重炮陣地前面專門設置了一個用來供奉炮神的神位。總體來說,每一種炮都有炮神,紅衣發熕炮有紅衣發熕之神,子母炮也有子母炮神,各炮都有神牌祭祀。

其中以“紅衣發熕之神”爲諸炮神的總領,也就是頭目。

除了孔有德以外,另外還有一名皇太極派來的固山額真跟着在陣前祭祀。他們先在神位前焚香禱告,接着固山額真於礮位前上香行禮,孔有德才終於下令,全軍放炮開火!

炮聲轟鳴。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章 顧炎武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十七章 無派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五章 礦徒軍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章 顧炎武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十七章 無派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五章 礦徒軍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