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祖回鄉

光中二年八月,林貓貓等備選女官在順軍士卒的護衛下,已從揚州啓程。她們沿運河坐船到徐州的時候,就聽到了二聖車駕已經離開開封,一同前往陝北祭祖的消息。

道路上都傳聞說,李過、李來亨父子要回米脂老家去祭祖,已經改名天保府的延安方面,也正在日以繼夜地爲這一盛典趕修行宮和陵園。

可是長安還在秦逆西寇的手中,從長安到米脂大約一千一百八十里,沿途另外有不少州縣處在孫可望的控制下。

聽說光中天子李過的身體很是不好,林貓貓心想天子和監國在這種情況下去往陝北,肯定是西北局勢要發生什麼變化了。

她心思很機敏,是一塊做秉筆女官的好料子。

事情的發展大抵不出林貓貓的預料,自從去年暮春順軍在徐州擊敗多爾袞以後,西北地區以吳三桂和多鐸爲首的清軍也就不再有什麼氣候了。

多鐸雖然將張獻忠射殺,但吳三桂於內憂外患之下,也沒有別的什麼法子,最後在順軍和西明軍的夾擊下,只能將多鐸綁縛起來投降——

吳三桂還拜了比他小十歲的孫可望做義父,改名孫三桂,據說一開始是被孫可望封爲了燮王。後來西明軍拿下長安以後,孫可望又以孫三桂沒能阻止多鐸射死張獻忠爲由,貶去了孫三桂的王爵,將孫三桂改封爲頂天燮。

這個奇怪名稱的爵位,據聞是張獻忠某次做夢夢到天父,授天父旨意發明出來的新詞。

孫可望以逼降清軍餘部的功績,再加上擁立幼天王的定策之功,在西明四將軍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盟主地位。

從此西明朝廷便形成了明帝祭社稷、天王享國祚、東王執權柄的權力結構。

孫可望佔領長安以後,一度派遣艾能奇發兵攻取潼關,自己和李定國、劉文秀等人領兵北上,準備收復西營多數老兄弟的故鄉延安。

但負責防守潼關的順軍殿後軍權帥高一功,沒有任何懸念地擊敗了冒然前來進犯的艾能奇。

當時正在太原一帶召開羣臣大會,議論是否趁北伐遼東之際,將大順首都遷徙到北京的李過、李來亨父子,獲悉孫可望帶兵進犯陝北的消息以後,立刻從山西渡河,親自領兵護衛天保府。

李來亨督率殿中軍、殿右軍及清軍各路降兵,共約八萬人馬,再度追到野豬嶺堵截孫可望,重演了他當年和多爾袞在此對峙盟誓的一幅場景。

孫可望很快就發覺了順軍已有有所準備,大軍雲集陝北的情況。李定國又向他彙報孫三桂的降軍皆蠢蠢欲動,活動在甘肅一帶的順軍遊擊部隊米剌印等部也正在向隴右大舉進犯。

孫可望權衡利弊,即在野豬嶺下向李來亨問好,請求順軍讓西明使者可以前往延安祭祖,並請李來亨代爲西明諸將保護好張獻忠的桑梓墳墓。

李來亨考慮到徐州大戰以後,順軍的主要任務還是以徹底掃滅清國的殘餘勢力爲主,他也無意立即和孫可望開戰,於是便盡允西明要求。

二人在野豬嶺下達成君子協定,順軍默認孫可望佔領長安、漢中和渭南之地,西明則不得侵犯陝北,也不能向甘肅發展,同大順軍爭奪地盤。

到光中元年冬天時,米剌印已經陸續收復甘州等地,使得河西走廊與寧夏、慶陽一帶連成一片。李來亨於是便決意在來年,借舉辦祭祖大典的理由,調集兵力至河套一帶,重新部署西北局面。

無論李自成、李過家族的祖墳,還是李來亨家族的祖墳,皆在陝北的緣邊地區。明朝中期放棄河套以後,蒙古遊騎襲擾所至,倏忽間便可抵達延安一帶劫掠。

如果還和明朝一樣對河套地區放任不管,那麼大順的龍興之地就將長期處在蒙古遊牧部落的威脅之下。就連一些不過幾百帳的小部落,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殺到大順米脂祖陵附近,焚殺劫掠。

就像朱元璋對鳳陽的重視一樣,即便李來亨本人沒有強烈的血緣、地域觀念,可是大順滿朝文武,多爲陝西籍貫,開國元勳更是多以陝北延安府人士爲主。

這些勳貴永遠都不可能接受:

自己的桑梓故鄉一直處在蒙古人的威脅下,動不動就被一些小部落放火燒殺搶劫。

李來亨對西北的重新部署,因此得到大順政權中勢力特爲強大的“秦黨”一派強力支持。

光中二年春,劉芳亮指揮大順殿左軍恢復永平和山海關後,又在四月間派兵出關,收復了已經被清軍主動放棄的寧遠衛後,便在此留兵設守,重新修繕城池。

大軍則陸續向榆林、寧夏一帶調集,準備根據監國的要求和部署,對於盤踞河套的蒙古土默特部展開反擊,以確保大順龍興之地的安全——總之,對陝北起家的順朝來說,河套是無論如何都必須確保的一塊要地。

“羣臣誰敢言棄套者,即是欲使孤棄祖宗龍興之地,大逆不道,理應處斬。”

復套,就屬於順朝的政治正確之一;而將來爲了確保河套的安全,向西開拓,也勢必成爲自然而然的政治正確。

在李來亨的一生中,有過無數次行軍,而這一次特別令他心懷歡暢、意形飛揚。其實這不是行軍,而是一次盛大的出行;也不是一般的出行,而是作爲開國新君和皇太子,回老家祭祖的一次故鄉行。

啓程的日子是由禮政府尚書鞏焴擇定的吉日。那天,方以仁、顧君恩、郭君鎮、劉芳亮等文武羣臣都和御駕一起前往米脂。

隨後患有重病的李過騎在一匹溫順的老馬上,李來亨則在前面騎快馬引導,父子二人率領若干隨駕文武和一萬多士卒向李自成和李來亨的老家出發。

沿途每到一處州縣,父老百姓都結隊拜伏道左,高呼“萬歲”,聲如雷鳴。方以仁率先準備了銀兩,沿途散發,賑濟貧民。當隊伍過了綏德,走在前往米脂的最後八十里路上時,萬餘將士金鼓喧天,戈甲耀日,旌旗如雲。

而聞訊的百姓更是扶老攜幼,潮水般涌來歡迎。很多老人手擎着香跪在地上,想着延安出了一位太平天子,開國以後,治世終於就要到來,十幾年陝西人間地獄的局面終於徹底結,想到此,不禁激動得熱淚縱橫。

李來亨也和激動,他將自己的兩位王妃羅顏清和劉幼辭都帶回米脂老家,鄉人中在順朝已有很高地位的慶叔李長慶和制將軍李世威也都隨行着。

他思緒萬千,有時想起在竹溪縣做民夫時被官兵毒打的往事,有時想起和方以仁南下隨州時的經略歲月,有時又想起北上抗清以來數年間取得的輝煌戰績。

到最後,李來亨想得最多的,則是自己對於天下的種種規劃和藍圖。

“孤已平滅滿清……可這僅僅是開始。東至新大陸,西抵康雍乾的極盛版圖乃至於高仙芝曾到過的極西之地,北達冰洋,南則開拓至南方大陸,如此廣闊之世,尚待孤的奮鬥。

這一切纔剛剛開始!

孤要將大順治理爲皇太極、多爾袞根本想象不出的理想之國,看着吧,我大順自當遠勝大清。”

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四章 小徽柔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九章 牛相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
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四章 小徽柔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九章 牛相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