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

張國武是姜瓖的舊部,他是汾州人,原本是大同明軍中的一名守備。劉遷背叛姜瓖,舉大同降清的時候,張國武還是隨波逐流投降了清軍;但是多爾袞頒佈剃髮令以後,他便不甘受辱,趁夜殺死了督軍的滿洲兵十餘人後,率部南投太原,回到了老上司姜瓖的部下。

張國武和王輔臣一樣,都是太原守軍裡一流的騎將。這兩人都身手矯捷,英武非常,只是王輔臣性情難測,張國武的爲人則質樸得多。

他到太原以後,跟李來亨派來馳援太原的殿中軍將領袁時泰打成一片,關係甚好。兩人還時不時地交流武藝,袁時泰還教會了張國武不少殿中軍軍隊最新使用的軍事技戰法。

“如此戰法,真是太白陰經、韓白秘術所無。難怪河南紳民都說晉王是天生神將,我今天才算明白。”

殿中軍已經完全發展成熟的牆式衝鋒戰術,這種使用多個密集陣進行協調衝鋒的戰術,能夠充分發揮紀律性的優勢,抹平大順軍騎兵在馬術和滿蒙驍騎的差距。

特別是當牆式衝鋒將戰鬥拉入近戰以後,敵人逃無可逃,不能發揮滿洲和蒙古兵且馳且射的騎射優勢,而只能在血肉交換中順軍徹底壓倒。

張國武和袁時泰學習一番以後,慢慢纔回過味來,逐漸理解到了牆式衝鋒戰術的威力。

這種戰法不能說是最優秀的騎兵衝擊戰術,但是卻非常適合於人力資源充沛、補充源源不斷的大順軍。

更何況,強調紀律性,而不是強調將士個人的英勇和武藝,這也是闖營和曹、獻、革左的區別,是自老萬歲李自成、光中天子李過,到現在監國晉王李來亨,這“三聖”所共同強調的順軍原則之一。

袁時泰是袁時中的族弟,當年袁時中叛離順軍的時候,袁時泰就反對小袁營的叛變。小袁營被李來亨擊敗、重新收編以後,袁時泰在白溝河大戰時屢立殊功,得以躋身殿中軍中,作爲沒有派系和闖營根腳出身的將領,他現在也稱得上是晉王嫡系。

袁時泰、張國武二人帶着一隊約三百多人的騎兵部隊,正活動在太原的東南側方向。這段時間來清軍不斷派輕騎襲擾太原至冷泉口的糧道,所以陳永福、姜瓖二帥,也是時不時派出精銳遊騎出城進行反掃蕩作戰。

ωwш¤тт kān¤¢ 〇 袁時泰身爲大將,也是因爲和張國武私交較好,所以今日才親自出馬。

山西中部太行山的餘脈下,丘陵、小山綿延不斷,山谷遍地,處處險峻。袁時泰縱馬山岡,放眼東望,偶然間看到清軍的旗幟在向東移動。

他心生疑慮:“自從鄭酋濟爾哈朗抵達太原城下後,東虜便一改過去長期圍困的戰術,開始猛烈攻城。清軍攻城兵力尚且不足,那些向東移動的旗幟是怎麼回事?”

張國武牽馬上山,他同樣困惑:“東虜連日來攻城不休,鄭酋好像連命都不要似的,非要在短期內和太原守軍決一死戰。這種情況,怎麼突然有餘力派兵往東。”

袁時泰臉上掛着一層陰雲,他聯想到自己從開封出發時,晉王的一些寄語,心中漸漸產生不祥的預兆。

“我們去看看。”袁時泰說,“爲太原守軍偵查外圍軍情,本來就是我們的任務。”

張國武慨然道:“好,隨袁將軍殺虜。”

張國武是明朝正規邊軍的將門世家出身,袁時泰則是河南本土流寇出身,但是經過許多戰爭的錘鍊,在大順軍中,像這樣出身南轅北轍的人,已經有不少成爲了同袍戰友和知己至交。

自從崇禎十五年、十六年以來,大順軍好像旋風一般席捲秦、豫、齊三省大地,不知道多少明朝的將領和士卒,或者被俘虜,或者被迫投降,也或者是主動歸誠。

他們初始的底色,的確難以逃過首鼠兩端的投機指責。

但經過一年多,甚至兩年的時間考驗以後。真正的投機者多數已經叛離或者被大順軍重新採用武力鎮壓了,剩下的人,都因爲不同的原因,終於選擇了真正站在大順軍的陣營,爲這個新王朝而戰。

時間,時間,對大順來說,最重要的始終是時間。

只要時間繼續向下推移,地方紳民、前朝降將,都會慢慢加強對於新王朝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大順的力量一定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增長。

而這,就是大順相對於清軍最大的優勢之一。

那麼也就無怪乎,多爾袞如此急切地尋求一場決戰了。

袁時泰、張國武皆縱騎如飛,這隊騎兵部隊迅速地從山岡上衝了下來,飛快朝着清軍旗幟的方向衝過去。山西中部谷地,地形複雜,羣山繚繞,不利於大軍活動,但正好適合小股遊騎的穿插滲透。

袁時泰、張國武二人麾下這支騎兵部隊,大約一半是明朝宣大邊軍的餘部,一半是楚闖騎兵。

前者馬術精湛,作戰經驗豐富,加入大順軍戰鬥這麼久以後,由於充沛的後勤供應和餉糧支撐,士氣也不再像過去在明朝時那樣低落。

後者的楚闖騎士,都是李來亨一手調教出來的精銳之士。他們的作戰經驗雖然尚不及明、清兩軍那些擁有十年以上沙場經驗的老騎兵,但是士氣高昂、輕銳勇敢,都有一種以未來“天子親軍”自居的驕傲感。

小小的馬隊,雖然不過三百來人,但是衝入山谷以後,奔走馳騁如飛。甲葉在馬背上嘩嘩振作,刀盾馬槊,也都在風中發出輕微的嘯聲,宣大邊軍背上的大弓,楚闖騎士腰間的短手銃,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殺氣外露,顯示出不同一般的戰鬥力。

張國武用力抽動馬鞭,他將身體福地在馬背上,低聲說:“敵人看到我們了……”

清軍大概有一隊將近千人的部隊追了過來,有步兵也有騎兵,步騎比例大概是三比一的樣子。大順軍和清軍交手了這麼久,已經可以通過敵人的衣甲和陣伍,直接分辨出敵軍是真正滿洲大兵還是外藩蒙古兵或者漢軍部隊。

袁時泰鐵盔下的眼睛炯炯有神:“是滿洲兵!鄭酋將滿洲兵悄悄東調,這是想做什麼?看來夾河決戰在即啊!”

因爲太原城的攻防戰現在還是特別激烈,濟爾哈朗看來是將絕大多數的槍炮都留在了太原城下。這支向東調動行軍的清軍部隊,大部分士兵都沒有攜帶火銃和大炮,那支追趕過來的清軍精銳,到順軍遊騎稍遠處後便開始一邊放箭一邊迎了上來。

張國武又說:“敵衆我寡,走嗎?”

袁時泰咧嘴大笑:“走吧走吧,我們只要確認清軍這是再將山西兵馬調去河北就夠啦。”

隨即,袁時泰的臉色又變得冷峻起來:“晉王說過,決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黃河上。看這樣的情況,濟爾哈朗是再給多爾袞調援兵嗎?”

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七章 左鎮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章 營田使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
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七章 左鎮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章 營田使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