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收遼

戰爭的潮流如火如荼,清軍在遼陽、瀋陽、鐵嶺、撫順都部署了重兵,各以精銳萬人堅守城池,妄圖依靠冬天的嚴寒擊退大順軍的遼東道、渤海道兵團。

但經歷了漫長的關內戰爭以後,如今滿洲人的人力資源早就已經大不如從前。

金代善七拼八湊出來的所謂堅守精兵,其實已經多數是漢人和朝鮮人了。

他的確在佔領朝鮮的這段時間內,利用朝鮮的物力資源,又支持了清軍一次黑龍江征伐活動,捕獲了成千上萬的索倫人爲披甲兵。

但那種強虜索倫野人爲戰兵的做法,畢竟有其極限。

隨着順軍北伐進程的推進,清軍在人力資源上臨澤而漁的乾涸狀態也正在不斷地暴露出來。

遼東地域廣闊,天寒地凍之中,雖然不利於北伐軍的前進,可同樣也不利於人力資源越來越有限的清軍設防。

金代善在遼陽、瀋陽、鐵嶺、撫順四城,都部署重兵設防,豈非處處皆不設防?

而且每城皆以千八百名八旗兵,督戰萬餘漢兵、朝鮮兵,如此佈置設施,又豈非是自困阱中?

不過正待大順軍收割而已。

劉芳亮從前軍探騎竹哨們那裡,得知清軍的佈防情況以後,便快意縱馬高歌:

“遼東歸來兮、遼東歸來兮!”

全軍上下,衆多將帥們,也霎時間便有了一冬解決遼東問題的莫大決心。

天法四年十一月,順軍大兵進至遼陽城下,張國武等率先鋒先至鞍山驛,清軍以八旗前鋒兵數千人設伏以待,順軍將佐士卒二千四百餘人,環陣堅守,槍炮齊放,排槍陣陣若雷霆驟集,待滿洲兵下馬近圍拔除鹿角時,順兵又大亮白刃,刀斧前行。

兩軍激戰竟日,滿洲兵不能破圍,隨即劉芳亮督八師水陸大軍進至鞍山,號稱二十萬大軍,摧枯拉朽,長驅直入。

天法四年十二月三日,遼陽城中漢兵舉火反正,全城大亂,城中漢人包衣皆殺其主,人手挾一辮子首級,出城投奔王師,清軍士氣大爲沮喪,當夜即在副都統組織下,八百多名滿洲人趁夜棄城而逃。

十二月四日,張國武率部開入遼陽城中,僅有數百名包衣負隅頑抗,被順軍以紅夷炮驅散,隨後遼陽一城大定。

遼陽既破,遼東其餘各州郡大城,皆聞風響應。

漢人和朝鮮人包衣,大多都殺其主、挾其首級歸奔王師,清廷在東北的統治開始步向了徹底的終結。

即便金福臨、金代善君臣,有中興之志。

但他們苦於滿洲人丁有限,又在歷次戰爭中遭到了巨大消耗,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再也無力增援遼東各城。

十二月二十六日,順軍圍瀋陽城,劉芳亮假設紅夷炮二百一十七位,晝夜環城炮擊不止。

翌日,城牆西南角爲紅夷炮擊垮,順軍蜂擁而入,殺滿洲真夷三百餘人,遂復瀋陽。

大順軍在遼陽、瀋陽二城過冬歡慶新年的同時,撫順、鐵嶺、開原等邊城百姓,也相繼發動起義。

清軍守卒都不戰而逃,天法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撫順光復、天法五年正月六日鐵嶺光復、天法五年正月十日開原等城皆光復。

天法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清軍三次遣使至遼陽請降。

金福臨、金代善君臣,提出了向大順歸還萬曆以來滿洲人所鯨吞蠶食的一切城池領土戶籍,並許諾將會把過去幾十年來從漢地擄掠的百姓,全數遣返回順朝領土內。

以此作爲條件,請求議和息兵。

劉芳亮、谷可成皆不許,渤海道兵團以二萬精兵從皮島北面的朝鮮鐵山登陸,進入半島地區,當地義軍歸附雲集,半月間即達到五萬兵勢。

劉芳亮則在天法五年二月末,重新恢復了向東北內地的進軍,他派遣大將劉體純率領三萬兵馬從鐵嶺北上,清剿邊牆之外的滿洲、索倫、蒙古各部落,大軍至松花江後方南返。

劉芳亮自己又將兵四萬人,東進大搜建州舊地,大兵至前明時毛憐衛,又破清軍守卒數千人,獲良馬數萬匹。

明朝初年,明成祖招撫圖們江兩岸的建州女真時,其中有一個毛憐衛。他們和建州三衛是有緊密關係的血親部落,都出身於元朝末年松花江—牡丹江流域的斡朵裡、胡裡改女真萬戶。

毛憐就是女真語中“馬”的意思,此地是大片高山草場,非常適合放牧。

元末明初時,還處在原始氏族部落狀態的斡朵裡、胡裡改女真,就活動在毛憐河牧場。利用這片優質的高山牧場和烏蘇里江西岸的河灘草場,斡朵裡和胡裡改女真再此飼養山地挽馬和戰馬。建州三衛和毛憐衛女真也由此建裡自己的山地騎兵。

別看明朝初年,建州衛和毛憐衛還處在氏族公社狀態,但是山地騎兵相當剽悍,打的朝鮮一度被迫棄城棄地,暫時擱置北進政策,後來只能學明朝對抗蒙古的那一套,通過修建建城要塞和長城——朝鮮衛防備建州女真,也在圖們江南岸修長城要塞岸,朝鮮的長城叫“沿江長牆”——擋住女真騎兵,避免野戰。

正統年間,建州女真全部西遷到鴨綠江以西的遼東長白山地區。從明代中期開始,毛憐河牧場之間由海西女真烏拉部控制。哈達、葉赫,還有建州女真,都從烏拉部那裡買毛憐馬。

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赤首先統一了建州女真,然後揮師向東,圖們江兩岸發展,擊敗烏拉布佔泰後,毛憐河牧場重歸建州女真控制。

現在這個高山草場,重歸中國控制。順軍佔領此處牧場以後,清軍就喪失了主要的馬匹來源,其騎兵部隊的組建就將成爲一大問題,不復爲中國之患了。

相反,順軍在控制這處高山牧場以後,僅僅是劉芳亮直接俘獲的優良戰馬,便達到了三萬餘匹之多,物資極爲豐厚。

此後若能實施有力的經營,則支持大順軍東北駐軍的騎兵馬匹所需,將會不成問題。

經過將近一年的伐遼之戰,至天法五年春時,清國不僅完全喪失了其在遼東和建州舊地的全部地盤,而且就連鴨綠江防線都被順軍攻破。

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五章 礦徒軍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章 惠世揚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章 林貓貓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章 太宗病危
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五章 礦徒軍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章 惠世揚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章 林貓貓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章 太宗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