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

“流賊投降了!”

尼堪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也是廣略貝勒褚英的兒子。早在努爾哈赤起兵時期,他就多次領軍從徵,參與了建州人統一女真的戰事,屢立戰功。

尼堪的父親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戰功累累,有望成爲儲君,早年地位還在皇太極之上。但是褚英的爲人,相當殘暴,兼且心胸狹隘,或者說是輕狂自大,不把其他功臣和兄弟放在眼中。

這樣的人物卻接近於儲君的位置,自然遭到無數攻擊。建州人本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後金開國的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五人又屢遭到褚英的蔑視。

更何況褚英輕狂自大,居然想要直接剝奪四大貝勒和五大臣的權勢。這樣的激進集權,是如今的天聰汗、崇德皇帝皇太極都未必敢於輕易推行的,即便努爾哈赤同樣生性殘暴,可努爾哈赤同樣也有和皇太極類似的狡猾一面,當然知道後金還不到能夠剷除宗室勳臣的地步。

結果便是雙方矛盾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四貝勒”、“五大臣”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覆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繼而又將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

尼堪的父親還在壯年就被幽禁,死於高牆之中。他有着這樣特殊的身份,也就成爲了愛新覺羅宗室裡比較特殊的一個人物。

不過皇太極的雄才偉略,的確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皇太極深深知道滿洲人在人力上的虛弱情況,所以對於一切曾經與自己爲敵的對手,只要現在雙方不存在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矛盾,任何敵人,皇太極都願意接受他們,並委以重任,使得人丁不過數十萬的滿洲諸申,能夠安然渡過一次又一次瀕臨內戰的危機。

現在大清國空國出擊,任何一位貝勒諸王,都有着極重要的作用。皇太極當然不能因爲一些歷史緣故,就將可以利用的資源放置浪費。正相反,這位手腕超羣、精力驚人的君主,如今正在清軍的大帳之中,排兵佈陣,將一位接着一位宗王安排到最適合他們的地方。

八旗軍是一具合格的戰爭機器,可只有皇太極才能給予其充分的潤滑油,使得這具機器,能夠不眠不休地爆發出超越其極限的威能來。

尼堪大軍疾馳南下,他的軍中和佟圖賴、屯齊的情況相似,同樣是一支既有滿蒙漢八旗兵,又有明軍附庸的混合式部隊。

只是除了八旗軍和明軍以外,尼堪還帶上了一支三順王一順公中智順王尚可喜的部隊。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部隊,在清軍之中屬於單列,其實不算漢軍。但又的確和八旗的漢軍將領具有非常多的相似點,他們原本都是遼東漢人,和滿洲政權有着血海深仇。

不過作爲東江鎮的餘部,這些人在山東官場又很不受待見,在山東受歧視,最後兵變,又渡海投清,反而得到皇太極厚待。既然已經把明朝得罪了,而清朝願意接納他們,乾脆忘掉千仇,死心塌地地爲清朝效力。

三順王在山東時,和孫元化關係緊密,從而獲得葡萄牙紅夷大炮的鑄造和使用技術,給清朝帶了先進的武器和戰法。

現在漢軍旗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紅夷大炮的戰法,皇太極也將紅夷大炮的鑄造渠道完全納入自己一人的掌握之中,三順王一順公便喪失了其初投清朝時的巨大作用。

可是皇太極並沒有因此就把三順王當成垃圾一樣棄置,正相反,三順王對於清軍的作用越是變小,皇太極對於他們的隆禮恩寵反而越是加倍。

這樣不僅鞏固了三順王對其個人的效忠,又在八旗宗王之外形成了一股忠心於皇太極個人的新勢力,更是對於其他漢軍將領,形成了一種莫大的模範作用和吸引力。

如此不計前嫌和代價的手腕,不知道超出了後來的多爾袞多少倍。

多爾袞以逃人法的名義,將耿仲明活活逼死。可謂是既暴露了八旗滿洲勳貴極度難吃的吃相,又張顯了他們自以爲天下已經平定的猖狂,之後遭到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大舉反擊,連連受挫,一度出現上下離心、內外解體的情況,也就毫不出奇了。

僅從皇太極重用尼堪和繼續隆禮三順王一事,就可以看出天聰汗的狡猾,的確是超出了其他滿洲人無數倍。

這一次尼堪出兵,尚可喜並沒有親自跟隨。不然他一個智順王和尼堪一個多羅貝勒之間,雙方的指揮權便很成問題了。

只有尚可喜麾下一部分漢軍士兵跟隨尼堪從徵,突然帶着一隊順軍降兵返回軍中的探騎,就是尚可喜的部下。

爲首的一人身材十分魁梧,雖然說着流利的漢話,但是頭皮看不見一點青色,可見必是一個剃髮留辮、投靠清國很長時間的老資格漢奸。

他走到尼堪中軍的遠處後,便馬上下馬,跪伏在地上高深喊道:“貝勒爺!看來南面戰事大局已定,有幾股流賊主動前來投降,願意獻上闖賊在晉州和真定的佈防圖!”

一名八旗護軍夾馬上前,頗爲吃驚地問道:“康大海,這是怎麼一回事!”

康大海是尚可喜的部下,也是遼東漢人和東江鎮軍人出身。東江鎮殘滅以後,他就跟隨三順王或叛或降,走過了一段自己都無法想象的人生以後,居然投入了曾經殺害自己全家的滿洲人麾下。

“奴才……奴才向南遇到一隊流賊騎兵,分爲好幾隊,約莫數百人數,都丟兵棄甲,張旗蓋倒戈來投降的!”

雖然皇太極分外看重和隆禮三順王,可對於三順王的麾下將士,就沒有額外的優待了。所以康大海這個尚可喜手下的低級軍官,見到滿八旗的護軍,還是非常低聲下氣。

他又具體解釋了一下“流賊投降”一事的前因後果,原來是康大海帶領的一支探騎,在前往涅槃口的必經之路上,發現了一隊約莫有數百人規模的流賊騎兵。

康大海本來以爲這應該是闖賊的一支先鋒兵馬,卻沒想到這些流賊只是見到康大海率領的十幾名探騎,就被嚇得丟盔棄甲,大張旗蓋來降。

仔細盤問以後,他們才知道原來流賊主力在南面的涅槃口已被清軍打得連連敗退,軍無鬥志、人無戰心,每天都有不少因爲畏懼滿洲軍威而逃竄出來的逃兵。

這羣逃兵叛離流賊以後,爲首的一名帶頭人原先又是駐守過晉州的流賊軍官,他手上掌握着晉州的不少防守情況,遇到清軍探騎以後,又懼又怕之下,就決定主動獻上這些防守情報,換取一條生路……或許還想得到一點獎賞。

清軍護軍聽罷以後,全都輕蔑地大笑了起來,連尼堪都騎馬走了出來,感嘆道:

“陛下是如此看重流賊的兵力!爲了對付流賊,已經慎之又慎,佈下了一層層的天羅地網。卻沒想到流賊是這樣的不堪一擊!所謂百萬之衆,其實不過蟻附之軍,隨意一衝,就將樹倒雪落,真是不值一提了。”

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
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