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

李自成知道羅汝才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胸無大志,但從之前在信陽時搶下主攻任務,再到這時候爭搶在聯軍內的發言權,都顯露羅汝才的心思想法還是不少。

“曹哥說得很對,事關將士的性命,玉峰做的實在太不對,太不像話了。”李自成先重重批評了田見秀的這種做法,但旋即話鋒一轉道,“不過事情也實在沒必要做的太絕,我們奔楚只是聲東擊西,最後還要回到河南,若不能得到饑民信重依附,未來大事決計不成。我想補之的法子還是比較中肯,只是耽誤時間多些。”

羅汝纔剛要出口反對,李自成便又跟着說:“我看這樣吧,棄置金銀說不定反讓流民小販更覺得我們手裡有錢,不願離開。還是大張旗鼓,到處宣揚左兵即將來此,嚇唬嚇唬就得了。”

李自成素來的爲人是開誠佈公,以至誠示人。但自從牛金星投奔闖營以後,他每天都給李自成講經一章、史一則,讓爲人質樸的老李也越來越習慣使用權謀和詐術。

李過不知道這是好的變化還是壞的變化,但毫無疑問,隨着闖軍的不斷壯大起來,他的那些老朋友,闖營中的許多將領,都正在發生着變化。

畢竟大家不可能永遠都是商洛山中的那種狀態。

李過無可無不可,羅汝才最終也覺得李自成的辦法還算可以,確實比直接派兵驅逐好些。而且這個問題畢竟不算什麼特別大、特別嚴重的問題,羅汝才也感到沒必要在這種小事和李自成爭執,以免影響曹營的整個地位。

等到李過和羅汝才都走了以後,牛金星纔對李自成說道:“元帥,玉帥的兵略不合時宜處極多,所謂慈不掌兵,是不是應該……”

牛金星的話沒有說完,但意思卻很明顯,無非就是田見秀的性格並不適合充任中標總哨的地位。

最適合田見秀的位置,其實還是主管後勤的典糧餉、典軍需吧。

但李自成卻另有打算,他搖搖頭,緩聲道:“我知道玉峰不適合這個位置,本來中標總哨應該讓捷軒來出任,最合適不過。可是捷軒犧牲了以後,闖營裡玉峰和補之兩夥人隱然對立起來,補之是我的侄子也是我的兄弟,我不能太偏袒他,還是要維持玉峰的地位,才能顯得闖營並不用人唯親。”

牛金星知道李自成對闖營各部依舊擁有着極高的主導權和影響力,田見秀、袁宗第、李雙喜和李過、劉芳亮、李來亨這兩派其實也全然稱不上是到了涇渭分明,形成兩派的地步。

更大程度上還是因爲李自成不想顯得用人唯親嗎?

牛金星不置可否,還是李過和李來亨父子兩人的實力、威望、地位上升太快呢?

李來亨……

恐怕李自成還是留了一些餘光在少虎帥的身上吧!

牛金星可以猜測出這些,但他絕不會直接說出來,也覺得還不到自己參與到這種事情裡頭的好時機——當然,對整個闖營來說,現在都還沒到可以搞派系的時機和地步。

不提也罷!

李來亨自然是不知道因爲他反對田見秀山寨親附饑民商販的這件事,使得李自成、羅汝才、田見秀、李過、牛金星個人都產生了不少小心思。

他雖然權謀自用,在和闖營諸將相處的時候也經常算盡心機。但李來亨總體上還是會覺得闖營諸將皆無他腸,都是些磊落的簡單漢子,並未真正意識到一點:會學會權謀的,不光只有他李來亨一人。

西平以北即汝水,過了汝水便屬於傅宗龍倚爲靠山的襄、郾防線了。方圓數十里內,一眼是望不到邊兒的軍帳、營壘和城池,還有數量更多的旗幟和馬羣,到處是蕭蕭馬嘶、鼓角互應,還有許多民夫在拆毀城外的民宅,以免義軍使用民宅掩護攻城。

除此以外,賀人龍還自作主張,未免義軍的探子細作混在流民中跑過來,派出多隊騎兵分路搜殺、沿途清剿流民隊伍。

他準備的很周全,這些騎兵隊伍驅、殺完路上的流民後,又順手燒燬襄城、郾城南面的十多處村莊,以免闖曹聯軍可以利用這些村莊的人力、物力。

闖曹聯軍佯攻信陽左良玉以後,急速北轉,直撲郾城的動向已經傳的到處都是了。傅宗龍驚歎出口:“流賊果攻襄、郾也!”

他爲自己按兵不動、堅守城垣的遠見目光感到寬慰和滿足,還好還好沒有被賊寇佯攻信陽的攻勢所誘騙南下,果然還是結硬寨、打呆仗的戰術最安穩可靠。

傅宗龍對闖曹聯軍的來襲這回倒並不懼怕了,一是他手中有四萬兵力,且多爲能戰的精兵;二是高名衡在開封、洛陽、襄城等處大開拷掠,狠狠搜刮了一羣沒有靠山的商戶,幫他湊到了暫時可以餵飽賀瘋子的餉銀。

最後一點,則是傅宗龍覺得流寇先南下佯攻左良玉,再突然北上試圖趁着官軍不備突襲郾城的戰術,雖然有一點高明兵法的模樣,但畢竟還是太粗糙了一些。

自從嘉靖、隆慶以來,前有北虜南倭之患,後有東北女真興起,文人對兵學的關注確實是日益加強。如理學家王廷相主張的那樣,“文事武備,兼而有之,斯儒者之實學也”,確實使得晚明文人中出現了不少傅宗龍這樣“知兵”或者自詡“知兵”的人物。

崇禎九年的時候幾社士子還合作出了一本叫《兵家言》的兵書,盛言所謂取古代各家兵書,合爲一體,但其實不過“各以己意論之”、“大皆妄言臆說”,中二病的成分比孫吳的成分高太多啦。

這種所謂的“文武兼資”、所謂的尚武習兵事的風氣,雖然也培育出了像陳子龍這樣的英雄,但更多地還是培育出了一大羣“妄言臆說”但卻自信心爆棚的青年士人來。

不過相比之下,傅宗龍在明末所謂“習兵事”、“知戎事”的文人裡,確實算是第一梯隊人物。好歹傅宗龍在天啓年間,就親自參與了平定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的戰事,並確確實實立下不少功勞,爲天啓和崇禎皇帝,裱糊上了大明江山的這處破洞。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傅宗龍採取屯守策戰術,派兵佔領河流,控制險峻要點,根據渡口的大小,分別設置大小水寨,挖深溝,築高臺,設立烽火臺、炮臺的結硬寨打法,可以對貴州的土司生效,可對義軍就真的……差的有些多了。

汝水奔流!

多達兩萬戰兵以上的闖曹聯軍,正在急渡而過。步卒們搭了不少浮橋,騎兵則直接踏馬衝了過去,李來亨也騎着一匹棗紅色的戰馬涉在河流中,他手上馬鞭的一頭垂了下來,已經沒在水中。

“北渡、北渡,所有人立即渡過汝水,急攻郾城!”

李來亨聽到郝搖旗在隊伍的前面大聲嚷嚷着所有人快渡河、快渡河,突然想起了樂府古辭中公無渡河的那一段。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只不過公無渡河是瘋癲的狂夫不顧勸阻,非要披髮提壺涉河而渡的故事。

而義軍北渡汝水,直擊郾城,則是一個充滿算計的戰術動作。

若說瘋狂的地方……

“奔楚,奔楚,現在還是在走,還沒開始奔起來呢!”

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
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