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

周延儒的設計是很好的,可他沒有想到,侯恂還未南下,事情就起了變化:武昌居然迅速被張獻忠攻破了!

楚王被八大王沉了江,賀逢聖投江自盡。丁啓睿丁督師倒是督率楚兵成功突圍,可他才衝出武昌城沒有多長時間,剛剛跑到咸寧一帶,就撞上了老回回馬守應的部隊。

馬守應的部隊編制分爲五大隊、五小隊,其中五小隊包含了一支十分精銳的騎兵部隊,番號叫做小左隊。

小左隊的騎兵大多一騎就裝備數支手銃,騎術、射術都遠超常人,即使在飛馳疾奔之中,也能百步穿楊,堪稱奇技。

丁啓睿帶着數千楚軍殘兵南奔咸寧,不幸在這裡撞見了自嘉魚渡江以後,被張獻忠安置在武昌府南面的馬守應。

小左隊的管隊叫做古太白,他是個靈敏果敢的人物,發現楚兵的蹤跡以後,不待回報馬守應,便迅速率領小左隊主動出擊。丁啓睿正在風聲鶴唳之中,楚軍士氣亦處於極低谷之中,被小左隊衝馳急射,幾乎是一觸即潰。

可憐丁督師還未知道朝廷新設的“剿總”方略,就在亂軍之中,被古太白一槍射殺。這數千楚兵,死傷倒是不多,其中多數爲後來趕到的馬守應收編。

不過這又引發了一件意外之事,張獻忠攻破武昌以後,已經自稱爲“大西王”,口氣更在號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的李自成之上。他又改武昌府爲天授府,江夏縣爲上江縣,隱然有天命在我之意。

這回張獻忠搬進楚王府後,於門前樹立兩面大旗,上面寫道:“天與人歸,招賢納士!”;武昌九座城門也都樹起兩面旗幟,上寫:“天下安靜,威鎮八方”。

張獻忠的志得意滿是不用多說了,他迷信“天命在我”,對於馬守應擅自收編楚軍的做法,視爲是在違抗他的“天命”。自然十分地不滿,西營和革回兩營的合作,就這樣在雙方剛剛開始合作之時,就產生了不祥的陰影。

對於正在漢川縣休息的李來亨來說,武昌爲西營拿下,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闖軍將革回兩營“擠”到江南去了,有賀一龍和馬守應這幾萬生力軍的增援,張獻忠再沒有道理拿不下武昌。

對此郭君鎮即使頗有意見,他認爲革回雖然在攻佔承天以後,兵力從萬人上升至二萬餘衆。但革回兩營的兵力、軍械,和湖廣闖軍差距依舊很大,更何況李過帶領三萬援兵抵達以後,雙方實力更成爲天壤之別。

擁有這樣巨大的優勢,何必將賀一龍和馬守應放到江南去?直接消滅掉他們豈不是更好!

對此李來亨只能苦笑,郭君鎮近來越發是一副武人頭腦。他的用兵雖然高明,戰術嗅覺遠在自己之上,可是政治的眼光就差得遠了。

張獻忠攻下武昌,這是必然之事。即便不把革回放去江南增援西營,張獻忠一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攻取武昌。

而西營現在兵馬不過二萬餘衆,革回兩營在承天府擴軍後,亦有兵馬二萬餘衆。雙方實力相當,合營以後,令出多頭,以李來亨的估計,張獻忠的實力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會因爲革、回的掣肘,更不能同闖軍在湖廣爭衡。

這次馬守應在咸寧之戰後收編楚軍,似乎就預示了西營和革回的衝突,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馬寶已經攻佔了漢陽城?他衝的真夠快呀!”

馬寶帶着三千騎兵,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下了漢陽府全境。最讓李來亨驚喜的,則是馬寶趕在西營之前,兵不血刃,佔領了時人稱之爲天下四大名鎮之一的漢口鎮。

所謂的天下四大名鎮,指的是朱仙鎮、漢口鎮、景德鎮、佛山鎮。這四個商鎮,雖然行政區劃級別很低,連縣城都算不上,但是經濟、人口規模卻十分龐大的工商業市鎮。

漢口鎮的繁榮在湖廣堪稱首屈一指:水上,是帆檣林立;岸邊,是一排排吊腳樓各具特色;岸上,是糧行商號,櫛比鱗次,各種小販的吆喝聲、手藝人的鑼鼓聲,此伏彼起……

街上的煙囪冒着黑煙,把天空薰成一片昏暗,白晝交易頻繁,嘈雜喧囂之聲,不絕於耳。隨處可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遊攤小販、碼頭工人、水手、船伕,也不難找到富得流油的大商人。

馬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漢陽府全境,漢口鎮上有錢的富商,本來自費籌組了一支多達數千人的商團武裝,試圖抵抗闖軍的進攻。

若雙方展開在此展開激戰,不免使得繁盛冠於三楚的漢口鎮受兵火塗炭。

但馬寶依靠他過去做官軍將領的經驗,找到了商團武裝中的一位老熟人。那人本來亦是河南官軍將領,開封被闖軍佔領以後,他就隨左良玉一路南逃,最後在漢口鎮被富商們聘爲軍官。

有內應從中發難,加之漢口鎮長期以來都是懇德記重點經營的要點,鎮上不少商鋪都在蕭維崧的控制之下。

不用馬寶進攻,商團武裝便紛紛棄甲倒戈,闖軍不費吹灰之力,以兵不血刃的和平態勢,佔領了長江邊上的這座繁榮商鎮。

張獻忠雖然也對號稱“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的漢口鎮虎視眈眈,派遣了曾經以三百騎奇襲襄陽、逼死了楊嗣昌的大將張定國,讓他率水陸兵馬三千人進攻漢口,試圖虎口奪食,從闖軍手裡搶過這個重要的商業中心。

張定國用兵神速,於夜間悄然渡過長江,在黎明前驟然出兵奇襲漢口。當時馬寶已將商團武裝遣散,闖軍駐在漢口的兵力只有騎兵九百人和火銃兵八百人,兵力只及西營的一半。

可以說馬寶此時對於漢口的守備相當鬆懈,他並沒有將長江對岸的西營當做敵人來警戒,結果當遭到張定國的突襲時,不免倉皇失措,幾乎奔潰。

張定國出兵雖然急速,可他準備卻很充分,用民船於夜間把不少火炮運至長江北岸。當西營發現漢口闖軍守備並不森嚴,反而十分鬆懈後,張定國便立即決定調集火炮進行強攻。

當時馬寶十分託大,爲了安定漢口鎮的民心,沒有將騎兵安置在鎮內,而是於鎮外另行建造了數座營壘,供騎兵部隊居住。

現在這些鎮外的營壘,立即成爲了張定國眼中的活靶子。西營集中火力,專打鎮外騎兵,銃炮齊放,猛烈進攻。一時間闖軍棚帳皆爲炮裂,士卒傷痍,樵汲幾斷,危在旦夕。

慌亂之中,馬寶只能帶領親兵死守營壘。好在他的護衛焦大,雖然文化水平很低,頭腦卻很靈活,焦大單騎馳回漢口鎮中,由於他不識字,只會寫主人馬寶的姓氏,於是在紙上大書一“馬”字,外加圈數重做標記,把鎮外闖軍和西軍的態勢畫得極爲清楚。

駐紮在漢口鎮內的八百名火銃兵,是由掌旅李鳳梧指揮。他出身於楊文嶽、虎大威的保定兵,投降闖軍以後先在隨營學堂教書,隨州之戰時被調入前線作戰,因戰功卓越,又被調任爲了銃炮標的掌旅。

李鳳梧對焦大書寫的形勢圖嘖嘖稱奇,他看過形勢圖以後,手下兩個部總洛彬和李瑋羣,便紛紛獻策救援。

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
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