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

隨着清順兩軍的完全交鋒,雙方的步兵方陣也完全陷入亂戰之中。原本整齊肅然的方陣和線列都已經不復存在,長矛手、刀牌手、跳蕩兵或者斬馬刀手,都是在各自爲戰,數人小隊的隊形,這時候起到的用作遠比大方陣效果顯著。

只有位於戰線後排的弓箭手和火銃手們,還算勉強保持一條整齊的隊列。但是由於清軍陣線不斷後撤,火銃手們也要不斷向前前出,漫長的線列在各部前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因爲地形和速度不同的原因,會自動斷裂。

wωw☢ttκǎ n☢C○ 這就使得混亂的戰場上出現了大量兵力空隙,任何一方率先投入預備隊,穿插入空隙之中,將敵人分割包圍,就能取得野戰殲敵的效果。

郭君鎮已經投下了大部分籌碼,原本作爲一錘定音和最後一擊的李來亨,則率領宿衛趕赴右翼攔截明軍。

出牌的機會因此落到了多爾袞的手中,攝政王到底是深諳戎馬之人,他絕不會放過這大好機會。

何況劉芳亮攜帶着晉王旗幟依仗,光耀軍前,萬分顯眼。這也同樣吸引到了多爾袞,讓攝政王感到狙殺李來亨的時機已經成熟。

“白甲兵!”

白甲兵便是巴牙喇精兵,乃是大清八旗軍裡精銳中的精銳,亦是多爾袞手裡最後的王牌。大部分白甲兵已經上馬,雖然熟悉滿洲軍隊的人,都看貶滿洲騎兵的威力。

特別是關寧軍等明朝邊軍軍人,都認爲滿洲鐵騎的弓馬之術尚不及蒙古降夷厲害。

若論騎射或許的確如此,可是白甲兵的騎兵衝擊卻和順軍的三堵牆類似,嚴整而頑強。就算是在後金時代,白甲兵們都能做到一而再、再而三地連續衝擊。

他們能夠在一次衝鋒以後,立即拉扯隊伍,重整陣型,從敵人的包圍中殺出來以後,於遠處重新組成衝鋒陣型,發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衝鋒。

和大順軍的牆式衝鋒相比,白甲兵的衝擊對線還是顯得過於鬆散。可是和關寧軍、秦軍、蒙古外藩兵相比,白甲兵發動衝鋒時,戰馬和戰馬之間、分隊和分隊之間的密度,已經足夠恐怖。

除了少部分遊騎環伺在混戰的戰場以外,時不時對順軍騎兵放一些冷箭外,大部分白甲兵都排列成密集的衝擊縱隊,準備用學習自大順軍的戰法還以顏色。

孔有德則步行指揮炮兵移動陣地,幾十門紅夷大炮被包衣阿哈們費盡力氣,才從多爾袞的中軍陣地那裡拖拽到了前線。

銅炮的導火索隨即被點燃,火藥燃燒的硝煙味迅速瀰漫到了多爾袞的鼻尖。這條狡詐的白狐狸露出陰冷的笑容,向碩託、瓦克達、吞齊喀幾人同時下令:

“進攻!神射手盯住流賊大纛,以射殺李來亨爲最要緊的任務!”

奔涌的白甲兵飛速衝出,孔有德麾下的漢兵甲士們也衝出炮兵陣地,在多爾袞強硬的要求下,以血肉之軀填補清軍搖搖欲墜的中央戰線。

清軍的大法螺越吹越響,可聲音始終不能和順軍密集的號子聲比拼洪亮。

多爾袞那張看不出表情,只能看出陰險的臉上,沒有一絲的擔憂。但碩託、瓦克達、吞齊喀三人就完全不同了,這三個人手上掌握的白甲兵就是清軍在徐州戰場最後的一支預備隊,一旦投入戰局,清軍就再也不能應對戰場的其他突發變化。

遠方的戰場殺聲震天,順軍的火炮接連不斷開火,每次炮彈落地,都必定造成一大片支離破碎的慘象。在火器面前,就算是武勇蓋世的白甲兵,也只是一塊最普通不過的肉塊而已。

碩託奉勸道:“明軍羸弱不堪戰,只能起到牽制流賊的作用,絕不能擊破流賊。我們用明軍做擋箭牌,現在轉移兵鋒,東北方向突圍,與阿濟格的東路軍會師,還可以再圖一戰啊!”

阿濟格的東路軍,除了留耿仲明防守濟南以外,大部分兵馬都已經南下挑戰順軍的泰山防線。碩託估計阿濟格手上的精兵應該還有四五萬人,如果清軍現在敢於壯士斷腕,放棄徐州戰場,全軍轉向濟南方向,與阿濟格南北夾擊擊破闖賊的泰山防線,那麼兩軍會師,還可以湊出十多萬精銳兵馬。

“我軍與阿濟格往泰安一線會師,即便在徐州損失大批綠營兵,但撤出五六萬精兵絕對不成問題。與阿濟格會師以後,尚有十萬大軍,絕對可以再圖一戰啊!”

碩託的話讓瓦克達、吞齊喀二人也都連連點頭,但多爾袞豈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他板起了臉,神情猙獰,充滿殺氣:

“快出擊!大清軍令誰敢違抗,本王是代二帝御駕親征,誰敢違抗孤!”

多爾袞是以權謀詐術鬥垮豪格,而阿濟格麾下的東路軍,過半兵馬都屬於豪格一系的鑲黃旗和正黃旗。

如果多爾袞在徐州狼狽敗逃,實力大減,他就算能夠逃出生天,匯合阿濟格平定泰山,可到時候攝政王的王位還能坐得穩嗎?

就算阿濟格是多爾袞的親兄弟,又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但難保阿濟格沒有野心,更難保阿濟格麾下的兩黃旗不想爲豪格復仇。

“誰敢違抗擁有八旗鐵騎的孤!孤便殺誰!”

多爾袞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在徐州戰鬥到底,要麼大勝,要麼死亡。

他抽出腰刀,上馬出陣:“不成功,便成仁。孤死大清亡,孤在大清存,誰還敢違抗孤?快出擊!”

碩託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雖然明軍進入戰局以後,清軍驟增五萬名生力軍,兵力再度超過順軍一半左右。可誰不知道這些明軍的成色?根本不堪一擊!

簡直拖累自己還來不及,多爾袞是昏了頭嗎?把希望寄託在馬士英的身上,簡直好笑啊。

瓦克達和吞齊喀臉色變化的很快,碩託則垂頭喪氣,這樣打下去,即便是戰勝了闖賊,還能剩下多少滿洲人呢?

滿洲是小族,或許小族想要凌駕於中夏大邦之上,本來就是一個錯誤。

碩託最後說道:“攝政王,徐州城內守軍萬人,隨時可能出城夾擊我兵。還是必須留兵防守徐州守軍啊,請暫留一支兵馬在此吧。”

多爾袞看了徐州城城頭一眼,不屑一顧:

“讓孔有德留下,你們全都隨孤出擊。”

碩託終於絕望了,多爾袞顯然是把自己的功名利祿放在了大清的前途上,讓孔有德守後路?這就是打算最後的攻擊失敗以後,讓所有人都去死吧!

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章 牛相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十二章 鰲拜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章 鳥銃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
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章 牛相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六十章 反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十二章 鰲拜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章 鳥銃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