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

楚闖三堵牆騎兵的衝鋒是這樣猛烈,他們已經不止像是海浪或者崩倒的大山,而更像是一種無形的、不可對抗的力量——用人們可以理解的話來講,他們更像是一種“天命”,象徵着勝利的“天命”。

關寧兵們大多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屍山血海,鬆錦大戰的激烈程度,即便放在全世界的範圍裡,也是稱得上首屈一指的。

哪怕將瑞典、捷克人和德意志的那些僱傭兵們,放置到松山、錦州的那一個個血肉磨坊裡,也沒人能夠取得比較關寧軍出色得多的戰績。

李輔明曾經親身體驗過十七世紀全球範圍內,火力最猛烈、火炮數量最多、炮兵規模最大的乳峰山之戰。當時關寧兵就是以兇猛的騎兵配合堪稱炸裂的炮兵火力,將多爾袞指揮的一支八旗主力,打得節節敗退。

鬆錦大戰時關寧軍的慘敗,不是因爲他們的無能和弱小。而是因爲他們不幸遭遇到了這個時代,即便放在全球範圍內都數一數二的清軍兵團。而且在最後的決戰階段,遭遇到了東亞世界、或者放在更廣闊視野和範圍內,也足稱爲最高明軍事家之一的皇太極。

所以李輔明輕蔑流賊,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曾經滄海難爲水,經過殘酷的鬆錦大戰以後,李輔明是真心覺得,關內戰場的一切都只是小兒科罷了。

可事實卻狠狠打了李輔明一巴掌。

劉芳亮和馬世耀麾下的左營三堵牆,已經在激烈的混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他們在火力上不如裝備精良的關寧騎兵,可在白刃格鬥的武藝和勇氣上,卻沒有絲毫遜色——不僅僅是沒有絲毫的遜色,而且在許多時候,還更勝過前屯鎮官兵一籌。

而當馬寶下達衝鋒指令以後,戰場上到處都響徹起了來自幽冥地府的號子聲。在這些尖銳的衝鋒號後面,是比刺耳號聲更加可怕的牆式衝鋒。

楚闖騎兵們的衝擊隊形,已經不像是碭山之戰時那樣密不透風了。可是經過調整以後的新式隊列,在給了騎士們重整衝擊姿態的空間和餘地以後,這支隊伍卻有了更可怕的持久性戰鬥力。

“三堵牆——”

“有進無退,摧陣無前!”

騎兵戰士們齊聲吶喊,怒吼聲、號子聲、刀槍的鏗鏘之聲,全部混雜在一起。從關寧兵的視角望去,這些流賊的騎兵依舊像是肩並着肩、手挨着手的樣子,敵人不是個體,而是一個整體,比起傳說中金人的鐵浮屠還要來得不可抵擋。

“擋住他們——”

李輔明吶喊了一聲,他急忙下令,調遣了一隊夷丁突騎向着猛衝過來的楚闖鐵騎發起短促的反突擊。

可是不管夷丁突騎的武藝有多麼高明,不管蒙古人的馬上功夫是如何神奇。當牆式衝鋒的騎兵隊伍一頭撞進敵人的陣列中時,一切武藝、馬術、射法全部化爲虛無,剩下的只有同步兵對抗一模一樣的血肉和血肉的對抗!

密集的牆式隊列杜絕了騎士個人武藝的發揮,來自陝北、河洛陽和隨州的農夫們,只能按照嚴格的紀律,各盡其職、各就其位,握緊手中的武器,等待着“天命”的裁決。

但蒙古人們還心存僥倖,他們都是當世有數的精悍武士,絕不會把自己的價值看得和一名最普通的步兵那樣低。

夷丁突騎們發揮他們的長技,不斷髮射箭矢來阻擋楚闖騎兵的衝鋒。他們射得又準又狠,幾乎可說是百發百中。可雙方的距離太短了,戰馬衝刺的速度又是這樣快,弓箭還沒有射死幾個人,闖軍戰士就已經殺到了蒙古人的面前。

一名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倉促間抽出腰刀,可是還沒等他架住面前敵人的劈砍,從他的斜側面、左前方還有側面,就砍過來了三把馬刀。蒙古兵的武藝是這樣高超,在千鈞一髮之際,他把身體伏低藏到了馬鞍一旁,隨即立即揮刀反攻,噗嗤一聲就砍傷了一個敵人。

但緊接着,轟隆的一聲,就像是山崩一樣,蒙古兵馬上就被數不清的敵人撞飛了。他只記得好像有三把還是四把馬刀砍中了自己,或許還有一杆長矛?

剩下的那些夷丁突騎,除了極少數幾個強項之人去送死以外,看到不可戰勝的“天命”瘋狂推進過來,心中再沒有任何一絲對抗的勇氣,拍馬就轉身逃跑了。

他們絕不是膽怯的懦夫,正相反,在這種時刻被李輔明當做王牌衝上去的人,全都是百戰餘生的當世銳士。

然而世界上極少有人,真的能夠在牆式衝鋒裡陷入一場血肉對拼的白刃格鬥裡。

哪怕是古斯塔夫二世精心訓練的瑞典騎兵也是如此。

面對牆式衝鋒,必有一方在兩軍接觸前潰散。

“牆”與“牆”的對撞,是不存在的。

連最精銳的蒙古家丁都被嚇得魂飛魄散,剩下的關寧兵又怎麼鼓得起對抗之心?明軍的旗幟一倒,馬上就開始有零零散散的官兵向後逃走,接着逃跑的人就越來越多。哪怕李輔明拔出寶劍,在陣前連殺了三名逃兵,也阻擋不住這突如其來的潰逃。

富有沙場戰鬥經驗的劉芳亮這時也衝上第一線,他看到馬寶突擊得勝,立刻抓住官兵驚惶圖逃的機會,指揮全軍進攻。

劉芳亮的中軍旗幟不斷揮舞,他手下有一隊劉體純培訓出來的吹鼓手,這時候也用盡了吃奶的勁兒發出追擊進攻的號令,千騎萬騎應着號令聲向前突進,霎時間就把寬敞的冰面都擠滿了。

闖軍全軍向潮水一般向前涌動,關寧兵一開始還有許多人在後撤中使用弓箭和三眼銃反擊,殺死了許多追擊在前的闖軍騎兵。

可是很快闖軍全軍壓上以後,追擊者們就徹底壓倒了關寧軍的氣勢,槍挑刀斫,再也沒有給他們射第二箭的機會。許多關寧兵被殺死了,更多的官兵驚惶失措,把寶貴的弓箭和火器丟在地上,拼命逃走。

不可一世的李輔明,絕沒料想到戰場上的逆轉會來得這樣快。他一時間慌了神,幾乎夢迴筆架山被清軍突擊得手的那個絕望之夜,若非兩名親將擁住他逃走,很有可能就被身先士卒的焦大一刀砍死。

馬寶對楚闖騎兵牆式衝鋒的威力早有了可靠的估計,劉芳亮卻對李來亨麾下的戰鬥力沒有十足瞭解。所以當見到這樣令人驚喜的戰鬥結果時,劉芳亮當然喜不自勝,對於白溝河之戰全勝的信心更有把握了。

但這場前鋒的交戰,並沒有立即以前屯鎮的潰敗告終。

第一點是前屯鎮兵力數千,最前面的部隊雖然被闖軍徹底擊潰了,但李輔明的中軍和後隊,還保有至少上千人建制完好的部隊,沒有被闖軍的牆式衝鋒嚇破膽,所以還保留有掩護後撤的可能性;

第二點是吳三桂、高第,甚至哪怕是劉澤清,都不會坐視李輔明這樣一支精幹的部隊讓闖軍消滅掉。他們勢必投入更多兵力,升級這場前鋒戰鬥的規模,扭轉勝利的天平。

第三點,則是阿巴泰終於動手了。

清軍炮兵早已在白溝河的東北岸找到了視野良好、射界開闊的發射陣地,一門門黝黑的紅夷大炮已經完全做好了轟擊的準備。

八旗兵丁手持火把,依次將導火線點燃,在“嗤嗤嗤”的響聲裡,白色的煙霧和橘黃色的火花迅速向前蔓延,直到接觸到火門。

火光的點點光亮,把八旗兵的面孔照亮了起來,這個點燃大炮的兵丁,看起來不像是白山黑水裡成長出來的女真人,甚至他前額頭皮上還能看到一點鐵青的顏色,顯然是個剃髮時間不久的漢軍旗人。

阿巴泰見到明軍的表現這樣拙劣,心裡對明朝的看法有了幾許變化,他冷冷道:“大汗說得對,漢人就是我們的豬羊果樹,怎麼敢同勇士爭衡?發炮!”

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六章 裕州人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章 白土崗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七章 無派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
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六章 裕州人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章 白土崗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七章 無派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