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

但闖軍後續的援兵正在陸續抵達戰場,他們的兵力優勢越來越大,陣中混戰的勝利,已爲闖軍不可扭轉的掌握了。

郝搖旗這一標的騎兵傷亡特別大,但他的迅猛攻勢使得清軍不能有一絲一毫重整旗鼓的空當。闖軍抓住了清軍分散追擊明軍潰兵的戰機,幾乎是一口氣就把譚泰麾下五千清軍接近五分之一的力量給消滅了乾淨。

這場纏鬥,再加上之前郝搖旗消滅掉的一些清軍遊騎,他估計闖軍應該已經斬殺了近千虜騎。

若放在明軍身上,這絕對是一項可以大吹特吹的戰績。

可要知道,就在不久以前,郝搖旗還認爲滿洲人至多不過和蒙古韃子戰力相當。他是陝北人,對那些從來不洗澡、渾身臭味的騷韃子十分熟悉,並不覺得胡虜如何厲害,所以也對李來亨和方以仁的嚴陣以待感到有點誇張。

但經過這一場殊死搏鬥以後,郝搖旗才知道了東虜的厲害。

闖軍具備兵力優勢,又抓住了相當準確的戰機。雖然夜色和大霧也讓闖軍不能充分發揮自己在兵力上的大幅度優勢,可是如此形勢之下,郝搖旗拼了命苦戰以後,闖軍雖然消滅了近千敵人,但自己付出的傷亡和代價,估計也是清軍差不多。

這樣的順風戰,結果纔不過打出一個殺傷相當的結果,郝搖旗先是感到極大的不滿意,繼而才浮現起分外震驚的心情來。

虜騎如此強悍,無怪於虜勢如此之張,大明朝廷竟然毫無制約辦法,任其肆虐到了黃河以南。

馬寶向郝搖旗靠了過來,他加速飛馳,趕過來喊道:“敵人兵力增加了,他們是要反擊!還不能休整,再頂一頂!”

馬寶本人一直處在戰場外圍,沒有親入陣中廝殺,所以他對戰場形勢的變化掌握也勝過郝搖旗。

此時天色漸漸明亮起來,他發覺到譚泰清軍的生力部隊抵達戰場,整個形勢又起變化。

闖軍在郝搖旗之後抵達戰場的援軍,總共只有兩千多人,這些人除了馬寶自己率領的騎兵以外,其他步兵也是騎乘騾馬趕到戰場的,少數一些步行強行軍過來的步兵體力狀態也非常差。

他們先行抵達戰場以後,立刻就幫助郝搖旗壓垮了鰲拜等部八旗兵部隊,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導權,並正在加碼準備將八旗兵徹底擊潰,然後再去搶攻下李國翰的炮兵陣地。

可是這個時候,清軍剩餘的兵馬則在固山額真譚泰的指揮下全部抵達。八旗兵一下子增加了兩三千人之多,他們分成三個縱隊衝入戰陣之中,連砍帶劈,集中放出一波箭雨,一下子便把體力消耗極大的闖軍步兵先行衝散。

闖軍和清軍兩方,在這場會戰的戰役調度和具體指揮上,由於敵情不明和大霧天氣的影響,都可說是發揮的一塌糊塗。

打到現在,兩軍的形勢都是打成了最爲無奈的添油局面。

可對清軍來說,他們的好運氣是譚泰的主力距離戰場非常近。所以譚泰雖然犯了極大的錯誤,在明知道闖軍已經逼近的情況下,沒有立即帶兵向西增援前線,而是莫名其妙地召集了幾乎所有中下級軍官,來商討決策。

他這突然的戰場軍事民主決策,大大影響了清軍西進增援的步伐速度。直到清軍和闖軍大規模交鋒以後,譚泰才倉促地又把這些軍官趕了回去,讓大家調動部隊,立即前去增援作戰。

可由於譚泰在地理距離上,相對於李來亨主力部隊和戰場的距離,實在近了太多,所以他還是先一步抵達戰場。

馬寶沒有和郝搖旗那樣殺紅了眼,他更爲冷靜一些,發覺滿洲人生力援兵抵達後,馬上就做好了應對衝擊的準備。

當譚泰的援軍把陣中闖軍步兵戰線紛紛沖垮時,馬寶剛剛調遣過來守在第二線的幾百步騎立即填了上去。

這些質樸又勇敢的闖軍士兵,多數人在一年前還是河南和湖廣最普通的農民,甚至於很多人還因爲天災和瘟疫已經失去所有財產,淪爲了賣兒賣女都沒法繼續活下去的流民。

可現在他們卻能握緊了精良的軍械武器,在黑暗中排列整齊,靠着不怕犧牲的勇氣和旺盛的戰鬥士氣,硬生生頂住了清軍援兵的攻勢。

“天要亮起來了!”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接着就有更多人跟着喊了起來,有漢語也有滿語,甚至於還有些蒙古人的聲音夾在其中。

遠處的東方泛起一片乳白色的光芒,淡淡的陽光是如此地和煦,它透過層疊的霧氣,竟然浮現出一種溫柔的光澤來。

這同戰場上金戈鐵馬、血流漂櫓的景象純然衝突,可當和煦的陽光慢慢照耀在每一個士兵的身上時,人們又不感到這樣的場景和這樣的氣氛有什麼不適當的地方。

“……頂住!”

馬寶率先從太陽升起時的勝景中甦醒了過來,肉眼可見的霧氣正在消散。他知道一旦夜色和大霧都消失了,正在逆勢奪回戰場主導權的清軍,很有可能就趁着初升起來的日頭,一鼓作氣順勢把闖軍打垮。

所以黎明的這個時刻,就成爲了闖軍最爲關鍵的一個瞬息。

此時郝搖旗還在亂戰之中,他負傷不少,難以擔負起冷靜指揮全局的責任來。

這個責任便毋庸置疑地落在了馬寶的肩膀上,他過去在明軍中擔任守備時,還只是高謙麾下一個不受重視的騎將。

不久前清軍就是在如今闖軍作戰的地方不遠處,輕易地擊潰了明軍西進兵團。曾經是馬寶上級統帥的高謙,幾乎未發一矢,就和於永綬一起逃回徐州去了。

多達萬人的明軍部隊,完全沒有給譚泰製造什麼麻煩,就被消滅掉了。

現在馬寶指揮的部隊,總數還不足之前被消滅的明軍西進兵團人數之一半。

可他卻一點沒有像高謙那樣恐懼,其實按理來說,馬寶本是明軍出身,不像郝搖旗那樣對清軍全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知,馬寶本該是對清軍懷着深深恐懼的。

只是在闖營中作戰的時間,跟隨着李來亨慢慢打造出了這支湖廣闖軍以後,臨危之際,馬寶對眼前席捲撲來的八旗兵卻有了一戰的勇氣和信心。

八旗兵無非也是兩個眼睛一張嘴,他們不是三頭六臂的怪物,一整晚的殊死激戰,已經表明了雙方即便捉對廝殺,闖軍也有戰而勝之的可能。

只要有了戰鬥的信心,自然就有了勝利的信心。

只有具備了勝利的信心,纔會有真正的勝利。

這是勝利的第一步——明軍勝利的信心,已經在二十多年的慘敗中徹底喪失了,可是闖軍不同,他們是初生牛犢,連虎都不怕,何況滿洲人並非虎,而只是精悍一些的戎狄胡虜而已。

“刻不容緩!”

闖軍的第二條防線也遭到了清軍的猛烈攻擊,譚泰所部畢竟擁有着近三千人的強大兵力,這樣一支強悍的部隊突然涌入戰場,當然立即就扭轉了全局態勢,使得闖軍徹底陷入被動之中。

馬寶估算着李來亨那支大軍趕過來的時間,李來亨爲了讓馬寶能夠及時增援上郝搖旗,把軍隊裡的戰馬和騾馬幾乎全部都交給了他使用,這就可能導致李來亨趕過來的時間更慢一點。

他心中計算過以後,決定以一個最悲觀的數字來估計援軍到達的時間——在援軍到達之前,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儘量守住闖軍的陣線,保存這支先頭部隊的有生力量。

這一場亂戰的形勢發展是如此之快、如此之激烈,李來亨的本意是以快打慢,抓住清軍無備的機會亂拳打死老師傅。

可是郝搖旗雖然趁機消滅了近千八旗精銳,給予了清軍極爲沉重的打擊。但闖軍的先鋒部隊未能做到真正擊潰鰲拜和李國翰的任務,鰲拜的奮勇苦戰給譚泰回援爭取到了非常充裕的時間。

譚泰援兵一到,本來氣勢衰竭的鰲拜和遏必隆也跟着反擊,馬上就重奪上風。清軍士兵的戰鬥韌性和作戰信心的堅定程度,都超過了郝搖旗的估算,如果不是馬寶做足了應對意外的準備,在譚泰數千兵抵至戰場的一瞬,闖軍恐怕就要崩盤了。

清軍還在猛烈地攻擊着,郝搖旗在陣中被好幾根箭矢射中,雖然其中只有一箭射進肉中,但其他幾箭強大的衝擊力也將他擊落了戰馬。

郝搖旗突然落馬,對闖軍士氣造成很大影響。馬寶趕忙讓親兵們衝過去將郝搖旗搶救回來,他自己則四處奔來跑去,鼓舞士兵的鬥志,填補戰線的缺口,一個人做七八個人使用,三頭六臂、竭力而爲,拼命維持住闖軍戰線。

再等等……

只要再等一會兒吧!

太陽越升越高,陽光透過雲彩和霧氣,已經完全照射了過來。鰲拜換了一匹戰馬,渾身浴血,他的盔甲破損特別嚴重,站立在陽光之中,彷彿天人。

連之前被鰲拜痛毆過一頓的遏必隆,看到鰲拜如此神勇非常的英姿,都忍不住讚歎道:“真不愧是大汗欽點的巴圖魯!”

可鰲拜關注的卻是地平線的另一頭,他伸出手指,神色慎重甚至於帶着些微的恐懼,一個字一個字的對遏必隆說道:

“看、是流賊……流賊又來了。”

遏必隆順着鰲拜的手指,向着西面看了過去:

太陽從東方升起,旌旗卻從西方升起,遮天蔽日,鼓角震地,比關外白山黑水裡密林更繁茂的刀槍微微閃爍寒芒,深藍色的罩衣戰袍重重疊疊,像是女真人古代先輩們曾盪漾過的極北冰海一樣深沉……

“流賊到底有多少人!”

遏必隆瞪大了眼睛。

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章 白土崗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六章 營田使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章 營田使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八章 英雄氣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七章 無派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
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章 白土崗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六章 營田使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章 營田使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八章 英雄氣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七章 無派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