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

朱由榔還沒來得及點頭,張獻忠便已經自顧自道:“王光恩要封翼王,那咱老子總得要高過他一頭吧?比翼王還高,那乾脆就叫天王!老潘,咱們立即將這件事情辦起來,先讓俺過過天王的乾癮!

不過……老潘,讓你現在進成都城,親自去和花關索談判,我還是不放心。萬一這廝發了昏,非要殺你怎麼辦?你是我的左膀右臂,不能有絲毫閃失!過去你被楊嗣昌抓到一次,我們差點就完錘子了,老子豈能讓你再折一次?”

“王光恩這條泥鰍,不是西營中的要人親自去見他,他能信得過西營、能信得過我們手上的衣帶詔嗎?”

數年前張獻忠在瑪瑙山被左良玉擊潰時,潘獨鰲就曾經被明軍俘虜,讓楊嗣昌下到了襄陽的大獄裡面,險些喪命。好在西營名將張定國,化妝成信使,飛騎奇襲奪取了襄陽城,才趕在潘獨鰲被官軍誅殺以前,將他救了出來。

這回潘獨鰲又自告奮勇,要聯絡關營,秘密勸服王光恩歸順大西軍,風險極大,也無怪乎張獻忠對此特爲擔心了。

但是潘獨鰲自己手持朱由榔倉促寫出的“衣帶詔”後,卻信心滿滿道:“我們擁立桂王繼位,從此就是定策元勳,王光恩跟着樊一蘅、高鬥樞這些明朝督撫幹,至多拿一個總兵官噹噹。我們一上來就給他許一個王爵!

一個王爵和一個總兵官,孰高孰低?他絕不會提不清楚其中輕重的。何況西營擁兵十萬,戰士不下五萬之數,只要王光恩與我們合作,裡應外合拿下成都,再以桂王名義逐個收復川中各部明軍,大西兵足可有十萬之數。

十萬兵馬!進取可以與李自成爭霸中原,退守也可以自保於巴蜀天府之國。崇禎已死,天下無主,我們擁戴明後宗室,也是一個朝廷,大兵在手,不要說王光恩,就是樊一蘅和高鬥樞這些明朝的督撫大臣,恐怕都要急着來和天王討官做了。”

此時除了固守成都的樊一蘅、高鬥樞、王光恩一部明軍和活動川南的川兵官紳武裝以外,在川北還活躍着搖黃十三家等民變武裝。

“搖黃十三家”起源於搖天動、黃龍爲首的起義軍,崇禎七年秦中義軍大舉入川以後,有一小部分留在四川同當地寨民、山民結合,逐漸形成了十三支起義隊伍。

搖天動、黃龍相繼覆滅以後,搖黃十三家便逐漸以爭天王袁韜爲首。但他們長期割據川北,性質上與李來亨曾經遭遇過的河南土寨首領於大忠類似,紀律敗壞,作風暴烈蠻橫,因此無法獲得較大的發展,可是也成爲了一股威脅四川官紳武裝的力量。

當大西軍入川以後,本來活動地盤已經因多次失利而收縮不小的搖黃十三家又積極活動了起來,他們連續攻城拔寨,還派人和張獻忠聯繫,試圖和大西軍合營作戰。

只是在張獻忠誅殺賀一龍,並以安文思傳佈的天主教天條十款嚴整軍紀以後,大西軍的紀律和作風都漸漸轉變。搖黃十三家也恐懼於賀一龍之死,雙方的合作才徹底失去談下去的基礎。

潘獨鰲斷定,在大西軍數萬戰兵包圍成都,而搖黃十三家又在川北用更暴烈殘酷的手腕,威脅到官紳真正的“人身安全”時:

只要張獻忠透露出願意和明軍合作的意圖,樊一蘅、高鬥樞這些人是一定會上鉤的!等到大西軍在全川立住陣腳以後,再要隨便揉捏本地官紳,還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嗎?

花關索王光恩此人則較難對付,所以纔要拿出一個翼王的王爵來拉攏他。

雖然現在成都城裡,分守兵不下三萬人。可是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缺乏組織和野戰能力的團練鄉兵,把這些團練兵撐起來的,還是關營的那些“老賊”。

王光恩地位關鍵,他繼續死守成都,大西軍不免爲之感到棘手;可是隻要他被翼王的爵位誘惑,裡應外合,倒戈於西營,張獻忠和潘獨鰲也有信心,一天之內就能把朱由榔帶進成都。

這時候李自成纔在太原稱帝不久,正在積極調遣兵馬,準備和控制北京朝廷的東虜做殊死決戰,無暇派兵入川干涉局面,只是派遣使者給張獻忠送來了一個所謂大順朝的開國秦王爵位而已。

但是現在張獻忠已經從還未登基的朱由榔手中,獲得了天王頭銜,又豈會把一個秦王爵放在眼裡呢!

爲了避免成都城裡較爲死硬的樊一蘅和高鬥樞發現,潘獨鰲入城一事極爲機密。西營和關營本有舊誼,早在張獻忠谷城起兵時期,他就和王光恩這條泥鰍有着不淺的老交情。這時候秦中義軍的老人脈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潘獨鰲在入城以前,已經先通過西營、關營之中互相認識的將領建立了密信聯繫。

次日,西營特地放開圍城一角,允許守城明軍放出一部分普通百姓。樊一蘅和高鬥樞既然打算死守成都城,就決定把一部分成都居民驅逐出城,好減少守軍糧食的消耗。

張獻忠也就利用這一個局面混亂的機會,得以讓潘獨鰲趁機混入城中。

這一天大西軍並未停止低烈度的攻城行動,張可望繼續在安文思的指導下,對城牆開炮,其他西營部隊也幾次做出了蟻附攻城的姿態。

這種半心半意、假模假樣的攻城,直到當天太陽落山才停止了下來。

此時不惟是張獻忠,連朱由榔的心情都異常焦急。畢竟朱由榔也很清楚,如果潘獨鰲無法說服王光恩歸順大西軍,或者乾脆潘獨鰲在成都城裡直接被王光恩給殺掉了。

那麼依照張獻忠的脾氣,哪怕自己是他的“朱兄弟”,恐怕也逃不掉人頭落地的下場啊!

可是如果潘獨鰲成功了……自己就會變成漢獻帝吧?

張獻忠在朱由榔的面前,一點都沒有掩飾他要做一個“活曹操”的野心。但朱由榔仔細想想,自從自己離開王府以來,日日流離失所,飢一頓飽一頓的,哪天喪了性命也不好說!

即便做漢獻帝,那好歹也是一個皇帝,至少能讓自己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朱由榔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雖然生的相貌堂堂,據說很像祖父萬曆皇帝朱翊鈞,可是生性懦弱,過去也不怎麼讀書。

對朱由榔來說,即便成爲漢獻帝,那也比現在做一個朝不保夕的空頭藩王要好得多。他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巴結”張天王,只要能讓自己衣食無憂,張天王是要做曹操還是做諸葛亮,自己是需要做漢獻帝還是需要做劉阿斗,就隨他去吧!

這種垂拱而治的心態,其實某種意義上,也就難怪瞿式耜會評價朱由榔是“質地甚好,真是可以爲堯、舜”了。

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十二章 鰲拜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
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十二章 鰲拜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