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李嘯定計

?李嘯這番話剛說完,劉知俊臉上立刻滿是怒色,他旁邊的家丁隊長董茂跳了起來,額上青筋條條綻出,大喝道:“李嘯,你口出狂言,竟敢如此蔑視我劉大人!告訴你,我劉大人乃是久經沙場之老將,所提之策,乃是久經考慮,深思熟慮之計也。”

李嘯冷笑一聲,正欲說話,忽聽得外面有僕人叫道:“任城衛指揮使馮囂大人,兗州知府尼澄大人到。”

朱壽鋐連忙讓兩人進來,然後親自向李嘯等人介紹,隨後落坐看茶。

李嘯對這個任城衛馮囂不太熟悉,只見他身體健壯,麪皮粗黑,兩隻大大的牛眼,一臉粗硬的絡腮鬍子,一副典型的武人外貌。

對於兗州知府尼澄,李嘯卻因爲前世的《兗州史話》一書中,曾對此人詳細描寫過,故而印象頗深。

尼澄,字登甫,北直隸鉅鹿人,崇禎年間進士,崇禎五年時,因前任知府王廠干與魯王朱壽鋐不和,只幹了不到一個月的知府,便被朱壽鋐誣陷入獄,最後死於流放途中。隨後由尼澄接任。

尼澄爲人,比性格耿直一條筋的前任知府王廠幹要圓滑得多,待人接物皆是不卑不亢,和緩有度。但此人內心之中,極有主見,相當機敏決斷。在崇禎十一年的清兵入寇山東時,正是此人率領兗州兵將拼力死守,才擊潰了來襲的清軍,保得兗州府城不失。時任魯王的朱壽鏞大哭而道:“非是尼公救命,我閤府皆亡矣。”

尼澄最後由於操勞過度,於崇禎十三年病亡。他死後,兗州百姓集資爲他立了德政碑,碑文出自文學大家範淑泰之手。

李嘯笑着向尼澄拱手而道:“久聞尼知府大名,今日得見,李某何其幸甚。”

尼澄見李嘯如此客氣,也拱手笑着回道:“李指揮使少年英雄,多有功業,尼某得見李大人。亦是平生難得機緣矣。”

兩人大笑起來,原本緊繃的會議氣氛,頓時輕鬆了一些。

因兩人新來,朱壽鋐讓劉知俊又將剛纔的抗敵策略再講了一遍。

劉知俊原本以爲。自已的這份看似完美的計劃,除了李嘯居心叵測要加以反對外,其他人應該是皆會贊成了。沒想到,他話一說完,那看似粗豪的武人打扮的任城衛指揮使馮囂。騰地從座位上站起,連連擺手道:“劉指揮使此計,某家看來,甚不妥當。別部兵馬,馮某不瞭解。但某家任城衛這二千多兵馬,說實話,非是自貶,皆是久疏戰陣之兵,如何能上陣與流寇打野戰,某家只怕這點兵馬一撒出去。就如肉包子打狗一般,有去無回了啊。”

劉知俊聞言,深深地皺起眉頭,還未說話,旁邊的尼澄也開口言道:“尼某曾聞,流賊之戰,忽聚忽散,從無定勢,並且最擅伏擊,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令官軍防不勝防。現在敵軍已破濟寧州,尼某估計,敵兵一路裹脅民衆百姓。現在恐有近十萬之衆,我軍所有部隊加起來,不過萬餘人,敵軍之數爲我軍十倍,焉可驟勝!並且我軍各部戰力參差不齊,號令也難於協同。想與敵兵野戰,打個突襲,尼某卻認爲實在不妥。”

尼澄說完,存心殿內,頓時一陣沉默。

被馮囂與尼澄輪番反對,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面紅耳赤,低頭無言。他旁邊的家丁隊長董茂一臉不滿,嘴脣甕張了幾下,似乎要辯解什麼,但最終什麼也沒說出來。

終於,一臉灰白的魯王朱壽鋐,吶吶地說道:“諸位這般說來,那流寇豈非無法可制,如之奈何?”

李嘯望見朱壽鋐旁邊的泰興王朱壽鏞用探詢的目光向自已望來,李嘯知道,現在,到了自已說法表態的時候了。

“諸位,兵法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李某認爲,流寇之勢雖大,但也並非全無弱點與失誤。”李嘯站起身來,緩緩而道。

朱壽鋐雙眼一亮,急急說道:“李指揮使請詳細言之。”

“各位,剛纔尼知府說了,流寇攻佔濟寧州,已將隊伍擴大至近十萬之衆,這一招,看似流寇之大勝,但是,李某認爲,實爲流寇之失誤與敗筆。”

所有的目光齊刷刷地集聚在李嘯身上,李嘯繼續侃侃而談。

“試想,如果當日流寇攻克鉅野縣後,立刻集中兵力直撲兗州,那麼,我軍哪怕不吃飯不睡覺日夜兼程趕來,也難於趕上流寇進軍的速度。待我軍來到兗州之時,兗州府城必然已被流寇四面包夾圍得水泄不通。若到這般情形,李某認爲,便是子牙復生,孫武再世,也難保全兗州城池。”

“李指揮使且說下去。”朱壽鋐在一旁急急而道。

“幸得天佑我大明,給於我兗州城保全之機。那流寇,貪圖眼前利益,攻打相離最近的濟寧州,雖已取勝,但卻大大延緩了其進軍兗州的速度。現在我軍已入兗州,便可立刻開展兗州防禦,從而爭取到了寶貴的準備時間。流寇攻克濟寧,再到兗州,李某估計,應該還要二天才能到達。這二天時間,對我軍守衛兗州之準備,乃是至關緊要。”

“那依李指揮使來看,我軍該做何準備呢?”說這話的,是泰興王朱壽鏞,他眨着眼望着李嘯,顯然聽得入神。

“王爺,依李某看,這第一步,便是堅壁清野。”李嘯的回答簡潔有力。

“哦?”

“魯王殿下,這二天內,我軍現在應該抓緊時間把兗州城外的各個村莊百姓,連同他們的存糧,牲畜,全部緊急攏入兗州府城,以防其爲流寇所用。”

未等朱壽鋐回答,李嘯接着說道:“與此同時,兗州城中,全部的流民集中看管,不得讓其隨意在街面行走,各類商鋪也全部關張停業,府城中商販百姓皆居於其家中,亦不得隨意在街面上胡亂走動。此舉爲防止已混入的敵軍細作間諜,在城中大搞破壞,甚至與攻城的敵軍內外呼應。此爲不得不防之舉措。”

尼澄在一旁嘆道:“李指揮使這般舉措,實實極爲必要。尼某亦曾聞,賊善用細作,或攜藥囊蓍蔡爲醫卜,或緇流黃冠,或爲乞丐戲術,或爲流民散兵,以觀各城虛實,潛爲城中內應。他們明作良善,暗施破壞,往來城中,難知其細。現在限制其在街上行走,卻可極大地保障我兗州城內安靖平治,沒有內患之憂。”

李嘯見他插話,連忙點頭說道:“尼知府之話,正合李某之意。李某認爲,這兩日內,城外收攏村莊百姓之事,可以由馮指揮使帶任城衛兵馬緊急實施。而城內集中流民,整肅街道之事,可由尼知府帶全體衙役立刻開展。”

李嘯說完這話,雙眼目光炯炯地望着魯王朱壽鋐。

朱壽鋐看懂了李嘯的眼神,連聲說道:“李指揮使行事頗有條理,孤王心下深以爲然。這樣吧,這兗州城池的守衛防務,便由李指揮使全權負責,其他各將各人,均受李指揮使調遣安排。”(。)

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92章 進度喜人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100章 獲救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4章 葉小萍第197章 陳子龍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61章 孫之獬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93章 興旺市集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88章 疑忌第210章 朱徽姵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94章 橫行隊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131章 雄唐所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48章 面試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38章 戰陣配合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19章 凱旋分配
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92章 進度喜人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100章 獲救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4章 葉小萍第197章 陳子龍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61章 孫之獬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93章 興旺市集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88章 疑忌第210章 朱徽姵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94章 橫行隊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131章 雄唐所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48章 面試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38章 戰陣配合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19章 凱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