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

如血的夕陽下,猶然燥熱的晚風,裹脅着不斷升騰的血腥氣,呼嘯着拂過正亡命率衆而逃的流寇大將頂塌天那低垂沮喪的青黑色臉孔。

跟隨着他向西撤退的,是僥倖逃得性命的5000多流寇軍兵,這些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人,臉上都是惶惶不安恐懼莫名之色。他們瘋狂地回跑,有如晚了一步便再難逃命一般,儘管他們身後根本已沒有任何兗州的守軍追來。

操他娘,徹底的慘敗啊!這樣的慘敗,似乎是陝西起兵以來頭一遭。敗軍之將頂塌天,心下懊恨之極。

他突然想起幾個時辰前,纔在羅汝才面前誇下定要奪取兗州的海口,率領3萬多兵馬進攻的他,當時是何等志得意滿信心百倍,現在只能這般灰溜溜帶着這5000多兵馬倉皇逃回,頂塌天內心之中,羞恥得無以復加。

頂塌天終於逃到了一臉黑沉如鐵的羅汝才面前,他還沒來得及說話,羅汝才已是狠狠地一馬鞭抽在他臉上。

見到大將頂塌天當衆被打,後面低頭跟行的都尉費成、陳虎兩人,大氣也不敢出。

“老子抽死你個沒用的狗東西!你還有臉回來見我!”羅汝才那雙三角眼幾欲噴火,厲聲大罵。

頂塌天左臉的橫肉上,立刻出現了一條深深的血痕,皮肉開綻處,鮮血滴滴地流下。

“稟大帥,在下無能,喪軍辱師,大帥責罰得對。”捱了一鞭的頂塌天,心下怒火熊熊,卻也只能無奈認罰。

“好!老子就打死你!”

又是一記狠狠的皮鞭抽來,頂塌天右臉上,同樣立刻出現一條殘酷猙獰的血痕,皮肉開綻地更深,鮮血也滴滴地下。

頂塌天又羞又怒,咬牙忍受。

費成、陳虎二人見狀。再也不敢在馬上坐着了,兩個人迅速翻身下馬,伏地拱手認罪。

羅汝才又咬緊牙關用馬鞭抽打了頂塌天的臉孔五六下,打得頂塌天的臉孔鮮血淋漓。慘不忍睹。

羅汝才還要再打,他的右手被一旁的東山虎緊緊按住。

“大帥,莫打了,莫打了,你就是真把頂塌天打死了。我軍這場敗仗也不可能再翻回來。若這般自滅大將,只會讓兗州的明狗子更加猖狂得意啊。不如且留他性命,將來戴罪立功不遲。請大帥三思。”東山虎一臉悲色,哀哀勸道。

羅汝才的右手,終於緩緩地垂了下來。

“頂塌天,我問你,你可知你爲何戰敗!”羅汝才冷冷喝道。

被打得滿臉鮮血,皮開肉綻,嘴脣青腫的頂塌天,心下怒恨已極。心中大罵道:羅汝才你這混帳王八蛋!當初老子說要進攻,不是你也同意了麼,現在打了敗仗,就全成了老子的責任了。你他孃的真不是個東西!

頂塌天心下這般想着,嘴下卻半點不敢表露,他低聲說道:“在下未曾想到敵軍火炮這般厲害,輕敵冒進,登城作戰時,也未曾想到這些明軍皆是久戰精銳,又裝備精良。是故不敵而敗。”

羅汝才還欲怒喝,後面伏跪的陳虎擡起頭來,顫聲稟報道:“稟大帥,本來我部已近乎奪下兗州東門。惜乎城中衝出大股重甲精騎,將我部一舉衝潰,是故功敗垂成。”

旁邊的費成也嘆息着恨恨說道:“這股明軍騎兵確實精銳,真真有如鐵甲怪獸一般。他們擊潰陳虎部後,一路追擊,復將我南門城下部隊衝潰。我軍本已即將奪下兗州之南門,結果亦是功虧一簣。”

兩人說完,羅汝才頓時緊皺眉頭,沉默不語。

頂塌天在一旁接着說道:“大帥,屬下當時在城外督戰,也確實看到這般情況。那南門與東門的原有守軍,稀鬆平常,我軍本完全可憑人數獲勝。就是那西門守軍與那重型騎兵,皆是相當精銳難擋,強悍非凡,實爲我軍此敗的勝負手。我疑其共爲一部,卻不知是恁般精銳之師,卻是何處明軍來援?”

一旁一直沒說話的流寇大將掃地樑插話過來:“按說,如此精銳之明軍,只有邊地纔有。如何在這這山東內地,竟也有這般精銳?這事倒也是怪哉。”

他話音剛落,旁邊的東山虎突然冷笑起來。“你們啊,實實孤陋寡聞,我看,這部明軍,必是山東雄唐衛的李嘯之軍!”

幾個人同聲驚叫:“李嘯?”

羅汝才深深皺眉:“可是那個你曾說過的斬殺孔有德之軍,又北去攻下過韃子海堡的那個李嘯?”

“正是此人!”

掃地樑突然悟了過來一般,大聲而道:“對,應該就是他,現在山東大部兵馬已被我軍擊潰,只有李嘯的雄唐衛軍隊,聽說因與劉澤清不合。而未來與我軍作戰。雄唐衛離這兗州不算遠,這一週的時間裡,李嘯當可迅速趕至兗州佈防。”

聽了衆這諸般言語,羅汝才臉上籠上一層濃重的灰色。不過,他隨即冷笑說道:“那李嘯一個小小衛指揮使,縱然精銳,復能有多少兵馬,6000之數至頂矣。我軍現還有7萬多能戰之士,乃是李嘯的十倍之數。現在我軍攻城梯大部於此戰中譭棄,且休養幾日,令隨軍工匠就地伐木,趕作攻城設備,再取兗州不遲!”

“大帥明鑑,那我等現在令全軍退過泗水,與原有的5萬人馬匯合吧。”東山虎探詢地問道。

“嗯,現在還有時間,我命令,全軍立刻退過泗水,務必在天黑前與原部匯合。”羅汝才大地下令道。

正欲拔馬而走的羅汝才,看到陳虎與費成兩個都尉皆長出了一口氣的樣子,欲從地上起身,他又冷哼一聲說道:“你們兩個狗屁都尉,折了老子這麼多兵馬,待渡河回營後,每人自來我處領三十軍棍,是爲懲處。哼!”

.。。。。。。

在流寇們開始渡河後撤之時,李嘯軍剛剛將戰場全部打掃完畢。

總共繳獲普通盔甲近5000件,刀劍槍盾無算,另從戰死與被俘的流寇身上。共獲得7萬多兩銀子。

李嘯對只繳獲這麼點盔甲也不感到奇怪。因爲這將近2萬5千人數的被斬殺或俘獲的流寇中,基本上都爲新附軍,這些人,羅汝才本來就是打算讓他們當炮灰的。所以沒有給他們配備好的盔甲,大數分新附軍只是給了把刀劍槍盾了事。

所繳獲的近5000件盔甲,基本上是從後面押陣的流寇步軍處所得,這些步軍,已被羅汝才當成僅次於老營軍的親信看待。是故都配有盔甲。

只不過,現在的虎嘯軍戰兵,除了裝備有頂級的共析調質鋼甲外,最不濟也是上品熟鐵打製的一流甲冑,個個眼光都高得很,就是輔兵,也都穿了以前繳獲的精良盔甲,比這些普通盔甲可是好太多。所以他們對這批近5000件的繳獲盔甲,那是根本瞧不上眼。李嘯打算,等會把這些盔甲分發給徐州衛與任城衛的軍兵們。畢竟他們裝備實在太差,很多人連最普通的鴛鴦戰襖都沒有。

李嘯讓鎮撫隊記錄軍功,因現在外出作戰,軍兵攜帶銀兩不便,故準備到時回雄唐衛後,再下頒賞賜。

戰死的軍兵,被李嘯率全軍將士致哀火化,骨灰裝入骨灰盒中,到時運回馬耆山忠烈陵園安葬,同時入祀忠烈祠。享受日日的香火花果祭祀。

而受傷的軍兵,則被兗州知府尼澄率領的運輸隊擡着擔架送到臨時由許多間大空房建成的醫療所治療。除了虎嘯軍自已的醫療隊外,做事精細的尼澄,還把兗州城所有的朗中醫生全部組織到醫療所來幫忙。以儘可能解決醫療隊人手短缺的問題。

而城外那橫地的流寇屍首,李嘯亦安排人統歸於一處,一併火化。畢竟現在炎天暑熱,這些屍體如不及時處理,一旦發臭,估計能把全城軍兵百姓都薰死。而且還有爆發大規模瘟疫的危險。

這些流寇屍體,李嘯沒有讓人斬去首級。流寇的首級太不值錢,要多達五十六具才能換來半階官位,而且頗被兵部官員輕視,官位與賞賜也遲遲難至。所以無論是虎嘯軍,還是徐州衛或任城衛的軍兵,都沒有興趣去砍這遍地流寇首級。

在忙完了虎嘯軍的相關事宜後,作爲兗州防衛總指揮的李嘯,帶着一衆親兵,立即去南門與東門處檢查戰後情況。

此時,徐州衛與任城衛的戰死的軍兵亦已各自處理完畢,受傷的軍兵則與虎嘯軍的士兵一樣,被緊急送到醫療所救治。

望着南門與東門已明顯稀疏的兩衛戰兵,看着兩名在自已面前垂頭喪氣的指揮使劉知俊與馮囂,李嘯感覺心下沉重而揪緊。

這一仗,儘管南門與東門要面對的敵人,相比敵兵重點進攻的西門來說,壓力要小得多。但是,他們所遭受的損害,卻是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徐州衛死傷一千多人,已過三分之一!

任城衛死傷同樣達到近千人,竟然將近過半!

“非是大人的鐵騎來得及時,我任城衛,恐怕就要丟了東門了。”馮器的臉上,慶幸與感激交織在一起。

劉知俊長久沒有說話,終於長嘆一聲,向李嘯拱手說道:“劉某亦謝過李指揮使的騎兵救陣及時,方使我南門不至於陷入敵手。”

李嘯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用一種親熱的語氣說道:“兩位大人,現在我們都在爲守衛兗州而戰,何分彼此。現在李嘯與二位,乃是同氣連枝,同生共死,不必再多說客氣話了。”

馮器臉帶慚愧之色說道:“李大人,現在我任城衛傷亡近半,戰力已殘,敵兵若下次再來相攻,定難守住啊。”

聽馮囂這般訴苦,劉知俊也感嘆地說道:“我徐州衛部,亦已損失過了三分之一的兵將,下次的南門防守,怕是更加吃緊。”

李嘯皺了皺眉,平靜答道:“二位指揮使莫要心急,兵力不足之問題,我會想辦法解決。務必要把南門與東門牢牢守護好。“

“馮某謝李大人。”馮囂眼中騰起亮色,大聲向李嘯致謝。

劉知俊也向李嘯拱了拱手,算是致謝。

隨後,李嘯前去看望了傷兵,勉勵他們好好治傷,爭取早日迴歸部隊。見兗州的最高指揮親自前來探望,醫療所中的所有傷兵都極其振奮,紛紛表態要早日養好傷再回來殺敵。

李嘯回到西門城牆之處時,魯王銖壽鋐帶着泰興王朱壽鏞、郡王朱以派、巡撫李懋芳、知府尼澄,以及一衆侍衛,帶着大批牛酒前來勞軍。

朱壽鋐一見到李嘯過來,立刻滿臉堆笑道:“李指揮使打得好仗,擊殺俘獲敵兵近3萬,真真大功卓著,英雄了得,孤王甚是佩服!今天特從我魯王府帶來牛酒勞軍,請李指揮使笑納。”

朱壽鋐剛說完,一旁的知府尼澄急急補充:“李大人,這些皆是魯王殿下從自家魯王宮中拿出之物,非是從倉庫所取。”

李嘯笑道:“那李某就代全軍將士感謝魯王殿下盛情。”

朱壽鋐笑道:“這些須牛酒不算什麼,待我兗州徹底擊退流寇之後,孤王還會另有重賞。還望各位守城軍士奮力殺敵,爲國立功!”

朱壽鋐這番話一說完,立刻被連綿而起的“萬勝!”之聲,給徹底淹沒。

在一片歡欣的氛圍中,李嘯大笑着向朱壽鋐致謝,然後壓低聲音說道:“魯王殿下,在下有一事相求。”

“李指揮使但說無妨。”

“殿下,今日之戰,任城衛兵馬損失頗重,爲確保東門能順利守衛,李某懇請魯王殿下將魯王府中儀衛司兵馬拔於守城軍伍中。”李嘯臉色凝重地說道。

朱壽鋐眉頭輕皺,不過瞬間便是釋然之色,他復笑着說道:“既是守城大事所需,孤王豈會不予支持。這樣吧,從即日起,我將魯王府儀衛司一千兵馬全部拔於李指揮使。”

李嘯一臉感激地拱手謝道:“多謝魯王殿下深明大義。”

魯王等人隨後告辭而去,李嘯親自相送,他言語恭敬,態度謙和,絲毫沒有打了大勝仗的倨傲,讓魯王朱壽鋐及泰興王朱壽鏞等人更對他充滿了好感。

這個晚上,全軍歡宴。

讓李嘯有些意外的是,鬚髮皆白,以前有過生死仇恨,似乎一直與他不太對付的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親自爲他斟酒。

“劉老將軍,你是長輩,這如何使得。”李嘯不覺心中頗爲感動。

“使得!劉某一生,只敬英雄,而李指揮使,絕對當得起英雄之稱!”劉知俊手捧酒杯,一臉鄭重之色地向李嘯遞來。

李嘯接過酒杯,仰脖一飲而盡。

滿座歡笑,氣氛更加熱烈。

李嘯限制了屬下將士飲酒,卻讓他們放開肚皮吃飽。不少軍兵想起了白天還在一同做戰的弟兄,現在已是陰陽兩路,不覺悄然落淚,甚至有人失聲痛哭。

一輪晶瑩的圓月,將潔白溫柔的月暉漫布大地,滿天星辰有如一顆顆明亮的眼睛,從天空中歡喜地俯看這喧囂歡樂的兗州城頭。也許這戰後的短暫歡樂,是每個軍兵一生中永恆的榮耀與銘記。

謝謝哥蓋的打賞,謝謝尊重知識而非流水的月票!感謝支持!(。)

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47章 孫婉兒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79章 虎嘯遼東第79章 虎嘯遼東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76章 正式晉升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章 牛蹄墩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38章 戰陣配合第4章 河邊格鬥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88章 疑忌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60章 鬧餉(下)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50章 二將爭雄第51章 新的規劃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00章 獲救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94章 橫行隊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93章 崇禎皇帝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48章 面試第67章 重整與規劃
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47章 孫婉兒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79章 虎嘯遼東第79章 虎嘯遼東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76章 正式晉升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章 牛蹄墩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38章 戰陣配合第4章 河邊格鬥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88章 疑忌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60章 鬧餉(下)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50章 二將爭雄第51章 新的規劃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00章 獲救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94章 橫行隊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93章 崇禎皇帝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48章 面試第67章 重整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