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

兩天後,一艘裝着2230匹綢緞的全副武裝的二號福船,從安東衛水師港口緩駛出。

這艘武裝福船由李嘯新任命的水師副總頭餘昊然親自駕駛,李嘯在給水師總頭馬嶼的信中,要他務秘派出可靠有經驗的人手前往澳門。於是,馬嶼便安排了操船經驗豐富的副手餘昊然親自駕駛。

上官雲傑、趙傑與三名葡萄牙人佇立船舷,鹹腥寒冷的海風頓時撲面而來。放眼遠望,海天相接處,有如一條細細的灰線,在目光的盡頭晃動。船隻周圍空無一物,只有成羣的海鷗圍着被北風吹得極鼓的船帆鳴叫,上下翻飛。

一聲悠長的抱怨傳入了趙傑的耳朵。

“唉,這位李大人,他爲什麼就這麼對我們不放心呢?”說話的人,是一臉不樂意狀的葡萄牙人阿彌額爾。

“中國人害怕我們逃走了。”旁邊的薩琮做了一個誇張的逃跑姿勢。

“可能這位李大人,從來就沒在心裡信任過我們吧。”拂朗亞蘭達臉上浮現一種莫名的苦澀。

趙傑聽到他們的議論,緩緩走了過來,朗聲說道:“各位先生,你們想多了。我們中國人有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李大人若信不過你們,何必派你們一起出駛澳門?”

“那他爲什麼扣着賞銀不給我們?”薩琮也是一臉不滿。

“哈哈,你們這幾個洋人倒還想得挺多。我告訴你們,在我們大明,象李大人這樣開明通達又富有智謀的長官,實在是鳳毛麟角。你們幾個能遇上,卻是難得的福氣。李大人說過你們回去後會給你們,就一定會給的。如果沒給,把我這個頭砍了去。”聽到他們說話的上官雲傑也走了過來,邊說話邊用手做了個砍脖子的姿勢。

“各位,不用再糾結了。我說過。我們將會一起做一番大事業的。我相信,如果我們把購買種馬的事情辦好了。莫說這點賞銀,將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賞賜更多的榮耀在等着我們。”趙傑微笑着,向三個葡萄牙人伸手做了個“V”字。

。。。。。。

在趙傑他們離開雄唐所的第二天。帶着一隊輔兵,前往周圍着縣城與村寨販買刀劍槍盾的常正與關質,終於回到了馬耆山。

“李大人,我們終於把全部的刀劍槍盾都賣完了。他孃的,每日東奔西跑。可把我等累得夠嗆。”常正一臉笑容地進得議事大廳,卻是連連開口抱怨。

“兩位辛苦了,這近一個月的奔忙實爲不易,來來,都坐下說話。”李嘯臉上笑容滿滿,連聲招呼。

“李大人,你不知道,安東衛經過了這場戰亂,各村寨及臨近縣城中,逃走的百姓很多。這人一少。買武器的人可就難遇上呀。”關質在旁邊嘆氣說道。

“大人,你可知道,我們去了莒南縣時,發現那家仁心醫鋪搬走了。”常正在一旁小聲說道。

李嘯突然感覺內心彷彿被刺了一下一般。

“可知搬哪去了麼?”李嘯急急發問。

“聽那些街坊說,孫大夫爲躲避戰亂,將醫鋪搬到蒙陰縣的親戚那兒去了。”常正答道。

李嘯哦了一聲,沒有繼續發問。

他在心中迅速地浮起孫婉兒那如蘋果般清麗的臉,想起這個姑娘當日癡癡地說一定會好好等他回來,心頭猛地一陣難過。

婉兒,李嘯回來了。爲什麼,你卻又離開了呢?

何況,還是因爲我回來才帶來的這場戰事。。。。。。

李嘯輕輕晃了晃腦袋,努力將負面的情緒從腦海中剔除。畢竟在下屬面前。展露自已感傷的一面,是一件有損威信的事情。

“那武器全部賣完了沒?”李嘯轉移了話題。

“託大人的福,到昨天上午全賣完了。10950件刀劍槍盾基本上按一件6兩這樣的便宜價格場賣出,共賣得米糧6850石,銀子24600兩。”常正一臉欣悅笑容,歡喜地回覆。

“甚好!兩位先下去休息。你二人每人各領賞銀10兩。米糧與銀兩我讓李長材帶人清點。便安排入庫。”聽到這個數字報上來,李嘯臉上也立刻浮現欣喜。

“謝大人。”常正與關質接過賞銀,臉上更是欣喜非名,連聲謝過李嘯,便轉身退出廳外。

議事大廳外,李嘯目送着常正他們離去。

議事廳門口,正對着一樹開得頗得燦爛的梨花,上面幾隻鳥兒正在歡快的鳴叫,李嘯看得出神。

他又想起了孫婉兒,想起了她清澈無塵的眼眸和害羞的低頭淺笑。這種美好的感覺,有如剛在昨天。

這個姑娘與吳之菡相比,一個是一杯清茶,一個是一杯烈酒,都讓自已嚮往而不捨。

原你一切安好。等我這邊得空,我會去蒙陰縣城找你。

李嘯在心中對自已默默說道。

經過了一個這樣多事而艱險的冬天,這初春的天氣裡這幾隻歡躍的小鳥,讓李嘯心下莫名陶然。

從思念中擺脫出來後,李嘯在心下默默思考。

現在又補充了一大批銀子與糧食,那麼,自已接下來,要開展什麼項目呢?

下午的時候,李長材帶着鐵場作頭顏均來找李嘯。

“同知大人,在下前來,是想問大人,現在天氣已開始轉暖,我軍的鐵場,也要開始復工了吧。”顏均剛落坐,便急急地表明來意。

李嘯心下暗歎,此人倒是個做事的人,一點也閒不得。只是現在人力不足,恐難於安排。

“顏作頭心意我明白,只是現在因爲要開墾鹽鹼地,人力缺乏,可再過一陣方好。”李嘯無奈回答。

“大人,我聽說,當日大人擊敗陳爲果那廝後,那700多名賊兵俘虜,一直被關押在軍中,不若先將他們放出來當苦力。若只是這般每天看押,倒白白地養他們了。”顏均見李嘯反對,連忙說出了自已的想法。

李嘯心下一驚,顏均的說法卻有道理,這樣一直關着這些俘虜,確實不是個事。自已之所以不讓這些俘虜參加開墾鹽鹼地,也是主要怕他們趁人多混亂而逃脫。

“大人,依我之見,現在鐵場若要重新修復開工,必得大量人手先做準備。我看,可派軍兵看管這些俘虜,監督勞動。現在礦場沒有其他人手,這些俘虜被集中看管挖礦,料難脫逃。”李長材在一旁補充道。

“對對對,苦活重活就讓他們幹,誰叫他們竟敢與我軍爲敵,就該給他們一些苦頭嚐嚐。就先讓這些俘虜採礦吧,鐵場若復工,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準備工作。”顏均又說道。

“很好,我準了。趁鐵場未重建,正好讓他們先去挖礦準備。長材,你安排每天輪一隊輔兵前去看管這些人做事,由顏作頭負責安排各人工作,如有俘虜偷懶逃跑,立斬不赦。”李嘯的右手,狠狠地在桌子上敲了一下。(。)

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章 牛蹄墩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37章 槍盾訓練第90章 凱旋獻捷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4章 葉小萍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88章 疑忌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00章 獲救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61章 孫之獬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94章 橫行隊第210章 朱徽姵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38章 戰陣配合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6章 歸程驚變第60章 鬧餉(下)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94章 橫行隊第69章 吳三桂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9章 回家探親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9章 回家探親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73章 圈套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83章 收服海寇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37章 槍盾訓練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69章 吳三桂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
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章 牛蹄墩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37章 槍盾訓練第90章 凱旋獻捷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4章 葉小萍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88章 疑忌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00章 獲救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61章 孫之獬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94章 橫行隊第210章 朱徽姵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38章 戰陣配合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6章 歸程驚變第60章 鬧餉(下)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94章 橫行隊第69章 吳三桂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9章 回家探親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9章 回家探親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73章 圈套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83章 收服海寇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37章 槍盾訓練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69章 吳三桂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