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

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

王英當然知道這一點。

否則以太皇太后的性子,怎麼肯答應朱祁鎮的折騰。其中的政治意味,王英比朱祁鎮自己還品味得明白。

只是王英覺得他自己還是要勸諫的。

因爲歷史上君王最大享受,就是狩獵與美色。

實際上因美色而亡國的故事,大多都是人編出來的,但是因狩獵而亡國的事情,卻大有人在。

遼國就是最典型的。

女真興起的時候,遼國皇帝一直在狩獵,根本不當一回事。

王英說道:“陛下,今日狩獵不過是庸人之獵,卻不是天子之獵。”

朱祁鎮說道;“那麼什麼是天子之獵。”

“庸人之獵,不過左牽黃右擎蒼,鬥之鷹犬烈馬而已,。天子之烈,以謀士名將爲鷹犬,以天下爲獵場,如漢高,唐高,太祖。這纔是帝王之獵。”王英說道。

朱祁鎮立即明白,王英是擔心朱祁鎮沉迷狩獵不可自拔。

說實話,剛剛狩獵的時候,真有一些痛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未必比打遊戲差了多少。如果年少時,能天天狩獵,估計一定會沉迷進去。

但是朱祁鎮的心智畢竟是成年人了。

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他早已爲自己樹立的宏偉的目標,決計不會因爲區區享樂而放棄。

王英也算是爲他提了一個醒。

朱祁鎮起身說道:“多謝王先生,朕定然日日警醒。”

兩人說着話,王振已經回來了。在朱祁鎮身邊說道:“陛下,已經處置了。”

朱祁鎮心中一嘆,他當然知道王振所言就是數條人命。但是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下令要人性命了,早就習慣了。

這個時候大隊出獵的人都已經回來了。

立即有人開始統計各人的獵物。

朱祁鎮一看數目,輕輕一笑,說道:“看來,朕開出的彩頭,不吸引人啊。”

因爲名單上的數目,朱祁鎮一眼就看出了貓膩。

因爲名單第一名是英國公府。

英國公府張忠,根本沒有參加狩獵,當然了,這樣的事情,英國公自然不能參與,但是英國公畢竟上了年紀,根本沒有出獵,而是讓英國公旁系一些年輕人出頭。

英國公對這一次狩獵也談不上敷衍。

朱祁鎮也知道,張忠身子骨在進入正統四年之後,簡直是每況愈下。英國公能在這裡時候離開京師,就已經表明了態度。

誰也不能強迫英國公一把年紀,還要上場與年輕人比吧。

英國公這幾年也很難。

一邊大加納妾,想要求子,但是而今也是毫無音訊,而唯一的兒子,遍訪名醫,也沒有一點起色。

很多名醫都說了,準備後事吧。就在今年之中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英國公連朝廷的事情都少有過問。

朱祁鎮也因爲這一件事情,爲張忠感到可惜,如果張忠身體的大好,說不定是他的得力臂助。

即便如此,英國公依舊名列榜首。

而英國公下面,就是成國公。下面根本就是按照爵位大小排列下來的。

除卻新封的平西伯蔣貴不在京師,京師之中也沒有家人之外,下面根本沒有一點逾越之處。

這一壇死水的樣子,朱祁鎮看到就心煩。

如果有人組織倒也罷了。

朱祁鎮不用查,就知道沒有人組織。因爲英國公沒有心思去安排,這就是軍中暮氣沉沉的直接表現。

連打獵爭強好勝都做不到,指望他們在戰場之上,能有什麼作爲?簡直是不用想了。

王振說道:“陛下,下面的人不知道陛下深意。這才如此。”

實話實說,朱祁鎮準備的彩頭,也並不是多高的,不過是十幾柄寶劍。雖然是一等一的大內造的寶劍。

但也就是一分榮譽而已。

朱祁鎮說道;“希望如此吧,傳令下去,明日安排好射柳,如故例,將勳貴分爲兩隊,勝者有重賞。”

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朱祁鎮說道:“怎麼明白?”

王振說道:“將他們的對頭都安排到一塊去。”

朱祁鎮這才點點頭,讓王振去安排了。

一直講勳貴當成一個集體,其實並不對,文官之中有派系,武將之中就沒有了?根本不可能,不過是勳貴這幾年一直在衰落之中,被文官步步侵蛀。再加上張輔威望最高。下面的人自然將張輔推上來當首領。

但其實他們內部之中,並不是沒有恩怨。

甚至更多,開國勳貴與靖難勳貴之間,還有更多是私人恩怨,戰場之上,誰之主攻與誰是輔攻,就覺得將來誰的封爵高一點。

這些人豈能不爭。

爲了爭功,明初常遇春的兒子向馮國勝拔刀,他們之間還是姻親。

就單單說剛剛平西一戰,蔣貴是一戰成名了,封平西伯,但是跟在蔣貴身後任禮,可是一根毛都沒有撈到。

任禮對蔣貴就沒有怨氣了。

還有韃官與漢官之間的矛盾,大部分韃官都是從草原上投降過來的,太宗皇帝優待韃官,畢竟是要招降納叛,但是這些韃官長久滯留在北京城之中,很多文官都看不過,不要說武將了。

之前還是敵人,在戰場之上見,而今一個頭磕在地面之上,就成爲同僚了。

任何一個集體都容不得細細的剖析。

別的事情,王振做的或許不好,但是挑撥離間,正是行家裡手。王振立即將這事情安排下去了。

令勳貴分左右朋,每一朋都要挑選一個德高望重的將領爲首。不過儘量挑選年輕人。然後按照順序,左右朋分佈出一人,在場地上射柳。

勝負立分。

然後看那一隊出彩一些。

王振安排要點就在這一點上,一起出來的,都是他們不願意輸的人。是那一種,輸給誰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輸給你的人。

王振安排好之後。

這名單立即傳到了英國公與成國公手中了。

成國公朱勇一看,說道:“咱們這位陛下看來不滿意今天的局面?”

張輔看了一眼,說道;“是我,我也不滿意,陛下明顯是想看看下一輩的成色,下面的人弄成了花團錦簇,四平八穩,陛下怎麼能滿意。”

“這一次,連我都想不到,陛下能如此大膽,硬生生斬了阿岱汗的人頭。”

張輔對朱祁鎮主使的追殺阿岱汗一戰,還是感慨萬千,他感慨什麼?不是朱祁鎮的決心,而是朱祁鎮的運氣。

張輔是打老仗,南北都打過。太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茫茫草原之上,找到一個人有多難了。

因爲太宗皇帝出塞,最大的問題,不是打敗敵人,而是找到敵人。

大明鐵騎,打敗敵人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找到敵人。茫茫草原之上,即便有熟悉的嚮導,也很有可能迷路。

如這一次,單單靠錦衣衛的情報,奔襲千里,斬首阿岱汗,又在瓦刺人的追擊之下回來。

讓張輔怎麼看,都覺得皇帝的運氣委實太好了一點。

這樣一來,張輔對朱祁鎮更加敬重,並沒有輕視,覺得是僥倖什麼的。因爲帶領過大軍的將領,都明白一件事情。

戰場之上沒有僥倖,運氣也是實力一種。因爲戰場太多因素決定勝負了,很多將領都很迷信。

迷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祁鎮這種近乎送死的行動,居然如此順利的完成了。更讓張輔堅定了一件事情,就是天命在明。大明氣運正隆。

故而張輔更加殆政,對很多事情都不干預了。想要將兵權與軍中的影響力,在他身上慢慢淡下去。

只是沒有想到,他不多管,下面的人居然弄出這樣難看的局面。

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章 西寧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
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章 西寧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