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

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

如果說孔州之戰,對朝鮮來說,還有一些突如其來。

甚至有些不明就裡。

就朝鮮來說,朝鮮王的本意未必想與瓦刺來一次碰撞,他調兵遣將的目的,也不過是爲了加強邊防,或者趁機才吞併一些鴨綠江以西,門圖江以西的土地,實現朝鮮人一直所想的長白山爲界的想法。

但是咸鏡山之戰。

嚴陣以待的三萬朝鮮軍,被一萬瓦刺鐵騎,在半個時辰之內破陣,之後就展開了一場追擊戰。

或者是大屠殺。

三萬朝鮮軍隊,或者逃過瓦刺鐵騎的人不過一兩千人。

一時間朝鮮震動。

朝鮮數百萬人丁,但是常備軍也是不多的,這三萬精銳,幾乎將朝鮮北方精銳軍隊調集一空了。

而這些人敗得如此之慘。

剩下所有的朝鮮軍隊,都不敢與瓦刺軍隊一戰了。

阿刺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他先拔出延邊六鎮,將朝鮮軍隊在延邊的存在完全的夷平。

然後帶軍瘋狂的南下,南下,再南下,繞城不過,但是朝鮮民間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朝鮮各部人馬,根本沒有勇氣抵擋瓦刺軍隊,任由瓦刺軍隊深入數百里,一口氣殺到了平壤城下。

在漢城的朝鮮王,他所能收到的不過是敗報敗報敗報,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了。

而阿刺知院也知道,他的目的是督促朝鮮王做出選擇,並不是將朝鮮滅了,而且阿刺知院也知道。他手中的人馬雖然精銳,但是朝鮮軍隊還是太多了。單單憑藉他麾下人馬,是不可能滅了朝鮮的。

故而,他在兵鋒最盛的時候,寫了一封勸降書,讓人傳給了朝鮮王。

漢城。

朝鮮王臉色極差。看着手中的書信,上面要朝鮮王勞軍,金銀糧草若干,如果不給的話,他們就來漢城來取。

並且直接要朝鮮王改易王號,去朝鮮王號,用元代之高麗王號。

就是讓朝鮮王在大明與蒙古之間做出選擇。

朝鮮王對身邊的兩個兒子,說道:“你怎麼看?”

朝鮮王看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就是世子李響,另外一個就是次子李瑈。

朝鮮王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朝中大小事務,都是由世子處理之後,再向朝鮮王稟報,朝鮮王一般都會準的。

故而這樣的大事,是萬萬不可缺了世子。但是李瑈卻是養在民間,精於軍事,在軍中任職。

朝鮮王也很看重這個兒子。

也知道,世子雖然不錯,但是在很多地方,未免柔弱了許多,故而也將老二給叫過來。

朝鮮世子說道:“決計不能向瓦刺屈服,應該向朝廷求援。朝廷大軍就在遼東,只需朝廷大軍過了鴨綠江。瓦刺人一定會逃走的。”

朝鮮王不知可否,看向李瑈。

李瑈說道:“決計不能輕易向朝廷求援。否則我朝鮮鴨綠江以東,未必是我朝鮮所有了。”

本來洪武年間,鴨綠江以東還是大明的地盤,這還是太宗年間,太宗皇帝賜給朝鮮的。但是延邊六鎮的開拓,引起了遼東方面很大的不滿。

這也是朝鮮王停止開拓西北的原因所在。

其實這種不滿,更多是朱祁鎮的不滿。只是朝鮮王並不知道而已。

李瑈所言未必不是道理。

請神容易送神難。

一旦明軍過了鴨綠江,起了別的心思,想要送走就比較難了。

世子說道:“二弟,你說的,我都知道的。只是瓦刺殘忍之極,所過之處,屍山血海,百姓生靈塗炭。朝鮮百姓重要,還是鴨綠江以東的土地重要。”

“未必不能與瓦刺虛以爲蛇。”李瑈說道:“拖得一時是一時,瓦刺人決計不會在朝鮮久留的。”

李瑈的眼睛閃過一絲狠意,說道:“如果他一直逗留不去,就讓他來得去不得的。”

從延邊六鎮到平壤,要穿過很多山道。騎兵在山中,效力大減。故而給李瑈足夠的時間,李瑈相信自己可以在山中設伏,狠狠的給瓦刺騎兵一下子。

朝鮮王說道:“老二,你不要以爲全天下人都是傻子,阿刺知院此人,不是好對付的,你區區緩兵之計,哪裡能夠瞞得過他。”

“再者,這些事情傳到朝廷又會怎麼樣?”

“生生一個把柄。萬萬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即便做了,也不能留下一絲蛛絲馬跡。”

李瑈聽了,立即會意。

而今他只要與瓦刺人接觸,就不好辦了,瓦刺決計不會爲他們保密,恨不得傳得天下皆知纔是。

這後果,還真有一些棘手。

朝鮮王說道:“世子,你是未來的朝鮮王,雖然事大乃是朝鮮的國策,但是朝鮮的事情朝鮮自己處理,輕易不要將朝廷引入。”

世子也立即行禮說道:“兒臣知道。”

朝鮮王說道:“老二,你帶三萬士卒去平壤坐鎮,記住不要與瓦刺交戰。只需守住了,不要再丟失城池即可。”

李瑈說道:“兒臣明白。”

朝鮮王點點頭,讓李瑈去辦了。

等李瑈走後,朝鮮王又對世子說道:“你去拜見徐大人,請朝廷出兵門圖江,封鎖瓦刺騎兵後路,我朝鮮不惜一切代價,願意爲朝廷消滅這萬餘騎兵。”

世子聽了,暗道高明。

這也是請朝廷介入,但是並沒有讓曹介入腹地,而是斷瓦刺後路,想來瓦刺人也不是傻子,在此之前,一定會努力撤出朝鮮境內的。

其中善後的麻煩就少了很多。

朝鮮王看世子,恍然大悟的樣子,笑着說道:“凡是分寸拿捏,是最重要不過了。很多事情多一分是錯,少一分是罪,不多不少,纔是最正確的。”

“這件事情,你還是要好好學。”

世子行禮說道:“兒臣明白。”

朝鮮王揮揮手,讓世子離開。他看着世子的背影,心中輕輕一嘆,暗道:“我不知道能支撐多久,真是天不假年啊。”

世子與徐有貞的關係一些不差。

一來是朝鮮儒家文化盛行,徐有貞乃是進士出身,博學多識,在朝鮮自然很少尊重。

二來,從朝鮮借支糧草之事,徐有貞都是直接與朝鮮世子打交道的,他們兩人也算是舊相識了。

世子拜見徐有貞,也不多說廢話,三下五除二,就將這一件事情給說清楚了,說道:“還請徐先生救救朝鮮。”

徐有貞能說什麼?徐有貞只能說道:“此事關係重大,非我能做主的,不管我一定派人乘船速速回京。想來朝鮮一直是東海第一藩,朝廷自然不會不敢朝鮮的。只是世子也許耐心等待消息。”

世子一擺手,立即有一個美人送出一盤金銀,說道:“那就拜託徐大人了。”

徐有貞看着朝鮮世子送出的美人與金銀,心中一動,說道:“好說,好說。”

也不知道是徐有貞收了朝鮮世子的重禮,還是真覺得這一件事情,關係重大。所以他立即派人乘船渡海,到了天津港之後,再去北京。

將徐有貞的奏疏送入大內。

因爲徐有貞的奏摺事關軍情,故而直接加塞進朱祁鎮正在處理的奏摺之中。

朱祁鎮見了朝鮮的反應,心中冷笑一聲,說道:“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但是不管朝鮮怎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朱祁鎮也覺得遼東鎮應該動上一動了。畢竟而今海西之戰,已經打了小一個月了。

現在已經陷入圍城之中了,焦禮用盡了辦法,纔算是向朝廷彙報了消息。

朱祁鎮看了海西固若金湯,他也就安心多了。

但是朝廷遼東三萬人馬,還有宣大數萬人馬,一直懸而不發,也不是一個辦法。

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十四章 遺詔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
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十四章 遺詔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