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正常遇到了水旱天災,因江南民風淳樸富甲一方,以往富人鄉宦讀書人大多都會拿出錢來賑濟,大戶人家拿出米麪來煮粥;鄉紳會上本求聖恩浩蕩,將錢糧或是減免或暫停徵收,並且朝廷發錢糧救濟災民。

即使鄉紳不肯上本,百姓們也有上公疏的,就算鄉宦們不肯上本,也還有兩院道府上個公呈。

沒想到今年隨着府官離任,杭州官場和鄉紳任卻由鄉下災民沒糧食吃,而百姓們就沒一個言語的,要不是巡邊御史或途經此地的官員上表,朝廷還以爲杭州沒事呢。

徐灝猜測不出原因,這幾日暗中觀察不得其解,發覺官差和漕糧衙役一個個如狼似虎,不但不接濟百姓反而到處催討賦稅。

經過夏家人的解釋和俞士吉的書信,才知原來這些年來,江南各地欠了太多的稅糧,光是湖州一地就拖欠了整整六十萬石。

洪武晚年,每年各地官府寅支卯糧,使得虧空越滾越大,雖說去年免了一年稅賦,可往年積欠的怎麼辦?上一任官員留下的債,下一任官員自是不想認,有樣學樣的拖過三年,繼續留給下一任。

時間久了,地方官員恐朝廷追究牽連同僚上司,因此不管是誰來做官,投鼠忌器之下也只能掩蓋真相了,倉庫裡一點存糧都沒有,怕餓死人就往死了尋富戶大戶們的過錯,逼着其拿出糧食來,以至於誰還會再往外掏錢糧賑濟?

對尋常百姓也是。小米賣到八兩寶鈔一石,官府猶自不肯平抑糧價,不是養不活兒女嘛?正好拿去男孩賣了做佃農,女兒好看些的賣去做揚州瘦馬,或爲奴爲婢。

更可恨的是有百姓不服去官府告狀,一般這荒年訟狀的花費是減免的,一張狀子遞上去,不管有理沒理,出差拘喚要錢,聽審的時候。傳喚證人什麼的也要錢;審案子的時候。動輒以修理衙宇等名義,三四十兩的罰銀子,或罰米折銀、罰谷折錢、罰木頭折錢、罰磚瓦折錢、罰土坯折錢,註明限期三日。

哪怕第四日交了也不行。逼着百姓賣房賣地賣兒賣女。若賣不出去。把當家的人逼死了,愁寡婦孤兒不接連餓死?死的乾淨,可以把家事估價絕產。限定了價錢,強派四鄰出錢。

因此每每一件小事,杭州不知要干連多少人家,人被逼到了這等田地,恨不得有人揭竿而起,誰還會上公疏?

徐灝又怒又氣,吏治之難就難在這裡,就算把這些官吏都殺了,也會有下一批冒出來,就算朱元璋如此激進的殺了數萬官員,這才故世幾年,吏治又惡劣如斯?

在對待官員上面,古往今來沒幾個人能做到朱元璋的除惡務盡,就算朱棣也做不到,朱高熾就更別提了,當然殺人也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再說徐灝也不能擅自出手干涉地方政事,更不能上門打臉再派人抓起來當街處斬,如此莽撞只是適得其反,弄不好還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而且因朝廷已經派了官員,輪不到徐灝來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杭州官員這幾日也大爲收斂,改爲積極協助戶部官員賑災。

是以徐灝選擇繼續隱藏幕後,他對賑災也算是很熟悉了,反正不法官員跑不掉,不用着急算賬。

把帶來的萬石穀物以夏家的名義發賣,谷價不是六錢八分一斗嘛?夏家只要一分二釐一升,折算銅錢才十二個。

每人每日只許買一升,並不防備那些衙役豪強趁機撈取好處,徐灝的便宜又豈是那麼好騙的?有一個算一個,將來誰也跑不了。

穀物算是糧食作物裡做便宜的一種,想災年能填報肚子就不錯了,徐灝壓根沒想過自家掏錢去購買大批水稻小麥給人吃,緊急從山東等地買來穀物數萬石,以成本價賣出去,就算加上損耗和運費等等,滿打滿算也用不上多少錢。

有了夏家在東南西北設置的四處糧店,加上朝廷賑濟和打擊不法糧商等多種因素,城內糧價大幅度的降了下來。

夏夫人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每天在店裡坐鎮,百姓蜂擁而來買糧食吃,其中有人說道:“六十八個錢的谷,你家只要十二個錢,何不連這幾個錢也免去,爽爽快快的濟貧呢?圖個好名聲和官府獎勵,哪像現在名利皆無。”

夏夫人笑道:“我乃京城沐家出身,受了朝廷多次恩典,還要什麼獎賞?豪門富戶,鄉宦大家都不肯捐些出來賑濟,我一個老寡婦貪圖什麼名聲?夏家沒什麼積蓄,賣幾個錢保存元氣,等好了年成,我還要把糧食補回原數,預備下次荒年哩。”

百姓聽了頻頻點頭,人人都說夏夫人說得在理,遠處的徐灝和沐凝雪相視一笑,心說奶媽是個會過日子的人。

夏家人也不是好糊弄的,雖說不知徐灝打算一朝秋後算賬,面對買谷的百姓們,其中有那轉賣獲利之人,認住了不賣給他,災民也幫着指認,這時候類似之人就是過街老鼠,一旦傳揚出去誰不鄙視?漸漸的也就沒了。

有百姓問道:“我家裡人多,一升不夠吃,能不能多賣些?”

家人說道:“你家裡真要是人多,叫他們自己來買,以便查認。”百姓見夏家委實說的在理,便沒了意見。

總之饑民有了賤谷得以吃飽飯,有飯吃就有了力氣,可以替人家做活,幫工,得了工錢可以買穀子吃。這杭州自唐朝以來農業經濟都最爲發達,紡織等行業並不因災荒而變得蕭條,反而因去年開放了海禁,作坊都在增加人手,這也是爲何儘管官府攪得治下天怒人怨,大多數災民依然能夠勉強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找不到短工和殘疾孤寡之人。每日十二個銅錢對他們來說一樣是天文數字。這方面夏夫人也不用小姐姑爺操心,請了幾個里長鄉約和族人,東西南北又設了粥廠。

這方面各地幾乎大同小異,無需讓饑民吃的飽飽,一天一頓足以。每人一大杓,足足的四碗夠一家人活下去了。

如此數管齊下,沒幾日杭州城便恢復了太平模樣,治安迅速穩定,很少有人聚衆鬧事,各地遊人能夠放心遊玩。人心安定使得各行各業的運轉恢復正常。

城中有一個姓武的舉人。曾做過陝西知縣,聽聞夏夫人的義舉,感嘆道:“此等美舉,我輩峨冠博帶的人不做。反教個三綹梳頭兩截穿衣的女人做了。真是無顏見人。”

武家有樣學樣。把家裡的幾百石穀物拿出來,也是一邊十二個錢一升,一邊煮粥免費給人吃。

陸續又有幾家善心富人同襄盛舉。沐凝雪遂派人到各家說:“每家的人手有限,又要糶谷又得煮粥,兩下里照管不來,也總歸沒有許多米糧支撐。今得武爺等幫助,成就了一場好事,夏家很是感激。

怕有人居心不良,買了這邊又往那邊去買,吃了這兒的粥又往那邊來吃,稽查不得辜負了大家的好心,不如規劃好區域,各自專管一處,人不得冒支,也省下了分身乏術。”

武舉人喜道:“你家奶奶慮的極是,我竟沒想過此節,就該如此辦理。”其他幾家紛紛同意,如此各家負責賣糧,夏家專門經營粥廠,負責十五天的煮粥,其他五家每月依次送來三天的糧食。

其實有徐灝和朝廷的支持,單憑夏家一家之力即能堅持長期賑濟,每當其餘幾家糧食沒了,夏家就幫着從官府手裡平價買來穀物,不額外花費各家一文錢,正是因爲幾家毫無求助同鄉的想法,團結起來一力堅持,僅僅兩個月後,反而使得很多不以爲然之人改變了看法。

漸漸其他鄉宦也想隨着做些善事或爲了名聲,感動於幾家確實是沒有私心,便自發的聚在一起商議,衆志成城用心算計着此事,最後商議把大家的糧食合併起來,繼續由夏家牽頭,好節省着渡過荒年。

城內衆多富家大姓也受到感動,紛紛出來捐米絹錢,都附在夏家等人的米鋪和粥廠。

結果和當年的蕭家村故世的蕭老太太一樣,夏夫人由此聲望大增,受到了全城人的尊敬。

從今年十月初一爲始,直到來年五月初一爲止,總共七個月的時間裡,因全城大戶齊心合力,僅僅用了三萬八千六七十石米,十八萬六千多石的穀子,就把十數萬饑民奇蹟似的的養活了。

其中徐灝不過用去了一萬石大米和八萬石穀子,對於徐家來說不過九牛一毛。完成了一件救人壯舉,也成就了一次賑荒美談。

六月天公作美,可喜江南各地收了麥子稻米,拿住了秋苗。對此夏元吉俞士吉和官員紛紛據實上奏朝廷,朱高熾和大臣們非常高興。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功之人都會得到應有的獎賞,六部派出大批官員和錦衣衛,徹查地方存糧等不法之事,對百姓舉報爲禍一方的官吏惡人進行嚴厲懲處。

朱高熾面對如實奏報的欠糧數字,毫不猶豫的下旨全部免除。到來年九月,再免除四洲水災田租共三百三十八萬石,此舉立即震動天下,各地軍民無不爲盛讚洪熙皇帝的仁義聖明。

帝王又下旨褒獎杭州一干出錢出力的人家,賜予大善之家的牌匾,這在古時可是莫大的榮耀,武舉人他們臉上都樂開了花。

杭州城內到處瀰漫着歡欣氣氛,人人臉上露出笑容,多年來壓在身上的沉重負擔全部沒了,再不用爲了積欠的稅賦賣兒賣女,而且今年的錢糧賦稅也免去了,朝廷以較高的價格收購糧食。

被侵佔的土地陸續返反百姓,枉死之人得到昭雪,這一次錦衣衛的效率高的委實令人吃驚,誰都沒想到短短一個月,上千案件就被解決了,數百官員鐺鋃入獄,上繳不法所得,大多貶爲平民返回原籍務農。

人人相信假以時日,憑江南魚米之鄉,不難短時間內恢復往日元氣,再現杭州天堂的興盛繁華。

此時此刻,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隱居在夏家附近的徐灝,在這次賑災裡所默默發揮出的巨大作用。

徐灝站在聞名已久的靈隱寺裡,看着風光不再的西湖美景,嘴角掛着一絲笑意。

一樣出了大力的都御使俞士吉,感受着拂面春風,他從始至終代替徐灝出頭露面,面對意欲掩蓋真相,祈求以小數字上報朝廷的整個江南官場,毅然說道:“欺君病民之事,誓不能爲!”

此時俞士吉很想恢復西湖原貌,但徐灝卻搖了搖頭,誠然是樁美事,但對受到重創的杭州來說,四千多畝田地不應該因此而失去,不如多留些年,等國力恢復再疏通西湖也爲時不晚。

景色再好看,也比不上百姓填飽肚子更重要,即使這些田地大多屬於有錢人。

第1207章 以一變十第920章 無語第1212章 報應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416章 煙花揚州第176章 變化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747章 江湖第1107章 病了第806章 王八官第525章 距離第1294章 爽約第393章 外室第433章 掠奪第108章 婚禮尾聲第145章 徐淞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268章 鳳舞第1056章 惡寒第655章 算命第784章 家塾第596章 飛仙洞第241章 經營威海第691章 北青蘿一路走好第1255章 狀詞第1098章 選房第1147章 徐珵和祝顥第647章 倒黴第705章 落第第447章 火燒第387章 富貴人家第142章 殺機第35章 隱居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385章 美醜第660章 女僕第445章 表妹第177章 趕出家門第1186章 吃蟹猜謎第494章 概不接待第689章 師老爺第32章 虎頭蛇尾第91章 認親第418章 他是誰第1134章 成我之情第437章 稱雄馬六甲第822章 封王第37章 回家第776章 百順千依第85章 氣第339章 山頭主義第1079章 不顧廉恥第1130章 不近人情第765章 考古學第901章 表兄弟第437章 稱雄馬六甲第957章 雲南官報第1019章 婚姻自由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1007章 買牛第803章 微笑着第543章 煞氣第1162章 一朝敗落第249章 舅媽太危險第1067章 青梅竹馬第896章 再娶第1199章 寵溺兒子的父親第597章 癡人第595章 惡少第1206章 貪得無厭第342章 草包將軍第850章 水煮花生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410章 促狹鬼第307章 脂羶同氣第700章 推車第400章 喜神第356章 刺刀第918章 喬醋第356章 刺刀第349章 玉花遜雪第444章 談佛第1011章 一笑泯恩仇第1218章 厭物第820章 三代牽絆第559章 行兇第910章 買個結尾第4章 家鬥第1093章 針尖麥芒第602章 驢友會第997章 抗議第777章 漢韓信第587章 閒話第836章 八格牙路第90章 男人的德性第883章 新年快樂,給諸位爺請安第685章 狂放第274章 逼宮第351章 急轉直下
第1207章 以一變十第920章 無語第1212章 報應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416章 煙花揚州第176章 變化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747章 江湖第1107章 病了第806章 王八官第525章 距離第1294章 爽約第393章 外室第433章 掠奪第108章 婚禮尾聲第145章 徐淞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268章 鳳舞第1056章 惡寒第655章 算命第784章 家塾第596章 飛仙洞第241章 經營威海第691章 北青蘿一路走好第1255章 狀詞第1098章 選房第1147章 徐珵和祝顥第647章 倒黴第705章 落第第447章 火燒第387章 富貴人家第142章 殺機第35章 隱居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385章 美醜第660章 女僕第445章 表妹第177章 趕出家門第1186章 吃蟹猜謎第494章 概不接待第689章 師老爺第32章 虎頭蛇尾第91章 認親第418章 他是誰第1134章 成我之情第437章 稱雄馬六甲第822章 封王第37章 回家第776章 百順千依第85章 氣第339章 山頭主義第1079章 不顧廉恥第1130章 不近人情第765章 考古學第901章 表兄弟第437章 稱雄馬六甲第957章 雲南官報第1019章 婚姻自由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1007章 買牛第803章 微笑着第543章 煞氣第1162章 一朝敗落第249章 舅媽太危險第1067章 青梅竹馬第896章 再娶第1199章 寵溺兒子的父親第597章 癡人第595章 惡少第1206章 貪得無厭第342章 草包將軍第850章 水煮花生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410章 促狹鬼第307章 脂羶同氣第700章 推車第400章 喜神第356章 刺刀第918章 喬醋第356章 刺刀第349章 玉花遜雪第444章 談佛第1011章 一笑泯恩仇第1218章 厭物第820章 三代牽絆第559章 行兇第910章 買個結尾第4章 家鬥第1093章 針尖麥芒第602章 驢友會第997章 抗議第777章 漢韓信第587章 閒話第836章 八格牙路第90章 男人的德性第883章 新年快樂,給諸位爺請安第685章 狂放第274章 逼宮第351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