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比賦

清早,徐湖興沖沖的來到外書房,見兄長正和十一二歲的孩子說話,不禁很是奇怪。

徐灝笑着介紹道:“這是好友馬福姚的侄兒馬愉,其祖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宋末其世祖爲青州府學教授,前朝拒絕出仕,避居臨朐,此後累六世爲儒,多以教書爲業。馬家歷代皆有隱德,被鄉人稱爲積善之家。”

徐湖頓時肅然起敬,對着馬愉深施一禮,馬愉亦恭恭敬敬的回禮。徐灝心中暗歎,適才徐海見了馬愉愛答不理,從小事就能看清一個人的涵養。

南京雞籠山在明代叫做鳳台山,江北第一名山,道家第四十二福地,亦是佛門聖地。朱元璋在“登雞籠山”作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里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掙着老天天自知。

對讀書人來說,鳳台山也是儒家聖地,因爲國子監就坐落於此,如今學生多達近萬人,吸引了很多來自周邊諸國的留學生。

一行人漫步于山道上,沒有走香火興盛的南天門,徐灝知道內閣大臣們素來喜歡炎炎盛夏在山裡的峽谷中聚會,兩岸古樹遮陽,灌木蔥蘢,峽谷裡的水流跌宕而下,十分的幽靜清涼。

在一座亭子下見到了徐湖的兩個朋友,皆是國子監的貢生,年紀和徐湖相彷彿,一臉的書卷氣。

其中姓冷的書生說道:“今日雨花詩社的諸賢在山上設擂,我等何不前往一睹盛會?”

徐湖欣然同意,對此徐灝無可奈何,牽着兒子的小手和馬愉隨着他們往山上走去。

來到半山腰的空地上,到處都是涼亭石碑,迴廊曲折,背後一座很巍峨的閣樓,四周聚集了不下千人的學生,往一側眺望能看見房舍連綿的國子監。

八位有老有少的書生坐在樓下東側,西側只有一個座位。想要比試的人自己走過去入座,然後選擇長項和對方比試。

興致缺缺的徐灝把兒子抱起來,站在遠處觀望,徐湖等人則興致勃勃的擠了進去。

坐在父親頭上的徐燁問道:“爹你不喜歡麼?”

徐灝說道:“不是不喜歡,而是你爹我乃雜學出身,不算儒家子弟。”

徐燁說道:“那雜學好還是儒學好?”

徐灝說道:“各有各的好處,將來你自己慢慢體悟吧。反正你是爹的孩子。自然就是雜學的繼承人,我們這一門管雜學叫做科學。和儒學並不衝突,爹希望你能兼兩者之長。”

雨花詩社乃是金陵之泰斗,社中幾乎都是當世大儒名士,能得他們讚賞一句,無疑馬上就能蜚聲士林,可沒有才華貿貿然上前挑戰也是自找沒趣。

只見一個個前去挑戰的讀書人,紛紛被斬落馬下,能成名之人自然遠非偶然。

觀戰的貢生們看的如癡如醉,對他們來說是一場生動的課堂。無論勝敗都很有益處,這也是雨花詩社的目的,絕非膚淺的只圖揚名。

不管是作詩作詞,還是比寫字或背誦,經綸時政八股文章,一時間偌大的國子監,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在某一項上壓倒雨花詩社。

忽然就見馬愉走了過去。說道:“我要比作一篇五色雲賦。”

徐灝笑了起來,算是曾啓半個弟子的馬愉,果然有些魏晉狂態,他曾在作賦方面下過苦功。也就是說,一兩千字的文章不帶打草稿的。

馬愉天資非常過人,曾琦對他寄予厚望。不過曾啓私下裡說過馬愉年輕氣盛,看似謙和實則不沉穩,喜好花團錦簇的文章,不耐作講究對仗工整的八股文,而時下考場很忌諱虛浮。

厭惡華麗崇尚簡樸自然是洪武年間遺留下來的風氣,這時雨花詩社的名儒顏貴說道:“一個孩子竟然要作賦,此題目難。我等做起來亦覺吃力,有些意思,誰下場和他切磋?”

另一位大儒竇寅說道:“我等年事已高,精力不濟,就讓宋國出場吧,當做今年的科舉演練一下。”

宋國起身笑道:“那晚生就會會這位小兄弟,希望他不要令我失望。”

信心滿滿的宋國絲毫未把一個孩子放在心上,如果說作詩對聯興許可能妙手偶得,來幾句驚世絕句,那作賦則完全是一個人的功力了。

走到馬愉面前,宋國笑道:“你是哪裡的生員?竟不自量力的跑出來,趕緊回家學習去吧。”

馬愉恭敬的道:“弟子是山東臨朐人,還未取得任何功名。”

“連童生也不是?還是江北人?”宋國不屑神色愈濃,江南士林看不起江北士林有些年了,何況還是個白丁孩子。

當下不再廢話,即使對手無足輕重,宋國也沒打算隨便應付,畢竟這裡是國子監,爲了來年科舉也要傾盡全力,博得名聲,等考中進士金殿面聖時,好名聲往往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朝狀元榜眼探花是要由皇帝欽點,刨去各種因素,比如名字取得不好,長得不符合口味,字寫的很差等等。故此帝王的個人傾向非常重要,才華相當的兩個人,一個素來喜歡的才子,一個名不見經傳之人,取誰不言而喻了。

“五色雲賦。”宋國在心裡揣摩着腹稿,衆目睽睽之下只能一次完成,而且要儘可能的快。

類似作賦這種說簡單也簡單,說最難也最難的文章,一兩千字耗費一兩個時辰已經是很不簡單了。晉代大儒陸機在“文賦”裡曾說過,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要寫的華麗細膩;賦則是用來描寫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

賦最早出現在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代表人物是屈原。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叫做“辭賦”;魏晉之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爲律體,叫做“律賦”;宋代則成爲了散文形式,稱爲“文賦”。

到了明朝,大體和宋代一脈相承,但又多多少少受到八股文的影響。趨於嚴謹工整的律賦,而許多讀書人不願受到拘束,因此把無拘無束的元代小說體裁更加發揚光大,傾向於講故事而不是賣弄文采,賦介於詩和文之間。

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所以詩大多爲情而造文,賦則常常爲了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爲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爲主。

尋思了半天,宋國遲遲沒有下筆,先偷眼瞧瞧對方如何,卻見馬愉一支筆如兔起鵠落,忽疾忽徐,欣然而寫,全無停擱苦思之態。目不及瞬,早已有十數行下矣。

大驚的宋國着急了,再拈筆時可惜已經心先亂急。哪裡還有什麼奇思妙想?只得據題平鋪了。如此急急忙忙的書寫,尚鋪不到半篇,這邊馬愉已經做完了。

所有人全都驚呼,簡直太神奇了,一篇賦竟然行雲流水一口氣不歇的做完,,這般才華絕非等閒。

此時七位大儒見馬愉一小孩子揮灑如此。俱忘了考較妒忌之心,反歎賞以爲奇,紛紛走過來圍觀。

徐灝見狀嘆道:“有其師就有其徒,曾啓一口氣兩萬字,他徒弟一口氣兩千字。

粵自女蝸氏煉五色石以補天,而青、黃、赤、白、黑之氣遂蘊釀於太虛中。而或有或無。或潛或見,或紅抹霞天,或碧塗霄漢,或墨濃密雨,或青散輕煙,或赤建城標,或紫浮牛背。從未聚五爲一,見色於天。矧雲也者,氣爲體,白爲容,薄不足以受彩,浮不足以生華,而忽於焉種種備之,此希遘於古,而罕見於今者也。

惟夫時際昌明,聖天子在位,備中和之德,稟昭朗之靈,行齊五禮,聲合五音,政成五美,輪立五常。出坎向離,範金白、木青、水黑、火紅、土黃之五行於一身;而後天人交感,上氣下垂、下氣上升,故五色徵於雲,而禎祥見於天下。猗歟盛哉!仰而觀之,山龍火藻,呈天衣之燦爛;

虛而擬之,鏤金嵌玉,服周冕之輝煌。綺南麗北,綵鳳垂蔽天之翼;豔高冶下,龍女散漫空之花。耀自天河,不殊江漢;出之帝杼,何有七襄?不線不針,陰陽刺乾坤之繡;非毫非楮,煙霞繪天地之圖。濃淡合宜,青丹相配,縹緲若美人臨鏡,姿態橫生;飛揚如龍戰於野,玄黃百出。如旌如旆,如輪如蓋,六龍御天上之鑾輿;爲樓爲閣,爲城爲市,五彩吐空中之蜃氣。

衆人才看起句,便驚訝的道:“這一起句便奇特驚人矣。”再讀到綵鳳垂蔽天之翼,陰陽刺乾坤之繡等句,已然是讚不絕口了。

顏貴嘆道:“小小年紀,稱得上天生奇才。”

正品評着呢,宋國氣急敗壞的走過來,問道:“你師承何人?”

馬愉老老實實的道:“小時候在族學讀書,去年拜在西墅先生門下。”

“西墅公?”宋國好似見到了寶貝一樣,憤怒的道:“諸公可都聽見了,此人是人如泉涌的曾子棨學生,洪熙二年的狀元,難怪一篇五色雲賦做的如此迅捷淋漓,敢情是曾啓的文章。”

馬愉臉色漲的通紅,說道:“這不是恩師的作品,是我自己所作。”

“你的作品?”宋國面帶譏諷,“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能做出如此意境的文章?”

諸公沉吟不語,天底下不是沒有神童,而且屬金陵最多,可確實是有些匪夷所思了,即使親眼目睹也不能不令人生疑,想弟子背誦了先生的文章,跑來顯擺也是有的,是以大多相信了宋國。

附近的徐湖等人有些不平,可他們和馬愉並不熟悉,不能挺身而出。徐燁急道:“爹,你快去作證呀。”

徐灝笑道:“傻兒子,真金不怕火煉,你馬家哥哥要是有才,繼續試一試不就見真章了?弄虛作假的話,爹過去有什麼用?自取其辱罷了。”

宋國氣馬愉搶了他的光彩,雖說是弄虛作假,但自己敗在一個頑童手下,傳揚出去也不好聽,冷笑道:“來人,把他送交國子監,記下姓名籍貫,至少十年之內不許考取功名。”

第714章 了無牽掛第584章 院內雞冠花後發第777章 漢韓信第890章 籃子第375章 故人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668章 何以克當第389章 復仇第1241章 巡檢司第525章 距離第954章 美人師妹第994章 絕對服從第1066章 天際舒雲卷第409章 劉御史第720章 假舉人第590章 **賊第105章 凝雪第605章 認親第996章 醫患糾紛第412章 嬌容奇異第1106章 臭味相投第31章 再逆轉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214章 冷酷無情大丈夫第947章 交情第1061章 一粟園第45章 拜年第1134章 成我之情第1223章 花能開幾日?第24章 風騷第95章 考試第1035章 梅花雖好,不如荷露第778章 勘察第243章 傳奇海盜第266章 多事之秋第412章 嬌容奇異第712章 宗族第816章 革新黨第790章 結黨謀反第999章 禮教第906章 一片美人香和第542章 英雄救美第185章 集體出走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892章 男人的通病第1132章 隨風而逝第639章 隔牆送影第346章 猛哥帖木兒第250章 禽獸第16章 貴客第593章 請客第1259章 是有一點第719章 銀子是什麼顏色?第393章 外室第48章 壞消息第648章 衝突第898章 再再娶第209章 不解風情第1028章 反叛第192章 窺玉第619章 以貌取人第836章 八格牙路第267章 穿越不是罪第216章 劉伯溫第二第1126章 宦海第504章 敦倫之禮第553章 不白活第301章 神機營第846章 沉醉東風第841章 漢家寨第206章 朱巧巧的左膀右臂第526章 大年夜第820章 三代牽絆第435章 底線第933章 人走茶涼第1282章 掃晴娘第382章 海洋第962章 賣身書童第59章 上元夜第50章 瑣事第395章 後患第232章 古代夜場也瘋狂第1113章 含冤第1060章 虛僞和無奈第277章 再見朱元璋第1026章 招搖第740章 遠走高飛第272章 翠雲進宮第296章 勝利天平第749章 南拳北腿的鼻祖第197章 猜測第1227章 紅香紙第67章 賀新年第957章 雲南官報第781章 明朝的羣體事件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790章 結黨謀反第1135章 誤打誤撞第554章 蓮華庵
第714章 了無牽掛第584章 院內雞冠花後發第777章 漢韓信第890章 籃子第375章 故人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668章 何以克當第389章 復仇第1241章 巡檢司第525章 距離第954章 美人師妹第994章 絕對服從第1066章 天際舒雲卷第409章 劉御史第720章 假舉人第590章 **賊第105章 凝雪第605章 認親第996章 醫患糾紛第412章 嬌容奇異第1106章 臭味相投第31章 再逆轉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214章 冷酷無情大丈夫第947章 交情第1061章 一粟園第45章 拜年第1134章 成我之情第1223章 花能開幾日?第24章 風騷第95章 考試第1035章 梅花雖好,不如荷露第778章 勘察第243章 傳奇海盜第266章 多事之秋第412章 嬌容奇異第712章 宗族第816章 革新黨第790章 結黨謀反第999章 禮教第906章 一片美人香和第542章 英雄救美第185章 集體出走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892章 男人的通病第1132章 隨風而逝第639章 隔牆送影第346章 猛哥帖木兒第250章 禽獸第16章 貴客第593章 請客第1259章 是有一點第719章 銀子是什麼顏色?第393章 外室第48章 壞消息第648章 衝突第898章 再再娶第209章 不解風情第1028章 反叛第192章 窺玉第619章 以貌取人第836章 八格牙路第267章 穿越不是罪第216章 劉伯溫第二第1126章 宦海第504章 敦倫之禮第553章 不白活第301章 神機營第846章 沉醉東風第841章 漢家寨第206章 朱巧巧的左膀右臂第526章 大年夜第820章 三代牽絆第435章 底線第933章 人走茶涼第1282章 掃晴娘第382章 海洋第962章 賣身書童第59章 上元夜第50章 瑣事第395章 後患第232章 古代夜場也瘋狂第1113章 含冤第1060章 虛僞和無奈第277章 再見朱元璋第1026章 招搖第740章 遠走高飛第272章 翠雲進宮第296章 勝利天平第749章 南拳北腿的鼻祖第197章 猜測第1227章 紅香紙第67章 賀新年第957章 雲南官報第781章 明朝的羣體事件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790章 結黨謀反第1135章 誤打誤撞第554章 蓮華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