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抽捐

李知府返回衙門,各路人馬紛紛回來,總共拿到了十一人,逃走了三人。

幸得首犯未曾漏網,又拿到了同黨道士三人,廟祝一人,一共拿到了一十五個。

十五人無疑是個大團夥,陳勝吳廣也不過十來個帶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李知府不勝之喜,這下子破獲了驚天大案。

本來想立時審問,不料從省城派來了一位官員,前來拜會,說奉了公事須得當面一談。

李登一看名帖,寫着“愚弟衛高頓首拜”幾個字,曉得他是都轉運鹽使司的從四品同知,也是兩位布政使大人面前的紅人,與鹽運司的都轉運使沾點親戚,是以不敢怠慢,立刻叫門子請。

二人寒暄過後,衛高說道:“此番前來,系奉了諸位大人的公事。因現在稅賦短缺,不但本省有些大事,如開學堂,興修水利等等急缺銀兩,還有明年送往京師的稅銀糧食總不能少於往年。想湖南本是最苦的省份,所以上頭的意思,一定要辦一個城門捐,一個橋樑捐,這個原是兄弟上的條陳,無論府城縣城,有一個城門便設立一個捐局,凡進進出出,在這城門走過的人,只要他所帶之貨價值一百文錢,就抽他十文。”

李登倒吸一口涼氣,此等隨意設置苛捐雜稅要是擱在洪武年,那可是全省官員要被剝皮的大罪,就是現在也不是什麼好事,上頭難道瘋了不成?這要是傳揚出去?

衛高不緊不慢的解釋道:“事出緊急,到年底也就完事了。想想湖南也有好幾十座城池,城門是最熱鬧的地方,進進出出,一天怕不有上萬之人,這個捐款也就大有可觀了。至於橋樑捐,是一道橋設一個捐局,捐款照着城門捐一樣。

不知貴府以及城鄉遠近。共有多少座橋樑,須得責成里長詳細查考,不得被他們隱匿,而城門是用不着查考的。”

既然是上頭的指示。李登自是認爲責無旁貸,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自己只是奉命行事,忙問道:“捐局?哦,那幾時開辦?”

衛高說道:“兄弟此來,不能太過耽擱,多則兩天少則一天,把事情弄停當就要動身回去。此番出來巡查各府,已有十幾天了,衙門裡事情很多。偶然偷空出來,實屬不容易。”

“那又何必勞動大駕?”李登笑道:“隨便派個人來,照着老哥定下的章程,定期開辦,豈不省事?”

衛高說道:“這事既然是兄弟上的條陳。我是首創之人,將來還想上頭保舉,是以豈能不自己親自走一圈?”

“也是。”李登點點頭,“那照此看來,馬上就要開辦的了。”

“早則十月初一,晚則十一月初一,時間只有兩三個月。”衛高解釋道。

李登問道:“要用多少人?”

衛高說道:“條陳上說的明白。每府每縣,上頭各派一人爲總辦,府城加府尊爲會辦,縣城加縣令爲會辦,總辦、會辦不支薪水,收下來的捐錢。準其二八扣用。比如貴府三個月若能捐十萬兩,可以扣下二萬,作爲地方上的額外開支。呵呵!李大人,本官上了這個條陳後,那些候補官員們。個個稱頌兄弟,一府一個,一縣一個,馬上就添出了幾十個名額,所以這些候補官比兄弟還急切十倍,巴望着此事成功。”

李登明白過來,怪不得布政使司會同意這個餿主意呢,敢情是一幫人在大力推動,眼看就要過年了,人人都想趁機大撈一筆。

他也不禁說道:“不要說候補諸君感頌大人,就是下官等,誰不想多兼一個好差事?飲水思源,都乃大人所賜。”

衛高笑呵呵的道:“不但此也!條陳上還說明了,無論何處捐到三萬,總辦、會辦俱得一個功勞,有六萬便是一個大功。如果大人能捐二十萬,不妨先報十八萬,那麼就是三個大功,那兩萬不妨留到下一年,若來年能堅持下去,妥妥又是一個大功。條陳上寫得清清楚楚,不到三萬不算,譬如做買賣抹掉零頭一樣,即使來年不辦了,也犯不着送上去不是?大人與我乃是知己,所以知無不言,若是別人,這裡頭的竅妙,就算拜在我門下,我也決不肯講出來的。”

李登怦然心動的問道:“倘有三個大功,這個怎麼保法?”

“哈哈!”衛高笑道:“第一,保過三年任期;第二,再保一個送部引薦,夠了吧?”

“夠了!夠了!”李登心中大爲驚喜,此事又有財發,又有官升,正是天下第一得意之事。想起剛纔拿到的一干叛逆,即使罪名坐實了,頂多有個保舉,然而也未必有如此之優,而且沒有財發,哪裡比得上此等名利兼收,一舉兩得的美事?

當下李登鄭重其事的道:“大人此來,只有一兩天的耽擱,下官須陪着大人,把此事商議妥當,並親自去各城門查看一遍,把設局的地方也看明白,將來大人回去也有個交代。一等下來總辦,便可馬上開始,大人儘管放心,下官沒有不盡心的,況且這也是自己的前程所繫。”

衛高滿意的道:“如此甚好。”

李知府也顧不得人犯了,命把道士廟祝關在縣衙,其餘十一個讀書人關在府衙捕廳,等過幾天再行審訊。

衛高冷眼瞧着,笑道:“大人真乃能者多勞,公務繁忙得很。”

李知府假模假樣的嘆一口氣,說道:“也不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盡我的職守罷了。我這人素來喜歡未雨綢繆,等到出了事情,學他人袖手旁觀?萬萬沒有這種好耐心。”

衛高說道:“如今很多官員,都把知府看得清閒,像大人如此爲朝廷盡心盡力的辦事,真真難得了。下官的脾氣和大人一樣,每天總要想點事情出來做做纔好,不然坐着難受。”

“對,正是如此,我輩豈能尸祿素餐?”李登一拍大腿,當下二人言語投機。不到一天,彼此拜了把子換了命貼,臭味相投便稱知己,竟成了你好我好的異姓兄弟。

說起來此事有些原因。這些年,公侯都督多有讓家人子弟販賣私鹽官鹽之事,加上到處減免稅賦,以至於有些省份的稅賦總額銳減三成之多,內陸省份畢竟比不上沿海省份,依靠海上貿易和方興未艾的工廠作坊,稅賦只見多而不見少。

內陸省份的礦業以及鹽鐵茶等,也大多集中在王府權貴,地方豪強和皇宮派下來的宦官手裡,是以有些省份的官員見不得治下日漸增多的外地商賈。衝擊本地的小作坊,就想出了雁過拔毛的主意,也算是明朝的地方保護主義了。

湖南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臨江西,西接渝貴。南毗兩廣,北連湖北,四方必經之地,經過衛高的建言,兩位布政使覺得可以試試,若不行就徹底取締,反正只是個權宜之計。

問題是承宣布政使司不僅僅管着湖南。也管着小半個廣東,全名湖廣佈政使司,左布政使傅大人主要是治理廣東一帶,而管着永順等四府一州一司的乃是右布政使,年過大人六旬啥事不管,人送外號‘不倒翁’。

政務往往就是這樣。中央下達的政令本是出自好意,但基層卻有

意曲解其意,結果荒腔走板,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衛高只想着多收取稅賦,給自己撈取政治資本。就把不該執行此策的永順圈了進來,併爲此提出了二八分賬的餿主意,又設立了衆多名額和獎勵制度,以調動官員們的積極性,至於百姓死活誰管?

到了李登這一級,更加的一心一意,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抽捐上頭,衛高想不到的地方,他都給想到了,額外又添加了許多條款,以動員下面官吏的積極性,等到了縣一級,自然又巧立了一些名目,如此層層加碼。

倒是如此一來,李登把懲辦叛黨一事淡了下來,就和前任王賢一樣,扔在牢裡不聞不問。也因此那些讀書人不至於斯文掃地,收押總比判了逆黨的好,有趣的是,衛高還要算他們的大恩人呢,但是此案一日不結,他們就一日不能出來,連累家屬苦不言堪,那幾個逃走的,亦一日不敢回城。

路上的徐灝正是爲此而來,他是收到了礦師和商人們的信,提到了湖南打算到處設置關卡,對商人來說,最是深惡痛絕不過了。

此事可怕在不但一干候補官員大力贊成,迫使兩位布政使下定決心,罔顧朝廷最近三令五申不得任意加稅的約束,甚至連湖廣道的巡察御史們都集體失聲了。

對此徐灝深感無力,想朱元璋起初是十分禮敬官員的,最早哪有什麼剝皮,六十兩銀子即處死的狠辣。大明立國之初,俸祿按照物價絕對是高收入,不是發銀子寶鈔,而是發佈帛和糧食,並專門設立了種種福利制度。

朱元璋每年都會苦口婆心的奉勸官員要廉潔奉公,各地的稅賦都不高,除了杭州某幾個地方除外,鼓勵人口繁衍,人頭稅入城稅等等一概沒有,還要幫助家家戶戶種植桑樹,指導農業。

早些年朱元璋極少殺戮官員,反而非常禮遇,可即使如此,卻一連發生多起地方大肆橫徵暴斂之事,比如從南方運抵金陵的糧食,每運抵二石大米,路上的消耗竟高達八石,這可是金陵不是北方,可想而知地方上是如何的上下其手,層層盤剝。

深感失望的朱元璋個性又極端,最終忍無可忍,索性由此開始了一茬又一茬的砍腦袋運動,你們越是貪婪我就越要大殺特殺,到底看看你們的手快,還是劊子手的刀快。

連朱元璋在世之時,尚不能禁止官吏大面積的貪污,而朱高熾和徐灝這一對組合,可想而知會如何了,朝廷的三令五申,大概出了京城就是個屁,砰的一下就沒了。

吏治敗壞的速度之快,遠超出人的想象,何況這本是官員位於人上人,百姓如豬狗的時候,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想要官吏不貪,純屬天方夜譚。

那麼怎麼能控制貪腐呢?徐灝不知道,他認爲這貌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寒風索索,站在船頭的徐灝露出一絲嘲笑,殺,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殺卻是最痛快淋漓的解決方式,滾你孃的利害關係,就算把大明朝殺垮了,那又能怎麼樣?

貌似在殺人上頭,徐灝與老朱同志父子,堪稱一脈相承!

第810章 三角第688章 接風第458章 大度第331章 激戰白河溝第818章 紅**奶第857章 太子妃第1053章 真相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148章 失蹤第640章 精盡人亡第140章 沐春第131章 丫鬟的野望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353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968章 苦肉計第904章 年關第208章 騷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768章 遺老遺少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272章 翠雲進宮第501章 做客第98章 酸梅湯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242章 深不可測的男人第428章 南洋第1170章 聽琴吟第536章 洞洞洞洞洞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967章 兩個版本第48章 壞消息第806章 王八官第397章 敗家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699章 紅而光第472章 難堪第578章 體統第472章 難堪第699章 紅而光第1090章 瞞第152章 心腹第598章 心去意難留第33章 三爺第426章 人命官司第177章 趕出家門第244章 美女百花第538章 也是第55章 眼光第1225章 事成第509章 石女第436章 三佛齊第134章 奉旨出京第33章 三爺第1221章 商量第1109章 樹欲止而風不靜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144章 雷霆第622章 彎腰第1111章 神仙日子第543章 煞氣第202章 野鴛鴦第257章 替天行道第170章 爲人爲己第1200章 鬧洞房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967章 兩個版本第902章 等候第1244章 雨天第194章 馬政第584章 院內雞冠花後發第960章 大勢所趨第575章 算打臉麼?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307章 脂羶同氣第5章 問安第302章 都督徐灝第83章 產業第789章 迅猛第1289章 儂自尋歡去第832章 童年第731章 看戲第501章 做客第79章 想搬家了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1274章 湊趣第1014章 爲義犧牲第521章 恨不逢時第1241章 巡檢司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1086章 情詩第1090章 瞞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949章 春城第469章 賽秦淮第1038章 慶功宴第1299章 美夢成真第223章 如意坊第210章 臘梅蠟梅第1173章 先喜後悲第407章 打搶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
第810章 三角第688章 接風第458章 大度第331章 激戰白河溝第818章 紅**奶第857章 太子妃第1053章 真相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148章 失蹤第640章 精盡人亡第140章 沐春第131章 丫鬟的野望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353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968章 苦肉計第904章 年關第208章 騷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768章 遺老遺少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272章 翠雲進宮第501章 做客第98章 酸梅湯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242章 深不可測的男人第428章 南洋第1170章 聽琴吟第536章 洞洞洞洞洞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967章 兩個版本第48章 壞消息第806章 王八官第397章 敗家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699章 紅而光第472章 難堪第578章 體統第472章 難堪第699章 紅而光第1090章 瞞第152章 心腹第598章 心去意難留第33章 三爺第426章 人命官司第177章 趕出家門第244章 美女百花第538章 也是第55章 眼光第1225章 事成第509章 石女第436章 三佛齊第134章 奉旨出京第33章 三爺第1221章 商量第1109章 樹欲止而風不靜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144章 雷霆第622章 彎腰第1111章 神仙日子第543章 煞氣第202章 野鴛鴦第257章 替天行道第170章 爲人爲己第1200章 鬧洞房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967章 兩個版本第902章 等候第1244章 雨天第194章 馬政第584章 院內雞冠花後發第960章 大勢所趨第575章 算打臉麼?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307章 脂羶同氣第5章 問安第302章 都督徐灝第83章 產業第789章 迅猛第1289章 儂自尋歡去第832章 童年第731章 看戲第501章 做客第79章 想搬家了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1274章 湊趣第1014章 爲義犧牲第521章 恨不逢時第1241章 巡檢司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1086章 情詩第1090章 瞞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949章 春城第469章 賽秦淮第1038章 慶功宴第1299章 美夢成真第223章 如意坊第210章 臘梅蠟梅第1173章 先喜後悲第407章 打搶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