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

{當時能夠制止這場悲劇發生的,或許只有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但這位在張居正生前給予其無限信任和支持的老太太,在“倒張”事件中不見其人,也不聞其聲。}

{怎一個唉字了得。}

{張居正所有財產查抄變賣後加起來,大約是二十幾萬兩白銀,不到嚴嵩的二十分之一。}

{但至此,張居正全家家破人亡。}

{朱翊鈞曾對張居正承諾“只看顧先生的子孫”,真是悲諷。}

……

大漢·宣帝時期

“寡恩。”

劉病已知道老劉家的皇帝也寡恩,但除了某一位不能指名道姓可就是喜歡發豬瘟的皇帝以外!

老劉家還是講一下基本底線的。

其餘不說,張居正爲國任事十年,縱有過錯,也還不至於落到老母幽囚、弱子投繯的地步!

更何況要開棺戮屍?!

哪怕是通敵叛國謀反也不過如此了……

……

炎漢·靈帝時期

殿內衆人想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因爲這個結果很難不去聯想霍家一事。

雖然其中區別甚大,可結果也大差不差。

“爲革除積弊,創建新政,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皇甫嵩也不知是想起什麼,開口感嘆着:

“受顧命於主少國疑之際,遂手攬大政。”

“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

“以此成君德,嚴考成,綜名實,核地畝,洵經濟之才也。”

“可惜禍蔭驂乘、威權震主,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

衆人聽得心裡不是滋味兒。

因爲他們想到了諸葛亮。

君德、名實、地畝、經濟。

至於威權……同樣權力大的沒邊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諸葛亮哪怕大權在握依然謹守君臣之道。

不以功耀自誇,不以年長爲倚。

而張居正則是操弄之權,鈐制太過。

衆人視線不由自主的看向劉備與曹操。

那麼問題來了。

所謂君臣相得,是不是要君臣合力促就呢?

他們可還記得荀彧是如何死的……

衆人心中計較着。

果然,還得是劉家天子!

下限最低也不過劉後主了。

突然好想好好圖治大漢啊!

……

季漢·懷帝時期

劉禪氣的渾身發抖!

他一邊擦着眼淚,一邊顫着嘴脣道:

“曠古奇聞……曠古奇聞!”

諸葛亮能想到張居正會被清算。

因爲新君親政後打擊貶斥乃至虐殺前朝重臣的事情其實在歷代屢見不鮮。

但只要不違背各種政治規則,大多能被時人所接受。

比方說宋高宗賜死張邦昌。

但張家的遭遇實在是人間慘案!

一場常規的抄家居然抄成了餓死十七人、長子被逼自盡的慘案!

霍家那是咎由自取,並且霍光的身後榮譽依然在身。

“爲什麼?他爲什麼對功勞蓋世的張居正居然如此恨之入骨?”

劉禪實在想不明白。

多好的大臣啊!

能幹活能治國,還能教人!

妥妥低配相父!

祭由寡人不好嗎?總想着親政幹嘛!多累啊!

“竟以爲罪該斷棺戮屍!”

“不白之冤!”

“不白之冤啊!”

劉禪生氣了!

他以爲宋朝皇帝就夠過份了!

范仲淹、狄青、王安石、宗澤、岳飛,除了宋高宗那個龜兒子,其餘大臣也沒落得如此下場!

但明朝皇帝呢?

就不算朱元璋這位超綱的“神仙”

于謙、王越、張居正!

小宗澤!小霍去病!小相父!

全都冤辱沒身!牽過於家!

“天下怎會有如此險惡之人!”

“難怪你被挖墳毀屍!”

……

【沒有人知道,萬曆爲什麼爆發的這麼厲害。】

【但張居正十年苦心經營的功業擺在眼前,這是擦不掉的。】

【所以“倒張”成了一塊試金石,凡是張居正反對的,都要去贊成。凡是張居正贊成的,都要去反對。】

【朝堂上下,陣營對立,非此即彼,不被貼上“君子”的標籤,就是“小人”】

【萬曆將張居正罷黜的大批慵懶之徒全部復職,又將張居正時期事實證明相當能幹的一些文官武將放逐投閒。】

【一代名將戚繼光鎮守薊遼,十餘年間,蒙古騎兵不敢在他面前輕舉妄動。】

【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也就是張居正被褫奪諡號的前一個月,戚繼光被彈劾在北方無功因而調任廣東。】

【萬曆十三年,又被彈劾,從而去職返鄉。三年後抑鬱而終,時年六十歲。】

……

{評價歷史人物軍事成就的時候,除了戰績以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指標。}

{就是能夠提出新的非常重要的軍事思想和能夠以軍事手段實現極爲遠大的政治抱負。}

{元明清三代的第一流名將,可能也只有成吉思汗、徐達、戚繼光和孫承宗四人。}

{而作爲中國古代第一流的軍事家,戚繼光在二十年間平定南倭北虜的不世戰功,相較於他的兩點傑出貢獻甚至都不值得細說。}

{一是戚繼光的治軍思想已經完全進入了近代軍事理論體系階段。}

{長期脫產並進行規範軍事訓練。有着非常嚴明的等級指揮系統、裝備齊全、令行禁止,這都是近現代正規軍的體系。}

{並且戚家軍建設過程中還強調忠君愛國思想。}

{戚家軍的軍歌《凱歌》就是戚繼光治軍思想與做法的高度概括。}

{其次就是戚繼光意識到了熱兵器的作用並積極地加以完善利用。}

{雖然北宋以來屢屢有火器投入戰爭的記載,但是總的來說,火器還是以重炮攻城爲主,在野戰中使用較少。}

{但趁着西洋火器在嘉靖年間逐漸輸入中國的機會,戚繼光能跳出時代背景的限制,認識到火器的重要性,並積極加以改良和運用。}

{戚家軍成建制地使用鳥銃和虎蹲炮,在野戰中發揮了極佳的效果。}

{某種意義上講,戚家軍是一支逐步向熱兵器過渡的近代軍隊。}

{這樣的部隊去對付散兵遊勇一般的倭寇或者是組織結構非常原始的蒙古騎兵,實在是有些欺負人了。}

……

大漢·武帝時期

連一刻都沒有爲忠臣良將被清算的慘相而哀悼。

劉徹立刻想到的是如何打造一支護國之軍!

那就是……

“全編制的足額足餉並以極爲嚴苛的軍紀和訓練培養出一支護國之軍!”

“哈哈哈哈!”

劉徹放聲大笑!

“值了!”

“你這大明朝還是有點用的!”

“不,有用多了!”

“哈哈哈哈!”

衛子夫抱着懷中的小劉據。

母子倆面無表情。

這真是個天生的皇帝。

……

【替張居正說過公道話的潘季馴是治水大家,在“江陵柄政”時期受重用治黃河,此時也被勒令回家。】

【後來黃河氾濫,朝廷只好又將他請了出來。】

……

天幕上。

大明疆土面前,那道剛毅肅穆的高大身影消逝不見。

背對天下的皇帝緩緩轉身。

不似幼衝時的憨掬靈慧。

此時的皇帝似出籠猛獸。

雙眼中是無窮無盡的貪慾!

“砰!”

皇帝一手蓋在疆域上。

嘴角上揚。

……

【或許真的是被壓制太過。】

【萬曆親政後,被壓制的權力慾無所顧忌地得到釋放。】

【處理朝政時的口頭禪是:】

【“如今用人哪一個不是朕主張。”】

【“朕親覽章奏,何事不由獨斷。”】

【親操政柄後,萬曆花了很大的精力改變自己以往一切聽憑元輔與太后吩咐的形象,強調“事事由朕獨斷”】

【之後,他就把相當多的關注投入到“邊事”上去,力圖重振天朝雄風。】

【而國力的強盛也使他有可能施展其抱負。】

【因而,“萬曆三大徵”就成爲他最受讚許的政績。】

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65章 《南京條約》146.第142章 祖逖!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完本感言。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780章 天京事變!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605章 隆慶開關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614章 “奪情”“君臣”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150.第146章 晉安帝來了,劉裕也就不遠了。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432章 成吉思汗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83.晚八沒更。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619章 斫棺戮屍!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
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65章 《南京條約》146.第142章 祖逖!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完本感言。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780章 天京事變!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605章 隆慶開關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614章 “奪情”“君臣”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150.第146章 晉安帝來了,劉裕也就不遠了。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432章 成吉思汗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83.晚八沒更。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619章 斫棺戮屍!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