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

““嗯。”李明卿點頭,拍了拍陳佑的肩膀,轉身離去。

一直有人關注着這邊,陳李二人剛剛分開,劉熙古就過來了,當先就是一禮:“司禮。”

“是義淳啊!”陳佑笑着扶住劉熙古,擡眼尋找胡承約所在,正好和胡承約的目光對上。

兩人互相笑着點頭,陳佑收回目光,向着劉熙古輕聲道:“你這一過來,怕是胡德儉會有想法。”

劉熙古臉上神情未變:“總不能見到司禮卻當沒見到。”

這話着實叫陳佑從心底裡高興,只是他現在也做不了什麼,只能是拍着劉熙古的手背,感慨道:“且看這一次官家如何安排我吧。”

他和劉熙古沒說幾句話,當值的宦官就來宣佈朝會即將開始,在此等待的文武官員需要去宣政殿候着。

王樸代表一干人等應下,回首朗聲道:“我等且去罷!”

說罷甩開袖子跟在宦官身後朝宣政殿而去,其餘衆人連忙按照次序跟上。

陳佑這個檢校禮部尚書,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尚書,因此跟在正牌尚書後面。

入殿站定,陳佑眼觀鼻鼻觀心,仿若老僧入定一般動也不動。

很快,許久未曾在朝臣面前出現的趙元昌坐到了御座上,隨着一聲鞭響,閏九月的朔日朝會開始了。

首先是羣臣舞蹈,參政、同知以上官員在王樸帶領下問候聖體,周敬思和王樸先後出班奏事,之後政事堂樞密院諸人、各部府寺監主官依次奏事。

這些事情要麼已經在小朝會上達成共識,要麼沒有太多彎彎繞繞可以輕鬆解決,整場朝會波瀾不驚。

等這些人奏事完畢,身爲才入京的官員中身份最高的一人,陳佑率先出班陛見。

宣政殿內,在大多數中低層官員的注視下,陳佑高呼、舞蹈、長拜。

聽到趙元昌讓他起來的話語,陳佑高聲答謝,再拜而起。

立在原地,陳佑朝趙元昌看去,在接觸到趙元昌目光的一瞬間微微低頭移開視線。

很多人在等着,想知道官家會說什麼,好確定對待陳佑的態度。

像這種陛見陛辭的場合,有很多套無需更改直接使用的場面話,但皇帝本人也可以自由發揮。尤其這次陳佑不是正常回京,而是犯了錯被免職召回京城,其中差別可就大了。

彷彿過了很久,也好似才過一瞬,趙元昌的聲音響起:“撫州叛亂官民多有從賊,朕甚是不解,是時陳卿安撫江南,可否爲朕解惑?”

聽到這句話,許多人精神一振,來了!

陳佑稍稍停頓,躬身一禮:“回稟陛下,撫州之亂,其因有三。一乃撫州官吏之罪,以撫州從賊之地爲由,敲骨吸髓,盡顯酷厲。二乃臣之過,未能及時發現此事,致使撫州黎庶只得奮起一擊以求活命。三乃叛將之謀,撫州亂跡未顯時內間房已有消息傳來,然一小吏扣下消息致使臣一無所覺,雖其人身亡,亦不能使叛亂平息。”【1】

他話語間涉及到撫州黎庶,只有一句“奮起一擊以求活命”。而且他原本想說的不是這個,而是“效陳王奮起揮黃鉞”,幸好想到了這句話的隱喻意味,這才臨時收住改口。【2】

另外就是書史扣壓公文的事情,雖然他懷疑是梅鬆幹得,但是沒抓到證據不便明說,只好點出是內間房傳出來的消息。

總之陳佑這番對答,把七八成的責任都推給了撫州官吏和扣壓消息的小吏,他自己則只剩下一個失察之罪。

此時已經有中低層官員試圖駁斥陳佑來贏得趙元昌的注意了,但陳佑沒給他們機會,直接就掏出一份表文,高高舉過頭頂,朗聲道:“臣有愧於陛下信重,致使撫州亂起難平、黎民大傷,臣斗膽請辭檢校禮部尚書、保信節度使之職,歸家閉門思過!”

殿內君臣只有李明卿知道陳佑的打算,其餘人等,王樸這些早就歷練出來的也就罷了,那些經驗不夠多全都是面露驚愕。甚至有人忍不住和身邊同僚互相詢問自己是不是聽錯了,而引得反應過來的殿中御史到處維持紀律。

舉着奏章的陳佑一臉平靜,這是他和李明卿商量好的。相比於因過免職的陳佑,顯然還是李明卿這個樞密副使更值得保,爲了減少李明卿被放出京的概率,陳佑只能請辭歸家。

只是這樣一來,如果陳佑請辭被允許,李明卿的樞密副使也保不住,那真是虧了血本。

這是一場賭博。李明卿是出於保住權位而同意這個方法,陳佑卻是繼續借此試探趙元昌的想法。

陳佑低着頭,看不到趙元昌的臉色。

不知過了多久,宣政殿內安靜下來,趙元昌終於開口:“準。”

陳佑直起身子,將手中奏章交給走到跟前的宦官張德鈞,然後朝趙元昌行禮:“謝陛下!”

禮畢,退回原位。

在他之後除了一個五品武將單獨陛見,其餘低級官員全都是在殿外集體行禮,然後宦官傳達趙元昌的撫慰話語。陛辭諸官也是如此,大多是在庭院,更高一點到階前,只有少部分人才會進入宣政殿。

朔日朝會到此結束,陳佑走得比較慢,他在等待趙元昌召他單獨問對。經過多次試探,他覺得趙元昌應該不會要了他的命,單獨召見也就沒什麼危險,反而能更好的揣測趙元昌的想法。

然而直到他走出皇宮也沒等來喊他的宦官,站在左掖門外回首看了一陣皇城,不出意外他短時間內是不會再來這洛陽宮了。

“陳將明似有不平意。”

同明殿內,趙元昌翻看着陳佑的請辭表,對坐一旁的王樸如是說。

王樸語氣中帶着些不滿:“這個陳將明得了些功勞就有些忘乎所以了,必須要好好打磨一番!”

聽他這麼說,趙元昌笑了笑,將請辭表合上,示意身邊宦官遞交給王樸,同時對王樸道:“文伯你出面安撫,免得旁人趁機攻訐。”

王樸收下奏章,低頭稱是。

此事略過,趙元昌又問:“文伯可曾考慮過何人能接掌樞密院?”

這是要讓王樸從西府轉到東府,名正言順地執掌朝政。

王樸對此早有預料,神態不變地拱手回答:“官家可擇一邊將主持院事,竇伯菁可入樞府。”

邊軍大將調入京中任樞密使,竇少華這個剛剛立下大功的將領進入樞密院牽制,同時趙元昌也可以把兩處兵馬交給自己更信任的將帥。

至於限制武將的權力,王樸也有想法:“焦成績也可入兩府,兵部和樞密院的職責當儘快析分清楚。”

把現在的武將尚書調走,讓文官任兵部尚書,同時從樞密院劃拉部分關鍵權力到兵部去。

“開封重地不可無人,馬無染可爲留守,當擇一刺史、尚書卿替之。”

繼續朝樞密院裡面塞文官。

趙元昌稍稍考慮,便頷首道:“如卿所言。”

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
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