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

這張牌,就是“反重力場技術”。

二零五六年六月三十日,黃瀚林第一次召開東方同盟首腦秘密會議,要求他國首腦單獨參會,由中國安排翻譯。

在這次會議上,黃瀚林首次承認,中國已經掌握反重力場技術,達到了實用程度,並且已經制造出了相關產品,還進行了實戰測試。

毫無疑問,這纔是真正的王牌。

當時,四十名他國首腦全都驚呆了,甚至覺得黃瀚林在吹牛。

只是,沒有哪個首腦會懷疑黃瀚林,因爲早就有傳言,中國在美國本土戰場上投入了一種數千噸級的飛行平臺,而這種平臺上沒有任何常規推進系統,幾乎所有國家的情報機構都獲得了類似的消息。

當然,黃瀚林表示,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爲各國首腦進行現場演示。

這下,新的問題出來了:這項技術可以轉讓嗎?

要知道,跟反重力場技術比起來,可控聚變技術根本不值一提。

即便是最沒有科學頭腦的政治家,也非常清楚的知道,真正能夠改變人類文明的,就是反重力場技術。

那麼,中國願意把這種能夠造福全人類的技術拿出來分享嗎?

黃瀚林沒有提到與分享有關的話題,而是趁着各國首腦都有點頭腦發熱,提出了一個非常宏偉的計劃:建造國際空間站,並且在此基礎之上,向外層空間移民,在月球、火星等星球上建立殖民地。

爲了說服各國首腦,黃瀚林請出了一個重量級人物:陸雯。

對於這位‘女’上將,各同盟國首腦都不陌生,因爲他們首先知道陸雯是牧浩洋的妻子,而牧浩洋是誰,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其次他們知道陸雯是中國軍方的首席科學家,而且是唯一的科技上將。能夠在科技崗位上獲得上將軍銜,絕對不是等閒之輩。最後,他們還知道陸雯一直在從事秘密科研工作。

當時,所有首腦都知道,陸軍搞的就是反重力場技術。

陸雯親自出面進行技術說明,各國首腦就更容易接受了。

按照陸雯的說法,反重力場技術將徹底改變人類文明,除了改變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外,最大的用途就是宇航,因爲反重力場技術是迄今發現的最有效的宇航推進技術,能夠使宇航變得跟飛行一樣簡單。

從技術層面上講,反重力場技術在宇航中所做的貢獻,就是把推進效率提高到了一個傳統手段所無法企及的高度上,與可控聚變核技術結合之後,宇航活動將成爲一種價格低廉的正常行爲。

價格到底有多低廉呢?

在電價幾乎爲零的情況下,航天發‘射’的價格在理論上也能降到零。

當然,這只是理論。

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建造超級空間站、向外層空間移民、殖民月球與火星,將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隨後,黃瀚林拋出了一根巨大的胡蘿蔔:與盟國共建空間站,共同開發太空資源。

說白了,在政治家眼裡,宇航有沒有意義,不是看誰首先登上火星,而是看登上火星有多大的價值,特別是經濟價值。要知道,如果沒有經濟價值,那麼耗費巨資進行的宇航活動就只有宣傳意義。在中美冷戰期間,這還多少有點政治價值,畢竟這能夠證明在宇航技術上超越了對手。可是隨着大戰結束,美國徹底戰敗,中國連打冷戰的對手都沒有,沒有經濟基礎的宇航活動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所幸的是,宇航活動絕對有經濟基礎。

別的不說,可控聚變核電站的主要燃料是氦3(此後就變成了重氫與超重氫),而氦3在地球上的儲量非常少,提煉難度也非常大,而在月球上有幾乎取之不盡的氦3,且富積度比地球高得多。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降低宇航成本,到月球上開採氦3就是一項獲益巨大的經濟活動。

別忘了,黃瀚林已經承諾轉讓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建造技術。

這下,別說其他盟國,連歐洲聯邦都動心了。要知道,如果能夠獲得中國提供的可控聚變核技術,再加上到月球上開採氦3,人類文明等於擁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能源,經濟利益有多麼巨大,誰都想得到。

問題是,建造國際空間站,以及到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按照黃瀚林所說,這是一筆連中國都承擔不起的鉅額開支,不然他也不會在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提出來。

說得直接一些,需要盟國齊心協力。

這下,債務問題就被牽扯出來了。

黃瀚林的提議是:中國提供技術,各盟國根據本身的工業基礎,提供相關幫助,並且根據所做的貢獻分享國際空間站、月球殖民地、乃至火星殖民地的使用權,而各國必須承諾減免中國的債務。

當然,不是直接減免,而是直接把債務轉化爲宇航活動的經費。

看上去,這是中國在出錢搞宇航活動,因爲各個盟國實際上是通過減免中國的債務,在宇航活動中獲得一席之地。實際上,這就是盛世平規劃的全球金融秩序,即欠下的債務讓中國主導了全球金融秩序。到時候,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或者是‘私’人,在宇宙大開發中所獲得的利益,都是由所持債務決定的。結果就是,如果哪個國家想獲得更多的好處,要做的就不是讓中國償還債務,而是想方設法的增加所持的債權,因爲債權本身,就是他國利益的根本保證。

當然,要玩這種金融手段,必須有一個前提,即生產力大爆發。

準確的說,是人類人民的生產效率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上,致使人類文明的總體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由提高的生產力來抵償戰爭期間欠下的鉅額債務。如果生產力沒有提高,那麼任何金融手段都無法從根本解決債務問題,必然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最終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

這一點,歷史早就證明了。

比如在一九二九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遺禍,其根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欠下的鉅額債務。又比如,西方國家在二十世紀七零年代爆發的經濟危機,也可以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禍,因爲其根源就是布雷默頓森林體系瓦解,而該體系就是爲了應對二戰債務所產生的;說得直接一些,該體系只是把嚴重經濟危機到來時間推遲了二十多年而已。

所幸的是,歷史不會重演。

不管是可控聚變技術、還是反重力場技術,都極大幅度的提高了人類文明的生產力,只需要五年、最多十年,生產力大爆發所帶來的超幅增長就能抵消戰爭造成的巨大損失,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

可以說,中國不是沒有償還債務,只是沒有直接償還債務,而是通過技術手段,以提高生產力的方式,償還了債務。

事實上,這也是盛世平的金融戰略中最基本的部分,即中國必須償還債務,也只能通過技術手段償還債務。

別忘了,盛世平不但是可控聚變技術的專利所有人,還是反重力場技術的投資者,因此他早就知道,這兩項至關重要的科學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文明,也將幫助中國走出戰爭困境。

只是,盛世平是中國人,他首先考慮的是國家利益。

結果就是,他的金融戰略計劃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中國成爲戰後世界的金融霸主,通過金融來控制全世界。

經過兩天的閉‘門’討論,東方同盟國集團首腦最終達成一致。

其他國家以所持中國的債權爲支付手段,參與由中國主導的宇航工程,並且按比例分配宇航工程所獲利益。在金融方面,中國發行的債券將分階段轉換爲貨幣,並且成爲戰後國際金融領域的唯一流通貨幣。

爲此,中國隨後發行了以戰爭債務爲基礎的“中元”,最終取代了人民幣。

當然,並非所有盟國都支持這麼做,歐洲聯邦就堅決反對。

最終,歐洲聯邦與中國解除同盟條約,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歐洲聯邦不願意承認中國貨幣的霸主地位。

當然,這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七月三日,黃瀚林在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提出了本次大會的核心議題:接受美國投降的方式。

黃瀚林再次重申,美國只能無條件投降。

當然,這個議題絕對不簡單,因爲希望美國無條件投降的國家並不多,大部分國家都希望通過談判的方式讓美國投降。

原因很簡單:讓美國無條件投降,就意味着美國不會遭受經濟上的懲罰了。

說得直接一點,無條件投降中,肯定不包含讓美國支付戰爭賠款的部分,因爲賠款本身就是談判內容,而無條件投降不需要談判。

當時,伊朗等國依然堅持應該讓美國支付戰爭賠款。

這次,黃瀚林沒再客氣,明確無誤的指出,讓美國支付戰爭賠款,不符合中國、也不符合同盟集團的利益,而且美國沒有能力支付戰爭賠款,國際社會也不可能把擁有數億人口的美國排除在外。美國會受到懲戒,比如必須解除武裝、必須‘交’出戰犯、必須向所有戰爭受害者道歉,但是要想在戰後建立起永久穩固的和平,就不能侮辱美國,更不能把美國當成三流國家看待。

到此,之前一個被黃瀚林避開了的問題,再次出現了。

第198章 追趕第7章 鋼鐵鯊魚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67章 全面動員第51章 護身符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64章 孤注一擲第34章 矯枉過正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63章 全力以赴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5章 預判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4章 反擊第15章 預判第24章 昏了頭第153章 關鍵日第39章 投送力量第63章 朋友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4章 伏擊戰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0章 混戰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77章 針鋒相對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74章 迴歸第95章 情報第112章 和平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章 離弦之箭第63章 卸甲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章 新崗位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30章 周旋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6章 窗戶紙第1章 關鍵人物第62章 頭號王牌第98章 戰略轟炸第24章 空中打擊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8章 倒計時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12章 和平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5章 宣戰第3章 演習第45章 深海猛龍第1章 棄武從文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3章 本性難移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55章 積極外交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32章 臨界點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86章 膠着第26章 威逼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9章 本質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2章 四個小時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15章 光復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7章 小國海軍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8章 千鈞一髮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6章 暗藏殺機第43章 南亞明珠
第198章 追趕第7章 鋼鐵鯊魚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67章 全面動員第51章 護身符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64章 孤注一擲第34章 矯枉過正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63章 全力以赴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5章 預判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4章 反擊第15章 預判第24章 昏了頭第153章 關鍵日第39章 投送力量第63章 朋友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4章 伏擊戰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0章 混戰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77章 針鋒相對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74章 迴歸第95章 情報第112章 和平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章 離弦之箭第63章 卸甲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章 新崗位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30章 周旋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6章 窗戶紙第1章 關鍵人物第62章 頭號王牌第98章 戰略轟炸第24章 空中打擊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8章 倒計時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12章 和平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5章 宣戰第3章 演習第45章 深海猛龍第1章 棄武從文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3章 本性難移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55章 積極外交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32章 臨界點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86章 膠着第26章 威逼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9章 本質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2章 四個小時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15章 光復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7章 小國海軍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8章 千鈞一髮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6章 暗藏殺機第43章 南亞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