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擔憂

.早在發現第三護衛羣進入東海的時候,楊禹方就建議進行空中打擊。

只是,當時的幾個特殊因素讓騰耀輝否決了他的提議。

一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意圖不明,如果集中力量打擊第三護衛羣,而聯合艦隊又殺入東海,必然會對艦隊決戰造成影響。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第三護衛羣擔任佯攻,日本空中自衛隊就能用少量戰鬥機牽制住中國空軍的多數戰鬥機,然後在主攻方向上,也就是聯合艦隊這邊集中優勢兵力。爲了在艦隊決戰中取勝,肯定有必要保留航空兵主力,而不是浪費在次要戰場上。

二是第三護衛羣進入東海後,“海龍”號沒有跟上去,而白天的太陽黑子爆嚴重影響了預警機的作戰使用,所以當時並不清楚第三護衛羣的具體行蹤,在天黑後起飛的電子偵察機也沒能截獲第三護衛羣發出的信號。因爲東海整體上北寬南窄,如果第三護衛羣靠着沖繩羣島南下,預警機必須前出到離本土五百公里處,才能監視整片海域,而在這裡極易遭到日本戰鬥機攔截。

最後,也有騰耀輝的一點私人想法,即第三護衛羣靠近後,要麼讓周渝生指揮的潛艇去收穫戰果,要麼讓第二艦隊轉向迎戰。在艦隊與潛艇參戰之後,再出動航空兵,奪取局部制空權。

事實上,當時商定的結果也是如此。

即在確定了第三護衛羣的行蹤之後,由航空兵奪取局部制空權,驅逐伴隨第三護衛羣活動的反潛巡邏機,讓潛艇出擊。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軍的作戰壓力。

按照這套作戰計劃,在六月二日凌晨一點之前,只有周渝生調整了潛艇部署,擴大了釣魚島北面的潛艇巡邏區域,把陪伴東海艦隊作戰的那艘093級攻擊核潛艇派上去,充當對付第三護衛羣的主力。

當時,楊禹方把重點放在了聯合艦隊上。

凌晨一點左右,也就是在收到“海龍”號報告後大約四個小時,隨着當晚的第四次戰術偵察情報到手,騰耀輝改變了戰術安排。

牧浩洋的判斷沒有錯,擔任佯攻的不是第三護衛羣,而是聯合艦隊。

到這個時候,聯合艦隊不但沒有加速,反而調整了航線,沒再奔向釣魚島,而是在沖繩西面大約一百公里處轉向北上。

即便只是戰術轉向,比如發現中國空軍的戰術偵察機之後,故意轉向麻痹對手,聯合艦隊也不可能在第三護衛羣之前到達。

當然,得有一個前提條件,即第三護衛羣仍然以三十節的速度衝向釣魚島。

只要證明了這一點,就能肯定牧浩洋的判斷準確無誤。

更重要的是,能夠由此推斷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目的。要知道,此時東海艦隊已經越過了釣魚島。如果第三護衛羣沒有調整航線,那麼其襲擊對象就不是東海艦隊,而是後面的第二艦隊。

日本海上自衛隊爲什麼要襲擊第二艦隊?

騰耀輝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讓楊禹方安排偵察機,儘快確定第三護衛羣有沒有像牧浩洋判斷的那樣,直接殺向釣魚島。

當然,在執行命令的時候,楊禹方肯定得考慮到其他情況。

偵察機起飛後,海航的兩架kj-200也緊急出動,在空軍提供的八架j-20的陪伴下向東海腹地飛去。

因爲kj-200的巡航速度不到七百公里,所以不用急着派遣制空戰鬥機。

考慮到,mig-31是純粹的戰術偵察機,只配備了航空照相機,原配的火控雷達早就被拆掉了。即便沒有拆掉,這種用來攔截高空高速轟炸機的雷達也不具備對海搜索能力,在偵察中派不上用場。

楊禹方隨後又派出了四架j-11c,用來擴大戰術偵察範圍。

不管怎麼說,j-11c的速度比kj-200快得多,而且在使用火控雷達時,能夠搜索前方一百二十度區域內、二百五十公里範圍內的海域。如果第三護衛羣以防空編隊航行,探測距離還能增加幾十公里。

更重要的是,j-11c在執行戰術偵察任務的時候,能夠全程超音速飛行。

使用117s發動機後,j-11c在攜帶兩具大型副油箱與一具航空偵察吊艙的時候,起飛推重比超過一。在用掉了副油箱裡的全部燃料、拋掉副油箱之後,j-11c能以一點三馬赫的速度巡航飛行。如果有必要,可以用內部油箱裡的燃油以兩馬赫的速度飛行一千一百公里左右。

對於偵察半徑大概爲八百公里左右的任務來說,基本上可以確保全程超音速飛行。

這樣一來,j-11c能在四十五分鐘之後發回確切情報。kj-200起飛之後,需要一個小時到達戰區,還要十五分鐘進行搜索。

在高強度交戰中,半個小時的意義非常重大。

只是,在此之前,楊禹方就收到了kj-200發來的消息。

雖然是戰術預警機,但是kj-200採用的是y-8-900的機體,比e-2d大得多,不但有更多的指揮控制檯,還能額外搭載一些電子設備,比如專門用來蒐集無線電信號的被動探測系統。

首先起飛的那架kj-200爬升到一萬米的巡航高度後,沒有立即啓動雷達。

隨即,這架預警機就截獲了e-3g的雷達信號。

從理論上講,只要兩架飛機飛得足夠高,電子偵察機能在相當於預警機探測距離兩倍的地方截獲預警機發出的雷達信號。

因爲預警機飛得不是足夠高,所以實戰中往往達不到這個距離。

只是可以肯定,被動探測系統的探測距離肯定超過了雷達。

也正是如此,在作戰使用中,預警機往往要跟電子偵察機搭配,由電子偵察機提供預警機探測範圍之外的戰場信息。

收到消息後,楊禹方立即命令空軍出動一架戰略電子偵察機。

戰略電子偵察機不是去確定預警機發回的消息,而是確定那架e-3g的活動區域,從而推斷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戰術行動。

同樣以y-8-900爲平臺的戰略電子偵察機爬升到萬米高空,需要十多分鐘。

凌晨一點五十分,楊禹方同時收到戰略電子偵察機與j-11c發來的戰術情報:e-3g已經進入東海,正在向西南方向飛行;第三護衛羣仍然在向釣魚島航行,只是調整了航線,更靠近沖繩羣島。

隨即,j-11c發來緊急戰報,至少有兩架在返航的時候,遭到f-22a攔截。

萬幸的是,j-11c在拋掉所有外掛、半油的情況下,極限速度高達二點七五馬赫,遠遠超過了f-22a的最高速度。更重要的是,執行偵察任務時,j-11c從超高空進入,而執行防空任務的f-22a不可能一直呆在兩萬米以上的超高空,等到f-22a開始爬升,j-11c早就轉向返航了。

偵察機都飛了回來,沒有遭受損失。

彙總這些情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術企圖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只是,有一個問題無法解釋,即第三護衛羣爲什麼要在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故意調整航線,延遲到達時間。

難道,這與聯合艦隊沒能及時部署到位有關?

雖然牧浩洋的判斷已經得到證明,但是騰耀輝還是心存疑慮。

聯合艦隊的威脅確實存在,如果傾盡全力對付第三護衛羣,必然顧此失彼。

不管怎麼說,騰耀輝不可能知道木村小次郎在想什麼,只能通過日本艦隊與機羣的活動進行判斷。

以當時的情況,騰耀輝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說得簡單一點,日本海上自衛隊傾盡全力,動用三支護衛羣,肯定不是來打醬油的,也就會積極尋找有利機會。只要騰耀輝在第三護衛羣上耗費過多兵力,特別是至關重要的空中力量,聯合艦隊就會西進。

影響最大的,還是第三護衛羣的新航線。

靠近沖繩羣島之後,第三護衛羣不但能夠得到更有效的空中掩護,還能依靠反潛直升機與反潛巡邏機對付前方的潛艇。

雖然日本並沒將沖繩羣島全面軍事化,只在沖繩島上有正規軍事基地,但是在其他島嶼上也沒有一些供戰時使用的臨時軍事基地,比如野戰機場。即便無法在這裡部署戰鬥機,也可以部署反潛巡邏機與反潛直升機。此外,日本很有可能在這些島嶼上部署了防空系統,保護島上的軍事設施,同時掩護在附近活動的反潛直升機。

從自然環境來看,靠近島嶼的海域都比較淺,不大適合潛艇活動。

很明顯,第三護衛羣調整航線,不是爲了避免遭到空中打擊,畢竟東海就這麼寬,躲到哪都逃不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更別說中國空軍的轟炸機了,而是爲了避開潛艇,不至於在反潛作戰上耗費太多時間。

也許,正是第三護衛羣調整了航線,到達釣魚島的時間有所延遲,聯合艦隊才放慢了前進步伐。

果真如此的話,之前的所有判斷都不成立。

日本艦隊還是會前來決戰,只是時間有所延遲,而擔任主力的仍然是聯合艦隊。

騰耀輝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正是這樣的擔憂,讓他在做出戰術決策的時候,不得不有所保留。

只是,並非所有人都存在這樣的擔憂。

第64章 致命打擊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35章 導火索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39章 機會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30章 周旋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96章 高調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4章 技術軍官第295章 遺蹟第24章 變數第34章 矯枉過正第68章 歷史時刻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6章 陰差陽錯第69章 外援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7章 新的選擇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7章 運氣不錯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63章 第一站第11章 打擊利器第43章 根源第60章 精銳之師第39章 投送力量第53章 橄欖枝第98章 假戲真做第71章 拼盡全力第3章 大國實力第28章 九死一生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45章 補欠賬第6章 定論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章 戰略籬笆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5章 先做準備第52章 全速追擊第65章 門檻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4章 裂痕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34章 決勝點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76章 硬碰硬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5章 偃旗息鼓第48章 虛張聲勢第94章 戰略價值第5章 來晚了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72章 新崗位第63章 全力以赴第74章 戰爭狂人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6章 小心過頭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59章 遺贈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80章 情況有變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0章 希望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章 宣戰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9章 新冷戰第66章 末端攔截
第64章 致命打擊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35章 導火索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39章 機會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30章 周旋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96章 高調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4章 技術軍官第295章 遺蹟第24章 變數第34章 矯枉過正第68章 歷史時刻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6章 陰差陽錯第69章 外援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7章 新的選擇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7章 運氣不錯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63章 第一站第11章 打擊利器第43章 根源第60章 精銳之師第39章 投送力量第53章 橄欖枝第98章 假戲真做第71章 拼盡全力第3章 大國實力第28章 九死一生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45章 補欠賬第6章 定論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章 戰略籬笆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5章 先做準備第52章 全速追擊第65章 門檻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4章 裂痕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34章 決勝點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76章 硬碰硬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5章 偃旗息鼓第48章 虛張聲勢第94章 戰略價值第5章 來晚了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72章 新崗位第63章 全力以赴第74章 戰爭狂人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6章 小心過頭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59章 遺贈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80章 情況有變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0章 希望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章 宣戰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9章 新冷戰第66章 末端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