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抽身

燃燒的海洋

穩住克魯沙之後,中島俊夫沒再遲疑,立即跟麥克米倫通了熱線電話。

在中島俊夫看來,爲了遏制中國,美國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直接出面,美國肯定會支持日本與印度。

可惜的是,他的判斷完全錯誤。

雖然美國一直在利用日本遏制中國,而且一直在暗中撮合日本與印度,因爲只有這兩個地區性大國聯合起來,才能更有效的遏制中國,阻止中國向其他地區擴張,但是美國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日本、一個完全按照美國旨意行事的日本,而不是一個擅自做主、完全不顧美國利益或者說感受的日本。

從根本上講,中島俊夫策劃的這場戰爭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

即便對美國來說,中國與印度爆發一場規模有限的戰爭,將使兩國關係徹底決裂,從而使印度徹底投入美國懷抱,對美國肯定有好處,可是這場戰爭應該由美國策劃,並且把握好時機,而不是由日本做主。

從軍事實力上講,印度在二零三五年之前,還不具備挑戰中國的資本。

按照由“外交事務委員會”制訂的戰略大綱,印度在挑戰中國之前,必須具備對中國進行全面戰略報復的能力。只有擁有了這個能力,印度纔有資本阻止中國介入南亞衝突,從而阻止中國進軍南亞。在此之前,不可靠的戰略報復能力,不足以威脅中國,更不足以讓中國投鼠忌器。

更重要的是,中國也一直在尋找打擊印度的機會。

從長遠發展來看,迅速崛起的印度對中國構成的威脅遠遠超過了日本,因爲在國際經貿體系中,印度是唯一有能力取代中國的國家。只要印度發展壯大,中國在國際經貿體系中的地位就不再是不可取代。說得直接一點,除非中國在此之前建立起完整的經貿體系,不然就會被印度取代。戰爭只是政治鬥爭的手段,而政治鬥爭又是爲經濟服務,所以只要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中國就不具有威脅。

那麼,中國有能力在印度崛起之前建立起完整的經貿體系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爲中國要想建立起完整的經貿體系,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與更加重要的海外資源,也就需要擴大國際影響力,在更多的地區成爲主導力量,而南亞是中國必須控制的地區。

也就是說,即便日本與印度不發動戰爭,中國也會在某個時候發動戰爭。

美國的戰略,正是基於這一點:迫使中國發動一場針對印度的戰爭,然後將南亞變成中國的“滑鐵盧”。

顯然,中島俊夫策劃的戰爭,打亂了美國的戰略安排。

中國獲得了打擊印度、遏制印度崛起的機會,肯定不會輕易罷手,更不會因爲美國介入而撤軍。

擺在麥克米倫面前的問題很簡單:輸多、還是輸少。

喪失制海權之後,戰爭拖得越久,印度就輸得越慘。中國已經表態,如果存在印度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風險,中國將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而不是等到印度的核彈頭落下後再進行反擊。戰爭拖下去,中國不但有可能幫助巴基斯坦轟炸印度本土的軍事目標,還有可能出兵攻佔安達曼-尼科巴羣島,至少會佔領布萊爾港,而印度肯定會以戰略報復相威脅,從而讓中國獲得先出手的理由。

在這個問題上,麥克米倫無能爲力。

即便美國表態爲印度提供保護,甚至暗示中國,會因爲中國打擊印度的核設施進行戰略報復,中國也可以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即只要被迫使用核武器,就會採用所有核大國奉行的“核捆綁”政策。

美國會爲了印度遭受核打擊,甚至打一場毀滅性戰爭嗎?

說到底,在這場博弈中,拼的不是實力,而是底氣,即誰有膽量按下毀滅整個世界的開關。

顯然,美國沒有這個底氣。

原因很簡單,挑起戰爭的不是中國,而是印度,而美國根本不是參戰國,又在華盛頓裁軍大會上簽署了對印度進行軍事制裁的條約,因此沒有理由袒護印度,更沒有理由爲了印度與中國打一場核戰爭。

中國卻沒有這麼多顧忌。

依靠與巴基斯坦簽署的軍事同盟條約,中國有足夠的理由出兵,而僅僅進行空中打擊已經非常剋制了。

如果戰爭規模擴大,只需要讓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戰,中國就能站在道義的一方。

由此可見,戰爭拖得越久,印度輸得越慘。

爲了避免徹底戰敗,印度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徹底戰敗之前投降。

正是如此,麥克米倫在電話中明確提到,是否開放本國空軍基地是菲律賓的事,與美國沒有關係,美國也不能向菲律賓當局提出任何涉及到菲律賓主權利益的要求,只能由中島俊夫自己出面。

做出這個暗示後,麥克米倫提出,美國願意出面調停。

這下,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了。

沒有美國的默許,菲律賓肯定不會開放空軍基地,日本也就無法向印度派遣戰鬥機,不可能幫助印度穩住戰局。

可以想像,印度戰敗只是遲早的事情。

中島俊夫不是笨蛋,既然失敗無法避免,就得考慮如何降低戰敗的損失與影響,而對日本來說,最大的損失不在軍事上,而是與美國的關係。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仍然對美國的態度置若罔聞,日本必然被美國拋棄。對於還沒有強大起來的日本來說,現在絕對不是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時候。

問題是,由誰來承擔這場戰爭的責任?

在中島俊夫看來,美國肯定會藉此機會打壓日本與印度,讓兩個國家認識到,沒有美國的支持,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日本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如果爲此承擔責任,必然會受到美國的嚴厲限制。對於長遠發展來說,一個受到限制的日本,只能成爲美國的傀儡,而這正是中島俊夫竭力避免的事情。

顯然,必須讓印度背黑鍋。

只有通過印度轉移美國的注意力,日本才能繼續保持相對獨立的位置,而且成爲美國在遏制中國時不可否缺的幫手。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就得在印度之前退出戰爭。

想明白後,中島俊夫立即給正在東南亞巡迴訪問的外務大臣齋藤實打了電話,讓他飛往金邊,通過柬埔寨與中國取得聯繫。

當天晚上,齋藤實就在金邊見到了柬埔寨首相。

兩個小時後,消息送到了中國外交部,黎平寇在第一時間聯繫了幾名高層領導,然後趕往傅秀波的住處。

黃峙博也收到了消息,並且在黎平寇之前趕到。

“具體是怎麼回事?”

“日本外務大臣齋藤實面見了柬埔寨首相,提出與我們講和。”黎平寇剛坐下,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意思很明確,日本將停止軍事幹預行動,並且勒令已經到達印度的部隊停止作戰行動。”

“僅僅如此?”

“此外,日本不再向印度派遣作戰部隊。”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關鍵是,日本一直不承認捲入印巴衝突,此時向我們傳遞外交信號,有什麼用?”

“肯定是美國出面干預,讓中島俊夫意識到戰敗再所難免。”

“可是……”

傅秀波壓了壓手,說道:“情況很清楚,美國並沒介入這場戰爭,至少在策劃階段並不知情,而且對日本與印度的行爲感到非常惱火。理由也很簡單,這場戰爭打亂了美國的戰略佈局,讓美國不得不在戰後花更多的力氣、更多的時間幫助印度發展壯大。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藉此獲得干預南亞事務的資本,發言權將大大增強。只要我們進軍南亞,美國就得在新的戰線上與我們對抗。不管是從目前,還是從長遠來看,對美國都不利。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必須儘快結束這場戰爭。”

“也就是說,印度會投降?”

“不是投降,而是由美國出面調停。中島俊夫非常清楚,日本與美國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如果日本不能撇清關係,將成爲美國的重點打壓對象。接下來,日本要麼與美國徹底決裂,要麼接受美國的指揮。這兩種結果對日本都極端不利,至少在中島俊夫看來,將使日本喪失成爲世界大國的機會,在今後幾十年內,都得跟着美國前進,成爲美國的傀儡,喪失獨立自主權。別忘了,東海戰爭之後,日本最大的收穫就是獨立自主權,而且這也是日本發展壯大的基礎。”

“因此,日本想趕在印度之前退出?”

傅秀波點了點頭,說道:“只有先退出,日本才能撇清關係,也才能在美國面前擡起頭來,成爲具有獨立自主權的大國。當然,日本不是關鍵。不管是獨立自主、還是成爲美國的傀儡,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都是我們最大的威脅。關鍵在印度,在日本退出後,印度肯定會知難而退。”

“也許,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提出藏南問題。”黎平寇跟了一句。

“現在提藏南問題不大現實,因爲我們參戰的原因是支援巴基斯坦,而且我們沒有藉此向印度宣戰。只要美國出面干預,我們就得接受停火要求,不然將遭到國際社會指責,成爲國際社會的公敵。”

“可是……”

“我們要做的,只是儘快把已經取得的勝利轉化爲可以控制的果實。如果有可能,得設法讓戰爭延長一段時間。”傅秀波朝黃峙博看了一眼,說道,“在軍事行動上,得做出適當調整,提前攻打布萊爾港。如果印度不肯在丟城失地後投降,戰爭就會延長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獲得打擊印度戰略設施的機會。”

黃峙博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不是消滅印度艦隊,而是奪取印度洋上的戰略基地,以及摧毀印度的戰略打擊能力。

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90章 主動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74章 覺悟第83章 空中遭遇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章 秘密任務第16章 準備第16章 馬蜂窩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3章 狙殺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8章 狼羣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306章 第一步第35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分工合作第77章 太有主見第46章 大戰略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58章 搶先一步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76章 樂觀派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73章 餘波第80章 戰術推斷第38章 猛攻第26章 威逼第9章 血染橫濱第7章 鋼鐵鯊魚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76章 樂觀派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5章 奔赴前線第75章 預演第48章 反潛戰第79章 立場第27章 商船立功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32章 分兵攔截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0章 周旋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34章 決勝點第135章 導火索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章 最終辯論第3章 大國實力第204章 小人物第97章 針鋒相對第35章 打掃戰場第56章 窗戶紙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73章 關鍵裝備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3章 試探第86章 膠着第5章 是戰是和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1章 取經第8章 泰然處之第59章 起始點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9章 去臺灣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9章 空戰新面貌
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90章 主動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74章 覺悟第83章 空中遭遇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章 秘密任務第16章 準備第16章 馬蜂窩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3章 狙殺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8章 狼羣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306章 第一步第35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分工合作第77章 太有主見第46章 大戰略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58章 搶先一步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76章 樂觀派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73章 餘波第80章 戰術推斷第38章 猛攻第26章 威逼第9章 血染橫濱第7章 鋼鐵鯊魚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76章 樂觀派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5章 奔赴前線第75章 預演第48章 反潛戰第79章 立場第27章 商船立功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32章 分兵攔截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0章 周旋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34章 決勝點第135章 導火索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章 最終辯論第3章 大國實力第204章 小人物第97章 針鋒相對第35章 打掃戰場第56章 窗戶紙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73章 關鍵裝備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3章 試探第86章 膠着第5章 是戰是和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1章 取經第8章 泰然處之第59章 起始點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9章 去臺灣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9章 空戰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