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闖關

十八日六點,牧浩洋差一點就打了退堂鼓。

原因就是,在艦隊即將進入巽他海峽的時候,一艘美軍潛艇突然冒了出來,還差點用魚雷擊中“泰山”號航母。

雖然這艘美軍潛艇的下場非常悲慘,僅僅十五分鐘之後,兩艘火速趕到的反潛戰艦與五架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就把它送入了海底的淤泥之中,但是在此之前,該潛艇已經發出了至關重要的電報。

特遣艦隊已經暴露行蹤,巽他海峽成了一道鬼門關。

要,巽他海峽非常狹窄,特遣艦隊在通過海峽的時候,必須把航速降低到三十節以內。這就意味着,特遣艦隊需要接近兩個小時才能通過巽他海峽,而在此期間,根本無法增強艦隊防空力量。

對牧浩洋來說,最佳選擇就是退。

只是,在這緊要關頭,龔繼飛少將的一句話讓他改變了主意:艦隊的速度再快,也比不上飛機。

可以說,特遣艦隊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以當時的情況,即便退會爪哇海,也無法避開美軍的攻擊機羣,只會失突破美軍封鎖線的最佳機會。

因此,牧浩洋也沒再遲疑。

六點二十分,在避開了美軍潛艇射來的魚雷之後,“泰山”號首先轉向,以三十節的航速讓艦載戰鬥機升空。緊接着,尾隨其後的三艘航母也各自派出了二十四架戰鬥機,把艦隊防空戰鬥機的數量提高到了一百一十二架。緊接着,牧浩洋讓艦隊打破了無線電靜默,命令空軍立即調派兩架大型預警機,並且向巽他海峽南面增派戰鬥機,爲艦隊提供外圍防空掩護。

必須承認,牧浩洋的運氣十分好。

當時,正好有兩架大型預警機從馬來西亞的古晉空軍基地升空,準備去替換在巽他海峽南面指揮空戰的兩架預警機。如此一來,這兩架預警機能在一個小時之內趕到。除此之外,海軍的加油機正好在爪哇海上空巡邏,準備爲返航的反潛巡邏機加油,也就能夠及時爲南面的兩架預警機加油。也就是說,空軍總共出動了四架大型預警機,其中兩架在巽他海峽附近活動,另外兩架則在南面的聖誕島附近活動,爲特遣艦隊提供了深度超過七百公里的兩道防空警戒線。

只是,當時空軍能夠出動的戰鬥機並不多。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特遣艦隊最需要的是擴大防空警戒範圍,其自身的防空戰鬥機就足以滿足防空需求了。

可以想像,在即將到來的打擊中,如果沒有這兩道防空警戒線,後果將不堪設想。

六點半,潛艇威脅消除之後,特遣艦隊在“黑龍江”號與“吉林”號大型綜合戰艦的率領下,進入了巽他海峽。

此時,美軍也收到了消息,着手準備攻擊特遣艦隊。

可以說,當時美軍並不缺乏打擊力量。到十七日,美軍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轟炸機仍然多達三百六十架。只是中國空軍已經反擊了澳大利亞,所以這些轟炸機中,三分之二部署在澳大利亞東南地區,只有三分之一部署在西部與北部。此外,因爲頻繁轟炸中國本土與東南亞地區,所以美軍也只能出動三分之一的轟炸機。到十八日四點的時候,這一百二十架轟炸機已經全部部署就位。

事實上,也正是在轟炸機部署就位之後,美國空軍纔給第三艦隊發了電報,表明空軍將全力支持艦隊作戰。要不然的話,尼克松根本不可能在四點的時候收到消息,得知空軍也將參戰。

六點四十五分,美軍轟炸機陸續起飛。

這個時候,問題暴露了出來。

因爲澳大利亞西部與北部地區沒有大型空軍基地,的時候,美軍由向該方向增派了大量戰鬥機,所以這些轟炸機分散部署在六個機場上,而這些機場非常廣泛的分佈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美軍轟炸機在升空之後,必須在某一空域徘徊集結。

說得簡單一些,決定美軍轟炸機攻擊速度的不是離巽他海峽最近的機場,而是離巽他海峽最遠的機場。

當時,美軍沒有更好的選擇。

在執行反艦任務的時候,每架轟炸機只能攜帶十二枚重型反艦導彈,因此一百二十架轟炸機最多攜帶一千四百四十枚重型反艦導彈。按照cia提供的情報,“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的防空能力是“臺灣”級巡洋艦的五倍,因此只有集中全部轟炸機,在同一發動攻擊才能對中國艦隊構成威脅。如果讓一百二十架轟炸機分成六批,依次發動攻擊,根本不會收到戰果。

受此影響,美軍至少耽擱了半個小時。

毫無疑問,這是至關重要的半個小時。

要,特遣艦隊通過巽他海峽的也是以小時計算的。只要特遣艦隊順利通過了巽他海峽,就能展開成防空編隊,防空力量大幅度提升。到時候,八艘“黑龍江”級大型防空戰艦將得已全力發揮。

七點半,美軍轟炸機才集結完畢。

此時,“泰山”號航母戰鬥羣已經在巽他海峽裡航行了一個小時。雖然特遣艦隊總體需要兩個小時才能通過巽他海峽,但是再過十五分鐘,“泰山”號航母就將進入印度洋,而前面的兩艘大型綜合戰艦已經進入了印度洋。

在此之前,牧浩洋已經收到了一條不大好的消息,即空軍無法增派防空戰鬥機。

受此影響,在七點過的時候,牧浩洋就讓龔繼飛做了安排,在艦隊進入印度洋後,再次增派防空戰鬥機。

七點四十五分,“泰山”號進入了印度洋。

因爲需要立即出動防空戰鬥機,所以“泰山”號向西南迎風航行,並且立即讓第一批戰鬥機升空。

這麼做,也正好爲後面的航母戰鬥羣留出了航道。

七點五十分,在已經有二十架j-33升空之後,牧浩洋下令讓之前升空的三個j-32中隊向南擴大防空範圍。

此時,已經在聖誕島方向上活動了六個小時的兩架大型預警機也已補充了燃油,正在向東南方向飛行。

僅僅五分鐘後,飛在最前面的那架大型預警機就探測到了來襲的反艦導彈羣。

防空作戰立即開始,率先前出的三個j-32中隊立即動用攔截導彈,對來襲的重型反艦導彈進行了第一輪攔截。

因爲預警機非常及時的發出了警報,所以這輪攔截非常成功。

當然,這也只是相對於以往的作戰來說。

根據特遣艦隊的戰報,在這輪攔截中,七十二架j-32發射了五百七十六枚射程高達二百五十公里的攔截導彈,擊落了一百四十餘枚重型反艦導彈,按照二比一的攔截方式,命中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客觀的講,這個攔截效率不算低。

要,重型反艦導彈的巡航飛行速度在八馬赫以上,而空對空攔截導彈的速度一般在六馬赫左右。更重要的是,重型反艦導彈的隱身能力非常突出,被戰鬥機火控雷達截獲的距離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說,戰鬥機實際上只有不到四十秒的攔截,最多隻能進行一次攔截。

所幸的是,第二批兩架大型預警機也已到達艦隊上空。

在這兩架大型預警機的指揮下,留守的四十架j-32、以及緊急起飛的三十多架j-33對重型反艦導彈進行了第二輪攔截。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報告,在這輪攔截中,擊落了近兩百枚重型反艦導彈。

這樣一來,還有大約一千一百枚重型反艦導彈仍然在向特遣艦隊逼近。

七點五十九分,防空戰鬥機的攔截行動結束後,艦隊防空作戰開始,首先是“泰山”號航母戰鬥羣與“華山”號航母戰鬥羣裡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投入戰鬥,當時“華山”號剛剛離開巽他海峽,後面跟着四艘反潛戰艦,而在後方大約五公里處,“恆山”號航母戰鬥羣的兩艘大型綜合戰艦也即將進入印度洋。

這是“黑龍江”級第一次參加實戰,其表現肯定對得起高昂的造價。

短短兩分鐘內,四艘“黑龍江”級就各自發射了一百四十多枚遠程防空導彈,隨後還各自發射了近百枚中程防空導彈,以二對一的方式攔截來襲的重型反艦導彈,命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更重要的是,此時四艘防空戰艦處於最佳掩護位置上。

原因很簡單,在進入印度洋之後,防空戰艦沒有與航母拉開距離,而且在接到預警機的警報後,立即向航母靠攏。當時,“黑龍江”號與“吉林”號在“泰山”號左側大概三公里處,兩艦相距不到五公里;“遼寧”號與“內蒙古”號在“華山”號南面大概四公里處,兩艦相距不到三公里。也就是說,四艘防空戰艦全部擋在反艦導彈的來襲線路上,而且正好當住了航母。

當然,防空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在結束了中遠程反恐攔截之後,仍然有近七百枚反艦導彈在向特遣艦隊逼近,而且這些反艦導彈都已進入自導攻擊階段,首要攻擊對象就是已經進入了印度洋,暴露在開闊海面上的兩支航母戰鬥羣。

在這個緊要時刻,戰鬥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1章 不怕死第167章 預見性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85章 突擊開始第90章 獨木難支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90章 機遇第122章 拖後腿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28章 出人意料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56章 快馬加鞭第61章 唯一方案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32章 機會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83章 歪打正着第45章 深海猛龍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42章 找準目標第92章 突擊失敗第45章 無用之舉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章 海軍強國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4章 拉力賽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70章 崩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4章 各算各的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02章 衝刺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26章 內訌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6章 窗戶紙第11章 不怕死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9章 出其不意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16章 敗不餒第9章 十萬火急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84章 轉變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2章 幕後推手第38章 技不如人第35章 打掃戰場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11章 大包抄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84章 轉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7章 地面戰爭第7章 又見熟人第95章 情報第196章 突襲
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1章 不怕死第167章 預見性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85章 突擊開始第90章 獨木難支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90章 機遇第122章 拖後腿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28章 出人意料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56章 快馬加鞭第61章 唯一方案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32章 機會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83章 歪打正着第45章 深海猛龍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42章 找準目標第92章 突擊失敗第45章 無用之舉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章 海軍強國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4章 拉力賽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70章 崩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4章 各算各的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02章 衝刺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26章 內訌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6章 窗戶紙第11章 不怕死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9章 出其不意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16章 敗不餒第9章 十萬火急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84章 轉變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2章 幕後推手第38章 技不如人第35章 打掃戰場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11章 大包抄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84章 轉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7章 地面戰爭第7章 又見熟人第95章 情報第196章 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