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戰爭動物

事實證明,戰爭、以及迫近的戰爭威脅,絕對是促進人類科技大發展的首要動力。

在宇宙人類開始積極備戰的時候,一些科學家就提出,宇宙戰爭與已知的任何一種人類間的戰爭都不一樣。當時,一些軍官也支持這一觀點,認爲人類戰爭的經驗,無法用在宇宙戰爭之中。

當時,科學家提出,應該首先搞清楚外星文明的情況,而且提出了相應的手段。

這個手段,就是向外星文明所在的星系,發射一個有着極高智能的宇宙飛船,探清楚外星文明的底細。

當然,這艘宇宙飛船上,必須有量子通信設備,以便及時獲取信息。

此外,這艘馭手飛船不需要減速,因爲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同樣能夠接收到外界的電磁信號。

也就是說,這艘宇宙飛船將直接飛過外星文明所在的星系,在此期間獲取信息,然後發回地球。

宇宙人類政府批准了這項工程,另外要求科學家探詢更加有效的探測手段。

不久之後,人類的第三艘光速飛船就離開了太陽系,直奔八十光年外的星系,而這艘飛船上有一臺量子通信設備,以及衆多的探測器。這艘飛船,被宇宙人類命名爲“敢死隊員”號。

事實上,這只是聊勝於無的做法。

要知道,如果外星文明決定入侵太陽系,而且立即採取行動的話,那麼在“敢死隊員”號到達外星系的時候,宇宙戰爭已經爆發很長一段時間了。如果外星文明足夠強大,人類在收到“敢死隊員”號發回的信息之前,太陽系已經被外星文明佔領、或者被摧毀,收到信息的恐怕是正在逃亡的人類。

當然,外星文明不見得會立即入侵太陽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許是人類文明最大的希望。

原因很簡單,人類文明需要的是時間,即讓科技大爆發創造出實際科學技術的時間。時間越充足,人類文明發展壯大的機會就越大,在宇宙戰爭中取勝的概率就越大,倖免於難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時,一些宇宙社會學者提出了一個似乎非常振奮人心的觀點。

這個觀點就是,任何一個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都建立在高度發達的民主制度之上,因爲只有高度發達的民主制度,才能推進科學技術進步,也才能使文明變得更加發達,取得更加輝煌的科技成果。

顯然,這又是一個從人類本身經驗出發得出的結論。

事實上,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結論。

要知道,在宇宙人類誕生之後,人類的民主制度沒有進步,反而是倒退了,即權力集中在了少數人手裡,絕大部分人只是勞動者,而不是決策者。隨後的宇宙大開發也證明,在高度發達、特別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文明中,獨裁、以及傾向於獨裁製度的文明佔了絕大多數。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都必須具備一個基礎,即衆多的個體。

用人類的話來說,就是足夠多的人口。

當個體多到足以填滿整個星系的時候,民主制度就是一項空談,因爲民主制度不可能在如此多的個體中達成共識。如果個體意識得到弘揚,並且被提高到了足以影響羣體決策的地步時,災難就不可避免。要知道,極端的民主制度,就是每一個個體的主張都能得到弘揚與發揮。

顯然,如果一個文明有數千億、甚至數萬億個個體,就有可能出現同樣多的個體主張。

照顧這麼多的個體主張,等於一個都沒有照顧到,結果就是文明的力量被無限分化,使得每一個個體的顯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在殘酷的宇宙文明競爭中,別說無限分化,就算是一個文明分化成兩個部分都是災難性的後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宇宙人類後來全力壓制地球人類,使地球人類邊緣化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如果地球人類也足夠強大,那麼宇宙人類就會被削弱,人類的總體力量就會分裂成兩個部分,而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都難以在殘酷的宇宙文明鬥爭中生存下來。只有當其中的一部分變得無足輕重,文明的大部分力量集中到另外一部分之後,人類纔有生存的權利。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任何一個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在與其他文明鬥爭時,在政治體制上都不可避免的向獨裁靠近,民主制度受到壓制,或者說被削減爲二級政治體制,即只限制在與文明生存無關的領域。只要涉及到文明生存,獨裁體制就佔了上風,而結合之後就是半獨裁體制。

當然,這種獨裁體制,與人類文明上的獨裁沒有半點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講,宇宙文明的政治體制一般都是二元結構,即獨裁與民主結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變。

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類似的政治體制,即古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當然,這也不是偶然巧合。

從某種意義上講,古羅馬共和國的處境,與宇宙文明很相似,即不斷的在對外擴張中遭遇其他文明,並且與其他文明進行殊死搏鬥,因此每每遇到生死存亡的挑戰,獨裁就會取代民主。

事實上,人類一直是幸運兒。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在進入宇宙階段之後,仍然生存下來、而且發展壯大的文明都是幸運兒。

原因很簡單,不太幸運的宇宙文明早就滅亡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當時人類遭遇的是一個處於相同階段的文明,差距並不大,如果以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計算的話,也就只有一百年左右。更加幸運的是,八十光年外的那個文明的科技發展線路與人類截然不同,是大部分宇宙文明的模式,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就低估了人類文明的科技爆發力。

也就是說,外星文明也是根據自身經驗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判斷。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這個被稱爲“射手a”的外星文明錯過了寶貴的時間,或者說給了人類文明寶貴的時間。

當然,在二十三世紀初、也就是宇宙紀元初期,人類並不知道這些情況。

在毀滅的陰影下,五千億人,以幾乎狂熱的方式投入了宇宙戰爭的備戰工作中去,把人類的戰爭潛力發揮到了極限。

毫無疑問,人類本來就是戰爭生物。

如果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那麼在人類直立行走之前,戰爭天性就已經寫在了人類的基因之中。要知道,與人類血緣最近的黑猩猩,根本算不上是智慧生物,卻已經在生存鬥爭中用上了戰爭手段。

這種好戰的本性,也許正是人類文明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來的根本原因。

甚至可以說,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來的文明,必須具備好戰的本性,有半點和平傾向的文明都已慘遭滅絕,或者都將慘遭滅絕。

當戰爭本性開始發揮作用,人類的潛能幾乎是無限的。

比如,當時科學家按照宇宙人類政府的要求,探索更有效的探測手段,就使人類文明在科技領域,特別是量子理論上取得了一次實質性的飛躍,而由此帶來的結果,將影響人類數百年。

這個飛躍,就是量子態粒子的多維屬性。

在量子理論中,微觀粒子有八個維度,除掉時間,還有七個空間維度,而宇宙本身只有三個空間維度。

也就是說,另外四個空間維度只存在與微觀粒子之中。

由此,科學家就想到,能否把微觀粒子的高維度屬性在低維度上展開,從而得到一個可以施展其他科技手段的平臺。

要知道,在數學理論上,三維空間是無數個二維空間的集合,而二維空間又是無數個一維空間的集合,一維空間則是無數個零維空間的集合。只是在理論上,零維不屬於緯度,即其本身沒辦法用空間尺寸進行衡量。

當然,數學理論不能直接套用在物理學上。

在物理學上,決定兩個維度差距的基礎就是基本粒子,即不管物質怎麼分割,基本粒子都不可能分割。也就是說,把微觀粒子向低維度展開,所能得到的結果,將最終由微觀粒子中的基本粒子決定。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把一個質子在二維空間內展開,其空間尺度,也就是面積就由基本粒子的多少決定。

當時,科學家還在尋找基本粒子。

只是可以肯定,即便再小的微觀粒子,在二維空間展開之後,空間尺度也非常巨大,甚至難以想像。

這樣一來,如果能夠讓一個微觀粒子在二維空間展開,就能夠獲得一大塊平面,而在這塊平面上,人類的科學技術就有了施展平臺。比如對這塊平面上的基本粒子進行排列,就是一塊巨大的集成電路板。當然,這只是個比喻,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基於基本粒子的超級量子計算機芯片。然後,再讓展開後的微觀粒子復原,就能夠得到一臺幾乎沒有尺度的超級計算機了。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設想。

只是,在當時,這個設想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也讓很多科學家前仆後繼的投入到了這場偉大的科技革命中去。

要知道,這也許是人類在科技領域唯一的希望了。

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4章 交易第24章 昏了頭第192章 選擇權第17章 遠景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20章 餘波第14章 鬼子出動第45章 阻止戰爭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65章 完勝之途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章 厚積薄發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章 利益交換第55章 決戰在即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2章 分兵攔截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7章 經貿競爭第74章 信心十足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章 厚積薄發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74章 覺悟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47章 假設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2章 突擊開始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章 鬥爭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40章 援助戰第120章 餘波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3章 戰前會議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65章 門檻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9章 海灣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0章 剋制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3章 風起雲涌第5章 戰略方向第97章 針鋒相對第7章 實幹階段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49章 拋開幻想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1章 護身符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1章 不怕死第52章 統一意見第33章 科技戰略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75章 三板斧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24章 內耗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72章 愛國商人第47章 假設第233章 蠶食第82章 擔憂第205章 突襲
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4章 交易第24章 昏了頭第192章 選擇權第17章 遠景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20章 餘波第14章 鬼子出動第45章 阻止戰爭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65章 完勝之途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章 厚積薄發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章 利益交換第55章 決戰在即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2章 分兵攔截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7章 經貿競爭第74章 信心十足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章 厚積薄發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74章 覺悟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47章 假設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2章 突擊開始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章 鬥爭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40章 援助戰第120章 餘波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3章 戰前會議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65章 門檻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9章 海灣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0章 剋制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3章 風起雲涌第5章 戰略方向第97章 針鋒相對第7章 實幹階段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49章 拋開幻想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1章 護身符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1章 不怕死第52章 統一意見第33章 科技戰略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75章 三板斧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24章 內耗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72章 愛國商人第47章 假設第233章 蠶食第82章 擔憂第205章 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