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錯失先機

戰爭就這麼爆發了,或多或少讓人有點意外。

在絕大部分人看來,經過前期長達數年的“炒作”,中日戰爭必然轟轟烈烈,而不是以如此平淡的方式開始。

早在年初的時候,一些“預言家”就預測,中日戰爭必然以某一方對另外一方進行突然襲擊的方式爆發,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國掌握主動權,突襲日本艦隊母港或者是其他重要軍事設施。

當時,還有一些人認爲,中國會以“斬首行動”拉開戰幕。

更有甚者,一些西方的軍事家宣稱,中國只要以核問題向日本宣戰,就會在戰爭初期使用核武器進行戰略突擊,力爭一舉打垮日本的抵抗意志。根據這一判斷,這些軍事學家預計戰爭傷亡將高達五千萬。

當然,還有其他版本的“預測”。

只是,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想到,中國會如此“禮貌”,也沒人想到,日本會表現得如此低調。

總而言之,在中國宣戰之後,全球主要新聞媒體都沒反應過來。

直到七月一日,特別是在日本向中國宣戰之後,隨着中國空軍對日本本土發起大規模戰略轟炸,媒體才反應過來,戰爭確實爆發了,而且與大部分人預測的一樣,中國掌握着戰爭主動權。

到下午兩點,中國空軍已經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空中打擊。

根據中國國防部在當天傍晚公佈的第一份戰報,在兩點之前,中國空軍總共出動各類戰機八百六十八架次,向日本本土的四百多個軍事目標投擲了兩千多噸彈藥,在空戰中擊落日本戰鬥機四十二架,炸燬停留在地面上的戰鬥機一百六十四架,自身僅損失三十八架戰鬥機與一架轟炸機。

鑑於此前的多場戰爭,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消息有很高的可信度。

隨後,日本防衛省公佈的戰報,與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消息基本吻合,只是在戰果與戰損上略有出入。

比如,日本宣稱擊落了五十六架中國戰機,自己只損失了一百二十餘架戰機。

因爲戰爭正在進行之中,而且雙方都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搞清楚具體情況,所以戰果略有出入屬於正常現象。

在空中打擊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牧浩洋卻在傷腦筋。

“這些事不是你能決定的,畢竟元首與騰總這麼做,肯定有他們的道理。”周渝生知道牧浩洋心裡有疙瘩。“不管怎麼說,空中打擊已經開始了,而且損失沒有超出預期,在可控範圍之內。”

“十六個小時啊!”

“你再急,這十六個小時也過去了。”

牧浩洋嘆了口氣,順手點上了香菸。

也許,周渝生並不認爲十六個小時有多麼關鍵,但是在牧浩洋看來,這十六個小時很有可能改變戰爭進程。不是說提前十六個小時進行轟炸能夠降低多少損失,或者說取得更多的戰果,而是在這十六個小時內,日本完成了開戰前的必要準備工作,從而在對抗中掌握了部分主動權。

事實上,到七月一日傍晚,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根據母祁鐵從空軍司令部發來的戰報,第一天的轟炸只取得了不到五成的戰果,仍然有上百個關鍵戰略目標沒有被摧毀。雖然母祁鐵已經調整了轟炸方案,將在七月二日增強出動規模,但是日本本土防空力量,特別是日本空軍基地遭受的打擊遠不如預期,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必須增強制空力量。

可以說,這是牧浩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如果第一天的突擊達到他提出的目標,日本空軍將有半數以上的戰鬥機,而且主要是先進戰鬥機將被摧毀,日本的防空力量將大幅度降低。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轟炸中,空軍能把更多的力量用於空中打擊,儘快實現戰略轟炸目的,而不是派遣戰鬥機與日本戰機爭奪制空權。

因爲要爭奪制空權,所以空軍的打擊力度必然大幅度縮水。

從長遠來看,這基本上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即便母祁鐵能夠增加出動量,提高第二天、甚至是接下來幾天內的轟炸規模,也要消耗戰機的出勤時間,讓飛行員承擔更加繁重的作戰任務,大幅度降低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

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空軍,還有海軍,準確的說是海軍艦隊。

如果一切按照牧浩洋的計劃行動,艦隊將在七月一日、最遲七月二日北上。雖然在日本聯合艦隊離港之後,艦隊不會參與轟炸行動,但是能夠給日本製造更大的軍事壓力,迫使聯合艦隊規避。

沒有空軍的有效掩護,日本聯合艦隊必須規避中國特遣艦隊。

如此一來,聯合艦隊就得向北海道方向轉移,甚至得前往北太平洋,離開中國劃定的交戰海域。

這是牧浩洋實現其戰略計劃的關鍵因素。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趕走了聯合艦隊,特遣艦隊纔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也才能夠利用廣袤的西太平洋,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讓第二艦隊火速趕往印度洋,出其不意的消滅日本的印度洋艦隊,然後趕在聯合艦隊找到第一艦隊之前返回西太平洋,與第一艦隊聯手圍剿聯合艦隊。

現在,牧浩洋不得不考慮備用計劃了。

如果無法北上進逼日本本土,聯合艦隊就會留在本土南面,在空軍的掩護下活動,等待中國艦隊前去決戰。只要牧浩洋還有一點理智,就不會在這個時候與聯合艦隊決戰,因爲他沒有足夠的把握殲滅得到空軍掩護的聯合艦隊。結果就是,特遣艦隊必須留在菲律賓海,活動範圍非常有限。

接下來,牧浩洋要麼跟聯合艦隊決戰,要麼採用原計劃。

如果選擇前者,很有可能在慘勝之後,失去進軍印度洋的能力,眼睜睜的看着戰略航線被日本印度洋艦隊攔腰斬斷,隨後印度在日本的慫恿下參戰,而中國最多在堅持幾個月之後選擇停戰。

如果選擇後者,則要承擔第一艦隊被聯合艦隊殲滅的風險,而第二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一場條件均等的海戰中擊敗聯合艦隊,也就不可能奪取制海權,日本海軍則能把制還優勢保持到二零三六年底。

由此可見,延遲十六個小時開始戰略轟炸,已經打亂了牧浩洋的戰爭計劃。

只是,牧浩洋沒有放棄,也不能放棄。

收到戰報後,牧浩洋就給母祁鐵下達了命令,要求空軍立即調整打擊方案,重點打擊日本的空軍基地。準確的說,是以戰略轟炸爲由,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儘可能的消耗日本的制空力量。

牧浩洋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確保艦隊至少能在十五日之前北上。

只要打垮了日本空軍,聯合艦隊就不敢留在本土南面,也就不敢與中國艦隊決戰,必須向北規避。

這樣一來,在七月十五日之後,特遣艦隊就能按照牧浩洋的計劃分兵進軍印度洋。

必須承認,戰爭提前爆發,讓牧浩洋有充足的時間調整作戰行動。如果戰爭在七月十五日前後爆發,牧浩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只是,這麼做仍然不能確保達到目的。

沉思了好一陣,牧浩洋長出口氣,對周渝生與馬明濤說道:“局勢對我們非常不利,我覺得有必要提前展開太空軍事行動,讓空軍襲擊日本的軍事衛星,不然我們無法按照計劃北上。”

“我也覺得有這個必要。”周渝生首先表態。

馬明濤考慮了一會,點了點頭,說道:“戰爭已經爆發,沒什麼好顧慮的了。如果我們不打擊日本的軍事衛星,反而有點說不過去。只是日本肯定會進行反擊,所以得讓空軍儘快擴大轟炸規模。”

шωш ¤тt kдn ¤c o

“問題是,空軍有這個能力嗎?”

馬明濤苦笑着搖了搖頭,作爲情報參謀,他非常清楚目前的情況。

按照計劃,在打擊日本的軍事衛星前,空軍必須轟炸沖繩羣島的軍事基地,打通進入西太平洋的空中走廊。原因是,日本肯定會進行反擊,攻擊中國的軍事衛星,使中國無法利用制天權。如此一來,就需要建立新的通信與指揮系統,關鍵就是打通空中走廊,讓戰略電子偵察機、戰略預警機與大型無人機能夠到達西太平洋上空,建立起本土與艦隊之間的高帶寬通信線路。

可惜的是,空軍已經把大部分戰鬥機派去打擊日本本土了。

“現在考慮這些問題,已經沒有意義了。”牧浩洋敲了敲桌子,說道,“先讓母祁鐵發起行動,然後向總參謀部彙報。如果可以的話,元首會幫我們解決問題,比如爭取得到臺灣的支持,讓我們飛機從臺灣上空進入西太平洋。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再想辦法解決。不管怎麼說,局勢不會比現在糟糕。大不了,在西太平洋上與聯合艦隊玩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我們有備而來,小鬼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馬明濤點了點頭,表示支持牧浩洋的決定。

周渝生思考了一陣,也點了點頭,因爲他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十五分鐘後,馬明濤向空軍司令部下達了牧浩洋的作戰命令,讓母祁鐵啓動打擊日本衛星系統的作戰行動。

隨後,牧浩洋親自向騰耀輝彙報了情況。

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45章 深海猛龍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6章 威逼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1章 接觸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8章 死撐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27章 商船立功第5章 宣戰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13章 分外事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2章 大決戰第74章 迴歸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5章 宣傳戰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71章 再上戰場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章 唯一選擇第238章 不歸路第2章 離弦之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70章 外交戰場第51章 精密計劃第48章 突發奇想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92章 選擇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9章 核戰爭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75章 咄咄逼人第77章 太有主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1章 不可否缺第45章 補欠賬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95章 迎難而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章 怎麼打第74章 迴歸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1章 不怕死第12章 措手不及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41章 入朝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92章 選擇權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4章 宣戰第56章 家宴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39章 餘輝第41章 求生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章 鬥爭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26章 內訌第174章 反擊第13章 分外事第1章 禁運效果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63章 第一站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
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45章 深海猛龍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6章 威逼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1章 接觸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8章 死撐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27章 商船立功第5章 宣戰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13章 分外事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2章 大決戰第74章 迴歸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5章 宣傳戰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71章 再上戰場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章 唯一選擇第238章 不歸路第2章 離弦之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70章 外交戰場第51章 精密計劃第48章 突發奇想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92章 選擇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9章 核戰爭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75章 咄咄逼人第77章 太有主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1章 不可否缺第45章 補欠賬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95章 迎難而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章 怎麼打第74章 迴歸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1章 不怕死第12章 措手不及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41章 入朝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92章 選擇權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4章 宣戰第56章 家宴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39章 餘輝第41章 求生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章 鬥爭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26章 內訌第174章 反擊第13章 分外事第1章 禁運效果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63章 第一站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