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

因爲是公開的宇宙探測活動,所以在南門二發現行星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世界。

當時,在科學界裡,最大的爭議就是,這顆行星上是否存在生態系統,即是否擁有讓生命生息繁衍的自然環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這顆行星的運行軌道毫無規律可言,因此也就無法確定其是否處在生命帶裡。

當然,“生命帶”這個詞,在南門二三合星系裡根本就沒有價值。

在研究這顆行星的時候,一些科學家創造了一個新名詞:行星的生命週期。

當然,這不是指行星本身的生命週期,而是其出現可供生物體出現與生存的週期。

問題是,這個新名詞也不足以說明這顆行星的情況。因爲在一個完全不穩定的三合星系裡,一顆圍繞着三顆恆星運行的行星,很有可能在一億年內都在生命帶裡,也很有可能在一天之內經歷冰火兩重天。要知道,從數學上講,根本無法預測三合星系的運行情況,也就不可能對星系裡行星的軌道進行預測。說得簡單一些,這顆行星的軌道是漂浮不定的,根本就沒有運行軌道可言。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如果這顆行星在歷史上,出現了一段較長的“生命週期”,比如一億年,就有可能誕生智慧生命。如果這顆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已經進化到了一個很高的層面上,也就有可能獲得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能力。比如,在行星內部躲避嚴寒或者酷熱。如果這種智慧生命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不斷的與變化莫測的自然環境做鬥爭,那麼就很有可能已經進化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層面上。

顯然,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這顆行星上就很有可能存在對人類構成威脅的外星文明。

當一些不負責任的科學家把這些推測、甚至是猜測結果公佈之後,恐慌情緒在一夜之間就席捲了全世界。

僅在二零八零年的聖誕夜,全球就有近十萬人自殺,而且都是有組織性的自殺。

發起這些有組織自殺活動的都是一些邪教組織,而世界各國爲了對付邪教組織,花了足足十年時間。

由此可見,中國政府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做出保守秘密的決定,是個非常英明的決策。

對於還不成熟的人類文明來說,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發嚴重災難。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二零八一年初,中國約集共建月球基地的十九國,並且向歐洲聯邦發出號召,建議成立地球聯邦艦隊。

當時,中國政府還要求年近九十的牧浩洋出面。

只是,牧浩洋非常禮貌的回絕了。與陸雯一樣,他早已疲憊不堪,所以在月球基地建成之後就告老還鄉。

不管人類的前程如何,與牧浩洋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像他這種已經風燭殘年的老人,應該得到的只是安祥晚年。

另外,讓牧浩洋不願意出面的原因還有一個,即在去年,陸雯因心臟病去世,他還沒有從悲痛中走出來。

地球聯邦艦隊沒有搞出來,主要是各國的分歧太大了。

在聯合全部國家辦不到之後,中國開始與美國全面合作,並且在二零八二年成立了“中美聯合體”。

雖然中國與美國沒有合併,但是已經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

中美聯合體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中美聯合宇宙艦隊,開始爲有可能到來的外太空威脅做準備。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杞人憂天。

一百多年後,人類的宇宙飛船到達三合星系,並且發現存在的不止是一顆行星,而是有三顆行星,只是其中兩顆是小行星,質量與體積與地球相近的那一顆,也因爲離南門二丙恆星太近,而沒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也就是說,當時引發恐慌的這是一個毫無根據的猜測。

只是,中美聯合宇宙艦隊的出現,大幅度加快了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步伐,也爲宇宙人類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要知道,一百多年後,宣佈獨立的宇宙人類聯邦的骨幹人員全部來自這支艦隊。

更重要的是,這支艦隊在隨後的太陽系大開發中,做出了不可比擬的貢獻。

第一個貢獻,實際上與資源開發沒有多大的關係,而是中美共同推出了第一部與宇宙航行有關的法律。

根據後來披露的消息,當時中國已經向美國提供了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並且說服了美國當局。也正是這些證據,讓美國決定與中國組成聯合體,共同從事宇宙開發工作,並且共同約束人類的宇宙開發行爲。

當然,頭一年發生的恐慌性騷亂,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這場波及全人類的騷亂,從本質上反映出,人類還是一個非常稚嫩的物種,根本沒有應付大災大難的集體智慧,因此在文明還處於嬰兒期的時候,非常有必要由政府出面,掌控與人類文明存亡息息相關的絕密資料,所以必須加強保密工作,讓絕大部分人生活在相對安全的心理環境之中。

更重要的是,此時,中國科學家已經在重力場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當時,已經出現了完整嚴謹的重力場力學理論,科學家還搞清楚了激發能量與被激發能量之間的數學關係。前面已經提到,反重力場推進技術,實際上是用一種能量來激發與利用重力場本身蘊涵的能量,從而達到讓物體以光速飛行的目的。這種激發與被激發的關係不是線性的,也不是簡單的多元函數關係,而是一個複雜的三次六元函數,因此所激發出的能量會產生巨大波動。

有了這些理論基礎,科學家很快就發現,光速的十分之一是危險的臨界點。

說得簡單一些,只要飛船的飛行速度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就基本上可以判斷該飛船採用的是反重力場推進技術,並且能被重力場波動探測儀發現。如果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則不易被發現。

結果就是,中美推出的第一步宇宙法就明確規定,所有宇宙飛船的速度都必須控制在光速的十分之一以內,民用與商用飛船的速度不得超過光速的二十分之一,即便是軍用飛船也不得超過光速的十五分之一。

這是一項強制性法律,而且所有飛船都必須對推進系統進行相應改進。

必須承認,這是人類文明在潛在的毀滅威脅面前採取的自律行爲,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律行爲。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人類文明總共只進行了兩次光速飛行。

根據事後的發展來看,這兩次光速飛行並沒引來毀滅性災難,也許那些監視人類的外星文明並沒有發現。

總而言之,這部法律,使人類的宇宙探索活動進入了規範階段。

事實上,到二十一世紀末,人類的宇航活動,已經不僅僅是探索了,而是以大規模資源開採爲主。

比如,在二零六六年,“千里眼”望遠鏡在小行星帶裡發現了一顆直徑約莫五公里,由稀有金屬礦石構成的小行星,其儲備的稀有金屬超過了月球與地球的總和,只是當時這顆小行星在太陽的背面。十二年後,這顆被命名爲“小財神”的小行星進入近地區域,勘探與開採工作隨即開始。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從“小財神”上開採的稀有金屬,幫助人類完成了數十艘大型宇宙飛船的建造工作。後來,這顆小行星甚至被拖到了火星軌道上,成爲了火星的一顆“人造衛星”。開採工作一直持續到二一七七年,由其提供的稀有金屬,總共建造了上萬艘宇宙飛船。在開採結束之後,完全被挖空了的“小財神”還被改造成了一座空間科學實驗中心。

類似的宇宙資源開發活動,在二十一世紀末就非常普遍了。

當時,中美甚至打算到穀神星上建立軍事基地,把穀神星打造成人類的前沿陣地。

只是,這個非常瘋狂的計劃在二十一世紀初被終止。後來,中美聯合在小行星帶上開發了一顆直徑不到一百公里的小行星,在這裡建立起了完整的基礎設施,使其成爲中美聯合艦隊的前沿基地,並且修建了大量工業設施。在後世,這顆被稱爲“基地”的小行星正是宇宙人類飛出內太陽系,前往木星、土星、海王星與天王星等巨行星的出發點,也爲後來在柯伊伯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幫助。

總而言之,中美聯合體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美聯合體實際上催生了後來的宇宙人類與地球人類,是導致人類文明分裂的根源。

只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知道,中美聯合體的出現並非來自三合星系的潛在威脅,而是與發生在二零八零年的一件“宇宙事件”有直接關聯。這起宇宙事件,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明白其中真正含義的人卻少之又少。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起宇宙事件與陸雯的死也有關係。

要知道,在二零八零年,心臟病絕對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甚至算不上疾病,因爲更換心臟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65章 門檻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48章 針鋒相對第88章 進退維谷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4章 首相之死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53章 繼續打第79章 立場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69章 亂戰第29章 選將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59章 盟軍第26章 威逼第53章 軍事部署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6章 暗藏殺機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63章 朋友第20章 混戰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39章 餘輝第3章 本性難移第15章 千慮一失第64章 孤注一擲第63章 全力以赴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8章 屈服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50章 重創第3章 演習第20章 剋制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0章 政治聯盟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7章 犧牲品第75章 預演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6章 點火第25章 先做準備第84章 戰略平衡第306章 第一步第167章 預見性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章 離弦之箭第8章 高歌猛進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94章 J-20突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90章 突發奇想第199章 等不起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3章 毀滅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8章 屈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49章 拋開幻想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6章 馬蜂窩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62章 戰略意第84章 連環拳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0章 獨木難支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7章 新的選擇
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65章 門檻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48章 針鋒相對第88章 進退維谷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4章 首相之死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53章 繼續打第79章 立場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69章 亂戰第29章 選將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59章 盟軍第26章 威逼第53章 軍事部署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6章 暗藏殺機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63章 朋友第20章 混戰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39章 餘輝第3章 本性難移第15章 千慮一失第64章 孤注一擲第63章 全力以赴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8章 屈服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50章 重創第3章 演習第20章 剋制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0章 政治聯盟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7章 犧牲品第75章 預演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6章 點火第25章 先做準備第84章 戰略平衡第306章 第一步第167章 預見性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章 離弦之箭第8章 高歌猛進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94章 J-20突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90章 突發奇想第199章 等不起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3章 毀滅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8章 屈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49章 拋開幻想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6章 馬蜂窩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62章 戰略意第84章 連環拳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0章 獨木難支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7章 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