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將錯就錯

當時,弗倫奇認爲,十六日上午的轟炸,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壓力轉嫁給了中國海軍。

理由就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作戰的中國陸戰隊,主要依靠空運投送物資,而摧毀了所羅門羣島上的機場之後,陸戰隊的空運行動被迫停頓,因此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中國陸戰隊很快就會遇到後勤保障問題。

弗倫奇做出這個判斷,與島上守軍提供的戰報有很大的關係。

當時,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陸戰隊發現,中國陸戰隊的進攻強度開始減弱,不再深入地下防禦工事作戰,由此認爲,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出了問題,導致島上的中國陸戰隊沒有獲得足夠的作戰物資。

顯然,這是美軍臆測的結果。

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根本沒有出問題,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中國陸戰隊有足夠充足的作戰物資。進攻力度減弱,只是表面上的現象,而主要原因就是,中國陸戰隊正在嘗試用鑽井法炸燬美軍的地下坑道。雖然這些戰術嘗試的結果並不理想,但是在當時,中國陸戰隊的進攻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

只是,弗倫奇當時還不大相信美軍陸戰隊的戰報。

通過回來的特種兵,弗倫奇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情況有比較直觀的瞭解,即美軍陸戰隊全部龜縮在地下防禦工事裡面,很少到地面上活動,更很少主動反擊,基本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當時,弗倫奇甚至親自詢問了幾名海豹突擊隊員。

在他看來,陸戰隊戰報的可信度不是很高,畢竟藏在地下的陸戰隊員,根本不可能知道地面上的敵人在幹什麼。

只是,這份報告,給了弗倫奇一個先入爲主的觀點。

十六日下午,美國空軍遞交了偵察報告,證明陸戰隊的報告有可信度,因爲偵察機拍下的照片上,並沒有發現大量囤積的作戰物資,而且中國陸戰隊主要集中在幾處地點,沒有四處搜尋美軍的地下工事。

空軍給出的結論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中國陸戰隊很有可能缺乏作戰物資。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結論。原因很簡單,美軍艦隊到來後,中國陸戰隊也採用了美軍的辦法:挖掘地下工事,把容易在轟炸中被摧毀的物資藏起來。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陸戰隊甚至利用了一些佔領的美軍地下工事,因此有足夠多的地方,存放供十多萬陸戰隊官兵使用的軍事物資。

根據中國陸戰隊的戰報,到六月中旬,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儲備的各類作戰物資足夠八個陸戰師使用半年以上。

當然,弗倫奇並不知道真實情況。

空軍的偵察報告,讓他產生了一個極爲錯誤的判斷,即中國海軍爲了支持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陸戰隊,肯定會讓艦隊打得更加積極一些,因爲只有在奪取了制海權之後,中國海軍才能向瓜達爾卡納爾島運送軍事物資。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絕對不能怪弗倫奇。

要知道,在錯誤情報的誤導下,任何人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如果說弗倫奇有什麼過錯的話,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沒有讓參謀用之前獲取的情報與覈對空軍提供的偵察報告。

只要仔細覈對,就能發現空軍的偵察報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問題是,以當時的情況,弗倫奇也不可能讓參謀去核對,因爲覈對工作需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而他必須在幾個小時內做出決定。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確實以空運的方式爲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陸戰隊運送作戰物資,而且佔到了總運量的四成以上,而美軍並不清楚在過去幾個月裡,每一天的空運數量,甚至不知道戰術運輸機的飛行架次,也就不可能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儲備的物資總量做出準確估計。也就是說,即便美軍參謀覈對了偵察報告,也不見得一定能夠做出準確判斷。

當時,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在一些戰略情報中。

比如,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打響之後,中國從後方運送到所羅門羣島的物資總量,以及在所羅門羣島其他島嶼上消耗掉的物資總量。這些情報,美軍都有,至少掌握了最爲重要的部分。

可惜的是,第三艦隊的參謀顯然不可能獲得如此重要的戰略情報。

只有弗倫奇留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才能獲得這些情報,也才能讓參謀通過覈對發現偵察報告中的謬誤。

對局勢做出錯誤判斷之後,採取錯誤的行動也就不足爲怪了。

按照弗倫奇的判斷,中國艦隊最早在十六日凌晨,也就是美軍艦隊被那艘中國潛艇發現的時候進入珊瑚海,最遲則是在十六日上午,也就是美軍轟炸了所羅門羣島之後。如果中國艦隊之前在新赫布里底羣島北面活動,即空軍在十五日提供的偵察情報沒有錯,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中國艦隊所在的海域。

由此得出的結論,讓弗倫奇非常擔心。

原因就是,只要中國艦隊全速向大堡礁方向航行,那麼最早在十七日凌晨,最遲在十七日上午,衝在前面的第二艦隊與美軍艦隊的距離就會縮短到一千二百公里以內,而第一艦隊與美軍艦隊的距離不會超過兩千公里。

要知道,中國海軍的大口徑線圈電磁炮能把炮彈打到一千二百公里之外。

事實上,這也是一個錯誤的情報,即弗倫奇並不知道,中國海軍已經獲得了射程達到一千六百公里的新式增程炮彈。

只是,這個錯誤判斷的影響不是很大。

這下,弗倫奇面對的問題就是,他必須在與第一艦隊交戰之前,集中力量幹掉衝在前面的第二艦隊。

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美軍艦隊將必敗無疑。

從時間上看,必須在十六日夜間找到逼近的第二艦隊,並且趕在十七日凌晨,最好在十六日夜間發起攻擊,至少得重創第二艦隊,最好能全殲第二艦隊。這樣,才能在十七日凌晨或者上午與第一艦隊交戰。

弗倫奇做出這個判斷的時候,已經是十六日夜間八點左右了。

事實上,這也是弗倫奇決定讓艦隊繼續向北航行的主要原因,因爲只有及時趕到凱恩斯北面的開闊海域,才能讓美軍艦隊展開,讓航母能夠在逆風航行的時候,以最高效率出動艦載戰鬥機。

問題是,美軍艦隊最快也只能在十七日凌晨抵達凱恩斯北面的開闊海域。

也就是說,如果要在十六日夜間解決掉第二艦隊,艦載戰鬥機就不是主力,真正的主力是岸基航空兵。

顯然,這正是弗倫奇沒有立即打擊布甘維爾島的主要原因。

在他看來,第二艦隊的威脅遠遠超過了逃到布甘維爾島的幾百架戰鬥機,而且這個判斷也沒有錯。

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能否及時找到中國海軍第二艦隊。

八點半,在佟少雲與敬文輝分道揚鑣之前,弗倫奇就聯繫了岸基航空兵,安排了夜間的偵察行動。

只是,第一批偵察機要在一個小時之後才能出動。

按照弗倫奇的部署,偵察機將重點搜索從新赫布里底羣島北面到大堡礁南端,橫向寬度爲一百五十公里的航區。

原因很簡單,如果第二艦隊是在十六日凌晨進入珊瑚海的,那就意味着已經收到了潛艇發出的電報,知道美軍艦隊正在全速北上,然後通過十六日上午的戰鬥,大致判斷出美軍艦隊正在駛往大堡礁,因此第二艦隊的航線肯定指向大堡礁南端。只是,在十六日上午之前的幾個小時裡,第二艦隊很有可能朝着更加偏南的方向而去,因爲當時,第二艦隊的指揮官不大可能肯定美軍艦隊一定會進入珊瑚海。要知道,在被中國潛艇發現之後,美軍艦隊完全有可能轉向返回。如此一來,就要適當擴大搜索區域。

必須承認,弗倫奇的推斷基本上正確,而且他設定的搜索區域,正好覆蓋了第二艦隊的航線。

只是,弗倫奇並不知道,佟少雲是個膽大包天的艦隊指揮官。

事實上,如果不是這場戰爭,以及特別好的運氣,像佟少雲這種過於膽大的海軍將領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甚至不可能成爲海軍將領。要知道,海軍將領的一大特點,就是在作戰的時候比較膽小,像牧浩洋那種將領,已經是鳳毛麟角了。當然,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佟少雲還是一名海軍中校,而且已經在中校的位置上呆了六年,直到戰爭爆發後,才獲得了晉升機會。

更可惜的是,美軍岸基偵察機的出動時間太晚了。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美軍偵察機的飛行方向沒有錯,而且在第一次通過的時候就發現了第二艦隊,那也是十六日夜間十點半之後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敬文輝率領的分艦隊已經向北航行了航行了一個多小時,差不多航行了九十公里。如果美軍偵察機在第二艦隊這邊耽擱一些時間,就會錯過北上的分艦隊。

當然,事情還沒有這麼簡單。

要知道,在入夜後,龔繼飛就開始爲第二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在八點派出了第一批防空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將在九點之後到達,而且能在第二艦隊上空巡邏兩個小時,要到十一點纔會返航。

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2章 成果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34章 公衆事件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6章 權衡第76章 熱點地區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56章 難題第215章 光復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85章 科技戰爭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8章 災難第38章 技不如人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01章 反擊第9章 十萬火急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59章 盟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75章 犯糊塗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2章 橫掃全球第8章 高歌猛進第38章 戰前會議第46章 決策點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35章 導火索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10章 共同體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75章 犯糊塗第16章 巢臼第14章 首相之死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4章 無聲對抗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55章 決戰在即第43章 薄弱環節第64章 致命打擊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62章 彈雨第101章 反擊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6章 瞞天過海第62章 戰略意第13章 底線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68章 歷史時刻第53章 再次攻擊第3章 本性難移第26章 重拳出擊第41章 標杆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9章 惡仗第39章 戰禍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1章 取經第59章 猶豫不決第82章 戰火再起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24章 內耗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58章 功虧一簣第30章 誰更瘋狂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4章 戰爭陰雲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71章 拼盡全力
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2章 成果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34章 公衆事件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6章 權衡第76章 熱點地區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56章 難題第215章 光復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85章 科技戰爭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48章 災難第38章 技不如人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01章 反擊第9章 十萬火急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59章 盟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75章 犯糊塗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2章 橫掃全球第8章 高歌猛進第38章 戰前會議第46章 決策點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35章 導火索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10章 共同體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75章 犯糊塗第16章 巢臼第14章 首相之死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4章 無聲對抗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55章 決戰在即第43章 薄弱環節第64章 致命打擊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62章 彈雨第101章 反擊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6章 瞞天過海第62章 戰略意第13章 底線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68章 歷史時刻第53章 再次攻擊第3章 本性難移第26章 重拳出擊第41章 標杆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9章 惡仗第39章 戰禍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1章 取經第59章 猶豫不決第82章 戰火再起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24章 內耗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58章 功虧一簣第30章 誰更瘋狂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4章 戰爭陰雲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71章 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