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軍事部署

在着手製訂戰爭計劃的時候,牧浩洋還對軍事部署做了調整。

因爲“崑崙山”級航母第二批的第三艘“南嶺”號與第四艘“武夷山”號、以及兩支航母戰鬥羣的其他戰艦均已形成戰鬥力,中國海軍的航母達到八艘,所以牧浩洋讓“長江”號與“黃河”號留在了西印度洋艦隊,以瓜達爾港爲母港,主要在阿拉伯海活動,“秦嶺”號與“太行山”號則留在東印度洋艦隊,以浩洋港爲母港,主要在安達曼海、孟加拉灣與東印度洋活動。

如此一來,留在太平洋上的只有四艘航母。

因爲菲律賓內戰已經結束,民選政府更加親華,並且在二零四零年底與美國解除了同盟關係,現在正在與中國進行結盟談判,預計將把蘇比克灣租借給中國海軍,所以牧浩洋把三艘航母留在了東海艦隊,其中“崑崙山”號以舟山爲母港、“天山”號以那霸爲母港、“武夷山”號以橫濱爲母港,南海艦隊只剩下了“秦嶺”號,暫時以榆林港爲母港,預計將來會部署到蘇比克灣。

這套部署方案,得到了騰耀輝的支持。

用騰耀輝的話來說,就算美國主動挑起戰爭,東印度洋艦隊的兩支航母戰鬥羣也能在兩天之內返回南海,使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航母戰鬥羣增加到六支,而留在印度洋上的兩支航母戰鬥羣足以確保制海權。

當然,關鍵還是“崑崙山”級的第三批四艘能否在二零四五年之前服役。

爲了加快建造進度,牧浩洋請律師與會計師,制訂了一套詳細的獎懲協議,並且以副總參謀長的身份,讓承擔建造工作的大連造船廠、青島造船廠、江南造船廠與廣州造船廠簽署了協議。

事實上,牧浩洋此舉有點多餘。

只要經費充足,四家造船廠有足夠的能力在二零四三年交付航母,確保在二零四五年正式服役。

要知道,對日戰爭爆發前,大連造船廠與江南造船廠各有四座十萬噸級船臺,青島造船廠與廣州造船廠也各有兩座,四家造船廠能同時開工建造十二艘十萬噸級戰艦,而且“崑崙山”級採用了模塊化設計,除了核心模塊在船臺上直接建造之外,造船廠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各個模塊拼裝起來。在已經建造了八艘的情況下,模塊建造技術已經趨於成熟,製造效率比初期高得多。

以戰時建造速度計算的話,也許還能提前一年完工。

“秦嶺”號與“太行山”號就是在戰時建造的,工期縮短了將近三分之一,只是正式服役前日本就戰敗了。

空軍方面,牧浩洋把重點放到了基地建設上。

因爲從拉薩到加德滿都的雙軌鐵路已經通車,中國境內一直通到基拉木,連接墨脫與裡戛的鐵路與高等級公路也已貫通,所以在雅魯藏布江谷地具備了修建空軍基地的基礎,空軍計劃在這邊建立五座基地,其中兩座基地的跑道長度達到三千米,能夠供大型運輸機與戰略轟炸機起降。

五座空軍基地將在二零四四年底全部完工,到時候能夠部署上千架作戰飛機。

西線,牧浩洋沒有讓空軍大動土木,而是親自出面跟巴基斯坦聯繫,確保在戰爭時期能夠使用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

按照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同盟關係,即便巴基斯坦不參與對印戰爭,也有義務爲中國提供軍事基地與後勤保障。當然,牧浩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只要戰爭爆發,巴基斯坦就不會置身事外,因爲克什米爾問題還沒解決呢。

除了巴基斯坦,緬甸的問題也不大。

當時,真正有可能置身事外的是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因爲這兩個國家沒有與中國簽署軍事同盟條約,屬於準盟國,因此沒有向中國提供軍事基地的義務,甚至可以拒絕中國軍隊借道攻打印度。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空軍在雅魯藏布江谷地修建空軍基地的主要原因。

當然,尼泊爾與孟加拉國的影響並不大。

即便沒有這兩個國家的協助,中國空軍也能在印度周邊地區部署兩千架戰鬥機,有足夠的把握奪取制空權。

在訪問了伊斯蘭堡後,牧浩洋還去了科倫坡。

斯里蘭卡也是中國的準盟國,雖然把加勒港租借給了中國海軍,準確的說,是在加勒港南面單獨開闢了一座海軍基地,但是在雙邊關係上,斯里蘭卡不承擔義務,也就沒有責任爲中國提供更多的軍事基地。

相對而言,斯里蘭卡的地位非常重要。

原因很簡單,印度南部地區離中國本土有一千多公里,離最近的中國空軍基地差不多有兩千公里,到南安達曼島也有一千多公里,離巴基斯坦南部的軍事基地接近兩千公里,如此遙遠的距離,將使空軍的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而海軍又不能傾巢而出,所以很有必要在斯里蘭卡做文章。

牧浩洋去科倫坡的目的,主要是考察斯里蘭卡的軍事基地。

至於租借軍事基地,或者是在戰時向中國開放軍事基地,那是政府官員的事情,輪不到牧浩洋出面。

回國之前,牧浩洋還去了馬爾代夫。

作爲印度洋上的島國,馬爾代夫小到幾乎沒人知道,但是絕不能因此否認馬爾代夫的戰略地位。

早在二十世紀,印度就在馬爾代夫租借了一座島嶼,開闢了軍事基地。

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馬爾代夫收回了出租的島嶼,但是沒有租借給中國,而是將其開發成了旅遊勝地。

這也可以理解,馬爾代夫是一個完全靠旅遊業發家致富的國家。

牧浩洋去馬爾代夫,也主要是進行前期考察。

按照他的規劃,如果能租借一座島嶼再好不過了,只不過不是用來對付印度,而是用來提防美國,因爲就在馬爾代夫南面不遠處,就是美國在印度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迪戈加西亞島。

這座島嶼屬於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租給了美國。

冷戰時期,迪戈加西亞是美國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空聯合軍事基地,也是美軍在中東與海灣地區作戰的主要後勤支援基地。說得貼切一點,迪戈加西亞就是印度洋上的關島,是美國全球軍事基地網絡中不可否缺的一環,也是太平洋戰區、中央戰區與非洲戰區的戰略交匯點。

對中國來說,這卻是心腹大患。

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後,美國提高了迪戈加西亞的地位,擴大了空軍基地與海軍港口的規模。戰爭時期,迪戈加西亞的空軍基地能夠容納兩百架大型軍用飛機,軍港則能停靠一支航母戰鬥羣。

以迪戈加西亞爲基地,美軍根本無須動用艦隊,用飛機就能封鎖大半個印度洋。

當初,騰耀輝把印度洋艦隊一分爲二,不是爲了包圍印度,而是爲了在印度洋上與美軍對峙。

按照騰耀輝的部署,西印度洋艦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盯住迪戈加西亞,而東印度洋艦隊則負責盯住澳洲西部地區的美軍基地,比如達爾文與珀斯,阻止美軍進入北印度洋,對中國的戰略航線構成威脅。

相對而言,東印度洋艦隊的情況還比較理想。

以浩洋港爲基地,加上印度尼西亞的軍事基地羣,東印度洋艦隊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也有足夠的後方支持。

西印度洋艦隊就沒有這麼理想了,主要是瓜達爾港離核心地區過於遙遠。

如果能在馬爾代夫獲得一座島嶼,哪怕小到只能建立海軍航空站,也足以改變這種被動局面。

牧浩洋非常清楚,在考慮對印作戰的時候,絕對不能遺忘美國。

如果前期部署不夠充分,那麼美國介入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只有足夠充分,才能讓美國意識到,軍事介入不可能改變戰爭進程,反而會在錯誤的時候引爆世界大戰,使美國錯失取勝機會。

只是,牧浩洋對此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爲馬爾代夫是南亞地區中,唯一奉行不結盟政策的國家。

從某種意義上講,馬爾代夫就是世外桃源,沒人願意捲入外部紛爭。

當然,馬爾代夫的景色確實不錯,特別是那些人跡罕至的荒島。呆了三天,牧浩洋甚至有點流連忘返。

對他來說,這也是難得的放鬆機會。

曬夠了太陽,享受了沙灘與海水浴,牧浩洋才懶洋洋的回到北京,向騰耀輝彙報此行的工作情況。

雖然騰耀輝很少過問,但是牧浩洋必須給他面子。

不管怎麼說,騰耀輝仍然是總參謀長,而且擁有比牧浩洋高得多的威信,某些時候還得請他出面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戚凱威也拿出了第一份詳細的地面作戰計劃。

牧浩洋沒有獨攬大權,而是充分調動與利用了其他人,比如讓戚凱威負責制定地面作戰計劃、周渝生負責戰略封鎖計劃、章玉廷負責海軍作戰計劃、龐躍龍負責兩棲作戰計劃、馬明濤負責情報工作,而他自己除了審覈這些作戰計劃之外,主要就是協調一致,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戰爭計劃。

這是騰耀輝傳授給他的經驗,用騰耀輝的話來說,再能幹的人也不可能包攬所有事。

對此,牧浩洋是深有體會。

如果仍然像以往那樣事無鉅細全部包下,他不被累死也會累出病來。

再說了,戰爭爆發後,他也不可能指揮每一場戰鬥,讓各軍兵種的將領去制訂計劃,才能讓他們更加清楚該怎麼打。

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3章 傳奇人物第159章 盟軍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3章 把握機會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32章 分兵攔截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章 大國實力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93章 主旋律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74章 交易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5章 欲擒故縱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15章 光復第36章 艦隊司令第43章 闖關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1章 新理論第76章 新機會第85章 欲擒故縱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75章 犯糊塗第45章 宣傳戰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17章 高姿態第16章 巢臼第21章 決戰開始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6章 威逼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64章 致命打擊第75章 咄咄逼人第92章 怎麼打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60章 振作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48章 關鍵戰報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1章 護身符第166章 硬骨頭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47章 假設第72章 炮擊第84章 青出於藍第52章 全速追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6章 爭取和平第15章 預判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47章 前哨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86章 全力以赴第66章 入朝方略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24章 內耗第62章 軍方接觸第79章 海灣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82章 秘密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0章 重在過程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38章 警鐘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1章 垂死掙扎第307章 壁壘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4章 拉力賽第163章 第一站
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3章 傳奇人物第159章 盟軍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3章 把握機會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32章 分兵攔截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章 大國實力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93章 主旋律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74章 交易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5章 欲擒故縱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15章 光復第36章 艦隊司令第43章 闖關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1章 新理論第76章 新機會第85章 欲擒故縱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75章 犯糊塗第45章 宣傳戰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17章 高姿態第16章 巢臼第21章 決戰開始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6章 威逼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64章 致命打擊第75章 咄咄逼人第92章 怎麼打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60章 振作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48章 關鍵戰報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1章 護身符第166章 硬骨頭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47章 假設第72章 炮擊第84章 青出於藍第52章 全速追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6章 爭取和平第15章 預判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47章 前哨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86章 全力以赴第66章 入朝方略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24章 內耗第62章 軍方接觸第79章 海灣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82章 秘密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0章 重在過程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38章 警鐘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1章 垂死掙扎第307章 壁壘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4章 拉力賽第163章 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