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陸軍上岸

收費章節(12點)

圍攻悉尼的作戰行動在五月五日開始,兩天後就宣告結束。

雖然溫斯頓上任之後,首先就去悉尼視察防務情況,要求守軍官兵與悉尼共存亡,並且讓美軍以身作則,但是溫斯頓的貴族作風,並沒贏得澳軍官兵的好感,大量少數裔軍人對他並不感冒。

結果,當四個美軍師在城外與中國陸戰隊作戰的時候,悉尼守備司令羅斯中將率領二十二個澳軍師投降。羅斯投降的理由是:不想讓這座文化名城遭到戰火破壞,也不想讓一千二百萬居民遭受戰火荼毒。

這下,陸戰隊的戰俘名單中又增添了三十四萬澳軍官兵與五萬美軍官兵。

大戰打了兩年半,悉尼是第一座沒有費一槍一彈就被中國軍隊拿下的城市,也是第一座沒有遭受戰火荼毒的大城市。

陸戰隊佔領悉尼後,問題接踵而至。

雖然澳大利亞不存在物資匱乏的問題,而且現在還是澳大利亞的秋季,但是控制一座大城市絕非易事,維持一千多萬平民的日常生活也不簡單。更要命的是,陸戰隊的戰線拖得太長了。

佔領悉尼後,陸戰隊已經控制了澳大利亞東部四分之三的地區。

要知道,直到這個時候,龐躍龍手裡也只有二十八個陸戰師,另外十二個陸戰師還在所羅門羣島訓練。

這次,龐躍龍決定停下來等一等。

有趣的是,牧浩洋這次卻不想等,要求陸戰隊在五月底佔領堪培拉墨爾本與阿德萊德等地。

雖然龐躍龍據理力爭,但是牧浩洋給他指出了一條道路。

除了把十二個陸戰師派往澳大利亞進行戰地訓練之外,龐躍龍還可以調動已經在莫爾茲比港準備就緒的十個集團軍。

魏成龍可是說到做到,說給十個集團軍就給十個集團軍。

要知道,這可是五十萬大軍,而且都是在大陸戰場磨練一年以上的王牌部隊,戰鬥力極爲強悍。

問題是,龐躍龍最不想提到的就是陸軍。

在他看來,攻佔澳洲就是陸戰隊的事,與陸軍沒有關係,因爲前期準備工作全部由陸戰隊承擔,陸軍壓根就沒有關心過這邊的事情。現在眼看着就要取勝了,陸軍來插這一腳,龐躍龍肯定不大樂意。

可惜的是,不管他樂意還是不樂意,要在五月底之前打到阿德萊德,他就得用上這十個集團軍。

這次,部隊不需要飛過來,可以在悉尼港上岸。

羅斯中將投降的時候,沒有讓部隊破壞港口,也沒有破壞其他基礎設施,基本上把悉尼完好無損的交給了中國陸戰隊。在見到羅斯的時候,龐躍龍也承諾,將保全悉尼,充分尊重與保護每一個悉尼居民的利益。當時,龐躍龍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進駐悉尼的官兵不得擾民。五月十日,龐躍龍親自來到悉尼,組建了臨時管理委員會,有三分之二的成員是悉尼市政府工作人員,他只安排了一名少將師長擔任管理委員會主席,負責物資運送社會治安等工作。

這一天,運載着陸軍作戰部隊的船隊駛入了悉尼港。

率先到達的是大名鼎鼎的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十五空降集團軍與第一一五集團軍。顯然,這是一支具有強大空中突擊能力的部隊,特別是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原本就是陸軍中唯一的空降部隊。

事實上,魏成龍並沒想過派部隊去澳洲參戰。

在答應提供十個集團軍的時候,魏成龍就想到,龐躍龍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讓陸軍參戰。結果就是,他把十個在大陸戰場上作戰時間最長的集團軍派了過來,希望藉此機會讓這十個集團軍好好休整一番。

當然,魏成龍的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這十個集團軍在二月中旬到達廣州,一直等到四月中旬才乘船前往莫爾茲比港,呆了一週後纔開赴澳洲戰場。在廣州停留的兩個月裡,雖然官兵都得留在駐地附近,保證在接到命令後的四個小時之內返回軍營,沒有能夠回家休假,但是能夠回國,還能去市區活動,已經讓官兵非常滿意了。事實上,在這兩個月裡,很多軍人家屬主動趕往廣州,一時之間廣州所有賓館都是人滿爲患,簡直是一房難求。搞到最後,陸軍不得不跟駐地附近居民協商,爲軍人家屬提供住宿。還好,軍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高,社會形象也非常好,居民不但樂意接待軍人家屬,而且都覺得有這樣的職責與義務。軍隊良好的組織紀律也發揮了作用,五十萬大軍在廣州呆了兩個月,沒有發生一起擾民事件,還主動幫助附近的居民做了很多事,比如修繕道路等基礎設施等等。

開赴戰場的時候,這十個集團軍的精神面貌可以說是煥然一新。

別忘了,從俄羅斯撤下來的時候,還是冬天,而廣州的二月到四月已經是春天了。對於這些在冰天雪地裡呆了好幾個月的官兵來說,能夠在風和日麗的南方住上兩個月,絕對是最好的獎賞。

可惜的是,魏成龍的另外一個如意算盤打空了。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龐躍龍不打算讓陸軍參戰,他就在五月底或者六月初把這十個集團軍要回去,發動進軍聖彼得堡的作戰行動。結果,五月初,牧浩洋的一道命令,讓十個集團軍全都去了澳洲。

要知道,這可是魏成龍手裡最能打的十個集團軍。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個,另外六個是: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第一五四集團軍第一六五集團軍第一三八集團軍與第一三九集團軍。也就是說,十個集團軍中,有五個是在戰前成立的王牌部隊,另外五個也是戰前就有的常設預備軍,都是陸軍中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

要說什麼的話,魏成龍只能說,他幸好沒有把第四十二集團軍派回去。

要知道,當時在俄羅斯戰場上,只有第四十二集團軍這一個王牌集團軍了,而沒有把第四十二集團軍派回去,主要就是該集團軍不是首批參戰部隊,而是在大陸戰爭打了大半年之後才上場的。

當然,打到這個時候,集團軍的番號也就僅僅是番號。

即便是那些在戰爭爆發後成立的集團軍,只要在大陸戰場上磨練一年半載,也成了能征善戰的王牌部隊。

拿到十個集團軍,龐躍龍卻高興不起來。

首先,在如何使用這些陸軍部隊的問題上,龐躍龍就與幾個集團軍司令產生了分歧。龐躍龍希望陸軍去把分散部署在後方的陸戰隊替換下來,以便他能組織起進攻並裡。顯然,沒有哪個集團軍司令願意這麼做,都堅持認爲應該去主要戰場,而且不能把集團軍拆散了投入戰鬥。

一番爭執之後,雙方都做了讓步。

五個戰前成立的王牌集團軍去主戰場,另外五個集團軍則去替換後方的陸戰隊。

龐躍龍沒有拿軍銜壓人,畢竟他是陸戰隊大將,而集團軍司令是陸軍將領,背後還有魏成龍撐腰。再說了,龐躍龍與魏成龍的關係不算糟糕,他也沒有必要在如何使用陸軍部隊的問題上與魏成龍發生矛盾。

等到這件事情確定下來時候,已經是五月十五日了。

當時,另外六個集團軍也已到達悉尼。

按照龐躍龍的部署,進攻行動在五月二十日開始,在二十五萬陸軍的協助下,肯定能在十天之內掃蕩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參與前線作戰的五個集團軍,必須在五月十九日夜間十點之前部署到位,並且做好戰鬥準備。另外五個集團軍則必須在十八日部署到位,替換下十三個陸戰師。

當時,龐躍龍沒有利用悉尼港,大部分軍事物資依然在布里斯班上岸,再由運輸機送往前線。主要就是,悉尼有一千多萬平民,送往悉尼港的是民用物資,今後的民事救助行動將以悉尼爲中心進行。說白了,悉尼太大了,就算把軍事物資送到悉尼港,也要穿過城區才能送到郊外的機場上去。布里斯班就沒有這些問題,物資在臨時碼頭上岸後,能夠直接運抵附近的野戰機場。另外,對運輸機來說,從前線飛往布里斯班,也就只比飛往悉尼多出二十分鐘。

安排妥當之後,龐躍龍才離開悉尼,返回布里斯班。

陸戰隊的司令部在布里斯班,而龐躍龍就是前線總指揮。這次,他沒有讓司馬文正負責前線指揮工作,不是他不信任司馬文正,而是這次作戰行動在策劃階段,從頭到位都是他在負責,與司馬文正沒有半點關係。

可以說,攻佔澳洲,已經成了龐躍龍的人生理想,至少是短期理想。

戰場對面,溫斯頓的處境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傑克遜還在美國養病,溫斯頓繼續指揮美澳聯軍作戰。悉尼不戰而降之後,誰也不對未來抱希望。

當時,美澳聯軍內部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不是如何守衛堪培拉墨爾本與阿德萊德,而是要不要放棄澳洲大陸,撤退到塔斯馬尼亞島,甚至撤退到新西蘭,以免在這塊守不住的戰場上消耗太多兵力。

主張撤退的人不在少數,可是不包括溫斯頓。

在溫斯頓看來,作爲職業軍人,就應該堅守每一塊陣地,而作爲澳大利亞人,就應該保衛家園。

可惜的是,持這種觀點的,恐怕就只有他一個人了。

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28章 力所不及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4章 宣戰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9章 妥協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7章 緊急出動第44章 理想主義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94章 J-20突擊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8章 倒計時第18章 圍捕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0章 別無選擇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259章 遺贈第31章 政治變更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4章 蛇困淺灘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6章 巢臼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8章 膽識第9章 做徹底第70章 外交戰場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5章 重拳出擊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77章 分歧第26章 重拳出擊第40章 突襲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章 爭取和平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3章 一箭三雕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55章 兩強相爭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50章 沉默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39章 積極備戰第60章 艦隊北上第37章 刺刀見紅第84章 守株待兔第39章 去臺灣第80章 轉變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9章 去臺灣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00章 恐懼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2章 戰略意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7章 搶先攻擊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83章 頻出怪招
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28章 力所不及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4章 宣戰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9章 妥協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7章 緊急出動第44章 理想主義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94章 J-20突擊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8章 倒計時第18章 圍捕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0章 別無選擇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259章 遺贈第31章 政治變更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4章 蛇困淺灘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6章 巢臼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8章 膽識第9章 做徹底第70章 外交戰場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5章 重拳出擊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77章 分歧第26章 重拳出擊第40章 突襲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章 爭取和平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3章 一箭三雕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55章 兩強相爭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50章 沉默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39章 積極備戰第60章 艦隊北上第37章 刺刀見紅第84章 守株待兔第39章 去臺灣第80章 轉變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9章 去臺灣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00章 恐懼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2章 戰略意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7章 搶先攻擊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83章 頻出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