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陸軍上岸

收費章節(12點)

圍攻悉尼的作戰行動在五月五日開始,兩天後就宣告結束。

雖然溫斯頓上任之後,首先就去悉尼視察防務情況,要求守軍官兵與悉尼共存亡,並且讓美軍以身作則,但是溫斯頓的貴族作風,並沒贏得澳軍官兵的好感,大量少數裔軍人對他並不感冒。

結果,當四個美軍師在城外與中國陸戰隊作戰的時候,悉尼守備司令羅斯中將率領二十二個澳軍師投降。羅斯投降的理由是:不想讓這座文化名城遭到戰火破壞,也不想讓一千二百萬居民遭受戰火荼毒。

這下,陸戰隊的戰俘名單中又增添了三十四萬澳軍官兵與五萬美軍官兵。

大戰打了兩年半,悉尼是第一座沒有費一槍一彈就被中國軍隊拿下的城市,也是第一座沒有遭受戰火荼毒的大城市。

陸戰隊佔領悉尼後,問題接踵而至。

雖然澳大利亞不存在物資匱乏的問題,而且現在還是澳大利亞的秋季,但是控制一座大城市絕非易事,維持一千多萬平民的日常生活也不簡單。更要命的是,陸戰隊的戰線拖得太長了。

佔領悉尼後,陸戰隊已經控制了澳大利亞東部四分之三的地區。

要知道,直到這個時候,龐躍龍手裡也只有二十八個陸戰師,另外十二個陸戰師還在所羅門羣島訓練。

這次,龐躍龍決定停下來等一等。

有趣的是,牧浩洋這次卻不想等,要求陸戰隊在五月底佔領堪培拉墨爾本與阿德萊德等地。

雖然龐躍龍據理力爭,但是牧浩洋給他指出了一條道路。

除了把十二個陸戰師派往澳大利亞進行戰地訓練之外,龐躍龍還可以調動已經在莫爾茲比港準備就緒的十個集團軍。

魏成龍可是說到做到,說給十個集團軍就給十個集團軍。

要知道,這可是五十萬大軍,而且都是在大陸戰場磨練一年以上的王牌部隊,戰鬥力極爲強悍。

問題是,龐躍龍最不想提到的就是陸軍。

在他看來,攻佔澳洲就是陸戰隊的事,與陸軍沒有關係,因爲前期準備工作全部由陸戰隊承擔,陸軍壓根就沒有關心過這邊的事情。現在眼看着就要取勝了,陸軍來插這一腳,龐躍龍肯定不大樂意。

可惜的是,不管他樂意還是不樂意,要在五月底之前打到阿德萊德,他就得用上這十個集團軍。

這次,部隊不需要飛過來,可以在悉尼港上岸。

羅斯中將投降的時候,沒有讓部隊破壞港口,也沒有破壞其他基礎設施,基本上把悉尼完好無損的交給了中國陸戰隊。在見到羅斯的時候,龐躍龍也承諾,將保全悉尼,充分尊重與保護每一個悉尼居民的利益。當時,龐躍龍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進駐悉尼的官兵不得擾民。五月十日,龐躍龍親自來到悉尼,組建了臨時管理委員會,有三分之二的成員是悉尼市政府工作人員,他只安排了一名少將師長擔任管理委員會主席,負責物資運送社會治安等工作。

這一天,運載着陸軍作戰部隊的船隊駛入了悉尼港。

率先到達的是大名鼎鼎的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十五空降集團軍與第一一五集團軍。顯然,這是一支具有強大空中突擊能力的部隊,特別是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原本就是陸軍中唯一的空降部隊。

事實上,魏成龍並沒想過派部隊去澳洲參戰。

在答應提供十個集團軍的時候,魏成龍就想到,龐躍龍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讓陸軍參戰。結果就是,他把十個在大陸戰場上作戰時間最長的集團軍派了過來,希望藉此機會讓這十個集團軍好好休整一番。

當然,魏成龍的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這十個集團軍在二月中旬到達廣州,一直等到四月中旬才乘船前往莫爾茲比港,呆了一週後纔開赴澳洲戰場。在廣州停留的兩個月裡,雖然官兵都得留在駐地附近,保證在接到命令後的四個小時之內返回軍營,沒有能夠回家休假,但是能夠回國,還能去市區活動,已經讓官兵非常滿意了。事實上,在這兩個月裡,很多軍人家屬主動趕往廣州,一時之間廣州所有賓館都是人滿爲患,簡直是一房難求。搞到最後,陸軍不得不跟駐地附近居民協商,爲軍人家屬提供住宿。還好,軍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高,社會形象也非常好,居民不但樂意接待軍人家屬,而且都覺得有這樣的職責與義務。軍隊良好的組織紀律也發揮了作用,五十萬大軍在廣州呆了兩個月,沒有發生一起擾民事件,還主動幫助附近的居民做了很多事,比如修繕道路等基礎設施等等。

開赴戰場的時候,這十個集團軍的精神面貌可以說是煥然一新。

別忘了,從俄羅斯撤下來的時候,還是冬天,而廣州的二月到四月已經是春天了。對於這些在冰天雪地裡呆了好幾個月的官兵來說,能夠在風和日麗的南方住上兩個月,絕對是最好的獎賞。

可惜的是,魏成龍的另外一個如意算盤打空了。

按照他的想法,如果龐躍龍不打算讓陸軍參戰,他就在五月底或者六月初把這十個集團軍要回去,發動進軍聖彼得堡的作戰行動。結果,五月初,牧浩洋的一道命令,讓十個集團軍全都去了澳洲。

要知道,這可是魏成龍手裡最能打的十個集團軍。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個,另外六個是: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第一五四集團軍第一六五集團軍第一三八集團軍與第一三九集團軍。也就是說,十個集團軍中,有五個是在戰前成立的王牌部隊,另外五個也是戰前就有的常設預備軍,都是陸軍中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

要說什麼的話,魏成龍只能說,他幸好沒有把第四十二集團軍派回去。

要知道,當時在俄羅斯戰場上,只有第四十二集團軍這一個王牌集團軍了,而沒有把第四十二集團軍派回去,主要就是該集團軍不是首批參戰部隊,而是在大陸戰爭打了大半年之後才上場的。

當然,打到這個時候,集團軍的番號也就僅僅是番號。

即便是那些在戰爭爆發後成立的集團軍,只要在大陸戰場上磨練一年半載,也成了能征善戰的王牌部隊。

拿到十個集團軍,龐躍龍卻高興不起來。

首先,在如何使用這些陸軍部隊的問題上,龐躍龍就與幾個集團軍司令產生了分歧。龐躍龍希望陸軍去把分散部署在後方的陸戰隊替換下來,以便他能組織起進攻並裡。顯然,沒有哪個集團軍司令願意這麼做,都堅持認爲應該去主要戰場,而且不能把集團軍拆散了投入戰鬥。

一番爭執之後,雙方都做了讓步。

五個戰前成立的王牌集團軍去主戰場,另外五個集團軍則去替換後方的陸戰隊。

龐躍龍沒有拿軍銜壓人,畢竟他是陸戰隊大將,而集團軍司令是陸軍將領,背後還有魏成龍撐腰。再說了,龐躍龍與魏成龍的關係不算糟糕,他也沒有必要在如何使用陸軍部隊的問題上與魏成龍發生矛盾。

等到這件事情確定下來時候,已經是五月十五日了。

當時,另外六個集團軍也已到達悉尼。

按照龐躍龍的部署,進攻行動在五月二十日開始,在二十五萬陸軍的協助下,肯定能在十天之內掃蕩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參與前線作戰的五個集團軍,必須在五月十九日夜間十點之前部署到位,並且做好戰鬥準備。另外五個集團軍則必須在十八日部署到位,替換下十三個陸戰師。

當時,龐躍龍沒有利用悉尼港,大部分軍事物資依然在布里斯班上岸,再由運輸機送往前線。主要就是,悉尼有一千多萬平民,送往悉尼港的是民用物資,今後的民事救助行動將以悉尼爲中心進行。說白了,悉尼太大了,就算把軍事物資送到悉尼港,也要穿過城區才能送到郊外的機場上去。布里斯班就沒有這些問題,物資在臨時碼頭上岸後,能夠直接運抵附近的野戰機場。另外,對運輸機來說,從前線飛往布里斯班,也就只比飛往悉尼多出二十分鐘。

安排妥當之後,龐躍龍才離開悉尼,返回布里斯班。

陸戰隊的司令部在布里斯班,而龐躍龍就是前線總指揮。這次,他沒有讓司馬文正負責前線指揮工作,不是他不信任司馬文正,而是這次作戰行動在策劃階段,從頭到位都是他在負責,與司馬文正沒有半點關係。

可以說,攻佔澳洲,已經成了龐躍龍的人生理想,至少是短期理想。

戰場對面,溫斯頓的處境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傑克遜還在美國養病,溫斯頓繼續指揮美澳聯軍作戰。悉尼不戰而降之後,誰也不對未來抱希望。

當時,美澳聯軍內部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不是如何守衛堪培拉墨爾本與阿德萊德,而是要不要放棄澳洲大陸,撤退到塔斯馬尼亞島,甚至撤退到新西蘭,以免在這塊守不住的戰場上消耗太多兵力。

主張撤退的人不在少數,可是不包括溫斯頓。

在溫斯頓看來,作爲職業軍人,就應該堅守每一塊陣地,而作爲澳大利亞人,就應該保衛家園。

可惜的是,持這種觀點的,恐怕就只有他一個人了。

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47章 假設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7章 改進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8章 關鍵戰報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05章 突襲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2章 預料成真第62章 頭號王牌第6章 定論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7章 實幹階段第159章 盟軍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66章 起航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4章 伏擊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2章 統一意見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3章 分外事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0章 混戰第38章 猛攻第259章 遺贈第51章 時間點第112章 和平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1章 次優選擇第6章 第一步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30章 緊急攔截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3章 大國實力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章 經濟基礎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74章 爭取時間第5章 來晚了第15章 全面展開第47章 唯一選擇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93章 主旋律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50章 沉默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28章 導火索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92章 長遠目光第7章 不測風雲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74章 反擊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1章 求生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80章 歸宿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74章 反擊第321章 起源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章 本性難移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20章 多面手第24章 反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98章 追趕第53章 巧合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9章 新冷戰第60章 立即反擊第37章 回國
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47章 假設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7章 改進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8章 關鍵戰報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05章 突襲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2章 預料成真第62章 頭號王牌第6章 定論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7章 實幹階段第159章 盟軍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66章 起航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4章 伏擊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2章 統一意見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3章 分外事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0章 混戰第38章 猛攻第259章 遺贈第51章 時間點第112章 和平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1章 次優選擇第6章 第一步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30章 緊急攔截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3章 大國實力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章 經濟基礎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74章 爭取時間第5章 來晚了第15章 全面展開第47章 唯一選擇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93章 主旋律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50章 沉默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28章 導火索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92章 長遠目光第7章 不測風雲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74章 反擊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1章 求生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80章 歸宿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74章 反擊第321章 起源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章 本性難移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20章 多面手第24章 反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98章 追趕第53章 巧合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9章 新冷戰第60章 立即反擊第37章 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