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

這個發現就是,屏蔽重力場之後,物體獲得的加速度與重力場的減弱程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而是一種更加複雜的關係。

在這個實驗發現的基礎上,一個年輕的物理學家發表了一個公式,詳細闡述了重力場強度與物體加速度的關係。有趣的是,這個物理學家的妻子也是一名數學家,而且大部分數學運算工作都是由其妻子完成的。

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公式的正確性。

原因很簡單,公式太簡單了,物體的加速度與重力場是三次方的關係,而公式的極限值就是光速。說得簡單一點,在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之後,就算某個方向上的重力場關係完全消息,物體也無法獲得加速度,因此也就無法突破光速。事實上,這已經把重力場的力學公式與廣義相對論合併到了一起。

當時,陸雯立即認識到了這個簡單公式的重大價值。

要知道,質能公式也非常簡單。

問題就是,重力場的力學公式具有質能公式那麼重大的意義嗎?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實驗進行證明。

陸雯抓住了這次機會,組織進行實驗。這次實驗,正要與牧浩洋決定發射反重力場衛星撞車。說得準確一點,是要藉助發射反重力場衛星做掩護,畢竟陸雯所從事的科研工作都是絕密性質的。

也就是說,即便被外界發現了,也可以說發射的是反重力場衛星。

實驗的載體是一艘兩段式宇宙飛船,實驗被命名爲“深空”,意思是向外圍宇宙空間發射宇宙飛船。

當然,實驗用的宇宙非常非常獨特。

這艘宇宙飛船有兩個部分,一是個推進器部分、一個是能源部分。分別發射升空後,兩部分將在近地軌道上對接,然後測試反重力場系統在各個速度短的加速度,以證明重力場力學公式是否正確。爲此,飛船上還有一套完整的加速度測試儀,以及用來更地面實驗中心通信的通訊系統。

顯然,這是一顆非常簡單的衛星。

事實上,這也是一顆非常不簡單的衛星。

在能源部分,是一臺最大輸出功率高達一千五百兆瓦的可控聚變核反應堆,其輸出的能量能夠驅動一艘十五萬噸級的超級航母以四十五節的速度持續航行,或者是把一艘重達五萬噸的空中母艦送到萬米高空、並且使其以每小時一千公里的速度飛行、多餘的電能還能爲母艦上的電子設備供電。難能可貴的是,反應堆的整體質量爲三十噸,因此加上控制系統與飛船的框架體結構,總質量不到五十噸,正好在超級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之內。因爲測試的是加速度,所以飛船的結構強度非常大,採用的都是輕質高強度合金與複合材料,比一般航空用材料高級得多。

關鍵在推進器部分。該部分的核心,就是重達三十噸,重疊數十層的重力場屏蔽板。按照理論計算,當這些重力場屏蔽板全部開始工作的時候,能把某個方向上的重力場削弱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以此使相反方向上的重力場完全作用上飛船上,最大限度的接近於取得逼真實驗數據的程度。

當然,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誰的心裡都沒底。

在理論上,這艘飛船能在一秒鐘之內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即飛離地月系的速度,在兩秒鐘之內超過第三宇宙速度,即飛出太陽系的速度,只需要大約一個小時,就能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當然,這只是理論計算結果。

同樣從理論上講,即按照廣義相對論,能源系統所輸出的能量,根本不可能把飛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最多隻能使飛船達到每秒三千公里,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一左右,然後就將停止加速。

問題是,廣義相對論一定是正確的嗎?

或者說,廣義相對論是否存在缺陷?

這些,多是未解的問題,也都是這次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然,發射宇宙飛船是一回事,地面觀測更加重要。

只有收集到了足夠多的數據,這次實驗纔有意義。爲此,陸雯不但在國內安置了十多個觀測站,還從海軍那裡借用了十多艘大型遙感船在遠洋上進行觀測,甚至動用了幾顆軍事通信衛星。

反正,陸雯能搞到的資源,都被利用了起來。

有趣的是,陸雯沒有去找牧浩洋,而是直接找到了各軍兵種的參謀長,比如海軍的遙感船就是直接找周渝生借的。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所有人都知道陸雯的身份。

發射的時候,先是兩枚運載反重力場衛星的火箭升空,緊接着兩枚運載着“深空”宇宙飛船的火箭也升空了。

此時,牧浩洋已經跟着陸雯上了專機。

大約二十分鐘後,兩枚運載火箭就將進入近地軌道,“深空”宇宙飛船的兩個艙段將在發射後兩個小時對接,此時也正好在中國本土上空,可以由地面控制站直接控制完成對接工作。

正式測試,將是發射升空後的第四個小時。

在此之前,地面控制站將逐一啓動“深空”飛船上的各種設備,並且讓宇宙飛船進行系統自檢。只有在確定所有系統都在正常工作之後,纔會進行實驗。如果有設備不正常,就得想辦法把宇宙飛船接回來,或者想辦法在近地軌道上修復。當然,修復宇宙飛船,在技術上不是什麼難事。

所幸的是,所有系統測試都順利通過。

這個時候,陸雯已經回到了物理實驗中心。所有的地面控制站的數據,都通過專用線路發回實驗中心,再由實驗中心發出指令。

牧浩洋覺得很好奇,所以跟着陸雯一起來到了實驗中心。

他的時間很充足,因爲反重力場衛星要在發射二十四小時之後,才能到達美國東海岸上方。用陸雯的話來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實驗能在八個小時之內完成,到時候就知道重力場力學公式是否正確了。

要知道,所有的測試數據,都是由超級計算機處理的,能在收到數據的幾秒鐘之內完成對比運算,然後給出結論。即便讓科學家複覈計算機的運算結果,排除因爲計算機故障導致的偏差,也就幾個小時的事。

事實上,這類既簡單、又複雜的物理實驗,數據複覈本來就很簡單。

說得直接一點,這種基礎層面上的物理學公式,對了就一切都對,錯了就一切都錯,沒有中間狀態。

可以說,基礎物理學公式是世界上黑白最分明的東西。

當然,這也是科學中“證僞”的理論基礎,即只要有一次實驗測試證僞,那麼不管多少次實驗測試完全吻合,結論也是僞。

對牧浩洋來說,去實驗中心一趟,也算得上是稍事休息。

等他回到戰爭部,又得圍繞着軍事與政治問題忙碌了,而科學研究顯然是相對較爲單純的工作。

利用這個機會,牧浩洋還在飛機上小睡了一陣。

牧浩洋與陸雯來到實驗中心的時候,各項實驗工作已經準備妥當,就等陸雯回來下達實驗開始的命令了。

二零五六年,七月十五日,北京時間二十二點二十分。

這一刻,在後世的“宇宙文明”、或者說是“宇宙人類”的紀元中,擁有比基督教文明耶穌誕生的那一刻還要重要的意義,因爲這一刻,被定爲“宇宙文明”的零時,人類在這一刻正式進入宇宙時代。

其實,這有點言過其實了。

要知道,在下令實驗開始的時候,連陸雯都不知道,他們正在做一項什麼樣的實驗,更不清楚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對於“矇昧時代”(宇宙人類對之前人類文明的稱呼)的科學家來說,不清楚這項實驗的意義也很正常。只是,所有宇宙人類都知道,在陸雯下達實驗開始的那一刻,人類文明已經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只是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步讓人類文明跨過了一到涇渭分明的界線。

當然,也正是如此,陸雯才被當成宇宙文明之母。

這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界線?

按照新的文明劃分級別,在這條界線之前,所有文明都處於矇昧時代,沒有探索宇宙的資格。在這條界線之後,文明將得到生化,標誌就是獲得了探索宇宙,並且深入宇宙空間的能力。

當然,要不了多久,中國的科學家就會取得一個足以改變人類文明的重大發現。

準確的說,是一套基於實驗發現的全新的基礎物理學理論。

這個發現是什麼?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的表述,並不適合重力場力學,就像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不適合高速運動的物體一樣。又這個發現得出的結論就是,不但光速不是不可超越的,而且重力場理論能夠使任何物體達到光速。當然,要想超越光速,則需要更加重大的發現了。

讓物體達到光速,是一個什麼概念?

要知道,在廣義相對論中,只有沒有質量的物體才能達到光速,比如光子,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最多隻能無限的逼近光速,因爲達到光速,意味着物體的質量得全部轉化爲能量。

正是這一理論,禁錮了人類文明上百年。

所幸的是,重大突破即將到來。

第66章 起航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7章 太空戰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38章 警鐘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39章 機會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96章 迴歸正位第7章 突然襲擊第70章 重擊落空第62章 戰略意第154章 總撤退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3章 軍事部署第99章 妥協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4章 艦隊出港第47章 第一槍第13章 分外事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16章 敗不餒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79章 救星第27章 利誘第284章 轉變第18章 左右逢源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47章 第一槍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72章 炮擊第96章 瞞天過海第76章 自知之明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89章 虛與委蛇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98章 決裂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46章 逃命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9章 選將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1章 取經第227章 滅絕第11章 導彈攻擊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45章 面面俱到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3章 新兵能戰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7章 不測風雲第75章 真真假假第57章 爭論第76章 自知之明第38章 技不如人第87章 積極爭取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0章 混戰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42章 第五代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29章 準備進攻
第66章 起航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7章 太空戰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38章 警鐘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39章 機會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96章 迴歸正位第7章 突然襲擊第70章 重擊落空第62章 戰略意第154章 總撤退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3章 軍事部署第99章 妥協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4章 艦隊出港第47章 第一槍第13章 分外事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16章 敗不餒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79章 救星第27章 利誘第284章 轉變第18章 左右逢源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47章 第一槍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72章 炮擊第96章 瞞天過海第76章 自知之明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89章 虛與委蛇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98章 決裂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46章 逃命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9章 選將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1章 取經第227章 滅絕第11章 導彈攻擊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45章 面面俱到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3章 新兵能戰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7章 不測風雲第75章 真真假假第57章 爭論第76章 自知之明第38章 技不如人第87章 積極爭取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0章 混戰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42章 第五代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29章 準備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