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情報

搞清美軍艦隊的情況不是件容易事,因爲當時唯一的戰略偵察手段就是潛艇,而美軍艦隊不進港的話,諜報人員根本派不上用場。燃燒的海洋全集至於由戰略轟炸機改裝的戰略偵察機,在很多時候只適合執行特定的偵察任務。

當然,在做出重大戰略判斷時,直接情報只是依據之一。

上午,牧浩洋給李明陽打了電話,讓他提供美國海軍、特別是補給艦船與作戰物資的調動情報。

當時,牧浩洋沒有抱多大希望。

早在二十年前,也就是中國海軍還在努力實現全核動力的時候,美國海軍就已經實現了全核動力。從理論上講,美軍艦隊擁有幾乎無限的持續活動能力。雖然戰艦攜帶的食品不會太多,但是也能堅持半年以上。如果進行空運補給,則能堅持得更久。在此之前,西太平洋上的美軍艦隊執行的作戰任務非常有限,彈藥消耗不是很大,也許在開赴印度洋的時候,不需要進行彈藥補給。

綜合之前獲取的情報,可以初步判斷,美軍艦隊在四月底之前不用回港。

當然,美軍艦隊肯定要進行補給,特別是補充航空燃油。架空歷史小說排行榜要知道,艦載航空兵即便在沒有作戰任務的時候,也要在訓練與巡邏中消耗掉大量航空燃油。以美軍航母搭載的航空燃油計算,至少每個月得補充一次。因爲在此之前執行了戰區部署任務,艦載航空兵的活動強度提高了不少,所以在前往印度洋的途中,美軍艦隊很有可能進行一次燃油補給,只是無法肯定在哪裡補給。

事實上,也無法肯定美軍是否會動用快速戰鬥支援艦。

要知道,只要美軍刻意隱藏艦隊行蹤,就不會動用快速戰鬥支援艦,而會用其他艦船爲艦隊補充航空燃油。

李明陽提供的情報,也證明了牧浩洋的這個推斷。

在一月三日之前,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快速戰鬥支援艦要麼在珍珠港,要麼在駛往本土的途中。

也就是說,沒有快速戰鬥支援艦去西南太平洋。

從時間上計算,就算駛往本土的快速戰鬥支援艦轉向,也不可能追上艦隊。

如此一來,就得動用其他艦船爲艦隊補充航空燃油。

這下,問題來了。

要知道,西南太平洋是美國船隊的主要活動海域,隨時都有數百艘船隻在美國到澳大利亞、或者美國到新西蘭的航線上航行,而這些船隻中,肯定有不少油輪。都市重生小說排行榜只要有一艘超級油輪裝的是航空燃油,哪怕沒有爲戰艦提供補給的輸送管道,也可以用垂直空運的辦法,完成補給作業。

更麻煩的是,軍事情報局沒有掌握這些船隻的具體航行情況。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總共只有四艘攻擊核潛艇,而且全部在遠離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海域活動。至於數量衆多的全電動潛艇,因爲續航力有限,根本無法前往西南太平洋。

這個時候,李明陽也在想辦法。

當時,他做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推論,即美國艦隊去印度洋作戰,會盡可能晚的進行燃油補給,確保在與中國艦隊交戰的時候,依然有足夠多的燃油。只要這個推論成立,那麼美軍就不會在西南太平洋上進行補給,而會在進入印度洋之後再進行補給,而且補給地點很有可能在珀斯附近。

接下來,李明陽提出了一個更重要的觀點,即美軍並不是在早已策劃與部署妥當之後才把艦隊派往印度洋的,而是根據戰局發生的重大變化做出了這個決定,因此還有很多準備工作沒有到位。異能小說排行榜

這下,問題就變得簡單了。

要知道,最有可能爲美軍艦隊補充航空燃油的,應該是油輪,因爲只有油輪才能在不進行改裝的情況下運送航空燃油。雖然其他貨輪也能運送航空燃油,但是都很麻煩,而且效率不是很高。

顯然,在美國到西南太平洋的航線上,油輪不佔多數。

主要就是,澳大利亞對石油的需求度並不高,其電力早就由聚變核電站提供,而且沒有多少化工工業。至於美國,更沒有必要從澳大利亞進口石油或者其他燃油,因爲美國本身就是產油國,也是化工大國。

當時,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油輪,主要運載的就是各種軍用燃油。

毫無疑問,這些油輪都有相對固定的航行時刻表,而且都在軍事情報局的監視之中。

李明陽要做的,就是採用排除法,找到哪艘油輪沒有及時到達澳大利亞的港口,然後根據其航行信息推導出其新的目的地。

這次,李明陽很快就有了收穫。

十二月二十二日,一艘三十萬噸級快速油輪從長灘港出發,編入uA12船隊,前往澳大利亞的伍倫貢港。燃燒的海洋在線閱讀結果船隊在一月三日到達的時候,並沒有這艘油輪。更重要的是,這艘名爲“澳洲之星”的油輪,運載的就是航空燃油,只不過是提供給美國空軍的,而不是提供給美國海軍的。

當然,這沒有什麼區別,美國海軍的戰鬥機也能用空軍的航空燃油。

李明陽沒有遲疑,立即啓動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諜報網絡。

一月五日,諜報人員發來了一條未經證實,但是很有價值的情報,“澳洲之星”號是在即將到達伍倫貢港的時候脫離船隊的。

對比美澳船隊的航行表,可以判斷,當時附近沒有別的船隊。

也就是說,“澳洲之星”號單獨前往別的地方。

只是,這條情報沒辦法證實,因爲是諜報人員從一名船隊船員的嘴裡套出來的,而那名船員看到了“澳洲之星”號轉向脫離船隊。更重要的是,這名船員是在喝醉了之後,說出這番話的。

當然,這也是當時唯一獲得的有價值的情報。

因爲沒有更好的情報來源,所以李明陽只能死死抓住這條線索。

在斷定“澳洲之星”號將前往珀斯之後,李明陽安排了一次特別偵察行動,向南太平洋派遣了一架戰略偵察機。

這架由h-20改裝而成的戰略偵察機由軍事情報局直接控制,從馬來西亞出發後,按照李明陽安排的航線,沿澳大利亞西部海岸線向南飛行,在繞過澳洲之後,再向東飛行,最後從澳大利亞東面北上返航。

整個偵察行動耗時十二個小時,因爲沒有可靠的中轉通信手段,所以李明陽只能耐心的等上十二個小時。

事實上,就算能夠進行基本通信,李明陽也得耐心等上十二個小時。

原因很簡單,戰略偵察機的飛行高度在三十公里以上,使用高分辨率照相機與高精度合成孔徑雷達進行拍照,而偵察機上沒有情報分析員,所以只有回到基地之後,才能把數字照片發給軍事情報局。

如此一來,李明陽等待的就不是十二個小時了。

直到一月六日凌晨四點,李明陽纔拿到偵察情報,“澳洲之星”號確實在珀斯附近,而且沒有進入珀斯港。

也就是說,這艘油輪在外海待命。

更重要的是,偵察機是上的一臺斜向照相機拍下了美軍艦隊,只是拍照的時候已經是日落十分了,而且照片的分辨率不是很高。更要命的是,幾張連續拍攝的照片沒能完全覆蓋美軍艦隊。

把消息告訴牧浩洋之後,李明陽根據掌握的情報,安排了第二次戰略偵察任務。

以美軍艦隊的航速,可以大致判斷出美軍艦隊在什麼時候與“澳洲之星”號會合,也就能夠準確的派出戰略偵察機。

爲了及時獲取情報,牧浩洋讓周渝生給軍事情報局提供幫助。

也就是,讓周渝生把那幾架剛從陸軍借來的超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派往印度洋,充當戰略偵察機的通信中轉平臺。

如此一來,戰略偵察機就能及時把照片的數字信息發送回來。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牧浩洋已經基本上斷定,美軍艦隊正在趕往印度洋,而且規模恐怕比他之前預料的大得多。

只是,當時牧浩洋還是沒有肯定,美軍艦隊是否傾巢而出。

從軍事情報局提供的不完善的情報中,只能大致斷定,美軍至少出動了一支完整的三航母戰鬥羣。

當然,這已經超過了牧浩洋之前的判斷。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牧浩洋已經能夠據此做出判斷。

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海軍把三艘航母派往印度洋,那麼留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母戰鬥羣將失去絕對兵力優勢。因爲美國海軍不大可能知道特遣艦隊在哪裡活動,所以這麼做意味着承擔巨大的戰略風險。說得簡單一些,牧浩洋完全不用理會美國海軍派望印度洋的三支航母戰鬥羣,可以把特遣艦隊抽調回來,先在西太平洋上擊敗美國海軍,再讓特遣艦隊返回印度洋。

如果爲了保險起見,牧浩洋還很有可能再次指揮特遣艦隊作戰。

總而言之,美國海軍在僅剩下九艘航母的情況下,沒有理由分散兵力。

如此一來,只要有三艘航母去了印度洋,那就意味着,另外六艘航母就在後面,也被派往印度洋。

只是,牧浩洋沒有急於做出判斷,畢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在裡面。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有掌握了準確情報,才能做出決斷。

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93章 主旋律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40章 奮起直追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3章 無限制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70章 投降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80章 歸宿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6章 小心過頭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67章 錯失良機第72章 傾其所有第76章 樂觀派第282章 秘密第29章 相互指責第6章 錯失先機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66章 起航第298章 決裂第5章 戰略方向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章 極限第6章 戰略籬笆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64章 退與不退第283章 第一步第16章 馬蜂窩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32章 針鋒相對第321章 起源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10章 退卻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02章 衝刺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4章 各算各的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1章 動員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39章 機會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35章 支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66章 硬骨頭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52章 空中力量第48章 虛張聲勢第72章 對峙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48章 外派第2章 離弦之箭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4章 空軍出擊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8章 不知進退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6章 巢臼第47章 搶先攻擊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7章 遠景第26章 轉折點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8章 圍捕第60章 圍剿第23章 敵後營救
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93章 主旋律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40章 奮起直追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3章 無限制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70章 投降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80章 歸宿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6章 小心過頭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67章 錯失良機第72章 傾其所有第76章 樂觀派第282章 秘密第29章 相互指責第6章 錯失先機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66章 起航第298章 決裂第5章 戰略方向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章 極限第6章 戰略籬笆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64章 退與不退第283章 第一步第16章 馬蜂窩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32章 針鋒相對第321章 起源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10章 退卻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02章 衝刺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4章 各算各的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1章 動員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39章 機會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35章 支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66章 硬骨頭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52章 空中力量第48章 虛張聲勢第72章 對峙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48章 外派第2章 離弦之箭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4章 空軍出擊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8章 不知進退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6章 巢臼第47章 搶先攻擊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7章 遠景第26章 轉折點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8章 圍捕第60章 圍剿第23章 敵後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