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膽識

太空戰打響,國際輿論一片譁然。

要知道,中國與日本都是“外層空間非軍事化國際公約”的締約國,都承諾不在外層空間部署與使用武器。

七月二日上午,中國外交部率先面對媒體。

主持新聞發佈會的是剛從美國回來的杜小蕾,在數百名記者面前,她明確提到,外太空非軍事化主要針對和平時期,在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時期,中國有權利、也有必要採用一切手段確保自身安全,攻擊日本的軍用衛星,正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隨後,日本外務大臣也在記者面前說了類似的話。

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中國與日本已經相互宣戰,戰爭成爲第一要素,任何國際公約都得讓步。

也就是說,從法理上講,中國與日本均沒有違反國際公約。

當然,這並不表明中國與日本這麼做,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與支持。

要知道,外層空間屬於整個人類,沒有疆界之分,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戰,已經對其他國家構成了威脅。比如在上百枚衛星被摧毀之後,產生了難以計算的太空垃圾,必然對鄰近的他國衛星構成威脅。

根據美國公佈的一份觀測報告,七月一日到二日夜間的太空戰中,至少產生了一萬二千塊質量在一千克以上的太空垃圾,質量在十克以上的太空垃圾多達二十萬塊,而質量在一克以上的則多達一百萬塊。雖然這些太空垃圾最終都將墜入大氣層燒燬,但是一些速度較快的將在軌道上停留數年、甚至數十年,隨時有可能與同一軌道上的衛星發生碰撞,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結果就是,近地軌道的可利用區域將大幅度縮小,如果太空戰規模擴大,人類的宇航活動必然受到影響。

必須承認,美國的話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不無道理。

在八十年的航天史中,八成以上的事故與太空垃圾有關,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幾乎每次航天事故都由太空垃圾導致。比如在二零二七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的小型載人空天飛行器在返航時燒燬,就是被一塊太空垃圾擊中,導致隔熱層破損;兩年後,中國空間站的實驗艙被太空垃圾擊中,導致一名宇航員喪命,經濟損失近千億元;此後,美國的空天飛行器在軌道上被一塊重達一公斤的太空垃圾擊穿,兩名宇航員當場身亡,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空天飛行器徹底報廢。

從理論上講,太空垃圾的數量達到一個數量後,人類將無法進入外層空間。

問題是,這些都沒能阻止太空戰繼續升級。

當天,中國天兵再次攻擊了日本衛星,而且首次攻擊了幾顆民用衛星,交戰範圍進一步擴大。

作爲迴應,日本也攻擊了幾顆中國的民用衛星。

只是,日本的處境非常不妙。

事實上,在杜小蕾召開新聞發佈會的時候,日本已經喪失了太空活動能力,軍用衛星系統已經癱瘓。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軍用衛星系統還沒有完全癱瘓。

當時,絕大部分通信衛星、大部分導航衛星、半數以上的偵察衛星仍然在爲中國軍隊服務。

可以說,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

只要這個優勢保持下去,日本很快就會喪失制信息權。

正是如此,當天上午,日本駐美國大使緊急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希望美國能夠提供情報支援。

至於美國是否答應,也許並不重要。

幾個小時後,大概在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左右,美國駐華大使向杜小蕾提出,需要一條專機航線來撤離駐日外交人員與美國遊客。

顯然,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

當時,中國外交部已經收到數十個國家提出的類似要求,即開闢專機航線,讓他們撤離本國人員。

杜小蕾給出了明確答覆,即中國國防部將在七月三日公佈相關信息。

此時,戰場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

在太空打擊結束之後,中國空軍加強了轟炸力度,而且主要打擊日本空軍、以及本土防空力量。

僅在七月二日上午八點到夜間八點的十二個小時內,中國空軍就發動了四次空襲,出動各類作戰飛機三千多架次,轟炸了三十六座空軍基地、一百二十八處防空陣地、二十五座雷達站。

受軍事通信衛星癱瘓影響,日本空軍的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

根據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戰報,在白天的戰鬥中,擊落了一百二十四架日本戰鬥機,並且炸燬了近百架戰鬥機,而中國空軍僅損失了三十三架作戰飛機,其中七架在帶傷返航途中墜毀。

雖然日本公佈的戰報有點出入,但是總體上相差不大。

當時,日本防衛大臣在召開新聞發佈會的時候都承認,日本空軍在當天遭受了開戰之後最爲慘重的損失。

這一天,中國海軍也正式參戰。

在下午的一次攔截行動中,中國海軍的艦載直升機在三次警告未果之後,用反艦導彈擊沉了一艘懸掛菲律賓國旗的快速散裝貨輪,導致貨輪上的四名船員喪命,餘下三十二名船員均被救出。

這是開戰之後,中國擊沉的第一艘他國船隻。

當天晚上,菲律賓總統通過電視臺發表了強烈抗議,要中國做出合理解釋,釋放扣留的船員,並且賠償所有損失。

中國外交部的回答非常直接:一切責任由菲律賓政府承擔。

可以說,這次攔截行動進行得乾淨利落。

當時,菲律賓貨輪已經在中國劃定的交戰海域內航行了數十海里,中國艦隊首先派出直升機發出警告,然後讓艦載戰鬥機低空通場,而菲律賓貨輪未做任何迴應,直到半個小時後直升機才發射了反艦導彈。

整個行動中,中國海軍多次用國際公共通信頻道發出警告。

必須承認,中國海軍此舉有點過頭了。

以當時的情況,完全可以派遣陸戰隊員登船,而不是將其擊沉。牧浩洋下令將貨輪直接擊沉,大概是爲了殺雞儆猴,讓那些還在交戰區域外面徘徊的船長認清形勢,不要爲了一點利益以身犯險。

事實上,這麼做的效果確實非常明顯。

菲律賓貨輪被擊沉之後,在戰場外面徘徊的二十多艘船隻均在天亮前轉向,沒有一艘膽敢進入交戰海域。

對牧浩洋來說,這等於免去了很多麻煩。

七月三日凌晨,第二艦隊加速北上,追上了正在向日本本土逼近的第一艦隊。

按照牧浩洋的命令,第一艦隊在下午四點左右轉向北上,以攻擊陣型,搜尋在日本本土南面活動的聯合艦隊。

根據上午收到的情報,聯合艦隊一直在伊豆諸島西面徘徊。

如果聯合艦隊沒有轉移,那麼在七月三日上午,特遣艦隊就能在距離日本本土大約一千五百公里處發動第一次攻擊。

當然,牧浩洋沒有抱多大希望。

雖然日本的偵察衛星已經全部完蛋,但是中國也損失了大批偵察衛星,因此很難準確的掌握戰場信息。

爲此,就得派遣偵察機搜尋聯合艦隊。

同樣的道理,聯合艦隊也會派遣偵察機搜尋特遣艦隊,甚至會動用部署在本土的戰略預警機。

暫且不說有多大的希望找到聯合艦隊,就算是找到了,也不一定能發起攻擊。

要知道,聯合艦隊背靠本土作戰,能夠得到本土防空力量的支援與掩護,還能得到空軍的全力支持。

不過,牧浩洋相信,東鄉祖望比他更加擔憂。

原因很簡單,東鄉祖望不會相信前來挑戰的只有特遣艦隊,中國空軍肯定會參與打擊聯合艦隊的作戰行動。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有數量衆多的轟炸機,而且這些轟炸機都具備遠洋打擊能力。此外,中國海軍也有上百架反潛巡邏機,這些戰機都能攜帶反艦導彈,攻擊數千公里外的戰艦。

也就是說,只要打擊行動開始,聯合艦隊將面臨三重考驗。

按照以往的作戰模式,特別是東海戰爭中的幾場海戰,在這場海戰中,中國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驅逐戰場附近的日本戰鬥機,確保執行攻擊任務的轟炸機能夠順利發射反艦導彈。

果真如此的話,聯合艦隊沒有任何勝算。

事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制訂的作戰方案,即在必要的時候,首先集中海空力量消滅聯合艦隊。

問題是,當時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主要是通往西太平洋的空中走廊還未打通,如果讓轟炸機羣繞過臺灣,從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作戰半徑超過了四千五百公里,必須出動大批加油機,並且動用遠程戰鬥機爲轟炸機護航。這麼做,不但作戰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很難保證各支參戰力量準時到達。別的不說,軍事衛星系統受到打擊之後,通信聯絡與遠程導航都是問題,參戰部隊很難協調一致。

此外,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即空軍的作戰負擔。

根據母祁鐵提交的作戰報告,在完成第一階段打擊行動之前,空軍最多隻能抽調二十架轟炸機執行對海打擊任務。因爲作戰行動遠不如預期,所以第一階段打擊行動至少要持續到七月十日。

正是如此,牧浩洋只能跟對手拼膽量。

特遣艦隊北上,聯合艦隊要麼迎戰,要麼規避。

在牧浩洋看來,追求完美的東鄉祖望選擇後者的可能性大得多。

第51章 護身符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4章 宣戰第51章 再接再厲第40章 積極主動第62章 軍方接觸第94章 託管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1章 順藤摸瓜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5章 深海猛龍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4章 伏擊戰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6章 第一步第22章 年關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50章 另有其人第83章 歪打正着第56章 放長線第74章 戰爭狂人第69章 外援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8章 膽識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59章 猶豫不決第228章 導火索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63章 反導攔截第63章 毀滅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6章 轉折點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96章 突襲第7章 不測風雲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0章 圍剿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章 大難不死第115章 遭遇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67章 預見性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96章 部署到位第6章 第一步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3章 捆綁政策第33章 科技戰略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16章 強渡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53章 關鍵日第184章 強攻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4章 拉力賽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19章 做徹底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4章 無聲對抗第9章 以退爲進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8章 九死一生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4章 昏了頭第97章 長遠考慮第93章 兩頭作戰第67章 錯失良機第65章 全面行動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35章 前仆後繼
第51章 護身符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4章 宣戰第51章 再接再厲第40章 積極主動第62章 軍方接觸第94章 託管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1章 順藤摸瓜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5章 深海猛龍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4章 伏擊戰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6章 第一步第22章 年關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50章 另有其人第83章 歪打正着第56章 放長線第74章 戰爭狂人第69章 外援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8章 膽識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59章 猶豫不決第228章 導火索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63章 反導攔截第63章 毀滅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6章 轉折點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96章 突襲第7章 不測風雲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0章 圍剿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章 大難不死第115章 遭遇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67章 預見性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96章 部署到位第6章 第一步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3章 捆綁政策第33章 科技戰略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16章 強渡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53章 關鍵日第184章 強攻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4章 拉力賽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19章 做徹底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4章 無聲對抗第9章 以退爲進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8章 九死一生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4章 昏了頭第97章 長遠考慮第93章 兩頭作戰第67章 錯失良機第65章 全面行動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35章 前仆後繼